建筑施工坍塌事故预防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370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坍塌事故预防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施工坍塌事故预防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施工坍塌事故预防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筑施工坍塌事故预防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筑施工坍塌事故预防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坍塌事故预防措施.docx

《建筑施工坍塌事故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坍塌事故预防措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施工坍塌事故预防措施.docx

建筑施工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一般预防措施

1、施工现场物料堆放应整齐稳固,严禁超高。

模板、钢管木方、砌块等堆放高度不应大于2m,钢筋堆放高度不应大于1.2m,堆积物应采用固定措施。

2、建筑施工临时结构应遵循先制定后施工的原则,并应进行安全技术分析,确保其在制定规定的使用工况下坚持整体稳定性。

3、楼板、屋面等结构物上维放建筑材料、模、小型施工机具或其他物料时,应控制堆放数量、重量,严禁超过原制定荷载,必要时可进行加固

4、在边坡、基坑、挖孔桩等地下作业过程中土石方开挖和支护结构施工应采纳信息施工法配合制定单位采纳动态制定法,及时依据实际状况调整施工方法及预防风险措施。

5、施工现场应进行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规划,临时排水不得破坏挖填土方的边坡。

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方时,应确定排水方案。

场地四周出现地表水汇流、排泄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采用有组织堵水、排水和疏水措施,并应对基坑采用保护措施。

6、当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和桩孔时,应合理选用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并应编制降水专项施工方案。

7、施工现场物料不宜堆置在基坑边缘、边坡坡顶、桩孔边,当必须堆置时,堆置的重量和距离应符合制定规定。

各类施工机械距基坑边缘、边坡坡顶、桩孔边的距离,应依据设备重量、支护结构、土质状况按制定要求进行确定,且不宜小于1.5m

8、高度超过2m的竖向混凝土构件的钢筋绑扎过程中及绑し元成后,在侧模安装完成前,应采用有效的侧向临时支撑措施。

9、较厚大的筏板、楼板、屋面板等混凝土构件钢筋施工过程中,应设置固定钢筋的稳固的定位与支撑件,上层钢筋网上堆放物料严禁超载。

10、各种安全防护棚上严禁堆放物料,使用期间棚顶严禁上人。

基坑工程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1、基坑支护施工、使用时间超过制定使用年限时应进行基坑安全评估,必要时应采用加固措施。

2、基坑施工应按制定规定的顺序和参数进行开挖和支护,并应分层、分段、限时、均衡开挖。

3、自然放坡的基坑,其坡率应符合制定要求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180的规定。

4、采用支护措施的基坑,应按制定规定的支护方式及时进行支护,友护结构施工前应进行试验性施工,并应将试验结果反馈制定单位,及时调整制定方案、施工方法。

5、锚杵(索)施工前应进行现场抗拉拔试验,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试验。

6、基坑支护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制定要求的强度,并在锚杆(索)、钢支撑按制定要求施加预应力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严禁提前开挖和超挖。

7、施工过程中,严禁设备或重物碰撞支撑、腰梁、锚杆等基坑支护结构,亦不得在基坑支护结构上放置或悬挂重物。

8、拆掉支护结构时应按基坑回填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拆掉,随拆随填,必要时应采用加固措施。

9、基坑支护采纳内支撑时,应按先撑后挖、先托后拆的顺序施工,拆撑、换撑顺序应满足制定工况要求,并应结合现场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的监测结果进行。

内支撑应在坑内梁、板、柱结构及换撑结构混凝土达到制定要求的强度后对称拆掉。

10、基坑开挖及支护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和安装工程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坑壁的稳定状况。

基坑底部应满铺垫层,贴紧围护结构。

11、当基坑下部的承压水影响基坑安全时,应采用坑底土体加固或降低承压水头等治理措施。

12、基坑施工应收集天气预报资料,遇降雨时间较长、降雨量较大时,应提前对已开挖未支护基坑的侧壁采用覆盖措施,并应及时排除基坑内积水。

13、基坑开挖、支护及坑内作业过程中,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的规定实施监测,并应定期对基坑及周边环境进行巡视,发现异常状况应及时采用措施。

边坡工程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1、边坡工程应按先制定后施工、边施工边治理边监测的原则进行切坡、填筑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2、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应采用自上而下、分段跳槽、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或半逆作法施工,未通过制定许可严禁大开挖、爆破作业。

切坡作业时,严禁先切除坡脚,并不得从下部掏采挖土。

3、边坡开挖后应及时按制定要求进行支护结构施工或采用封闭措施。

边坡应在支护结构混凝土达到制定要求的强度,并在锚杆(索)按制定要求施加预应力后,方可开挖或填筑下一级土方。

4、每级边坡开挖前,应清除边坡上方已松动的石块及可能崩塌的土体。

5、边坡爆破施工时,应采用措施防止爆破震动影响边坡及邻近建(构)筑物稳定。

6、边坡坡顶应采用截、排水措施,未支护的坡面应采用防雨水冲刷措施。

7、边坡开挖前应设置变形监测点,定期监测边坡变形。

边坡塌滑区有重要建(构)筑物的一级边坡工程施工时,应对坡顶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地表裂缝和坡顶建(构)筑物变形进行监测。

挖孔桩工程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1、挖孔桩的施工应合计建设场地现状、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相邻建(构)筑物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等影响。

护壁应依据实际状况进行制定。

当采纳混凝土护壁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2、抗滑桩在土石层变化处和滑动面处不得分节开挖,并应及时加固护壁内滑裂面。

3、基础桩当桩净距小于2.5m时,应采纳间隔开挖。

相邻排桩跳孔开挖的最小施工距不得小于4.5m.抗滑桩应间隔开挖,相邻孔不得同时开挖。

相邻两孔中的一孔浇筑混凝土时,另一孔内不得有作业人员。

4、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周边1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5、桩孔每次开挖深度应符合制定规定,且不得超过1m。

混凝土护壁应随挖随浇,上节护壁混凝土强度达到3MPa后,方可进行下节土方开挖施工。

6、当采纳混凝土护壁时,护壁模板拆掉应在灌注混凝土24h后进行,当护壁有孔洞、露筋、漏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强。

7、孔内作业时,孔口应设专人看守,孔内作业人员应检查护壁变形、裂缝、渗水等状况,并与孔口人员坚持联系,发现异常应马上撤出。

8、孔口提升支架应依据跨度、提升重量进行制定计算,各杆件应连接牢固,并应设置剪刀撑。

脚手架工程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1、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桥式脚手架等应依据实际工况进行制定,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

2、脚手架应按制定计算和构造要求设置能承受压力和拉力的连墙件,连墙件应与建筑结构和架体连接牢固。

连墙件设置间距应符合相关标准及专项施工方案的规定。

脚手架使用中,严禁任意拆掉连墙件。

3、脚手架连墙件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连墙件的安装应随架体升高及时在规定位置处设置,不得滞后安装

2〕当作业脚手架操作层高出相邻连墙件以上2步时,在上层连墙件安装完毕前,应采用临时拉结措施。

4、脚手架拆掉作业,应符合以下规定:

1〕架体拆掉应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不得上下层同时拆掉

2〕连墙件应随脚手架逐层拆掉,不得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掉后再拆掉架体

3〕拆掉作业过程中,当架体的自由端高度大于2步时,应增设临时拉结件。

5、脚手架应按相关标准的构造要求设置剪刀撑或斜撑杆、交叉拉杆,并应与立杆连接牢固,连成整体。

6、脚手架作业层应在显著位置设置限载标志,注明限载数值。

在使用过程中,作用在作业层上的人员、机具和堆料等严禁超载。

7、当采纳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架体高度、架体宽度、架体支承跨度、水平悬挑长度、架体全高与支承跨度的乘积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规定。

2〕竖向主框架所覆盖的每个楼层处应设置一道附墙支座,其构造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并应满足承载力要求。

在使用工况时,应将竖向主框架固定于附墙支座上;在升降工况时,附墙支座上应设具有防倾、导向功能的结构装置。

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设置安全可靠的具有防倾覆、防坠落和同步升降控制功能的结构装置。

升降时应设专人对脚手架作业区域进行监护,每提升一次都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作业。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和建筑物连接处的混凝强度应由制定计算确定,且不得低于10MPa.

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按产品制定性能指标规定进行使用,不得随意扩展使用范围,不得超载堆放物料。

8〕严禁将模板支撑架、缆风绳、混凝土输送泵管、卸料平台及大型设备的附着件等固定在脚手架上。

模板工程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1、模板及支撑架应依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制定,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

施工中,模板支撑架应按专项施工方案及相关标准构造要求进行搭设。

2、模板支撑架构配件进场应进行验收,构配件及材质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及相关标准的规定,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的钢管或型钢作模板支撑架,亦不得使用竹、木材和钢材混搭的结构。

所采纳的扣件应进行复试。

3、满堂钢管支撑架的构造应符合以下规定:

1)立杆地基应坚实、平整,土层场地应有排水措施,不应有积水,并应加设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垫板;当支撑架支撑在楼板等结构物上时,应验算立杆支承处的结构承载力,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加固措施。

2)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

3)扫地杆离地间距、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4)水平杆应按步距沿纵向和横向通长连续设置,不得缺失。

在立杆底部应设置纵向和横向扫地杆,水平杆和扫地杆应与相邻立杆连接牢固。

5〕架体应均匀、对称设置剪刀撑或斜撑杆、交又拉杆,并应与架体连接牢固,连成整体,其设置跨度、间距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6〕顶部施工荷载应通过可调托撑向立杆轴心传力,可调托撑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插入立杆长度不应小于150mm,螺杆外径与立杆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应大于3mm。

7〕支撑架高宽比超过3时,应采纳将架体与既有结构连接、扩展架体平面尺寸或对称设置缆风绳等强化措施。

8〕桥梁满堂支撑架搭设完成后应进行预压试验。

4、采纳立柱-纵横梁搭设的梁柱式支撑架的构造应符合以下规定:

1〕立柱之间应依据其受力和结构特点设置水平和斜向连接系,连接系的设置应满足立柱长细比及稳定性计算的要求

2〕纵梁之应设置可靠的连接,当采纳贝雷梁时,其两端及支承位置均应设置通长横向连接系,且其间距不应大于9m

3〕跨越道路或通航水域的支架应设置防撞设施和交通标志

5、当桥梁采纳移动模架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模架在首孔梁浇筑位置就位后应按制定要求进行预压试验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每完成一孔梁的施工,应随时检査模架的关键受力部位和支撑系统,发现异常应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3〕模架在移动过孔时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5,移动过孔时应监控模架的运行状态

4〕模架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过孔时,应解除作用于模架上的全部约束,纵向移动时两侧承重钢梁应坚持同步。

6、当桥梁采纳挂篮进行悬臂浇筑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挂篮制作加工完成后应进行试拼装,并应按最大施工组合荷载的1.2倍进行荷载试验

2〕挂篮行走滑道应铺设平顺,锚固应稳定,行走前应检查行走系统、吊挂系统和模板系统等

3〕挂篮应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后移动,墩两侧挂篮应对称平稳移动,就位后应马上锁定,每次就位后应经检查验收。

7、液压爬模的防坠装置应灵敏、可靠,下坠制动距离不得大于50mm。

爬模装置爬升时,承载体受力处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制定要求,且不得低于10MPa。

8、当采纳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液压提升系统所必须的千斤顶和支承杆的数量和布置方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及专项施工方案的规定;支承杆的直径、规格应与所使用的千斤顶相适应

2〕提升架、操作平台、料台和吊脚手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

3〕模板的滑升速度、混凝土出模强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及专施工方案的规定。

9、支撑架的地基基础、架体结构应依据方案制定及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0、支撑架严禁与施工起重设备、施工脚手架等设施、设备连接。

11、支撑架使用期间,严禁擅自拆掉架体构配件。

12、模板作业层应在显著位置设置限载标志,注明限载数值,施工荷载不得超过制定同意荷载。

13、大模板竖向放置应确保风荷载作用下的自身稳定性,同时应采用辅助安全措施。

14、竖向模板应在吊裝就位后及时进行拼接、对拉紧固,并应设置侧向支撑或缆风绳等保证模板稳固的措施。

15、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应实施监测,出现异常或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时,应马上停止作业,待明原因并经处理合格后方可持续施工。

16、在浇筑混凝土作业时,支撑架下部范围内严禁人员作业、行走或停留。

17、混凝土浇筑顺序及支撑架拆掉顺序应按专项施工方案的规定进行。

操作平台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1、悬挑式操作平台的悬挑长度不宜大于5m,其搁置点、拉结点、支撑点应可靠设置在主体结构上。

2、斜拉式悬挑操作平台应在平台两侧各设置两道斜拉钢丝绳;支承式悬挑操作平台应在下部设置不少于两道斜撑;悬臂式操作平台应采纳型钢梁或桁架梁作为悬挑主梁,不得使用脚手架钢管。

3、落地式操作平台应设置连墙件和剪刀撑。

4、操作平台投入使用时,应在平台的显然位置处设置限载标志,物料应及时转运,不得超重与超高堆放。

临时建筑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1、施工现场供人员使用的临时建筑应稳定、可靠,应能抵抗大风、雨雪、冰雹等恶劣天气的侵袭,不得采纳钢管、毛竹、三合板、石棉瓦等搭设简易的临时建筑物,不得将夹芯板作为活动房的竖向承重构件使用。

临时建筑层数不宜超过2层。

2、临时建筑布置不得选择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危险地段和低洼积水区域,应避开河沟、高边坡、深基坑边缘。

3、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的地基基础应稳固。

严禁在临时建筑基础及其影响范围内进行开挖作业。

4、围挡宜选用彩钢板等轻质材料,围挡外侧为街道或行人通道时,应采用加固措施。

5、弃土及物料堆放应远离围挡,围挡外侧应有禁止人群停留、聚集和堆砌土方、货物等警示标志。

严禁在施工围挡上方或紧靠施工围挡架设广告或宣扬标牌。

6、餐厅、资料室应设置在临时建筑的底层,会议室宜设在临时建筑的底层。

7、在影响临时建筑安全的区域内堆置物不得超重堆载,严禁堆土、堆放材料、停放施工机械,并不应有强夯、混凝土输送等振动源产生的振动影响。

8、施工现场使用的组装式活动房屋应有产品合格证,在组装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活动房使用荷载不得超过其制定同意荷载。

9、搭设在空旷、山脚处的活动房应采用防风、防洪和防暴雨等措施。

10、临时建筑严禁设置在建筑起重机械安装、使用和拆掉期间可能倒塌覆盖的范围内。

钢围堰工程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1、钢围堰应对内外侧壁、斜撑及内撑、围檩等受力构件及连接焊缝进行制定计算,并应对围堰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进行计算。

2、钢围堰内基础施工时,挖土、吊运、浇筑混凝土等作业严禁碰撞围堰支撑,不得在支撑上放置重物。

3、钢围堰在使用过程中应按专项施工方案规定的监测点布置、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和监测预警值进行监测,出现构配件松动、变形等状况时,应马上停止作业,查明原因。

4、钢围堰抽水过程中应进行观察,并应进行围堰变形监测。

5、施工过程中应监测水位变化,钢围堰内外的水头差应在制定范围内。

洪水来临前应完成封底混凝土浇筑。

6、严禁任意加高围堰高度。

7、水上钢围堰应设置水上作业警示标志和防护栏,夜间河道作业区域应布置警示照明灯;在靠近航道处的作业区应设置防止船舶撞击的装置。

装配式建筑工程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1、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等平板式构件应采纳设置侧向护栏或其他固定措施的专用运输架进行运输,或采纳专用运输车进行运输。

超高、超宽、形状特别部品的运输和堆放应有专项安全保护措施。

2、施工现场应依据预制构件规格、品种、使用部位、吊装顺序绘制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

对预制构件应统一分类存放于专门设置的构件存放区,并应放置于专用存放架上或采用侧向支撑措施,存放架应具有足够抗倾覆稳定性能。

构件堆放层数不宜大于3层。

存放区的场地应平整、排水应畅通,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3、预制剪力墙、柱安装应设置可靠的临时支撑体系,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吊装就位、吊钩脱钩前,应设置工具式斜撑等形式的临时支撑

2〕斜撑与地面的夹角宜为45°-60°,其支撑点距离板底的距离不宜小于构件高度的2/3,且不应小于构件高度的1/2

3〕高大剪力墙等构件宜在构件下部增设一道斜撑

4)斜撑应在同层结构施工完毕、现浇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拆掉。

4、预制梁、楼板安装应设置可靠的临时支撑体系,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

5、预制构件与吊具应在校准定位完毕及临时支撑安装完成后进行分开。

现浇段混凝土强度未达到制定要求,或结构单元未形成稳定体系前,不应拆掉临时支撑系统。

6、预制构件的安装应符合制定规定的部品组装顺序。

拆掉工程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1、对建筑物实施人工拆掉作业时,楼板上严禁人员聚集或堆放材料。

人工拆掉建筑墙体时,严禁采纳掏掘或推倒的方法。

2、大型破碎机械不得上结构物进行拆掉,应在结构物侧面进行拆掉作业。

当起重机械必须在桥面或楼(屋〕面上进行吊装作业时,应对承载结构进行承载力计算。

3、当机械拆掉建筑时,应从上至下、逐层分段进行;应先拆掉非承重结构,再拆掉承重结构。

框架结构应按楼板、次梁、主梁、柱子的顺序进行拆掉。

对只进行部分拆掉的建筑,应先将保留部分加固,再进行分开拆掉。

4、梁式桥宜采纳逆序拆掉,不得采纳机械破坏墩柱造成整体坍塌等危险方式进行拆掉。

桥跨结构应依据结构特点按一定顺序方向拆掉,当跨数较多时,不应随意拆掉形成单独跨。

简支梁桥拆掉过程应保正梁体稳定,T形梁、工形梁应进行临时支撑加固。

5、拆掉后的混凝土块件和预制构件的存放场地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并应采用固定措施,堆放牢。

堆放场地临近道路边时,应有隔离措施,并应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灯。

6、结构拆掉过程中应确保剩余结构的稳定

7、从事爆破拆掉工程的施工单位,应依据爆破拆掉等级在许可范围内从事爆破拆掉作业。

爆破拆掉制定人员应具有承当爆破拆掉作业范围和相应级别的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作业证。

从事爆破拆掉施工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8、爆破拆掉工程的预拆掉施工中,不应拆掉影响结构稳定的构件。

9、当采纳支架法进行结构拆掉时,应采纳可靠的支撑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