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 周周测 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975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 周周测 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 周周测 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 周周测 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 周周测 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 周周测 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 周周测 6.docx

《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 周周测 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 周周测 6.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 周周测 6.docx

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周周测6

周周测6 语言文字运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下课时,我和同学们讨论《红楼梦》《三国演义》,也讨论前沿科学知识和古今未解之谜,各抒己见,振振有词,神采飞扬。

②守着一炉铁水,精心打磨出符合国际标准的出口产品,在炉火纯青的技艺背后,他不也正传承着砥砺创新的家国情怀吗?

③“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我国宪法制度的发展历程深刻地昭示我们,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休戚相关。

④该供应商早就接到环保整改通知,却置若罔闻,顶风作案,所谓“十万火急的突发事件”,不过是其长期漠视环境保护使然。

⑤戏曲进校园,有助于让学生在近距离的体验中,在优秀剧目的耳濡目染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增强文化自信。

⑥埃弗顿队的球星巴克利在前往切尔西队接受体检的路上最终反悔,原因是他觉得自己的转会过于猝不及防,毕竟这是一件大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⑥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

①振振有词:

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不合语境。

②炉火纯青:

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使用正确。

③休戚相关:

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语境表达的并不是祸福相关联的意思,应用“息息相关”。

④置若罔闻:

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使用正确。

⑤耳濡目染:

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使用正确。

⑥猝不及防:

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使用不当,语境表达的是转会过快,并没有来不及防备之意。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老人这次来北京只为圆“看升国旗”之梦,他手持国旗、用手拭泪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朴素情怀极其感人。

B.高等院校应该立足长远,提升学生的能力,而不能总想用短平快的方式解决问题,切不可让自己在就业的焦虑中自乱阵脚。

C.能让生活可逆的“时间旅行”在仅具日常生活经验的人看来是天方夜谭,作家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前提就是时间不可逆。

D.故宫博物院在其官方微博上公告了九月即将推出的七大艺术品展览,这无疑是艺术爱好者一次近距离的难得接触国宝的机会。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结构混乱。

可在“情怀”后面加逗号,并在“极其感人”前加上主语“这种情怀”。

B项,偷换主语,可将“自己”改为“学生”。

D项,语序不当。

可将“难得”与“近距离”互换位置。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昨天晚上我在学校阅览室里丢失了一本《全球通史》,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寻物启事)

B.地震发生以来,本市各界对震灾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

(广播稿)

C.凡参加此次征文活动并获得奖项者,将获得由我社奉赠的一本全注全译的《古文观止》。

(征文通知)

D.抱歉,打扰您了!

我这次想跟您垂询一下关于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新闻采访)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项,“请从速交还”语气过于生硬。

B项,“震灾”和“赈灾”在广播中容易使听众分辨不清。

应将“震灾”改为“地震灾害发生”,将“赈灾”改为“救灾”。

C项,“奉赠”,敬辞,赠送。

使用得体。

D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用在此处不得体,应改为“咨询”。

4.[2019·银川模拟]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厚厚的冰块上搭上一根两端挂有重物的铁丝,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对接触铁丝的冰面造成很大的压力,这个部分冰的熔点就会降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挂着重物的铁丝就会嵌进冰块内部。

融化的水在铁丝上方恢复了原有的压力,又会重新凝结成冰,最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冰块还是那个冰块。

答案:

①由于铁丝上挂有重物 ②导致铁丝接触的冰先融化 ③铁丝就会从冰块中间穿出

解析:

解答本题要从语法、语境、逻辑、连贯等方面进行思考。

①处,根据后面的“所以”可知此处讲原因,根据连贯原则,此处陈述的对象应为“铁丝”,再看后一句的“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此处应填“由于铁丝上挂有重物”之类的内容。

②处,横线前面是原因,后面是结果,事件逻辑应是“熔点降低——冰融化——铁丝嵌进冰块”,此处可填“导致铁丝接触的冰先融化”之类的内容。

③处,根据“最后”可知,这里说的是实验的结果,再结合“冰块还是那个冰块”,此处应填“铁丝就会从冰块中间穿出”之类的内容。

5.[2019·福州模拟]2017年10月27日,南开大学推行“夫妻宿舍”,允许双方都是南开大学在籍在校生的夫妻申请。

该政策引发热议。

某大学以此展开辩论,请你以反方队员的身份,针对正方的发言拟写一段辩论词。

要求:

不得改换辩题,立场鲜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5分)

正方:

既然是成年人,他们就依法享有包括结婚在内的权利,南开这一措施不但不会破坏社会风气,反而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社会日新月异,不应以传统之名去束缚人性、侵害权益;公立大学住宿费补贴是所有大学生都能享受的,当然包括夫妻双方。

住两人的夫妻宿舍条件是要比住三人或四人的普通宿舍稍好一些,但价钱也要贵一些,所以更不存在不公平的问题。

反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学生虽是成年人了,但以夫妻之名住在学校,此举有违传统,有伤风化。

这给学校带来较大的道德压力,也可能对其他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而且大学提供远低于市场价的夫妻宿舍,等于是向学生夫妻额外配发福利大红包,会造成宿舍资源占有不均的现象。

对寄身于三个人或四个人一间的普通宿舍的单身学生也不公平。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了解辩论会的辩论话题,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方的观点,根据正方的辩论推测反方的用词,辩论时要注意用语得体。

正方主要从“道德压力”和“社会公平”这两点来辩论,反方也可抓住这两点进行反驳。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9分)

送湖南部曲①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

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

部属,部下。

②急急符:

紧急命令。

③薏苡:

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苡,有人告发他私藏一车珍珠。

后世用“薏苡明珠”指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④於菟:

老虎的别称。

楚人“谓虎於菟”。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属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

C.第八句化用杜甫诗句浑然无迹,实写作者居处简陋,处境悲凉,突出对部属的美好祝愿。

D.作者借写为部属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

C项,“实写作者居处简陋,处境悲凉”错,是借杜甫的诗句表达自己的心志,不是实写。

7.本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送别之情。

既有惜别之情,又有祝福之意。

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

②先人后己的情怀。

只要部属有光明的前景,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的。

(每点3分,共6分)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查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重点是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此外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分析情感时要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忽视诗句。

此题注意结合诗歌中的重点词语“送君去”和“不妨”分析“送别之情”和“先人后己的情怀”。

【诗歌鉴赏】'诗的开头两句,气势突兀高昂,军府下达了紧急的命令,这位壮士接下军令,身穿青色制服,跨上骏马,在万众欢呼声中腾跃向前,表现出惊人的勇敢。

但是这位壮士完成了怎样的军务,这里却含而未发,以便展开下文。

第三、四两句,承前而来,也只从侧面回答。

联系诗句,原来这位壮士赤手缚虎,立了功劳,但作者此时却受谗去职,以致壮士没有得到应得的赏赐。

第三句用“薏苡明珠”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去职是因为遭受别人的诬谤。

作者在任期推行众多利国便民的善政,却因此受到权贵的诬控和排挤,那么“愧”从何来,可见作者所“愧”的,是自己部属有功却因自己去职而未能把奖赏落实。

第四句“负君赤手缚於菟”,正是点明了“愧”的原因。

从诗的一“愧”一“负”当中,可以看出作者关怀部属而不计较个人荣辱的高尚风格。

第五、六两句是作者“素负志节”的自白,表明自己惯于观书的老眼,明如宝镜,有知人之明,自己在论事方面,有胆有识。

作者赤心为国,始终抱着恢复中原抗金必胜的信念。

“胆满躯”三字,正表明他受谗被谤的原因。

结尾两句,着重点明送别之情。

第七句重点在被送者,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

第八句写自己送人的心情,只要被送的壮士有广阔的前途,能为国家效忠宣劳,即使自己遭受政治上的挫折,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忍受“吾庐独破”的困厄生活也心甘情愿。

这句用杜甫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句意,“不妨”两字,展示出作者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表现一位久经沙场的大将热爱部属的可贵精神。

全诗充满豪宕不平之气,显得悲壮而苍凉,雄健而沉郁。

三、文言文阅读

(一)[2019·江西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19分)

''完颜守贞本名左靥。

大定改元,除彰德军节度副使,迁北京留守。

二十五年,起为西京警巡使。

世宗爱其刚直,授中都左警巡使,迁大兴府治中。

御史台奏守贞治有善状,世宗因谓侍臣曰:

“守贞勋臣子,又有材能,全胜其兄守道,它日可用也。

”章宗即位,召为刑部尚书。

时上新即政,颇锐意于治,尝问汉宣帝综核名实之道,其施行之实果何如。

守贞诵“枢机周密,品式详备”以对。

上曰:

“行之果何始?

”守贞曰:

“在陛下厉精无倦耳。

”久之,进尚书左丞。

明昌三年夏,旱,天子下诏罪己。

守贞惶恐,表乞解职。

乃出知东平府事。

命参知政事夹谷衡谕之曰:

“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卿其为朕往绥抚之。

”乃赐金币、厩马,以宠其行。

它日,上问宰臣:

“守贞治东平如何?

”对曰:

“亦不劳力。

”上曰:

“以彼之才,治一路诚有余矣。

”四年,召拜平章政事,封萧国公。

上尝叹文士卒无如党怀英者,守贞奏进士中若赵沨、王庭筠甚有时誉。

上曰:

“出伦者难得耳。

”守贞曰:

“间世之才,自古所难。

然国家培养久,则人材将自出矣。

”守贞读书,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

又喜推毂善类,接援后进,朝廷正人,多出入门下。

承安元年,降授河中防御使。

五年,改部罗火扎石合节度使。

久之,迁知都府事。

时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安抚,乃移知济南府,卒。

上闻而悼之。

谥曰肃。

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选自《金史·完颜守贞传》,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B.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C.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D.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皆傅经以对”的意思是都借解说经书来回答,其主语是“守贞”,而“尝与泛论人材”的主语是“上”,所以“对”与“上”之间应断开,排除A、D。

“其心术行事”为“迹”的宾语,“臧否无少隐”句意完整,所以“行事”与“臧否”之间应断开,排除B。

综上,选C。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兴府”中“府”是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比县高一级,府的长官称府尹或知府。

B.“御史台”,古代官署的名称,在历史上御史的职责一直是监察中央及地方官吏。

C.“罪己”,检讨自己的过错。

“罪己诏”是帝王在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危难时,检讨自己过错的诏书。

D.“萧国公”中“公”是爵位名,我国古代爵位大致分为五等,“公”居首位,其余依次是侯、伯、子、男。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B项错在“一直”,先秦时期,御史是史官,从秦朝开始成为监察官员。

【知识拓展】 御史台的变迁:

御史台是中国古代官署名。

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

秦汉以御史负责监察事务。

御史所居官署称御史府,又称兰台、宪台。

南朝梁陈、北魏魏齐时,称御史台。

隋唐五代宋金元历代沿置。

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完颜守贞才能不凡。

两代皇帝都赏识他的才华,比较器重他,世宗曾当众表扬他,章宗则因其才能卓越、治绩出众而封他为萧国公。

B.完颜守贞见闻广博。

当章宗锐意于治,询问关于汉宣帝综核名实方面的情况时,他准确回答皇帝的问题,给出建议。

C.完颜守贞见解独到。

在世宗感叹像党怀英那样的文士极难得到的时候,他认为只要国家尽力培养,时间一长,就会有杰出人才出现。

D.完颜守贞善于理政。

做大兴府治中时,因“治有善状”受到御史台推崇;担任被认为难以治理的东平府的知府时,治理起来也并不费力。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世宗”应为“章宗”。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卿其为朕往绥抚之。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守贞读书,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

又喜推毂善类,接援后进。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东平一向号称势力强大的藩镇,再加上连年饥荒歉收,正要依靠经营谋划,你要为我前去安抚它。

(得分点:

“素”“比年”“经画”各1分,大意2分)

(2)守贞读书,通晓法律,明了熟习本朝的先例。

又喜欢推举优秀的人,引荐后辈。

(得分点:

“故事”“推毂”“后进”各1分,大意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素:

向来。

比年:

连年。

经画:

经营谋划。

(2)故事:

先例。

推毂:

比喻推举人才。

后进:

后辈。

【参考译文】

完颜守贞本名左靥。

改元大定那一年,他被任命为彰德军节度副使,升任北京留守。

二十五年,被起用为西京警巡使。

世宗喜欢他的刚正不阿,任命他为中都左警巡使,升任大兴府治中。

御史台奏报守贞治理情况良好,世宗于是对侍臣说:

“守贞是有功勋的大臣的儿子,又有才能,远远胜过他的兄长完颜守道,以后可以重用。

”章宗即位,召完颜守贞任刑部尚书。

当时皇帝刚刚执掌政权,非常锐意于治理,曾经询问汉宣帝综合考核事物的名与实的方法,其施行的实际效果怎么样。

守贞陈述“中央政权的机要部门和职位周全细密,法令制度详细完备”来回答。

皇帝说:

“要施行它,究竟应该从哪里开始?

”守贞说:

“在于陛下您励精图治,不要倦怠罢了。

”很久以后,晋升尚书左丞。

明昌三年夏天,大旱,天子下诏检讨自己的过错。

守贞惶恐不安,上表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

于是出京做了东平府的知府。

(皇上)命令参知政事夹谷衡告诉他说:

“东平一向号称势力强大的藩镇,再加上连年饥荒歉收,正要依靠经营谋划,你要为我前去安抚它。

”于是赏赐他金币、厩马,来使他的出行荣耀。

有一天,皇帝问宰相:

“守贞治理东平怎么样?

”回答说:

“也并不费力。

”皇帝说:

“凭借他的才能,治理一路实在是绰绰有余。

”四年,召拜平章政事,封为萧国公。

皇帝曾感叹文士最终也没有像党怀英那样的,守贞上奏说进士里面像赵沨、王庭筠当时很有好名声。

皇帝说:

“出类拔萃的人难得啊。

”守贞说:

“隔几代才有的出色的人才,自古就难以得到。

但是国家培养得久了,那么人才将自然出现。

”守贞读书,通晓法律,明了熟习本朝的先例。

又喜欢推举优秀的人,引荐后辈,朝廷中的正人君子,大多出入他的门下。

承安元年,降职为河中防御使。

五年,改任部罗火扎石合节度使。

很久以后,改任知都府事。

当时南方边境发生战争,皇帝认为山东是重要的地方,必须由大臣前往安抚,于是调任守贞为济南府知府,去世。

皇帝听到消息后悼念他。

谥号为肃。

守贞刚直聪明,凡是朝廷中的讨论以及皇帝有所询问,都借解说经书来回答。

皇帝曾经与他广泛地议论人才,守贞于是推究他们的内心和行事,褒贬没有一点隐瞒,所以被胥持国之类的人所忌恨,最终因正直而被罢职。

(二)[2019·吉林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19分)

''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

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

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

“今国政废弛,狄人必乘衅而动,则朔、易之地,民罹其灾。

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

”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

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

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

“生子当今如此!

”因不复行贾,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

唐曰:

“成吾志矣!

''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

骧,太平兴国初,诣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尹京,颇知之。

及廷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赐钱二十万。

迁右赞善大夫。

会罢副使,徙知鄜州。

召还,为比部员外郎。

雍熙二年,改江南转运副使。

洪、吉上供运船水损物,主吏惧罪,故覆舟,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

骧驰往讯问,得其情实以闻,多获轻典,优诏褒之。

又上言:

“劫盗配流,遇赦得原,还本乡,仇告捕者,多所杀害,自今请以隶军。

”诏可。

迁正使。

端拱初,拜主客郎中。

俄徙知福州,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延问良久。

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备豫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命知审官院,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

占谢日,命坐劳问,出良药赐之曰:

“此朕所服得验者。

”后骧以久病不能振职。

真宗即位,改工部侍郎。

屡求小郡养疾,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特诏不问,命知单州。

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

赠工部尚书。

(选自《宋史·许骧传》,有删改)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备豫/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

B.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备豫/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

C.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备豫/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

D.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备豫/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上言”指向上进言,进言的对象是朝廷,不可能是“蜀民”,因此“上言”与“蜀民”之间应断开,可排除A、C两项。

“众”作“颇伏其先见”的主语,而不是作“叛”的宾语,因此“众”前应断开,可排除D项。

故选B。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狄人,古代汉族称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狄人即北狄。

B.廷试,指中国封建王朝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

C.配流,是古代惩治犯人的一种刑罚,指把犯人发配、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D.赠,指古代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爵位官职,与“谥”相同。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赠”与“谥”不同,“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予的评价性称号,不是爵位官职。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许骧生于富家,自幼颇有才华。

他的祖辈和父辈极其富有,以财力雄厚闻名;他自幼颇有风骨,异于常人,文章词赋皆极为精通。

B.许骧进士出身,仕途平稳顺利。

他参加廷试,考中甲科;在各地为官时,都能够安于职守,尽心工作,去世后被追封为工部尚书。

C.许骧用典宽仁,处事分寸得当。

他处理运船一案时,让很多被判重刑的人得到了从轻处罚;对流配犯人遇赦还乡后打击报复的现象提出中肯意见。

D.许骧忠诚可靠,备受皇帝器重。

他时时以国家和百姓为重,虑事周全,颇有远见;他有病在身,皇帝亲自慰问,并赐以良药,恩宠有加。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都能够安于职守”错。

他调任福州知州时,并不安于职守,而是多次上表,请求回京。

【方法总结】 文言文信息归纳概括题错误项设题规律

(1)混淆细节。

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对话等随意打乱错组,导致张冠李戴。

(2)颠倒因果。

具体表现为倒果为因或分不清原因主次以及强加因果等。

(3)曲解原文。

故意曲解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4)无中生有。

生编硬造原文中没有的信息。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

“生子当令如此!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