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全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671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音乐史全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西方音乐史全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西方音乐史全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西方音乐史全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西方音乐史全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音乐史全资料.docx

《西方音乐史全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音乐史全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音乐史全资料.docx

西方音乐史全资料

西方音乐家简介

一、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

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

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

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因此,巴赫被称为“音乐之父”。

欣赏作品:

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小提琴曲《G弦上的咏叹调》

二、韩德尔(Handel,GeorgFrideric1685—1759)德国作曲家。

出生于德国哈勒城。

他自二十七岁起定居英国,对英国的音乐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英国人亦把他看作是自己的音乐家。

韩德尔在西欧音乐史中与巴赫占有相等的重要地位,对后世音乐影响极大。

欣赏作品:

合唱曲《哈利路亚》

小提琴曲《广板》

三、约瑟夫·海顿(1732一1809)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派奠墓者之一。

他出身贫困,从小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作曲主要靠自学,成年后长期任乐队队长,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

1791、1794年他曾两度赴英,备受欢迎。

他主要从事主调音乐的创作,是他确立了"弦乐四重奏"和古典"交响曲"的结构形式,把交响曲固定为四个乐章形式,以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进行配器,为近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部交响曲,其中较著名的交响曲有《告别》、《时钟》、《狩猎》、《惊愕》、《军队》、《伦敦》、《牛顿》等,故他被称作"交响乐之父"。

欣赏作品:

室内乐《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

交响乐《惊愕交响曲》

四、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

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

已知的有:

二十部歌剧,四十多首交响曲,五十余首协奏曲,二十七首弦乐四重奏等共计六百二十二首作品。

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中清新明快的节奏、悦耳动听的旋律、高雅庄重的气质,使他的音乐宛如天籁的声音。

人们都说,莫扎特音乐之美,古今无人能及。

“音乐神童”

欣赏作品:

管弦乐曲《第40交响曲》

室内乐《G大调弦乐小夜曲》

管弦乐《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钢琴曲《土耳其进行曲》

五、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波恩,自幼学习弹琴,1787年曾到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

贝多芬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体系的时代,欧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此时正日益兴起。

他的作品正反映了这些时代的特征,或歌颂英雄,或反对封建,争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

其主要作品有《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等。

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凉,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但是,人民忘不了他,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的葬礼举行时,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

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

欣赏作品:

管弦乐曲《第五交响曲》——命运

管弦乐曲《第六交响曲》——田园

钢琴曲《月光奏鸣曲》

钢琴曲《热情奏鸣曲》

钢琴曲《G大调小步舞曲》

六、(Weber,CarlMariavon)韦伯(1786-1826)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1]。

他早期创作的歌剧作品,如《森林少女》、《彼得·施莫尔和他的邻居》和《西尔瓦纳》等,已孕育着浪漫主义倾向。

欣赏作品:

管弦乐曲《自由射手序曲》

钢琴曲《邀舞》

七、弗朗兹·彼得·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

生于维也纳的一个教师家庭。

自幼从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808年成为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歌童,同时在学生乐队演奏小提琴,并学习作曲。

在此已作有歌曲、重奏曲、钢琴曲和交响曲。

1813年起,在学校任助理教师,并从事作曲。

仅1815一年内就创作了250余首歌曲。

1818-1824年任宫廷音乐教师。

去世时还不满32岁。

作为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生前受歧视,死后才得到很高的评价,成为和莫扎特、贝多芬并列的音乐大师。

欣赏作品: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

独唱曲《魔王》、《鳟鱼》

室内乐《鳟鱼钢琴五重奏》

 

八、(路易)埃克托尔·柏辽兹,1803-1869)为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十九世绍上半叶法国音乐最伟大的代表者。

遵父训21岁修完医学课程获得理学士学位后,他断然决定改行从事音乐,从此跟家庭闹得关系紧张,只得靠借债和私人教课维持贫寒的生活。

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扬民望曾写道:

“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精华,可以说集中在作家雨果、画家德拉克罗瓦和作曲家柏辽兹这三个人身上,他们的作品揉合着种种矛盾的因素,其中有豪迈的精神和革命的激情,也有艺术家个人孤寂心绪的衷心倾吐和种种空幻的奇想。

欣赏作品:

管弦乐曲《幻想交响曲》

九、费里克斯·门德尔松(F.Mendelssohn,1809-1847)

德国作曲家。

生于银行家家庭。

1822年起,先后赴瑞士、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意大利罗马等地进行创作和演出活动。

门德尔松的主要作品有:

《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等五部交响曲;管弦乐序曲《仲夏夜之梦》、《芬格尔山洞》、《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钢琴曲《无词歌》四十八首以及多种题材和体裁的器乐和声乐作品。

  门德尔松的作品风格优美生动,结构完整严谨,配器精巧。

他在1829年指挥演出了巴赫的《马太受难乐》,使巴赫这部名作得以在乐坛占据重要地位。

他还协助舒曼创立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

  门德尔松的主要作品有:

《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等五部交响曲;管弦乐序曲《仲夏夜之梦》、《芬格尔山洞》、《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钢琴曲《无词歌》四十八首以及多种题材和体裁的器乐和声乐作品。

  

欣赏作品:

管弦乐曲《仲夏夜之梦》

十、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欣赏作品:

钢琴曲《g小调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

钢琴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降D大调圆舞曲》

十一、  弗伦兹·李斯特 (1811一1886)天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

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曾先后作为萨里埃里、车尔尼、雷哈、巴埃尔的弟子。

他十六岁时定居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

在音乐上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十三部。

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首钢琴练习曲。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誉为“钢琴(技巧)之王”。

欣赏作品:

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第六号

十二、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出生在风行跳舞的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

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

1844年组成自己的乐队,演奏本人和父亲的作品。

1855-1865年应邀在圣彼得堡指挥夏季音乐会达十年1863-1870年任皇室宫廷舞会指挥。

后又从事轻歌剧的创作。

其创作以《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活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和《安娜波尔卡》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

欣赏作品:

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

十三、圣·桑(1835—1921),法国作曲家,出生于法国巴黎,父亲出身于诺曼第附近的贫苦农家,母亲是水彩画家。

父亲在圣-桑两个月大时去世,圣桑由母亲和伯母共同抚养,伯母是音乐家,于圣桑两岁半时开始教他弹琴。

圣-桑拥有惊人的音乐天份,五岁时写出附有钢琴伴奏的歌曲,七岁开始跟随史塔马替学琴,并和马雷登学作曲,十岁时和比利时的小提琴家贝塞姆斯合作演出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几个月后更举办首次钢琴独奏会,演奏曲目包括巴赫、韩德尔、莫扎特及贝多芬等人的作品。

1848年进入巴黎音乐院选修风琴和作曲,隔年获得院中风琴比赛第二名,1851年更获得首奖。

欣赏作品:

管弦乐套曲《动物狂欢节》

 

十四、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5岁开始学习钢琴,10岁被送到法律学校去读书,毕业后在司法部工作。

然而,他本人并不喜欢这个职业,后入彼得堡音乐学院跟安·鲁宾斯坦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以后在梅克夫人资助下,摆脱繁重的教学工作,专心从事创作。

他创作的作品中,有大家所熟悉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和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悲怆》等。

他的音乐充满内心情感和戏剧力量,不仅深为专业音乐工作者喜爱,而且也为广大群众所赞赏。

欣赏作品:

钢琴曲《船歌》、《雪橇》

  管弦乐《1812年序曲》、《胡桃夹子组曲》、《天鹅湖》

协奏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管弦乐《第六交响曲》——“悲怆”

十五、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Bizet),又名比捷。

1838年10月25日出生于巴黎,父亲是声乐教师,母亲出身于音乐世家。

九岁学钢琴,同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后又随古诺学习。

比才的第一部独幕喜歌剧《医生之家》受韦伯和意大利歌剧的影响较深。

1856年他完成了《C大调交响曲》,这部作品形式严谨,旋律清新色彩明快,充分显示了他的创作才华。

年轻的比才音乐兴趣广泛,他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和总谱阅读能力曾使当时的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感到震惊。

欣赏作品:

管弦乐曲《卡门序曲》

十六、萨拉萨蒂(1844~1908年)西班牙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

1856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作曲。

毕业后从事演奏与创作。

以纯熟、精湛的技艺和惊人的音乐记忆力著称于世,被各国音乐界公认为19世纪最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

代表作品有《流浪者之歌》(亦称《吉卜赛之歌》)、《卡门幻想曲》等。

欣赏作品:

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

十七、 德沃夏克(1841~1904年)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德沃夏克于1841年诞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近郊的一个贫苦家庭里。

他的童年是伴随着辛勤的劳动度过的。

十三岁时,他便沿袭父亲的道路,当了屠户学徒。

但是少年德沃夏克是一个十分上进,他刻苦自学,并逐渐显露出音乐才能。

他最先跟本村的乐师学习小提琴,十六岁时进入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

这所音乐学校是他成为音乐家的摇篮。

1859年,德沃夏克以优异的成绩从布拉格风琴学校毕业,此后他便开始在捷克国家剧院里担任中提琴师。

在此期间,他广泛地吸取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努力学习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乐派作曲大师们的创作经验,并且迈上自己的音乐创作道路。

欣赏作品:

管弦乐曲《自新大陆交响曲》—“新世纪交响曲”

十八、爱德华·格里格(1843-1907),挪威最杰出的作曲家。

生于卑尔根,15岁时去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

后去哥本哈根从加德为师。

1864年结识了作曲家里夏德·诺德拉克后,共同从事研究挪威民间音乐的工作。

1867年创办了挪威音乐学校,根据挪威诗词创作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抒情歌曲,整理改编民间歌曲。

其妻歌唱家尼娜是他作品最好的解释者。

 他能巧妙地将主题用古典结构形式和现实的传统音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它与真正的民间音乐难以分辨。

在创作中,他经常突破一些清规戒律。

1868年创作了《a小调钢琴协奏曲》,使他成为当时作曲家中的佼佼者。

后期作品,一般都采用短小抒情形式,十分成功。

代表作为交响组曲《培尔·金特》。

欣赏作品:

管弦乐曲《培尔、金特组曲》

十九、穆索尔斯基(1839-1881),俄国作曲家。

穆索尔斯基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

童年时代就表现出很不平凡的音乐才能。

最初随母亲学习钢琴。

十岁时,在彼得堡向海尔克学习钢琴。

1852年,穆索尔斯基进彼得堡帝国禁卫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在普列奥勃拉任斯基军团服役,充御前禁卫军。

两年后脱离军界。

穆索尔斯基立志于音乐,但未得机会受正规音乐训练。

因此,他的不少作品开始因其手法独特而不为人们接受。

穆索尔斯基的主要作品有:

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霍万斯基党人的叛乱》、《索洛钦市集》(此作去世后由居伊续作);管弦乐《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等。

他的歌曲也不乏传世佳作,如《跳蚤之歌》、《可爱的萨维什娜》等。

欣赏作品:

独唱曲《跳蚤之歌》

交响诗《荒山之夜》

二十、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苏联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自幼从母学习钢琴,5岁试写钢琴曲、9岁试写歌剧。

14岁进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钢琴,20岁举行首次个人交响乐音乐会。

1918-1936年旅居美国、法国,从事创作和演出,36年回国定居,继续从事音乐创作。

1947年,获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称号;1943-1951年,6次获苏联国家奖金。

1957年获列宁奖金。

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早期(1902-1914)以管弦乐作品和钢琴作品为主,富于青春气息,音调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格;

(2)、旅居国外时期(1918-1936)受西方现代音乐流派的影响,作品的节奏强烈、和声复杂、曲调仍带有俄罗斯悠长的音调;

(3)、后期(1936-1953)创作追随国际音乐新潮流,倾向于新古典主义

欣赏作品: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二十一、霍尔斯特(1874~1934)是现代最杰出的英国作曲家之一,是一位有着瑞典血统的英国作曲家。

1874年,出生于切尔滕纳姆,霍尔斯特祖籍瑞典,他的曾祖父于1807年移居到了英国,1934年于伦敦辞世。

霍尔斯特出生于一个音乐家庭,其父是一名钢琴教师。

受家庭的影响,霍尔斯特18岁时,就已担任管风琴师与唱诗班指挥,并开始进行音乐创作。

霍尔斯特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有歌剧、管弦乐曲、钢琴曲以及独唱、合唱。

其中,最为人们广为熟知的,当数他的《行星组曲》。

欣赏作品:

管弦乐组曲《行星》

二十二、克罗德·德彪西(ClaudeDebussy,1862-1918),杰出的法国作曲家。

他于1873年入巴黎音乐院,在十余年的学习中一直是才华出众的学生,并以大合唱《浪子》获罗马奖。

根据马拉美的同名诗歌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还根据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戏剧创作了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他摆脱瓦格纳歌剧的影响,创造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手法。

钢琴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早期的《阿拉伯斯克》、《贝加摩组曲》接近浪漫主义风格;《版面》、《欢乐岛》、两集《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则为印象主义的精品。

管弦乐曲《夜曲》、《大海》、《伊贝利亚》中都有不少生动的篇章。

他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欣赏作品:

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

管弦乐曲《大海》

 

西方音乐史(总结)

瓦格纳的乐剧

(1)主要作品:

他创作的主要领域是歌剧包括《尼伯龙根的指环》《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汤豪瑟》《黎恩济》《纽伦堡的名歌手》《帕西法尔》等,另外还有管弦乐曲《浮士德序曲》

(2)艺术成就:

①对传统歌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他在改革中实施了“整体艺术观”、“无终旋律”以及“主导动机”的手法,并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要进行创作的原则,改革后的歌剧被称为乐剧(DasMusikdrama)。

②创作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划时代的经典乐剧,使浪漫主义歌剧发展到顶峰。

③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队的编制(三管制或四管制),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改变了传统歌剧将乐队当作“巨型吉它”,使其处于人声伴奏状态的做法。

他抓住了乐队的表现特点,通过“主导动机”的运用来阐述戏剧内容,使乐队成为表达剧情内容的有效工具。

④建立半音化和声,淡化调式调性,创建了“特里斯坦”和弦,对20世纪音乐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附相关概念注解:

(1)整体艺术(DasGesamtkunstwerk):

“整体艺术”是瓦格纳在《未来艺术作品》中,针对戏剧作品提出的概念,认为音乐戏剧应该仿照古希腊艺术,成为一种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的综合体。

(2)乐剧(DasMusikdrama):

1848年瓦格纳在他的《罗恩格林》问世之后,用乐剧指代他的歌剧。

乐剧将文学与诗歌、历史与神话、舞台与建筑、音乐与戏剧创作融为一体,是一种整体性的戏剧艺术。

(3)无终旋律(unendlichMelodie):

是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采用的音乐手法。

在戏剧中,音乐自始至终不停顿地向前发展,取消了传统歌剧中割裂戏剧的分曲结构(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没有咏叹调、宣叙调之分,声乐富于朗诵性,在叙述的同时也带有抒情性,这种不间断连贯发展的乐剧音乐形式被称为“无终旋律”。

(4)主导动机(DasLeitmotiv):

也称主导主题。

在大型音乐作品如歌剧、舞剧及标题作品中,用以象征某一特定人物、事件、情景或情感,并始终与所象征的人物或剧情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音乐片断,被称为主导动机。

主导动机具有标签和符号的意义,1877年沃尔错根从主导动机的角度研究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众神的黄昏》后,人们才开始用Leitmotiv这个词。

舒伯特

1.代表作品

(1)声乐作品最著名:

《魔王》《野玫瑰》《鳟鱼》《流浪者》《小夜曲》《摇篮曲》《圣母颂》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天鹅之歌》

(2)室内乐:

《“鳟鱼”钢琴五重奏》《d小调“死神与少女”弦乐四重奏》

(3)钢琴曲:

《流浪者幻想曲》《即兴曲》《音乐瞬间》

(4)交响曲:

《第八交响曲》《“未完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

2.艺术歌曲(Lied)

(1)来由:

艺术歌曲一词在13世纪以前就已存在,16世纪德奥作曲家把佛兰德斯乐派的复调手法与德国中世纪以来的独唱歌曲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四声部的世俗声乐体裁——Lied。

但是,艺术歌曲这个词在此后的发展中,尤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艺术歌曲。

(2)含义:

艺术歌曲是作曲家以诗为歌词,根据诗的内容创作的歌曲。

艺术歌曲中,音乐与诗歌有机结合,通常有戏剧性和抒情性两种形式,采用分节和通节两种写法,并配有伴奏。

艺术歌曲的伴奏在歌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承担着演唱旋律所不能表达的内容,许多伴奏甚至具有独奏的价值。

(3)代表人物:

作曲家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马勒和理查·施特劳斯等;词作家歌德、埃森多夫、海涅、席勒等。

3、艺术成就

(1)在艺术歌曲方面,他做出了重要贡献,创作了一批具有划时代影响的艺术歌曲。

(2)在交响曲方面,作品完整地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由于受到舒伯特打破古典交响曲四乐章结构模式的启迪,人们开始走出前人的制约,步入到浪漫主义交响乐发展的新天地。

(3)在钢琴音乐和室内乐方面,舒伯特的创作散发着其艺术歌曲中体现出来的浪漫主义特征。

(4)他是自由音乐家的楷模,以演奏和出版作品为生,是从社会底层最早走出的音乐家之一。

1、柏辽兹的代表作品

(1)乐队作品方面:

交响曲《幻想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提琴协奏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序曲《罗马狂欢节》。

(2)舞台戏剧方面:

传奇剧《浮士德沉沦》歌剧《切里尼》《特洛伊人》清唱剧《基督的童年》

(3)声乐作品方面:

《安魂曲》《感恩颂》声乐套曲《夏夜》

(4)理论著作方面:

《配器法》

2、艺术成就

(1)对标题交响乐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浪漫主义时期标题交响乐的创造者,他力图把音乐文学化,用音乐语言来表达文学中生动具体的形象,他在《幻想交响曲》的每个乐章前面都加上了标题和详细的说明。

(2)他的交响曲摆脱了传统交响曲四乐章的结构,乐章的数目视具体内容的需要而定,《幻想交响曲》的五乐章就是这种结构的实例。

(3)著有《配器法》,该书是音乐技术理论的经典著作。

李斯特的交响诗(symphonicpoem):

由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首创,又称音诗(Tondichtung),是一种单乐章的乐队作品,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多以文学作品或故事为题材,采用标题音乐形式。

另外,交响音画、交响童话、交响传奇等体裁,均与交响诗的性质相同,只是在内容的描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如交响音画偏重于描绘大自然景色和人们生活的情景,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其典型例子。

代表作品

(1)交响诗:

《前奏曲》《塔索》等十三首。

(2)交响曲:

《浮士德交响曲》《旦丁交响曲》。

(3)钢琴作品:

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超级练习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bE大调钢琴协奏曲》以及钢琴小品《爱之梦》等。

格林卡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

代表作品有歌剧《伊凡·苏萨宁》管弦乐《卡玛琳斯卡亚幻想曲》等。

五人团:

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李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和居伊

1、鲍罗丁:

医学家、化学家、作曲家,代表作品:

交响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歌剧《伊戈尔王》。

2、居伊:

陆军军官,主要从事军事工程教学。

主要作品为歌剧《威廉·拉特克里夫》。

3、巴拉基列夫:

强力集团的领导人、自然科学家,代表作品为交响诗《塔玛拉》

4、穆索尔斯基:

近卫军军官,后脱离军界献身于音乐。

代表作有:

交响诗《荒山之夜》钢琴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蚤之歌》。

5、李姆斯基-科萨科夫:

海军军官出身,后来成为音乐学院教授,出版了《和声学使用教程》和《管弦乐法原理》等专著,奠定了俄罗斯音乐理论基础,代表作为歌剧《金鸡》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

两位捷克音乐家:

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

1、斯美塔那代表作品

喜歌剧《被出卖的新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小提琴与钢琴二重奏《来自我的故乡》等。

2、德沃夏克代表作品

九首交响曲(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最著名《斯拉夫舞曲集》歌剧《水仙女》《雅各宾党人》等。

德彪西

1、代表作品

(1)钢琴作品:

《版画集》两集《前奏曲》两集《意象集》《月光》《雨中花园》《水中倒影》

(2)管弦乐作品:

《牧神午后》前奏曲《夜曲三首》《大海》《意象》等

(3)歌剧:

《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

(4)合唱作品《浪子》《被选中的姑娘》《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

2、创作特征

(1)旋律失去主导地位,强调和声的作用,追求音乐的色彩与朦胧感。

他注重的不是和声进行的功能性而是它的色彩效果,采用块状和弦,新的和弦结构:

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

未脱离大小调体系,但大量采用全音音阶、五声音阶及中古调式。

(2)他的管弦乐作品弦乐部分细腻,木管突出特性音区的音色,打击乐器丰富,组成模糊的色彩世界。

(3)善于使用小型体裁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风俗,表达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营造出朦胧、飘忽不定的气氛。

3、印象主义的特征

(1)印象主义音乐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注重表达对客观事物瞬间的印象,音乐大多具有神秘和飘忽朦胧的意境。

(2)它不以旋律为主,重视和声和配器的色彩作用;突破大小调体系,多采用全音音阶和五声音阶;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

用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代替三和弦和七和弦;减弱和声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