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之歌报告文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388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川之歌报告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川之歌报告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川之歌报告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川之歌报告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川之歌报告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川之歌报告文学.docx

《北川之歌报告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川之歌报告文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川之歌报告文学.docx

北川之歌报告文学

北川九歌

在2008年5月,在中国的四川,人与大自然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本文记录了中联重科的员工在四川一个名叫北川的小县城里抗震救灾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一、请战之切

“我受中联重科董事长的委托,准备了10台汽车吊前往灾区救灾……”

5月12日,中国大地一阵颤抖,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自然灾难降临中国。

全国人民奋起抗灾,天南地北心向四川。

而此刻的四川笼罩在一片惊恐和慌乱之中。

工程起重机公司四川分公司的经理李俊红的第一个念头是:

我的员工在哪里?

他们都安全吗?

于是他反复拨打员工的电话并发出地震后的第一道指令:

全体人员到成都的“机投镇广场”集合,全部睡在服务车上待命。

地震造成通讯中断或线路拥堵……

晚上11点钟,李俊红接到分公司市场部部长刘峰的电话,传达了总经理熊焰明的指示:

要利用我们企业的产品和客户资源优势,就地组织一支抗震救灾的突击队,在第一时间进入灾区抢险救灾!

虽然总经理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李俊红感到了肩头的千斤压力。

随即,他召来经理助理岳建章和分公司唯一的共产党员陈新力,三人组成一个临时领导小组。

他们一边开会,一边收听交通电台的广播。

李俊红说,我们三人就是四川分公司抢险突击队的主心骨,我担任组长。

现在我们的困难是怎么办?

我们去找谁?

到什么地方去?

既然是救灾,首先想到的是民政部门,但民政局的电话打不进去;政府的热线电话根本就接不通。

于是他们想到干脆找省政府,经理助理岳建章在地图上找到了省政府的准确位置,他们直奔省政府。

临上车李俊红顺手抓了一本公司吊车产品的样本,心想到时候也许用得着。

此刻的成都人心惶惶,虽已是深更半夜,但街头上是人山人海,私家车都已经停在了路边……人们或三五成群地围在一块交流着各自的信息,或高声召唤着四处乱跑的孩子,更多的人则在不停地拨打着似乎永远是忙音的手机……

贴着“中联”标志的服务车一路上不停地鸣着喇叭,朝省政府飞奔而去。

此时的省政府拉起了警戒线,武警战士守卫在门前。

李俊红第一次上前和武警战士交涉,说要见省政府领导。

“现在领导正忙着呢,没人接待……请你站到红线以外去!

”武警战士满脸严肃地下了“逐客令”。

此时,李俊红面对毫无通融余地的武警战士,百口莫辩。

但一想到总经理的指示,想到灾区多么需要外面去救援,他倔强的牛脾气又上来了:

我今天要像做销售一样把这省政府当作一个大客户“攻”下来!

他再次上前对武警战士说:

现在地震了,我们的吊车是最能派上用场的,我一定要见省政府领导……直到第三次,那位战士被说动了,他叫来一个负责的同志将李俊红一行领进了省政府大院。

省政府大院内停满了车,支起了帐篷,拉上临时电灯在办公。

李俊红一行三人被引进一号楼前的帐篷内,四川省抗震救灾的紧急会议正在举行,各单位的一把手出席会议。

会议正在听取灾情汇报,场内气氛凝重……

这时翻看了我们产品样本的人(后来我知道了他是省政府的副秘书长崔广义)高举着样本说,这是长沙中联重科的,可以提供吊车!

李俊红接过话题开门见山地说,我们是湖南长沙的一家企业,今年年初湖南遭受了冰雪灾害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现在四川发生了地震,我受中联重科董事长的委托,准备组织10台汽车吊前往灾区救灾……我们的企业是专业生产汽车吊的,我们有唐山大地震救灾的经验,我们的汽车吊肯定用得上。

这时,四川省建设厅的余厅长打开电脑,让我们看下午传回的一些图片……他深思了一会说,现在汶川没有消息出来也肯定进不去。

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看,北川、绵竹的情况最糟糕,安排你们到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去!

李俊红得到进北川的指示后,他紧盯着崔副秘书长说,我们怎么进,跟谁联系,路上交警会不会拦我们……崔副秘书长指着交通厅的一位厅长说,你赶紧给他们发“国防交通通行证”,保证他们一路畅通无阻。

听到这话,李俊红心中一阵高兴,他要岳建章和陈新力从现在起盯住这位交通厅的厅长,直到把通行证拿到手……

会议结束时已是凌晨3点多。

会后,李俊红旋即冲出省政府,打的直奔我们员工集结的“机投镇广场”,一路上就开始联系组织救援用的吊车。

一批“铁杆用户”听说中联组织吊车到灾区救灾,他们说,李总你发话吧,我们随时可以出发。

听到这些话语李俊红激动得连声称谢……客户们说,中联重科远在湖南还主动帮我们救灾,我们还有什么话说呢?

!

联系完车辆已是5月13日的凌晨4点了,李俊红和衣在车内休息了2个小时。

他没有想到这2个小时的休息,成为他以后三天三夜里唯一的一次休息。

5月13日。

早上6点,李俊红惊醒了。

他召集大家开了一个短会,要求大家分头作好出发的准备――再次联系落实好参加抢险的每一台车,而且必须是中联的吊车;制作好车上悬挂用的横幅标语;采购能想得到的一切物品……将出发的时间定在下午2点,一分都不能耽误!

上午11点50分,李俊红接到建设厅余厅长电话,12点赶到省政府参加抗震救灾联席会议。

会议主题是汇报救灾物资准备情况。

李俊红在会上说,第一是我们准备的10台汽车吊铁定在下午2点出发;第二根据刚刚得到的消息,我们中联重科无偿捐赠给灾区29台各种救灾设备,价值2300多万元,第一批救灾的设备今天已从长沙出发……

请记住,这是在13日的中午――在地震发生后的22个小时后,听到中联重科捐出如此多的设备,会场上都投来钦佩的目光。

此时的李俊红觉得,出席会议的人员可能他的“级别”最低的,但他的底气是最足的,因为中联重科是他的坚强后盾!

就在李俊红在省政府开会之时,在“机投镇广场”集结的救灾车队正紧张地忙碌着:

每台车的前面都挂好了“中联重科抗震救灾抢险车队”的牌子,吊臂上挂着“中联重科向灾区人民表示最亲切地慰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成千上万在广场上“避震”的成都市民目睹了这次非同寻常的队伍,大家也记住了“中联重科”这个以前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很陌生的名字。

李俊红开始清点物资准备情况,岳建章报告说,准备买五箱方便面,我们从停电的超市还只搬出来四箱,因为余震来了被赶出来了。

方便面碗装的卖完了,我们只“抡”到了袋装的,矿泉水弄了15件……

听完汇报李俊红站在广场边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努力地将自己紧张的心绪平静下来。

他知道在这个时候,带这么大的一支车队去救灾,意味着什么:

前方情况不明,我们没有后勤支援,救灾的时间会有多长,队员的生活安全如何保障……这一切的一切来得太突然了,让人没有一点思想准备!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使劲踩灭烟头,大步朝车队走去开始集合队伍。

预定的出发时间到了,李俊红在广场上开了个简短的动员会。

他神情严峻,努力克制住自己的焦躁与不安。

他知道自己的任何一点不安的情绪都会给这支队伍带来负面的影响。

他提高嗓门说,昨天汶川发生了强烈的地震,根据总部指示我们组织了这支抢险突击队,省政府命令我们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北川救灾。

现在是非常时期,我自命为抢险突击队队长,大家一定要听从我的指挥。

这次抢险救灾会很艰苦,我们一定要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完成好救灾任务!

下午2点整,救灾抢险车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带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义无反顾地出发了,在围观市民赞许的目光中出发了。

此时,距离地震发生还不到24小时。

 为了预防不测,又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所有的队员都没有将去救灾一线的消息告诉父母,只是给各自的爱人和兄弟姐妹发了条短信。

(后来,当公司党委工会组织去每个队员家里慰问时,他们才知道我们在抗震救灾一线,都纷纷打电话埋怨没跟父母说) (2700)

急驰的指挥车上,李俊红面色凝重,向陈新力口述着发给总部的誓言短信:

请董事长放心,请总经理放心,我们是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坚决完成好总部交给的任务!

二、驰援之急

越往前行看到的灾情越来越严重,倒塌的房屋触目皆是。

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也越来越大,有的桥面被砸穿钢筋也露了出来;有的地方山上冲下来的泥石流占住了半边道路……

如果说,出发时队员们还是一腔豪情,但随着向灾区的开进,队员的心情越来越沉重……

路面开始变形,有的拱了起来,有的开裂了,山上不时有石头滚落。

中联重科的四位员工李俊红、岳建章、陈新力、魏程宇乘坐的服务车不时跑前跑后,控制车队前进的速度,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13日晚7点,车队在距北川40公里的安县停下来休整和检查车辆,因为再往前走就进入山区了。

车队给每人发了一包方便面,没有开水有的人就干啃,有的则跑到路边老乡家讨开水泡面吃。

老百姓看到我们是去救灾的赶紧帮忙烧开水,让人心里感到一阵阵温暖。

简短的休整后,车队继续前进。

天开始下雨。

进入安县境内,灾情越来越严重,倒塌的房屋触目皆是。

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也越来越大,有的桥面被砸穿钢筋也露了出来;有的地方山上冲下来的泥石流占住了半边道路……

更可怕的是在汽车灯光照耀下,不时发现路边摆放着许多尸体,仅仅盖了一床被子,露出的脚朝着公路,令人毛骨悚然;路边还不时可看到被砸翻的大小车辆,有的车子甚至被泥石流冲到了河里……

四周一片漆黑,不时有救护车开着雪亮的大灯鸣着凄厉的喇叭疾驶而过。

此情此景,有的人从娘肚子里出来还只在电影电视里见过,他们吓得不敢往前开了。

面对这种险恶的形势,李俊红此刻想到的是:

我们决不能后退半步,否则就完不成中联交待的任务。

他跳下车来,顶风冒雨,不顾山上随时可能滚落的石头,指挥着车队穿过一个又一个危险的地段。

中联员工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也给了那些胆怯者以鼓舞和信心,车队在慢慢往前挪动……

当晚11点,车队到达一个叫“擂鼓镇”的地方被彻底堵住了。

李俊红几次上前和执勤交警商量,说我们是执行省政府命令前去救灾的。

值勤交警说,别说你是省政府派来的就是省长来了也不行,我也是在执行任务。

这半幅路面是运送伤病员的“生命通道”。

又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李俊红心急如焚。

他一方面安排车内的同志轮流打盹休息,一方面不停地拨打省政府的联系电话,但他们和外界的联系中断了……

迷迷糊糊地熬到14日早上5点钟,李俊红和岳建章、陈新力、魏程宇商量:

目前要想和交警通融几乎不可能,这些交警都是地震后临时从外地调来的……“县官不如现管”,我们必须想法和当地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

李俊红当即决定,派陈新力、岳建章徒步进去,想尽一切办法和当地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争取早一分钟冲进县城。

黎明前的天空是最黑暗的。

陈新力、岳建章沿着公路大约走了四五公里路,只见路边一空地上支着一些帐篷,帐篷内的电灯忽明忽暗,人来人往,他们估摸着这里应当是指挥部。

陈新力、岳建章二人打听到指挥部的帐篷闯进去,说明我们所处的情况,希望能早点开车进来抢救伤员……指挥部的答复是,现在天还未亮,你们原地待命。

陈新力、岳建章两人只好徒步返回车队待命之地。

李俊红听说找到了当地的指挥部,就一刻也坐不住了。

他们三人再次步行赶到指挥部。

这次李俊红抓住一个象是负责的人(后来知道他是绵阳市政府的赵秘书长,北川县属绵阳市管辖)开门见山地说,我们是省政府崔广义副秘书长派来的。

这一招果然管用。

赵秘书长开始坐下来认真听取情况,当他知道已有十台吊车到了家门口时,马上派人与值勤交警联系将车队引了进来,并且决定就在这里执行抢救任务。

 

三、生命之歌

吊臂的每一次提升似乎都可以卸掉人们心头的一点负担,马达的每一次轰鸣似乎都是对死神的呵斥。

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快点,再快一点!

大家忘了时间,忘了饥饿……

李俊红他们后来才知道了这里就是让全国人民牵肠挂肚的重灾区――北川中学。

地震后的北川中学,全国人民从电视中都目睹过它的惨状,但真正的身历其境后才切实地感受到地震的残酷。

在现场昏暗的灯光下,仅有2台老式的长江8吨两节臂汽车吊孤零零地在那里施救……此刻,李俊红从心底里感到中联重科领导在地震灾难发生的那一刻所作出的决策是多么的英明,否则我们不可能这么快就能赶到救灾现场。

李俊红根据现场指挥部介绍的情况,把抢救的重点摆在彻底垮塌了五层主教学楼。

他让指挥部撤下那2台8吨汽车吊。

根据这幢教学楼的结构形式,李俊红在南北两边摆放了6台吊车(南面是2台),其余的吊车在现场听从指挥部的临时调动。

5月14日早上8点,雨停了。

从出发到现在,经过18个小时舍生忘死的急速开进,经过18小时的焦虑煎熬,经过18小时的担惊受怕,李俊红他们开始了一场和死神赛跑的战斗,开始了一场从死神中争夺生命的战斗。

北川中学的主教学楼是五层砖混结构,中间是楼梯,每层楼梯两边各有两间教室,共计是20间教室,整个楼房垮塌得成了一个只有五六米高的废墟。

地震后最先赶到的绵阳消防队员已在这一天多时间里将上面能够搬出的伤者或遗体清理出了一部分,但还有很多压在水泥梁或预制板下面无法清理搬运。

现场的惨状怵目惊心:

预制板的缝隙里,粗大的水泥梁柱下,到处可见学生的遗体。

蜷曲的身子,痛苦的面孔,耷拉着的小手,满是尘土的双脚,还有四处散落的书包、课本、作业本,这一切似乎都沾满了鲜活的生命气息……当我采访时问到他们当时的感受时,沉默了好久的抢险队员们只说了一句:

看一眼,忘不掉!

陈新力说,这些孩子都和我女儿差不多同龄,看了心疼,看了心里堵得慌!

岳建章曾痛苦地回忆说,“就在我吊车操纵室的门边能看到一只小手,那只小手是那么的娇嫩,以至于我无法判断这是个男孩还是女孩。

小手绝望地伸向天空,好象在呼喊,好象在哭泣……”

“我尽量不去望那只手,但那只手总是时时刻刻闯入我的视线,泪水立刻模糊了我的眼睛……但我必须赶紧擦去眼泪否则无法操作……”

“那些压在底层的孩子一时根本无法清理出来,我们只好随手拿一个作业本或一本书盖上孩子的脸,在心里默默地念叨:

孩子,再忍耐一会儿,叔叔就来救你!

虽然我明明知道他(她)再也不会醒来……”

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灵煎熬。

虽然离开现场好多天了,李俊红说那种惨景是他一辈子未曾见过的,我们都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发疯了似的工作起来,爬上废墟堆,开始搬运砖头石块,总想使出浑身的力气搬尽所有的重物,解脱所有埋在废墟里的小生命。

中联重科的6台吊车加入主教学楼的抢险,大大增加了现场家长和救援人员的信心和希望。

吊臂的每一次提升似乎都可以卸掉人们心头的一点负担,马达的每一次轰鸣似乎都是对死神的呵斥,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快点,再快一点!

大家忘了时间,忘了饥饿……

大家记得那一天只是温总理来视察救灾现场时才稍稍停歇了一会机器。

温总理用嘶哑而有力的声音说:

“我们坚信,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一定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重建灾区美好家园,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勇的中国人民,大家有没有信心?

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有!

温总理离开之后,大家投入了更加紧张的抢救工作。

经过消防搜救犬的搜索,在主教学楼楼梯左侧发现有生命迹象,大家立刻紧张起来。

这时候中联员工的专业吊装知识发挥了作用,李俊红、岳建章、陈新力、夏建荣四人经过仔细判断,决定用两台吊车来抬那根最大的长达10米长的预制梁……他们仔细确定了穿钢丝绳的位置,小心翼翼地将穿钢丝绳的位置掏空,牢牢地将钢丝绳拴好后,李俊红开始指挥两台吊车同时起吊。

第一次起吊没有成功,原来是有钢筋联着。

消防队员拿来专用气钳剪断了钢筋……再次起吊……

吊起水泥大梁后,在下面成功救出了三个学生,其中一个女学生只受了一点皮外伤,她被救出来后还活蹦乱跳的……救这三个学生花了三个多小时。

说到这里,我看到李俊红脸上露出了笑容,一种打心底里的欣慰……

李俊红在进入现场抢救之前,有心给大家留了一句话,到底救了多少人由吊车司机统计数字。

这时吊车司机将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高高举起,象一个“OK”的手势――它代表着三个鲜活的生命得到新生。

一时间,胜利的“OK”的手势在各个吊车之间传递,它是给全体抢救人员最高的鼓舞与奖励。

轻松和兴奋只是短短的一瞬间,搜救还在继续。

14日晚6点,人们的心再一次被揪住:

在上午救出三个学生的下方,又发现了存活的生命,并听到了微弱的呼救声。

考虑到下面的空间太小,抢救队员决定一方面向楼板的下方输送氧气,另一方面紧急商量救援方案。

当时现场的情形是这样的,有一根L型的圈梁大约有10吨重,死死地压在预制板上……要吊起这根大梁,一旁的25吨吊车无能为力,而100吨的吊车又相距太远。

若用相邻的两台吊车“抬吊”又恐怕折断大梁砸到预制板,对压在下面的学生造成第二次伤害。

最后决定,用25吨的吊车吊起L型圈梁的一头,经过几次“摇折”之后,再将暴露出来的钢筋割断,把这根L型圈梁分成两段吊开。

紧急情况下魏程宇主动承担了切割钢筋的任务,他一次次地钻进梁下窄小的空间里,用乙炔氧气一根一根地割断钢筋,左脚却不慎被垮下来的砖头砸伤,他一声没吭,继续坚持着直到将L型圈梁被分割后吊开。

下面的预制楼板也很快被吊走,只见下面有两个满脸是灰的学生……

在救护现场,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只要一发现有活着的人,大家都会呼唤两个字――“医生!

”。

也只有在这时候,现场的人才会大声地呼喊。

“医生”的呼喊声会迅速地被人们传过去,顿时全场都会响起一片的“医生”的呼喊――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呼唤,这是人们在抢救现场被一幕幕惨景所窒息后情绪的一种宣泄。

“医生”的呼喊让大家感到痛快,感到酣畅……

这时消防官兵和医生下到伤者身边,一位较清醒的女同学告诉我们,她有只脚被压住了拿不出来。

我们通过观察后又和消防官兵一道将压在她脚上的楼板奋力抬了一下,帮助她抽出了脚。

她获救后告诉我们下面还有一个同学。

我们再次用吊车小心翼翼地吊开一块楼板,救出了这个双脚被压住的学生。

这三个在废墟中被埋了54个小时的学生同时获救。

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于是表示胜利的“OK”的手势再次在各个吊车之间传递……  

四、骨肉之情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位母亲乞怜的目光和对我们充满信任的眼神,这目光和眼神也是我们在现场拼命抢救的动力!

据了解,北川中学是绵阳的重点中学,也是高材生聚集的学校,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将会成为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人才,但在地震的那一瞬间却阴阳两隔,的确令人扼腕叹息,痛断肝肠。

北川中学有2500多名学生,在地震中死了1200多名,剩下的1200多人是在三种情况下幸存下来的。

第一是当时有2个班在上体育课,第二是一幢五层的教学楼的三四五楼没有垮,学生们逃了出来,第三是当时在一个会场里正在开五四表彰会,这一部分与会人员活下来。

当时的北川县的经县长也在这里开会,后来我们看到他胸前还佩戴着团徽。

5月15日。

我们仍然重复着同昨天一样的搜救工作。

生命探测仪和搜救犬不停地在废墟上搜寻……这一天,吊车操作者表示生命和胜利的手指一次又一次地高高举起,我们一共救出了12个学生。

搜救成功的喜悦固然令人庆幸,但在现场我们更多地是被那一幕幕惨象所震撼:

有时候一吊开一块预制板,发现的是一排排的孩子整整齐齐地趴在那里,象是正在午睡一般。

有的学生小手上还握着写字的笔……我们实在是不忍心目睹孩子们被抬出去的一幕,只有背过脸去,任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每当一个学生的遗体被抬出去后,总会引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可怜这些学生的家长这几天日日夜夜守候在现场,总盼望着生的奇迹发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在天色暗下来的时候,一位学生的妈妈拉着李俊红的手哭着说:

师傅啊,你们晚上可不要停啊,千万千万不要停啊!

我儿子还埋在下面……昨天还和我说了话,儿子说:

“妈妈啊,天黑之前你一定要把我救出去……”望着这位母亲乞求的目光,李俊红也忍不住热泪横流。

他理解这位母亲那如刀剜一样的心。

他安慰她说,您放心,只要下面还有一个人活着,我们决不会停下来!

最后,那位临死前还和母亲说过话学生因为埋得太深没有挺过来……李俊红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位母亲乞怜的目光和对我们充满信任的请求,这目光和眼神也是我们在现场拼命抢救的动力!

15日白天,天气特别闷热,晚上下了一整夜暴雨。

抢救仍然在继续,虽然抢救的黄金时机已经过去,但我们仍然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这天晚上,绵阳建设局想方设法烧了开水,三天来,我们第一次用开水泡了方便面,这也许是我们这一生吃的味道最好的方便面。

5月16日,由于连日晴雨交加,废墟下的遗体开始发出阵阵异味,我们开始戴口罩工作。

虽然过了搜救的黄金时期,但现场抢救人员并没有放弃,这一天上午10点半左右,我们又救出了一名男学生,大家一方面赞叹人的生命力的顽强,一方面更加仔细地搜救……

早就听说胡锦涛总书记要来北川视察,直到下午1点总书记才到达现场,据说是到一个国防基地去了,所以比通知的时间晚到了一阵。

现场抢救指挥部这次安排了总书记与抢救现场的各单位一把手见面的环节,李俊红也被安排在了队伍之中。

我们认为这是我们中联重科的荣誉,也可见在北川中学的抢救现场中联重科所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当时还特地在我们汽车吊的前面临时搭建了一个高台,好让总书记握完手之后,走上这个高台――在我们的吊车前面讲话。

我们心想当这张新闻照片发往全世界的时候,我们中联重科在地震现场抢救的新闻定会不胫而走。

但当总书记开始与排成一排的受接见人员握手时,各媒体记者一拥而上,总书记被堵在那里发表了讲话。

总书记没有登上以吊车为背景的高台上讲话,我们心中多少有些遗憾。

夏建荣在不多的话语中讲述了他在现场的一些感受,他说,那时候我觉得最讨厌的是媒体的记者。

我问为什么?

他说,每当从废墟里抬出一个活着的人时,记者们都会一涌而上……我们坐在操纵室看着真的担心拥挤的人群会踩蹋一些刚刚清理出来的抢救现场……我们急得在吊车上厉声喊叫,不要挡住了我的视线!

因为抢救还在继续。

这时我们的李经理和岳建章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使劲扒开拥挤的人群……

夏建荣说,后来我们李经理向指挥部反映了这个情况,指挥部派出了武警战士在现场维持秩序,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这种令人担心的混乱场面了。

 (1630)

此时的北川县城情况怎么样呢?

指挥部在前一段时间不允许大型机械进入县城,怕因为机械的震动引起危房垮埸造成二次伤害。

这一天,李俊红、岳建章、邹望清等徒步前往北川县城,一是看到县城的路是否打通,二是准备下一步的搜救方案。

五、苦难之炼

“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将来回去后,我要和这些兄弟们结为‘拜把兄弟’,永远记住我们在抗震救灾中的这一份情谊!

5月16日。

在抢救现场既是与死神在争夺生命,但更多的是与逝者的生离死别。

16日下午,我们清理出来的基本是遇难者遗体,遗体清理出来后都统一停放在临时开辟出来的一块空地上,遗体的脚统一朝外,开始时遗体袋不够,就临时用塑料布包一下,因为停遗体的地方就在旁边,那一排排的遗体看了令人揪心。

有许多遗体抬出来时,孩子的手还是软的,我们把那一只只小手放到身上,常常又滑落下来,在急速抬走的担架上,那些小手还在晃动,真让人以为他们还活着……

遗体的处理过程大致是这样,公安部门先拍照,然后采取DNA,最后用货车拉走,有时遗体太多,货车上就要码好几层……

陈新力说,在16号这天,他特地和正在读高三的女儿通了个电话,他对女儿说我在抢救现场目睹了这一切,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生命原来是如此的脆弱,生命原来是如此的宝贵,同时感受到了国家对人民生命的珍重。

他叮嘱女儿要努力学习,将来好好报效国家。

四川大地震是一场空前的劫难,也是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严峻考验,更是对在现场救援人员心理承受能力、意志品质、精神毅力的考验。

中联重科赴北川抢险队不顾一切的冲进了抢险第一线,真有点“孤军深入”的感受。

李俊红说我这个自己任命的队长更是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

其他企业组织的抢险队伍在后方至少还有本单位作后盾,能够提供一些后勤保障。

当时,同我们一道在现场抢险的华西建设集团的第二批人马已经来替班了。

我们只能依靠当地的救灾指挥部,但又不想给当地政府增添太多的麻烦。

这天,李俊红把中联重科的同志召集到一块开了个会。

在会上分析了当时这支队伍的思想状况:

由于连日来的连续作业,大家没有吃好,没有喝好,没有睡好,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

另外,现场余震不断,流言纷纷,再加上现场遗体发出的异味令人难以忍受……

李俊红说,现在进入了抢险救灾最关键的时刻,现在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都是血性男人,国难当头,我们都应有这份责任和义务,我们的行为并不代表我们个人,我们是肩负着中联重科一万四千多名员工的重托,是要完成好董事长赋予我们的使命,大家一定要挺住。

我们常常说,中联重科的职工队伍是一支打仗的队伍,而不是一个“打工”的队伍,我们要做出榜样来。

一定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