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前密卷00468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6119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前密卷00468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前密卷00468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前密卷00468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前密卷00468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前密卷00468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前密卷00468含答案.docx

《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前密卷00468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前密卷00468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前密卷00468含答案.docx

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前密卷00468含答案

2015年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前密卷00468(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现代德育的发展性集中体现在()

A.德育内容

B.德育目标

C.德育方法

D.德育形式

【正确答案】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2题社会意识对德育产生制约影响作用的最直接的方面是()

A.德育目标

B.德育内容

C.德育方法

D.德育手段

【正确答案】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3题对我国古代德育的批判继承,应该运用()和全面考察、具体分析的方法。

A.筛选法

B.批判法

C.古今中外法

D.对比法

【正确答案】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4题个人在某方面主动进行的陶练活动及其达到的一定水平是()

A.修养

B.品德

C.觉悟

D.道德

【正确答案】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5题家庭教育的特征有()

A.计划性

B.目的性

C.组织性

D.系统性

【正确答案】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6题德育科学研究德育问题,揭示德育规律,最终目的是为了()

A.学习德育内容

B.指导德育实践

C.为德育工作者提供德育理论依据

D.使人们对德育规律有理性认识

【正确答案】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7题品德修养范围不包含()

A.自我修养

B.自我教育

C.自我反省

D.修养

【正确答案】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8题1988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对中小学德育进行了明确规定。

A.《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正确答案】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9题关于法权思想论述不正确的是()

A.它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

B.它是经济基础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

C.在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D.它同阶级的利害关系极为密切

【正确答案】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10题在德育发展过程中,德育与社会发展的不一致性是德育()的表现。

A.继承性

B.发展性

C.滞后性

D.相对独立性

【正确答案】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11题学校群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学生集体是()

A.共青团组织

B.班集体

C.学生会

D.班委会

【正确答案】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12题品德修养与德育过程的关系是()

A.品德修养超前

B.德育过程在前

C.两者具有同步性

D.两者具有非同步性

【正确答案】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13题违背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原则是()

A.科学性原则

B.方向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正确答案】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14题()在学生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A.学校德育

B.家庭德育

C.社会德育

D.社区德育

【正确答案】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15题最经常、最基本的社会德育不包含()

A.社会公德

B.政策教育

C.恋爱、婚姻教育

D.职业道德教育

【正确答案】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16题德育原理研究应以()为指导。

A.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

C.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

D.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

【正确答案】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17题下列关于人的品质发展变化大体顺序正确的是()

A.道德品质?

政治品质?

法纪品质?

世界观

B.道德品质?

法纪品质?

政治品质?

世界观

C.世界观?

政治品质?

法纪品质?

道德品质

D.世界观?

法纪品质?

政治品质?

道德品质

【正确答案】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18题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的()

A.补充

B.继续

C.一部分

D.附庸

【正确答案】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19题品德测评的对象是受教育者的()

A.道德

B.品德

C.品质

D.修养

【正确答案】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2分

第20题()是品德发展的内在源泉、内在动机系统。

A.环境和教育

B.遗传与变异

C.品德发展需要

D.人的主观能动性

【正确答案】C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第1题什么是品德的“层次结构说”?

 

【正确答案】它是从人的品德动机与外显行为的关系及其动态过程和品德动机的层次水平上来考察品德动机层次结构的。

它认为,人的品德的外显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品德行为意向所引起,决定这种意向的是一定的品德认识和情感,而决定这种品德认识和情感的杠杆一部分是外界的对象(诱因),另一部分是内部的品德需要或观念的动机。

这样,品德的内部动机和外显行为就形成了品德的内外式的层次性结构特点。

任何一种品德都包括知、情、意、行等几种心理要素或成分,每一种心理要素或成分又都与相应的品德内容和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品德知、情、意、行四个要素中,当知、情反映一定的品德需要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构成了品德动机。

品德动机是品德行为的依据,而品德行为方式则是实现品德动机的行为意向的外部表现,它是通过练习或实践掌握行动技巧和养成习惯而形成的。

品德动机和品德行为是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成分,使这两者沟通并加以实现的是品德意志,品德意志实际上是品德认识的能动作用,是人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如动机的冲突、方法的犹豫不决、决定与执行的徘徊、执行过程中的坚持与动摇的斗争等等)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这种力量经常在人为实现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目标的行动中采取积极进取或坚韧自制两种形式得到表现。

品德动机和品德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对一的简单联系,为了实现某一种动机,一个人可以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

同样,一种行为方式在一个人的不同发展阶段或时期也可能是由不同内容或层次水平的动机引起的。

品德动机具有不同的层次水平,它的水平越高,概括性越大,在品德行为上可迁移的范围也越广。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5分

你的得分

修改分数

第2题学校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安排的模式有哪些?

 

【正确答案】关于学校德育基本内容的序列安排,目前国内主要有结构迁移说、阶段连续说、螺旋循环说三种不同意见或模式,结构迁移说认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结构的核心是利人的、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思想,根据心理学的迁移原理,只要从小把利人的这一品德要素培养好了,日后就可以推而广之,迁移到爱集体、爱人民和爱社会主义,使品德升华到较高的精神境界。

阶段连续说根据“社会适应说”的原理,把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德育内容分为道德素质、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个方面、十二项内容(即德目),分别安排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不同教育阶段,形成一个重点突出、前后不相重复的好孩子(以道德素质为主)、好学生(以学习为中心)、好公民(以正确观念和系统理论为主)和世界观教育(以政治理论为中心)的直线递进式的序列。

螺旋循环说是把德育内容的多层次性和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多水平性两者合乎规律地统一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德育内容既不过高,又不低于原有品德发展水平,而是适当超前,形成系统连贯、螺旋上升的序列,通过教育达到促进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要求。

我们国内和国外关于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安排大多采用这一模式。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5分

你的得分

修改分数

第3题简述德育过程的动力。

 

【正确答案】德育过程的动力是学生品德内部矛盾。

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外部德育的影响,但外部德育影响只有通过主体品德内部矛盾斗争才能发挥作用。

这种主体品德内部矛盾,是受教育者反映当前德育要求产生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已有品德发展水平,即所谓品德内部环境,有其相应的品德结构。

从根本上说,它也是在外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但它形成后,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

当德育影响反映到受教育者的主观世界,便与已有的品德发展水平或结构形成矛盾关系。

这种矛盾关系,既有异质性的,也有同质层次水平上的,以及品德结构要素上的。

具体地说,它在内容性质上表现为无产阶级思想道德与非无产阶级思想道德的矛盾,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在认识上表现为知与不知、能与不能、多知多能与少知少能的矛盾,在品德形式构成因素上,表现为各因素发展方向和水平上的矛盾,内部动机和外显行为上的矛盾。

由于每个受教育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品德内部环境或品德结构,因而都以“自己的”态度对待外部教育影响,做出肯定的、否定的或中立的等等评价和选择,形成自己特有的品德内部矛盾,并以“自己的方式”解决这些矛盾,从而引起品德结构的某种变化,或形成新的品德结构,或对已有品德结构作某些调整,或使已有品德结构更加巩固和完善。

学生品德正是在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其主体品德内部矛盾斗争中形成发展的。

因此,教育者的任务是要运用主体品德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根据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和内部矛盾,根据受教育者过去的社会生活经验、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出系统的德育要求,以引起受教育者主体品德内部系列化的和不断深入的矛盾运动,并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引导,说理教育,长善救失,因材施教,掌握矛盾转化的时机和条件,促进、加速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斗争及其顺利转化,发挥其自我品德教育的作用,使其向着德育要求的方向发展。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5分

你的得分

修改分数

第4题学校德育管理中应怎样确定德育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