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二 专练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956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专题二 专练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理专题二 专练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理专题二 专练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地理专题二 专练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地理专题二 专练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专题二 专练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解析版.docx

《地理专题二 专练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专题二 专练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专题二 专练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解析版.docx

地理专题二专练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性别比指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下图为浙江省20**年和20**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情况折线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与20**年相比,20**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A.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B.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不平衡态势

2.与20**年比,20**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产业升级B.交通运输C.工程建设D.家庭婚姻

【答案】1.B2.D

(山东省七校联合体20**年高三第四次联考)读“1961至20**年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3—4题。

3.1961至20**年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会导致西藏

A.冰雪和湿地面积减少B.森林和草地面积减少

C.耕地面积和农作物产量减少D.降水量、江河径流量减少

4.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对境内高原湖泊水位变化影响很大。

图示时间段内,其基本变化趋势是

A.持续降低B.持续升高C.波动降低D.波动升高

【答案】3.A4.D

(广东省惠州市20**年高三第二次调研)下图示意近50年新疆绿洲农田区三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

三种作物中,棉花的生长周期要明显长于小麦和玉米。

据此回答5—7题。

5.与新疆南部相比,新疆北部大规模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是

A.地形B.热量C.水源D.光照

6.促使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积温的年际波动B.生态退耕的需要

C.灌溉技术的改良D.市场需求的变化

7.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

A.粮食总产量下降B.棉花价格下降

C.农业耗水结构改变D.土壤盐碱化加剧

【答案】5.B6.D7.C

7.新疆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主要是引水灌溉。

不同作物需水量不同,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农业耗水结构改变,C对。

如果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总产量可能上升,A错。

棉花价格受市场需求影响,不一定下降,B错。

合理用水,不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D错。

.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依托于广州市天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河软件园在1999年正式成立。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州市软件和信息产业形成了以天河软件产业基地为核心的多园区集群化发展模式。

下图为20**—20**年广州市天河软件园与广州市软件企业数量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8—9题。

8.天河软件园的发展主要依托广州市

A.广阔的市场B.先进的技术

C.充足的劳动力D.政策的支持

9.20**—20**年间天河软件园企业数量

A.占广州市软件企业数量的比重不断下降

B.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

C.与广州市软件企业数量变化率完全相同

D.20**—20**年减少最多

【答案】8.B9.B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若甲、乙、丙分别表示农、牧、林三大部门比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农业模式最适合在陕北推广B.内蒙古的农业结构与图中③相似

C.新疆的农业结构与图中④相似D.③发展种植业的水热条件优于①

11.20**年11月2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总装下线,实现了国产客机技术突破。

如果甲、乙、丙分别代表影响工业区位的科技因素、交通因素、市场因素,下列最能代表该公司选址在上海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0.B11.A

【解析】10.读图可知,图中①农业模式以种植业为主,我国陕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不适合发展种植业,A错。

③模式以畜牧业为主,我国内蒙古地区以畜牧业为主,B对。

④农业模式以林业为主,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主要以绿洲农业和畜牧业为主,C错。

③种植业比重低,发展种植业的水热条件不如①,D错。

故选B。

11.大型客机生产对于技术要求高,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在投入中客机占比最大。

读图可知,甲为科技因素,①科技占比最大,为技术指向型,故选A。

.

【点睛】技术指向型工业:

这类工业主要指对生产技术要求高,必须经过严格训练,具有一定水平,并适合操作机器的工人才能上岗生产的企业。

这类企业要求工人素质较严,其内部生产分工很细,专业化很强,技术要求很高,这类工业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例如电子制造工业、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引发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出现“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的新趋势。

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图甲、乙、丙、丁代表的工业部门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3.“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是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③加剧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④缓解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12.C13.A

的是丙。

故选C。

13.根据材料提示,“移业就民”是指西部原来大规模的移民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转为接受来自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让西部劳动力就近就业。

因此“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是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和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故选A。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14—15题。

14.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D.丁、乙、丙、甲

15.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教育压力大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困难D.死亡率高

【答案】14.D15.A

15.由图可知,甲地0—20岁人口所占比重大,应受教育人口多,造成教育压力过大。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年高三模拟)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

累积频率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要,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累加之和。

读图,完成16—17题。

16.诚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B.3550—3650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

C.距河8—10km分布人口最多D.高程50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17.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能资源B.地形地势

C.交通状况D.采光条件

【答案】16.B17.B

下图为“祁连山冰川朝向玫瑰图”,它是把祁连山总的冰川条数和面积分成100份,把其中4份作为一个长度和面积单位,按不同的方向绘制。

读图回答18—20题。

18.祁连山冰川的分布

A.东多西少B.南多北少

C.西多东少D.北多南少

19.东北和西北朝向冰川条数相当,但面积差异显著。

因为东部比西部

A.日照时间更长B.降水总量更多

C.太阳辐射更强D.蒸发强度更大

20.古人曾对祁连山下狭长地带的景象描述为

A.弱水西流接汉边,绿杨荫里系渔船B.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C.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答案】18.D19.B20.A

安徽省山区水资源较多,但人口少、耕地少;淮北平原地区水资源少,而人口多、耕地多。

省内大部分地区已接近或达到中度、重度缺水,部分地区已达到极度缺水。

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的最南端。

读20**年安徽省总用水量组成图和20**年安徽省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统计表,完成21—23题。

(单位:

亿立方米)

流域分区

年降水量

地表水资源量

水资源总量

全省

1484.64

544.17

602.08

淮河流域

555.96

139.01

184.28

其中:

淮北地区

281.93

54.20

95.47

淮南地区

274.03

84.81

88.81

长江流域

814.69

340.55

353.19

其中:

江北地区

378.12

131.70

139.16

江南地区

436.57

208.85

214.03

新安江流域

113.99

64.61

64.61

21.材料表明

A.安徽省水资源总量与区域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B.安徽省南部水资源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大于北部

C.新安江流域水资源最为缺乏

D.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南部少、北部多

22.安徽省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短缺B.水资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C.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组合不协调D.水资源总量日益减小

23.安徽省水资源综合利用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压缩工业生产规模B.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提高水资源总量

C.发展高效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调整农业结构,降低种植业比重

【答案】21.A22.C23.C

22.安徽省水资源总量较多,但区域分布不均衡。

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安徽省水资源消费结构较合理。

材料显示,安徽省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组合不协调。

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水资源总量日益减小的情况。

23.农田灌溉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55.1%,居第一位。

因此,发展高效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安徽省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安徽省平原面积所占比重大,适宜发展耕作业,所以D选项表述不正确。

A项表述不符合发展现状。

过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危害,B项表述不符合。

国家创新指数由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五项一级指标构成。

下图为某年世界部分国家创新指数与人均GDP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图中A、B、C、D代表的国家分别为

A.中国、美国、意大利、印度B.意大利、美国、印度、中国

C.美国、中国、意大利、印度D.意大利、印度、美国、中国

25.为提高我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应当

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②开展产学研合作

③鼓励大众创业④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24.C25.D

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26—27题。

26.甲、乙、丙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

A.甲—混合农业乙—商品谷物农业丙—乳畜业

B.甲—混合农业乙—水稻种植业丙—乳畜业

C.甲—水稻种植业乙—混合农业丙—大牧场放牧业

D.甲—商品谷物农业乙—水稻种植业丙—大牧场放牧业

27.甲、乙两地农产品商品率相差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密度B.市场C.单位面积D.交通

【答案】26.B27.A

(山东省实验中学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干旱河谷上游地区的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林的混合交错带称为林树下线。

某河流上游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干旱河谷小叶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高山灌丛。

下图是该河流上游河谷林树下线海拔与坡向的关系及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28—29题。

28.该地水分条件最好的坡向是

A.西北坡B.东北坡C.西南坡D.东南坡

29.1999年~20**年,该地林树下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樵采B.人工育林C.降水增多D.毁林开荒

【答案】28.A29.B

冻雨是大气中过冷却水滴降落过程中,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相遇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

下图示意等温面分布,等值距为2℃。

读图回答30—31题。

30.图示时刻正发生冻雨的地点最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31.与①地相比,③地

A.气温更高B.气压更低C.光照更强D.风力更弱

【答案】30.B31.D

【解析】30.据图可以看出,②地上方空气湿度较大,且在垂直方向上上暖下冷,冷的地方气温在0℃以下,可能出现冻雨。

.

31.结合等温面可知③地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在高压控制下,加之地形影响,大气层结构稳定,风力较弱。

③地上空空气湿度较大,云雨可能更多,光照更弱。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高级中学20**届模拟)下图为20**年我国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用水结构图。

读图回答32—33题。

32.甲、乙、丙、丁代表的行政区最可能是

A.北京、上海、广西、新疆B.上海、广西、北京、新疆

C.广西、新疆、上海、北京D.新疆、北京、上海、广西

33.据图,可以判断

A.甲生活用水比例高与该地喀斯特地貌有关

B.乙工业用水比例高是由于该地高科技工业发达

C.生态用水比例丙小于丁说明丙地区生态用水量小于丁

D.丁农业用水比例高于其他三地与干旱气候有关

【答案】32.A33.D

(重庆一中20**届模拟)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34—36题。

34.若甲乙丙分别表示三个国家的人口金字塔,则丙国人口增长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5.造成甲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水平B.教育永平

C.历史条件D.自然条件

36.若甲乙丙表示某国1980年、20**年、2030年(预测)的人口金字塔,下列国家最可能是

A.中国B.日本C.马来西亚D.埃及

【答案】34.D35.A36.B

37.(山东省七校联合体20**年高三第四次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SOM)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土壤有机碳(SOC)。

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

下图为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使湿地土壤碳库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

调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约为2.28~29.55g/kg,较洞庭湖湿地(19.63~50.20g/kg)和三江平原湿地(96~184g/kg)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其中黑河中游流域的湿地有机碳含量与植被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黑河中游的湿地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

土层深度(cm)

土壤有机碳(g/kg)

高草植被

低草植被

0—10

14.80

10.35

10—20

11.93

8.23

20—40

8.25

6.44

(1)描述黑河中游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黑河中游湿地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积水湿地,推断相对积水季节而言,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点,并说明推断理由。

(3)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黑河中游湿地,试从气候角度分别指出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高的原因。

(4)根据有机碳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分析湿地退化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原理和趋势。

【答案】

(1)分布特征:

高草植被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低草植被;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递减。

原因:

高草植被生物残体输入多于低草植被;土层越浅,获得的生物残体量就越多,土壤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含量就越多。

(2)变化特点:

减少。

理由:

当水位下降到湿地基低(底部)以下时,土壤有机碳中易于分解的部分会被微生物分解,成为碳源,释放CO2,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同时,随着水分的减少,生物量会随之减少,导致生物残体和土壤有机碳输入量减少。

(3)与黑河中游湿地相比,洞庭湖湿地处于亚热带季风区,纬度更低,降水更多,气候更为温暖湿润,植物可以终年生长,通过输入更多生物残体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三江平原湿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纬度更高,气候温凉湿润,冬季漫长严寒,低温的条件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速率减慢,形成大量积累。

(4)原理:

碳汇聚的过程可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微生物分解有机碳,则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趋势:

湿地退化会导致积累的有机碳被分解并以二氧化碳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而使气候变暖。

(2)由材料“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可推测出土壤积水有利于有机碳的积累;因此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

理由可结合材料“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来分析,当水位下降到湿地基低以下时,土壤有机碳中易于分解的部分会被微生物分解,释放CO2,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水分的减少,生物量会随之减少,导致生物残体和土壤有机碳输入量减少。

(3)气候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来分析;黑河纬度高,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凉湿润,冬季漫长严寒,低温的条件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速率减慢,形成大量积累。

洞庭湖湿地纬度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更多,气候更为温暖湿润,植物可以终年生长,输入生物残体更多,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多。

(4)湿地退化后,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量增加,有机碳含量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湿地退化会导致积累的有机碳被分解并以二氧化碳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而使气候变暖。

38.(江西省赣州市四校协作体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每年增加的常住人口数量达到四五十万人,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的规模。

近年来“逃离北上广”已成为一个时髦概念,但淘宝迁徙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人口依旧呈正向流入趋势。

与此同时,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

根据材料分析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答案】流入人口数量大于流出人口数量;劳动年龄人口占流动人口的绝大部分。

原因:

珠三角轻工业发达,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比例较大;受以往人口流动惯性的影响等。

【点睛】本题通过广东省人口流动现象为载体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做题需明确: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

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②社会经济因素。

③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④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

其中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