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一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986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一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一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一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一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一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一期末考试.docx

《语文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一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一期末考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一期末考试.docx

语文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一期末考试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2学段考试

语文试卷(高一)

命题人:

万仲永审题人:

何泗忠命题时间:

2013年12月

本试卷共分6道大题,20道小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试室号、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

并用2B铅笔在相应的位置上填涂。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鼎铛玉石(dāng)寥廓(liáo)峥嵘(zhēng)百舸(gé)

B.斗牛之间(dǒu)修葺(qí)肖像(xiāo)举匏(fú)

C.水波不兴(xīn)先妣(bǐ)如晤(wù)笃厚(dù)

D.酾酒临江(shī)垣墙(yuán)泠然(líng)彳亍(chì)

2、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个多才多艺而又勤奋好学男孩子,在豆蔻年华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B.你应该虚心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决不能对善意的批评置之度外。

C.刘总经理对我们公司的年度成绩作了一个总结,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D.这个人心术不正,专爱干勾心斗角的勾当,没有人愿意接近他。

3、下列几句话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和”字为核心创意,既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彰显了奥运新理念,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如潮。

B.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C.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D.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下面句子排列语意连贯的是()

①发思古之幽情

②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

③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

④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

⑤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

⑥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诗句

A④①⑥②③⑤B④②③⑤①⑥C①⑤④⑥②③D①⑤④⑥②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4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

“正此佳婿邪!

”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辩赡赡:

丰富

B我书比种繇,当抗行    抗:

抵挡。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

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

位居第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司徒导之从子也

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B.论者称其笔势

灭六国者,六国也

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书为世所重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堰仰啸歌,冥然兀坐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

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3分)

②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王羲之爱鹅的两个具体事例。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经秦始皇墓

许珲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这是一首怀古史诗,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崩”字的理解。

(3分)

(2)本诗以“经始皇墓”为题,三、四句却开笔墨去写汉文帝,这样写妥当吗?

为什么?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2)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4﹚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6)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中性美”透析

李正学

①在世界范围内,中性审美实践活动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由服装界、演艺界的一些艺术家主导,使“中性”的概念从艺术审美迅速转入到生活完美,在服饰穿着、举止谈吐、行为方式、个性风格及人生境界等许多方面,都对当代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作为一种审美形态,中性美的概念以“性”为基点,以“中”为目的。

“性”的原义是性别指向和取向,延展义为存在的性质和内涵,“中”指对立的两个极端、两个部分或两个因素的中间,是一种形式与状态。

因此,所谓中性美就是不以单一性存在的、具有适中品质和状态的一种美,是美的多元化、多义性的体现。

③开放不羁是中性美的呈现样式。

美,不必非得符合年龄、身份、性别、角色,也不讲条条框框。

把女性的身体曲线遮蔽在男性谨严凝重的服饰下,并不意味着女性美的迷失,而着女装、染黄发和忸怩作态,也并不暗示着男性美的堕落。

美不是外在的具象形式,罗丹说得好:

“美就是性格和表现。

”在个性化的时代必须突出强烈的自我色彩,而不必拘泥于形式和传统。

至于阴柔或者阳刚,那是远在修改之后才需要考虑的因素。

④作为一种审美元素,优雅与个人和社会的文化进步有关,时尚与个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关。

现阶段,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教育的普及推动大众文化群体形成,影响到社会审美观,就使优雅时尚不仅成为一种能够“见到的美”,而且成为一种可以触摸的“实在的美”(狄德罗语)。

一方面,优雅时尚的中性之美,以其合式的动作超越了人们关于静态的“相貌的美”的认识;另一方面,中性之美以优雅时尚为风标,也淡化了抽象的“色泽的美”(培根语)的概念,遂使性别特色得以遮盖,“性征得以存立”。

⑤中性美的本真追求是简约自然。

“中性”的目的原本就是摆脱“别性”的烦文缛礼,抑或繁文缛丽,创造一个简澹洒脱、舒松流畅的自我。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

“简约是艺术性的第一个条件。

”简约,是使“中性”成为美的因素之一,而自然是生命的本质,是青春的本色,所以“自然总是美的”(罗丹语)。

在任何条件下,合乎自然的形式必然是对一切习俗规定的冲破,适合自然的内容也必然是对任情率性所做的淋漓尽致的发挥。

⑥中性美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⑦首先,在人的心理方面,正像瑞士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荣格曾指出的,每个人都具有一些异性的特征,生物学意义上,男性和女性都分泌雄性和雌性的荷尔蒙,而在态势和情感心理学意义上,男女双方皆具有对方的种种特征。

因此,“假如要使人格得到完美的调节,达到和谐与平衡,那就必须允许男性人格的女性一面和女性人格的男性一面在意识和行为之中显现自身。

”可见,中性美不过是一个具体的人表现出了自身潜存的某些异性特征而已。

⑧其次,是社会原因。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技术参与和智力支持为特征的后工业时代与E时代,女性在生活工作和身体精神上,都真正实现了与男性基于性别之上的平等。

而男性则发现,两千年传统下来的优势已基本消失,迫使他们必须重新审视自我的性别存在。

⑨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教育文化的发展,是中性美能够被社会容纳和接受的大前提。

就我国的现实情况而言,新世纪以来中性美的流行,与独生子女家庭的广泛存在,以及文化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密切相关。

传统结构的家庭,会很明显地教育男孩作男性、女孩作女性,而现在的单子家庭结构关系中,这一切发生了巨大变化。

有男孩的父母会觉得没有女孩是个遗憾,有女孩的父母会觉得没有男孩是个遗憾,反映在教养中,他们便自觉不自觉地要求男孩子女孩化一点,要求女孩子男孩化一点,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些“新新人类”的性别审美视域。

现代家庭孩子少了,受教育程度因此得到很大提高,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们,是中性美忠实的支持者和实践者。

而社会上认可中性行为的人,也多为受过良好教育,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

                  (选自《文化月刊》2009年第10期,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第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中性美是美的多元化、多义性的体现,因此,它的存在是非单一性的、具有适中的品质和状态。

B.个性化要求突出强烈的自我色彩,不再拘泥于形式和传统,开放不羁的中性美并不会造成男女性别美的丧失。

C.作为一种审美元素,中性美与个人和社会的文化进步有关,也与个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关。

D.进入经济时代,女性在生活工作和身体精神上,实现了与男性基于性别之上的平等,而同时男性也开始主动审视自我的性别存在。

E.现代独生子女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家长们会有意无意地要求男孩子女孩化一点,女孩子男孩化一点。

13.根据文意,下列事例不属于中性美的一项是  ()   (3分)

A.《红楼梦》写秦钟,说他“眉清目秀,粉而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

B.在欧洲,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出现一种名为“法兰西畸形”的风潮,男人流行穿女装,着香粉假发、花边褶皱、耳环钻饰等,这些女人喜欢的服饰,男人都引为时髦。

C.太监是中国古代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由于“净身”的缘故,他们一般缺乏男子汉的特征,皮肤细腻,面无胡须,说话声音尖细,介乎男女之间,说话时习惯翘兰花指。

D.《木兰诗》所歌唱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无比,《杨家将演义》所颂扬的杨门女将保家卫国、征战沙场、刚烈豪爽。

14.根据文章内容,请简要概括“中性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4分)

15.“短发、酷装的李宇春红了;娘娘腔、花短裙的小沈阳火了。

女星当‘爷’了;男人变‘娘’了;帅气女生、花样美男成为时下的流行了。

”请联系文中作者的观点,解释这种社会现象并简单分析它的成因。

(4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3个小题。

共l5分。

文赤壁

朱增泉

①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

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

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

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

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

他的醉态浪漫呢?

他的才情风骨呢?

他的失意豁达呢?

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

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②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③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

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

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④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

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

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

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⑤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⑥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

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当时朝廷任命他为“团练副使”。

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

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⑦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

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

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

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

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

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

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⑧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

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

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

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腌脏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

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

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

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

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⑨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

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

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

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

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文章略有改动)

16.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4分)

(1)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

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2)第5自然段:

“惟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17.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

“苏东坡获罪人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

”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

(4分)

18.联系全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7分)

(1)第7自然段中,作者说:

“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

”“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

请分条概述。

(4分)

(2)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简要说明苏东坡取胜的原因。

(3分)

五、本大题1小题。

(6分)

19.《与妻书》是林觉民烈士在起义前三天的三月二十六日(阳历四月二十四日)夜里写的,原书共两封,这里所选的一封是写给他夫人陈意映女士的,《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妻绝笔书》。

被誉为“天下第一情书”。

每读到这封书信,无不为这种家国情怀所动容。

请同学仔细琢磨这篇文章的情感,结合林觉民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为下面这副对联写上下联。

上联:

侠骨柔情千秋传唱伟丈夫,

下联:

六、作文题。

(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诗是什么?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说诗是一位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有人说诗是在康河的柔波里招摇的水草;有人诗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有人说诗是让人感受到生命脉动的欢乐;有人说诗是沉淀着生命年轮的底片,有人说诗是黑八月里弯弯的月亮;有人说诗是苍山如海残阳如雪的娄山关,有人说诗是一场风暴一盏明灯的双桅船;有人说诗是晨光渐逝的我一无所有,有人说诗是反复低语的热爱生命;有人说诗是指点江山的湘江独立,有人说诗是为自由而面朝大海的喧声呼唤;有人说诗是雪落在中国的大地上,有人说诗是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我是长江歌声中长大的山民,谱写生命赞歌的人那就是我。

每个人对于诗都有不同的理解。

但爱诗的你一定会发现那些让我们魂绕梦牵的诗所描写的往往都是我们平时能看到的,能听到的,能感觉到的。

其实,诗离我们并不遥远,诗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什么都可以进入我们的诗。

对于刚进高中的每一位同学来说,正处于如诗的年龄,我们激情洋溢,纯真浪漫,有自己独特的风采,世间万物在我们的眼中都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请以“少年情怀都是诗”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中心明确,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2学段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

2.D

3.C

4.A

5.B【分析】(“抗”应为“相当、匹敌)

6.D

7.C【分析】(①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③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⑤是王羲之傲岸的性格。

)【评注】关于人物的性格要结合文章逐一排查,理解任性而为的意思,就是坦率随意。

本题考察学生的阅读筛选能力及理解辨别能力,考察能力级为D

8.14.【答案】D【分析】(“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适母丧”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恨”古代应该是遗憾的意思而不是怨恨。

9. 【评注】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试卷的整合能力,及对文中重点实词的掌握。

由文章的内容可以推知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

考察学生对细节的把握能力。

(1)① 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

 

2王羲之曾和一些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2)两件事:

第一件:

他为老太太烹煮了自己喜欢的鹅而难过了一整天。

第二件:

他为道士抄写《道德经》而换取道士的鹅。

翻译: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

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

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

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

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

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警,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

有一次,太尉都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

门生回去后,对都鉴说:

“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

”都鉴说:

“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

”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

郡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

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

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

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

王羲之曾和一样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

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

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

道士对他说:

“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

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

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

他的书法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

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

”又曾经写信给人说:

“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

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

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羲之竟然不顾,王述深以为遗憾。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

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

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

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

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

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警,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

有一次,太尉都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

门生回去后,对都鉴说:

“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

”都鉴说:

“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

”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

郡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

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

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

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

王羲之曾和一样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

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

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