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外活动计划.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6124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课外活动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音乐课外活动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音乐课外活动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音乐课外活动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音乐课外活动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乐课外活动计划.doc

《音乐课外活动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课外活动计划.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乐课外活动计划.doc

2008——2009学年音乐课外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音乐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新的音乐课程,新的教学理念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每个校园,吹动了每个音乐教师的心弦,给基础音乐教育带来了崭新的变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小学音乐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而学生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状分析:

本校学生生源基础不一,音乐素质参差不齐,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实施音乐新课程,更好的参与音乐教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实施原则:

在开展各类课外音乐活动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课外音乐活动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与配合,如师资、设备、场地等。

课外活动的内容安排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特点。

第二、课外音乐活动要做到技、情、趣统一。

活动内容要丰富,活动形式要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

要使学生在参与课外音乐活动中,在艺术实践中体验音乐美感,将知识、技能更好地转化为表现音乐的能力。

要使学生通过课外音乐活动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

第三、课外音乐活动要坚持群众性与自愿性原则。

要让学生认识到参加课外音乐活动的意义,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加课外音乐活动,但必须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

第四、开展各项课外音乐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并且要有计划,有要求,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

规范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及管理制度,制定各类表格,加强学校文艺传统建设,增添活动用品、器材。

第二阶段:

全面实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模式,确定学校的文艺特色项目,并建立学生课外活动组织体系。

第三阶段:

将前阶段的活动模式继续完善,进一步加强活动的内涵建设。

五、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分为集体活动、分组活动。

集体活动是指全校或部分年级的集中活动。

其特点是规模大、人数多、地点集中,活动时间、内容便于统一安排,能够做到统一领导,督促检查,相互促进。

分组活动是指以班级、兴趣小组等为单位活动。

分组活动规模小、人数少,地点可以分散,方式灵活,便于主题化、特色化、系列化。

2008年9月

2007——2008学年音乐课外活动计划

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整体的音乐素质,学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视障生的听觉和触觉比较灵敏,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器乐学习对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器乐学习他们的手、脑、耳配合,一方面加强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器乐练习中,体会成功与欢乐,重新认识自我,树立人生新的目标和方向;通过演出也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他们有自己的天空,树立自信的信念。

一、训练目标:

使学生能够掌握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并能演奏一些乐曲,通过训练,提高他们的演奏水平。

二、训练内容:

预备阶段

乐器调音训练,集中两个月的时间进行调音实践练习。

(扬琴与古筝时间安排更长一些)

基础阶段

反复感受与倾听自己在合奏中的音准、节奏是否正确,基本弓法、指法是否正确,并随时调整自己排练中出现的音准、节奏等问题,纠正弓法、指法;通过排练曲目的演奏,具体感受体验合奏中主旋律声部的音色,弦乐声部的音色,管乐的音量,力度的变化,起音阶段的节奏与速度,高潮阶段弹拨声部的力度与音色,复调记法,各声部间相互衔接的节奏、力度、音色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和表现手法。

提高阶段

1、在合奏的基本技能(音准、节奏)提高的基础上,加强音色与力度的统一与表现能力的培养。

2、排练曲目:

《学习雷锋好榜样》《瑶族舞曲》等

通过排练曲目的演奏,具体感受体验弦乐的音色,弹拨声部的音色,打击乐的音色与力度,打击乐的音准与节奏,乐队的伴奏声部,复调段落节奏、音色,结尾段落中的节奏等方面的艺术处

2007年9月

2009——2010学年音乐课外活动计划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者、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贯彻这个方针,仅依靠学校第一课堂是无法全部做到的,这就必须辅之于第二课堂。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更提出了:

中小学生应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要开展素质教育,搞好兴趣小组是十分必要的。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人才应是复合型而不是单一的,是知识面广、动手力强而不是孤陋寡闻只会死读书的人,要培养新型人才,必须将第一课堂与兴趣小组有机结合起来。

兴趣小组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即第一课堂以外的校内外的其他教育活动,兴趣小组是第一课堂的拓宽和延伸,是第一课堂重要的补充。

现将我校的合唱兴趣小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活动原则

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活动;坚持自愿与鼓励、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形式丰富多样,要做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

二、活动内容。

本兴趣小组由学生自愿报名组织成的。

其中低段的学生占多数。

基于此种情况,我主要对他们进行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歌唱方法训练,组织合唱队的同学排练了合唱《颂红旗》《相思》《浏阳河》。

通过校园音响系统,向学生介绍一些名家、名曲、艺术欣赏知识和方法等富有儿童特色的艺术欣赏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

三、活动效果

1、练习了唱歌。

通过他们个人、小组、集体的方式上台唱自己喜欢的歌曲,经过几次训练,学生们变得比以前大胆多了,提高了表演能力。

2、进行了简单的识谱教学,学生很想自己能够识谱唱歌,学习时积极性较高,通过几个月的教学,一部分学生基本上能识唱一些最简单的乐谱。

3、教学了四二拍的节奏,教学时,选用了低年级教材上的一些旋律节奏来进行教学,用双手来击拍子,对掌表示强拍,手指头点手心表示弱拍的方式进行。

学生喜欢这种用口用手的方式,经过多次训练,他们基本上都能正确掌握四二拍的节奏。

4、学生认识了休止符。

认识了四二拍的指挥。

5、小组同学掌握了音乐的许多概念,熟悉了音乐语言,并会在学习过程中应用音乐语言。

加强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表叙能力和记忆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6、通过排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歌唱、表演能力,大部分学生能运用气息歌唱和有感情的歌唱。

总之,本期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今后将继续开展此类的第二课堂,推行落实素质教育。

2009年9月

2010——2011学年音乐课外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与时俱进,争创本学科的特色,形成音乐教研组的多元化的风格,在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加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加强组内梯队建设,发挥骨干教师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多样化、多元化的艺术教育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本学期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1、抓好教育教学工作。

加强组内梯队建设,形成互帮互助的互动交流学习形式。

发挥团队精神,积极开展一人一课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力量,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

并利用每次教研组活动时间,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探讨,使音乐教师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之外丰富自身艺术文化底蕴。

充分发挥组内骨干教师、教学优秀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力求扎实教育、创新思路、形成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

关的讲座,使音乐教师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之外丰富自身艺术文化底蕴。

2、组织开展各项文艺活动

本学期艺术活动的重点一是搞好校园集体舞的推广与普及。

我们组内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在这基础上还要做好胶州市艺术节的筹备工作。

根据胶体局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将参赛重点放在校园集体舞的编排上,力争优异成绩参加青岛市艺术节比赛。

二是做好课外活动的辅导工作,组内辅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组建小队,并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训练,为今后的艺术活动培养优秀人才。

三、工作目标:

21世纪的人才需要德、智、体、美、的共同发展。

音乐课外活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音乐讲座。

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

四、工作重点:

1、上好音乐教育活动课,做到“四定”。

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

并在此尽量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好的舞蹈。

4、对小组的课程内容作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识谱能力为主要内容,不准让学生放任自由。

5、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2010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