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1.docx
《生化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化1
生物化学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分子:
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基础,是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2.运动生物化学: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运动对机体化学组成的影响和物质代谢特点以及变化规律与身体健康运动机能和运动能力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学科。
3.必需氨基酸:
人体不能自行合成,必需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需要的氨基酸。
(包括:
赖氨酸,蛋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
)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蛋白质分子内氨基酸以肽键连接的排列顺序。
5.必需脂肪酸:
通常把维持人体生长所需而体内不能合成的脂肪酸。
包括:
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稀酸。
6.酶:
是生物细胞(或称活性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
7.同工酶:
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
及生物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8.乳酸脱氢酶(LDH):
是催化糖代谢中丙酮酸和乳酸之间的相互转变
的酶。
9.生物氧化(细胞呼吸or组织呼吸):
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10.呼吸链:
指在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一条连锁反应体系。
11.底物水平磷酸化:
指在物质分解代谢过程中,代谢物脱氢后,能量在分子内部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然后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形成ATP的过程。
12.氧化磷酸化:
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氧化生成水时,所释放出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
13.高能化合物:
一般将水解时释放自由能在20.9KJ(5.0Kcal)以上。
14.磷酸原供能系统:
由ATP和磷酸肌酸分解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
15.糖酵解(糖的无氧代谢):
糖原和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合成ATP的过程。
(糖酵解的反应在细胞质内进行)
16有氧代谢:
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细胞燃料在氧充足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7.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
由于这么循环反应开始于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的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
18.脂肪动员:
储存在皮下或腹腔的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
19.酮体:
脂肪酸在肝内分解氧化时的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20.葡萄糖-丙氨酸循环:
骨骼肌内葡萄糖、肌糖元分解生成的丙酮酸
与氨基酸之间,经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以及丙氨酸在肝内医生为葡萄糖,并回到肌肉中的代谢过程。
21.乳酸阈(无氧阈):
当运动负荷强度达55%~75%VO2max时,糖通过酵解生成乳酸途径参与供能比例迅速增加形成一个转折点,称~
22.糖阈:
处于安静或轻度活动时,人体主要依靠游离脂肪氧化供能,当运动时能量需求大于游离脂肪酸氧化输出最大功率,即运动负荷超过30%~50%VO2max时,糖氧化供能明显增加,这一转折点叫~
23.磷酸肌酸阈:
当进行80%~95%VO2max的运动时,乳酸生成大于其转运,使H+持续增加,肌肉中H+升高可以抑制磷酸果糖激酶活性,使糖酵解减弱,乳酸生成减少,来自糖酵解的供能会减少。
24.糖异生:
作用是非糖类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和糖原的过程。
糖异生的底物:
乳酸、丙酮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
25.半时反应:
指恢复(消除)运动时所消耗(或产生)的物质的二分之一所需的时间。
26.超量恢复:
当运动引起的物质分解代谢过程一旦停止,再合成过程将占优势;恢复中,被消耗的物质不仅得以补偿,而且还能超过原有的水平。
二、小题
1.核酸的化学组成:
C(碳),H(氢),O(氧),N(氮),P(磷)占9%~10%
2.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C(碳),H(氢),O(氧),N(氮)占16%和少量的硫。
3.三大供能
(1)磷酸原供能系统:
能源物质:
ATP&CP
系统的时间:
6-8秒
能源
(2)糖酵解供能系统:
能源物质:
糖原&葡萄糖
物质&时间:
30-90秒
时间(3)有氧代谢系统:
能源物质:
糖&脂肪&蛋白质
时间:
1-2小时
4.糖的分类:
1)单糖:
丙糖
戊糖
己糖
2)低聚糖:
蔗糖
麦芽糖
乳糖
3)多糖:
淀粉
糖原
纤维素
5.酶促反应的特点:
高效性、专一性、不稳定性、可调控性.
6.同工酶的分类: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
肌酸激酶同工酶(CK)(磷酸肌酸激酶)
7.血乳酸浓度为2-4mmol/L
8.游离氨基酸存在于:
骨骼肌占80%、肝脏占10%、肾脏占4%
9.脂类特点:
水不溶性(即脂溶性)
10.运动时参与氧化供能的氨基酸:
(1)丙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
(2)支链氨基酸:
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
11.
(1)LDH(乳酸脱氢酶):
LDH1(心型)主要存于心脏耐力训练
LDH5(肌型)主要存于骨骼肌速度训练
(2)CK(肌酸激酶):
MM型(肌型)、MB型(脑型)、BB型(线粒体型)
测定运动后CK变化,要通过测定同工酶,才能明确运动对身体影响的具体部位。
12.中、短链脂肪酸不需载体可直接进入线粒体,
长链脂酰CoA需要肉毒碱转运
13.无氧代谢:
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
有氧代谢:
糖代谢系统&脂肪&蛋白质代谢系统
三、问答题:
1.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1)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核酸中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而RNA与蛋白质的合成密切相关。
(2)参与物质能量代谢ATP(三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腺苷)
2.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生物功能)
1)组成有机体的结构成分2)酶的催化作用3)收缩与运动作用
4)激素调节作用5)免疫保护作用6)运载和储存7)参与能量作用
3.糖的生物学功能:
(1)构成体质;
(2)提供能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
(3)能加速脂肪代谢,节省蛋白质的作用。
4.血脂检测主要指标:
(1)血胆固醇(CH)、血甘油三酯(TG);
(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5.酮体生成的意义:
(1)酮体是联系肝脏与肝外组织的一种能量特殊运输形式;
(2)参与脑组织和肌肉能量代谢;
(3)参与脂肪酸动员的调节;
(4)血/尿酮体浓度升高评定体内糖储备的状况。
(体内糖不足—酮体过量—酸中毒。
)
6.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1)储存并提供能量;
(2)防震和隔热保温作用;
(3)是机体组织的组成成分;
(4)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
7.酮体生成的意义:
(1)酮体是联系肝脏与肝外组织的一种能量特殊运输形式;
(2)参与脑组织和肌肉能量代谢;
(3)参与脂肪酸动员的调节;
(4)血/尿酮体浓度升高评定体内糖储备的状况。
(体内糖不足—酮体过量—酸中毒。
)
8.睾酮(T)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意义:
(1)训练后血清睾酮无变化
训练负荷不足,对运动员刺激不大,要根据训练目的增加训练强度。
(2)训练员血清睾酮升高
机体合成代谢旺盛、机能状态好,可继续加大强度训练,以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3)运动员血清睾酮下降
若下降幅度不大,说明运动负荷合理对运动员刺激足够;
若下降幅度达25%,并持续不回升,说明负荷安排过大,应及时调整。
总之,睾酮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体内的合成代谢,对提高力量、速度
9.无机盐的生理学功能:
(1)维持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2)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3)构成组织细胞成分;
(4)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
10.消除乳酸的三条途径:
第一,在心肌、骨骼肌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第二,在肝、肾经糖异生作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
第三,经汗、尿排出体外。
12.乳酸消除的生物学意义:
(1)有利于乳酸的再利用,乳酸可随血液循环入心肌和氧化能力强的骨骼肌,进行氧化释能或在肝脏作糖异生的底物,加速肝糖原、肌糖原的恢复,维持血糖的平衡。
(2)乳酸代谢可防止因乳酸过多而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对维持机体酸碱平衡有积极作用。
(3)人体活动时,乳酸的消除使酵解终产物不断移动,有利于糖酵解继续进行,以维持糖酵解的供能速率。
13.磷酸原系统供能特点:
(1)最早被启动,最快被利用,具有快速供能和最高功率输出的特点;
(2)可维持最大强度运动6-8秒;
(3)与速度或爆发力运动关系密切,如:
短跑,投掷,柔道等运动项目成绩密切相关。
14.糖酵解供能特点:
(1)在以最大强度运动6-8秒时,cp成为主要的供能的物质,同时,糖酵解被激活,肌糖原速度分解参与供能;
(2)在全力运动30-60秒时,糖酵解可达最大速率,其输出功率约是磷酸原的一半;
(3)糖酵解的主要基质是肌糖原。
当以最大速度进行短跑至力竭时,肌糖原储量消耗不足一半;
(4)糖酵解供能系统在运动中间可维持的运动时间较长,是30秒至2分钟以内最大强度运动的主要供能系统;
(5)在速度和速度耐力项目中起主要供能作用。
15.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1)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2)是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分解供能的共同通路;
(3)是体内物质代谢相互联系的枢纽。
16.血乳酸(BLa)的变化和运动时动用的能量系统有关:
(1)磷酸原供能时,血乳酸<4mmol/L
(2)糖酵解供能时,血乳酸达到15mmol/L
(3)有氧供能时,血乳酸接近4mmol/L
17.尿蛋白(PRO)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意义:
(1)尿蛋白浓度越高,负荷强度越大;
(2)但应系统观察,当运动技能提高时,完成次昂头负荷,尿蛋白减少,机能下降则尿蛋白增加。
18.有氧代谢供能特点:
(1)糖的有氧代谢供能最大输出功率约为糖酵解的一半,可满足
1-2小时的打强度运动;
(2)脂肪氧化的最大功率输出仅为糖有氧氧化的一半,储量丰富,可供运动的时间理论上不受限制,是中低强度运动的主要基质。
(3)蛋白质在长于30分钟的激烈运动中参与供能,但最多不超过总供能的18%;
(4)有氧代谢供能的数分钟以上耐力性运动项目的基本供能系统,同时,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对改善运动肌代谢环境和加速度疲劳消除起着重要作用,对速度和力量型项目运动员同样重要。
19.运动时,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意义在于:
(1)将运动肌中糖无氧分解的产物丙酮酸转变成丙氨酸,可以减少乳
酸生成量,起着缓解肌肉内环境酸化和保障糖分解代谢畅通的作用;
(2)肌肉中氨基酸的-氨基酸转移给丙酮酸合成丙氨酸,避免血氨过度升高;
(3)肝内丙氨酸经过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参与维持血糖浓度和供运动肌吸收利用,增加肌肉葡萄糖供应。
20.血糖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why长时间运动时,血糖可能成为重要的限制运动能力因素?
)
(1)中枢神经系统因血糖供能缺乏而出现中枢疲劳;
(2)影响红细胞能量代谢,使氧的运输能力下降;
(3)由于运动肌外源性糖供应不足导致外围疲劳而使运动能力下降
21.皮质醇(C)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意义:
(1)若长期保持较高浓度而不恢复到正常水平,可能引起过度训练。
(2)当运动员完成相同运动负荷时,若皮质醇上升的幅度逐渐下降,
则提示运动员机能状况良好,一般认为C(皮质醇)浓度在
276mmol/L一下的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
(3)在一个训练周期后的恢复期,肉血清皮质醇恢复速度缓慢,表明运动员对训练的适应性较差,或是身体机能下降。
22.肌酸激酶(CK)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意义:
血清CK活性是赛前进行机能评定的重要指标,常与Hb(血红蛋白)结合使用,良好的状态是:
Hb数量逐渐上升,血清CK活性逐渐下降,反之,则应调整运功负荷,或采取增加营养、服用补剂等措施加以调节。
23.心率(HR)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意义:
(1)相同运动负荷时,运动员心率上升愈慢,提示身体机能愈好;
(2)进行同一强度的运动训练后,运动员的最大心率值降低,表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增强;
(3)相同运动负荷后,运动员心率恢复加快,提示运动员对训练负荷适应或机能状况良好。
24.血尿素(BU)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意义:
(1)训练期持续上升是不适应运动量的表现,运动应减量;
(2)训练期变化不大表示运动量过小;
(3)训练期先升高又下降呈正常值是适应运动量的表现。
25.提高糖酵解代谢能力的训练:
1.训练方法:
(1)最大乳酸训练
(2)乳酸耐受力能力训练
2.基本原则:
最大乳酸训练法的运动时间为1-2分钟/次,每组重复4-6次,
组间间歇时间一般为运动时间的2-4倍。
3.理论依据:
(1)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高强度运动,保证运动中主要由糖酵解供能,运动机体内有明显的乳酸积累;
(2)乳酸积累会导致机体疲劳或机能衰退,影响运动能力。
但大量积累乳酸可刺激机体对酸性物质的缓冲和适应,从而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
(3)最大强度运动30秒-1.5分钟之间,糖酵解供能起主导或重要作用
26.亚极量强度运动中,肌糖原消耗导致运动性疲劳的原因在于:
(1)糖原在不同肌纤维内数量不同,当运动肌内糖原耗尽时,难以从非运动肌肉得到补充。
(2)肌糖原含量低者,在完成相同负荷运动时,肌肉要较多地吸取血糖供能,可能引起低血糖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能量供应。
(3)肌糖原是脂肪氧化供能的代谢引物,缺糖将影响脂肪氧化供能物质的能力和供能量。
(4)肌糖原储量不足,脂肪酸供能比例增加,使运动能力下降。
27.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
1.训练方法:
(1)乳酸阈强度训练法
(2)最大乳酸稳态强度训练法
(3)高原训练法(4)高住低训法(HiLo训练法)
2.基本原则:
遵循:
量大、时间长、强度相对小
3.理论依据:
有氧代谢供能是在有氧条件下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同时释放能量过程,其代谢的先决条件是氧。
所以,在进行有氧代谢能力训练时,除要求运动时间长以外,还要求降低运动强度,间歇时间也需延长。
28.提高磷酸原代谢能力的训练:
1.训练方法:
(1)无氧-低乳酸的训练方法
(2)重复训练法
2.基本原则:
(1)最大速度或最大力量的动作训练,连续时间以不超过10秒为宜;
(2)两次动作训练的间歇时间为60-90秒;
(3)3-4分钟的组间休息间歇是磷酸原物质恢复的最短时间。
3.理论依据:
(1)磷酸原系统供能特点是维持运动训练时间短(5-8s),输出功率大;
(2)磷酸原系统的训练采用专项或专门的最大用力5-10s重复性练习
(3)磷酸原系统训练最重要的掌握休息间歇时间。
29.血红蛋白(Hb)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意义:
(1)训练初期Hb下降负荷量大或身体技能下降;
(2)Hb下降超过10%以上,调整训练负荷或采取其他针对性措施;
(3)经适应后,Hb上升,负荷量适宜,机体状态良好,可望出现好成绩.
30.试分析1500米游泳的供能过程及其供能特点,在训练中通常采用何种训练方法以发展及其供能能力,如何利用血乳酸来控制运动强度并评定其供能能力?
(1)以有氧代谢为主
(2)有氧代谢供能特点:
糖的有氧代谢供能最大输出功率约为糖酵解的一半,可满足
1-2小时的打强度运动;
脂肪氧化的最大功率输出仅为糖有氧氧化的一半,储量丰富,可供运动的时间理论上不受限制,是中低强度运动的主要基质。
蛋白质在长于30分钟的激烈运动中参与供能,但最多不超过总供能的18%;
有氧代谢供能的数分钟以上耐力性运动项目的基本供能系统,同时,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对改善运动肌代谢环境和加速度疲劳消除起着重要作用,对速度和力量型项目运动员同样重要。
(3)训练方法:
1)乳酸阈强度训练法2)最大乳酸稳态强度训练法
3)高原训练法4)高住低训法(HiLo训练法)
(4)血乳酸接近4mmol/L—有氧代谢供能
31.为什么进行100米训练中每次训练间歇休息为30-90s,而每组训练之间的间歇时间为3-4分钟?
1)10s运动,间歇30s效果比间歇10-20s效果更好。
2)在10s快跑时,磷酸原大量消耗,休息30s后才能恢复,血乳酸较低。
这样,磷酸原可以继续供能使受试者多次重复跑下去而不易疲劳。
如果休息时间过短(10-20s),磷酸原恢复不充分,糖酵解代谢的参与使血乳酸升高,不利于发展磷酸原供能系统,且完成工作量较少。
32.试分析400米的供能过程及供能特点,在训练中通常采用何种训练方法以发展其供能能力,如何利用血乳酸来评定其训练效果及其供能能力?
(1)以糖酵解供能为主;
(2)糖酵解的供能特点:
在以最大强度运动6-8秒时,cp成为主要的供能的物质,同时,糖酵解被激活,肌糖原速度分解参与供能;
在全力运动30-60秒时,糖酵解可达最大速率,其输出功率约是磷酸原的一半;
糖酵解的主要基质是肌糖原。
当以最大速度进行短跑至力竭时,肌糖原储量消耗不足一半;
糖酵解供能系统在运动中间可维持的运动时间较长,是30秒至2分钟以内最大强度运动的主要供能系统;
(3)训练方法:
最大乳酸训练&乳酸耐受能力训练
(4)血乳酸达到15mmol/L—糖酵解供能
33.试述为何用乳酸阈强度可以发展有氧代谢能力?
(1)乳酸阈的概念:
当运动负荷强度达55%~75%VO2max时,糖通过酵解生成乳酸途径参与供能比例迅速增加形成一个转折点,称~
(2)有氧代谢理论依据:
有氧代谢供能是在有氧条件下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同时释放能量过程,其代谢的先决条件是氧。
所以,在进行有氧代谢能力训练时,除要求运动时间长以外,还要求降低运动强度,间歇时间也需延长。
有氧代谢不能超过4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