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教案.docx
《江苏省扬州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教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教案
散文阅读
●教学目标
1.提升学生阅读和分析现代散文的能力。
2.让学生熟悉并掌握高考散文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和技巧。
●重点、难点
1.掌握“句段作用”题、“表达特色”题、探究题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2.做题过程中如何规范答题、有效地组织语言,避免浅层化、片面化的问题。
●设计思想
散文是生活中常见的发表看法、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文体,因而成为高中生必需要掌握一种文体,也因此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所以要充分重视散文阅读能力及解题技巧的提升。
1.不仅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也着眼于提升学生阅读鉴赏散文的能力。
2.精选历年来各省市高考题及高考模拟题中的典型题型进行有效训练。
3.抓住高中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合理编选,由浅入深,提升效率。
●教学资源
全国各省市历届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中的散文阅读题。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分析语段的作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
简介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散文阅读题的命题特点以及散文题的几种常见题型。
听讲
结合导学案中的高考试题。
●板书本课的课题,提示本课的学习重点。
听讲
●
研习课文
主导学生活动:
完成“课堂反馈”中江苏09高考题《上善若水》的一小题,并与同学交流。
阅读、思考、交流。
明确:
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主导学生活动:
提问:
本题是从什么角度设问,答题时应该注意哪些?
概括、交流、发言。
明确:
该题考查重要句子的作用,有很强的综合性。
解答本题,需要着眼于全文的结构和思路,紧扣内容主旨,又要注意这三个问句自身的表达特点。
主导学生活动:
完成“课堂反馈”中江苏07高考题《麦天》的一小题,并与同学交流。
阅读、思考、交流。
明确:
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主导学生活动:
主导学生活动:
提问:
本题是从什么角度设问,答题时应该注意哪些?
概括、交流、发言。
明确:
此题考查对结构技巧的分析能力。
第三段说“吃苦的日子到了”,第四段描绘了男人的劳累,第五段写忙后的男人该歇歇了,这些叙写贯穿文中,相互照应。
主导学生活动:
根据以上两小题总结“语段作用”题的命题特点。
思考、交流、总结、发言。
明确:
①命题切入口小。
试题一般不要求分析全篇结构,而是选择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来考查。
②命题角度有直接考和综合考两种。
直接考,就是直接问某段(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如2007年江苏卷)。
综合考,就是把结构分析和内容主旨解析以及表达特点放在一起考查。
(如2009年江苏卷)
③题型主要是“作用分析”题,即分析某段(句)在文中的作用(好处),或者变式提问,如文章为什么从×××写起(或以×××收尾)。
主导学生活动:
提问:
面对这样的题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思考、交流、总结、发言。
明确:
知识储备、勤加训练、规范答题。
主导学生活动:
如何分析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思考、交流、总结、发言。
知识梳理
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
句、段的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1)段落的作用
①首段的作用
a.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领起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b.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
c.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d.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e.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②中间段的作用
a.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
(近三年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为此类)
b.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衬(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c.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③末段的作用
a.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b.末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c.末段也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④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
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式单独成段。
句子或是倒装句,或是运用了特殊语气,或是后面有省略。
这样的段落要分析出使用特殊句式的效果。
(2)句子的作用
大体与段落的作用相当。
只是如果是处在段落中间或文章中间、结尾,则要注意它的呼应作用。
●课堂反馈
主导学生活动:
当堂练习
练习、交流答案
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
●课后测评
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
内容附后。
●板书
语段的作用
内容表达
结构特点
●课堂反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
是褒扬都江堰吗?
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
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
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
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
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
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
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
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
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
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
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
何处有生命之泉?
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
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
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
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
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麦 天
雷抒雁
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
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
从麦子泛出杏黄色,农家的节日就开始了。
临近端午节,路上走亲戚的人便多了起来。
“麦梢黄,女看娘。
”穿得光洁鲜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骑驴的;如今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子通了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车的。
出嫁的女儿,每每赶在忙前这段空闲走走娘家。
母女们,别管多见面,少见面,一聚头,就有说不完的话。
到了饭时,女儿随娘入厨,像先前未嫁时,熟盆熟碗地做一顿好饭,孝敬父母。
女人去看娘,男人守在家里忙麦收前的杂事。
开镰前最后一集是“忙农会”,各类夏收物资一应俱全挤满市场。
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凑热闹,急锣紧鼓唱《喜开镰》。
树阴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
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掩不住心里的喜悦。
先前,从甘肃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
一路上从西往东,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割过来,叫赶麦场。
如今,麦客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收麦的时间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哗哗装满运回家就是。
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
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
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
妻子心疼丈夫,这些天,得把饭食做可口。
先是锅盔、面,只两顿,男人就说:
吃不进去,有些汤水便好。
女人另想法子,买些精肉,配上黄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领,把面和硬揉匀擀薄切细,如同俗语说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
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端给男人,看着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滋溜溜响,女人心里别提多舒坦!
改日,又变了花样,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汤,再割一把鲜鲜嫩嫩的水芹菜,将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葱花在锅里一炒,倒进酸汤,烧滚放凉,细白的面条浇上这酸菜汤,叫浆水面,热天吃了,落汗下火。
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声,身上却硬是不出汗,你说怪不!
新麦入囤,满屋子都是麦香、馒头香、锅盔香。
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望着麦囤,嘴里哼着秦腔。
想啥?
啥都不想,忙活了一年,身子脑子都该歇歇了。
偶一抬头,望见窗外,黑云朦朦,淅淅沥沥落下雨点来,睡意便水一般弥漫上来。
妻子会在炕头做些针线活,猛地推一把懒洋洋躺着的丈夫:
“去,割二斤肉来,妈妈这两天该来追节了。
”
“追节”,什么节?
“看忙罢”。
回应忙前女看娘,这回该娘看女了。
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2.“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
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
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
”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测评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耽在磁器口的光阴
向狸狸
离开重庆已有三年,我仍不时想起那个湿漉漉的城市,想起清晨中的南山,想起沙坪坝广场上黄昏里的行走,想起我的烟雨迷蒙的磁器口,永远的磁器口。
我已望不见它,却知道它仍旧在重庆城西,头微微偏着,左手轻轻挽着嘉陵江水。
这个曾经的水陆码头,嘉陵江下游的物资集散地,民国时期变迁成的著名磁器产地——它因此而得名,就如此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那时候我真是青春年少,一不耐烦就将书本一推,径直出学校后门搭车去磁器口。
磁器口的大门横立在马路中间,敞敞亮亮的,任由各式车辆在其中来来往往。
磁器口的正街从上往下,将世界剖为迥然不同的两个:
半条街住着的磁器口人,靠在时间的背后,坐在低矮的檐下,嗑着瓜子,闲聊着天,不曾看三三两两过往的行人一眼,他们是磁器口的昨天;走下一段陡峭的石梯,整个繁华的热闹的磁器口闹市就近在眼前了。
当然,还可以走侧门,或者通过小巷进入磁器口。
无论从哪个方向,最终的目的地都是那一条古旧而人声鼎沸的短街,它顺着蜿蜒的阶梯一路往下,一直伸到一条浅浅的河道里去,在几条木船上继续延伸,消失在船头。
南来北往的商户贩卖着各种吃食,不大的街,光是麻花店就有十几家,陈麻花最有名,店前总是排着长而曲折的队伍。
磁器口的毛血旺和鸡杂闻名城内外,店家招牌上的字歪歪扭扭,桌椅也旧得像坐不住,但生意红火得很。
龙隐寺也以寂寞的姿态在短街中凑着热闹,传说当年朱元璋之孙朱允炆皇帝削发为僧,就隐避于此——传说而已。
寺里香火不旺,倒是门前的那面佛墙,总是热闹非凡,站在佛墙正前方10米处闭眼摸索着往前走去,如果走到墙面前正好摸到佛字就表明运气不错。
那个佛字实在太大,去往它的路途也不遥远,我从没看到有谁没摸到那个佛字,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本就都是幸运的人。
可是虽然如此,人们仍然忍不住要去看看自己的运气。
我曾站在一旁,看失意的朋友闭着眼艰难地往前走去,充满了虔诚,一双手一步步接近那个象征着好运的佛字,越来越近,那对于我而言,也是一个不言而喻的无限幸福的时刻。
茶馆是磁器口大街上旧时的影子,店堂很小,台下的人喝茶聊天,台上的艺人敲敲打打,唱着我们闻所未闻的曲子。
在离开重庆之前,我和朋友从茶馆门前经过,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在那些黑漆漆的板凳上坐上一小会儿,突然一阵接一阵砰砰的沙哑的胡琴声传来,那么近那么真切,我的心被揪紧了,那一刻我仿佛顿悟了我从未听懂的茶馆里的音乐,我知道离别即将来临。
我亲爱的磁器口,如果你还能记得我对你的喜爱和留恋,能感觉到我对你的思念,请为我留一个僻静的所在,让我有一天,还能回得去。
回到青春年少的我,静静坐在无人的角落,坐一个下午,看云飘飞,变幻不同的形状,看太阳一点一点西落;坐一个晚上,看磁器口的屋子和树木变成沉重的阴影,然后又随着黎明的到来,一点点转醒。
我终于离开磁器口了,世界很宽广,人有精力就要去行走。
当年抗战时期,省教育学院在磁器口办学,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吴宓在这里传道授业,闲时也去街上转转,在茶馆里坐坐。
徐悲鸿、傅抱石、丰子恺、宗白华等许多美术家及美学家也曾在这里生活过。
不过每个人都是要走的,不论是空间意义上的,或者是时间意义上的。
如今的磁器口喧嚣繁忙,人来人往,过去的风流早已在时间的沙漏中渐渐云散。
有些东西已经变了,有些东西却一点没变。
事都是过眼云烟,人比事长久,而物——古镇、古镇里的房子、墙、树木、石头比人更长久。
尽管如此,我仍然经常想起磁器口,想起那些兜兜转转的少年往事,想起不能回复的独一无二的大学时光,想起那些耽在磁器口里的光阴。
我就这样从青春的路口路过,来来回回地路过,直到最后一次路过,从此再也没有回去。
(发表于《格言》2009年第13期“月亮散文”,略有改动)
(1)说说开头第一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结尾一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课堂反馈
1.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2.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二、课后测评
(1)总领下文,引出描写对象——磁器口。
(2)①照应前面的“离开重庆已有三年”,并与结尾相呼应,使全文浑然一体。
②领起后文对磁器口的介绍。
(3)①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第一段。
②强化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无法回去的痛惜之情。
第二课时鉴赏散文的表达特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
回顾上结课的要点,引入本课的内容。
发言
文中语段常见的作用。
●板书本课的课题,提示本课的学习重点。
听讲
●
研习课文
主导学生活动:
完成“课堂反馈”中江苏09高考题《上善若水》的一小题,并与同学交流。
阅读、思考、交流。
明确:
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托物言志:
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
借古喻今:
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
虚实结合:
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主导学生活动:
提问:
本题是从什么角度设问,答题时应该注意哪些?
概括、交流、发言。
明确:
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从大处着眼,显然是托物言志,古今对比。
还可以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角度考虑。
答题时不要只说概念术语,要结合内容分析说明,即说对比要说明谁与谁对比,说托物言志要说明托何物言何志。
主导学生活动:
完成“课堂反馈”中江苏07高考题《麦天》的一小题,并与同学交流。
阅读、思考、交流。
明确:
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主导学生活动:
主导学生活动:
提问:
本题是从什么角度设问,答题时应该注意哪些?
概括、交流、发言。
明确:
此题考查对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
这句话是关于关中麦收的描写,写了收割机的颜色、声音,还写了麦秸香,从不同感官写起。
“突突突地吼个不停”则运用拟人手法,写收割机不停地工作。
主导学生活动:
根据以上两小题总结“表达特色”题的命题特点。
思考、交流、总结、发言。
明确:
①命题角度有两种:
一种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即选择某一段或某几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这是主要的命题角度。
一种是小处着眼,大处设题,即要求分析全篇的表达特色。
②答题要求多角度切入(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分析”要求既有对表现手法的辨识,又有对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具体解释。
③考查的表现手法重在常见常用的方法技巧上。
主导学生活动:
提问:
面对这样的题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思考、交流、总结、发言。
明确:
知识储备、勤加训练、规范答题。
主导学生活动:
从哪些角度鉴赏散文的表达特色?
思考、交流、总结、发言。
一、表达方式
知识梳理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五种。
其中描写、抒情是重点。
考查的内容有:
①描写:
重点是景物描写。
②记叙人称:
重点是第二人称的运用。
有时考查整篇人称的运用,有时是局部人称的改变。
③整篇文章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对于这类题目,做时首先应确认指定句段或全篇的表达方式,然后依据所用的表达方式的作用并结合文句作答。
二、表现手法
知识梳理
散文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①象征(托物言志),②对比,③虚实结合,④联想、想象,⑤衬托,⑥以小见大,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对上述七种表现手法,要找到对应的例文例段,仔细揣摩其特征,做到快速、准确地辨认出。
答题时应掌握两点:
①确认篇章或文段所用的表现手法,②依据所用表现手法的作用并结合文句作答。
三、修辞手法
知识梳理
修辞手法是表达技巧鉴赏中的重点,常见常考的修辞手法共九种。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修辞手法考查有这样三个特点:
①综合考查,一句或一段综合运用了好几种修辞手法;②确认手法和作用效果一块考,它很少单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般都要求作用效果分析;③一般为局部考查(句段),很少整篇考查。
做修辞题的重点与难点是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一般分析要将其本身作用与所要表达的内容效果结合起来。
四、语言特点
知识梳理
语言赏析是平时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
高考中一般不涉及这块,如若考查这块内容,就会在题干中说明,如“请从语言表达角度”或“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角度加以赏析”等,语言表达赏析的角度一般是从词语的选用(选用什么样的词语,如口语、叠字等)、词语的锤炼(精心炼字)、句式的选用、修辞手法四个角度赏析。
●课堂反馈
主导学生活动:
当堂练习
练习、交流答案
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
●课后测评
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
内容附后。
●板书
鉴赏表达特色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语言特点
●课堂反馈
1.(2009·江苏卷)(《上善若水》原文见第一课时“课堂反馈”)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7·江苏卷)(《麦天》原文见第一课时“课堂反馈”)“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测评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四堡雕版
冯骥才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
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和临汾,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