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情省貌公职考试必备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366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情省貌公职考试必备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情省貌公职考试必备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情省貌公职考试必备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省情省貌公职考试必备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省情省貌公职考试必备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情省貌公职考试必备资料.docx

《辽宁省情省貌公职考试必备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情省貌公职考试必备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情省貌公职考试必备资料.docx

辽宁省情省貌公职考试必备资料

公职考试必备资料

辽宁省情省貌

一、自然情况

   位置位于祖国东北地区的南部。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8。

50`至125。

46`,北纬38°43`至43°26`之间。

   四邻南濒浩瀚的黄、渤二海,辽东半岛斜插于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遥相呼应;西南与河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东北与吉林省为邻;东南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

   面积全省陆地东、西两端直线距离最宽为550公里,东、西两端直线距离最宽也为550公里。

陆地总面积14.7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5%,排第21位。

人均占有面积0.36公顷。

在全省陆地总面积中,山地为8.78万平方公里,占59.5%;平地为4.82万平方公里,占32.7%;水域和其它为1.15万平方公里,占7.8%。

   人口与民族2006年,全省人口约达到4223万,出生人口25.4万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6.01‰和1.09‰,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20以下。

辽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满、蒙古、朝鲜和锡伯族等52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77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6.1%。

其中,满族、锡伯族聚居人数居全国之首。

   地形全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

地势大致为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分列东西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蹄形向渤海倾斜。

辽东、辽西两侧为平均海拔800米和500米的山地丘陵;中部为平均海拔200米的辽河平原;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称“辽西走廊”。

   河流境内有大小河流30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7条,在1000—5000平方公里的有31条。

主要有辽河、浑河、大凌河、太子河、绕阳河以及中朝两国共有的界河鸭绿江等,形成辽宁省的主要水系。

辽河是省内第一大河流,全长1390公里,境内河道长约480公里。

境内大部分河流自东、西、北三个方向往中南部汇集注入海洋。

河流水文特点为:

河道平缓,含沙量高,流量年内分配不均,泄洪能力差,易生洪涝。

东部河流水清流急,河床狭窄,适于发展中小水电站。

   山脉辽宁山脉分别列东西两侧。

东部山脉由长白山余脉哈达岭、龙首山及长白山支脉千山组成,海拔在500—1300米之间。

主要山脉有清原摩离红山,本溪摩天岭、龙岗山,桓仁老秃子山、花脖子山,宽甸四方顶子山、凤城凤凰山,鞍山千朵莲花山和旅顺老铁山等。

其中,老秃顶子山(1325米)、花脖子山(1336米)是两个最高峰。

西部山脉是由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过渡构成的,海拔在300-1000米之间,主要有努鲁儿虎山、松岭、黑山和医巫闾山等。

   气候辽宁地处中纬度的南半部,欧亚大陆东岸,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日照丰富,四季分明。

冬季以西北风为主,漫长寒冷,夏季多东南风,炎热多雨,春季少雨多风,秋季短暂晴朗。

阳光辐射年总在100-200卡/平方厘米之间,年日照时数2100-2900小时之间,全年平均气温为5.2。

C至11.7。

C,最高气温零上30。

C左右,最低气温零下30。

C。

年平均降水量400—970毫米,平均无霜期130—200天,一般无霜期均在150天以上。

   海洋辽宁海域广阔,辽东半岛的西侧环渤海,东侧临黄海,是我国纬度最高,水温最低的海域。

海域(大陆架)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其中近海水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沿海滩涂面积2070平方公里。

陆地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全长2292.4公里,占全国海岸线长的12%,居全国第5位。

   岛屿辽宁近海266个,面积191.5平方公里,占全国海洋岛屿总面积的0.24%,占全国总面积的0.13%,岛岸线全长627公里,占全国岛岸线长的5%。

主要岛屿有外长山列岛、里长山列岛、石城列岛、大鹿岛、菊花岛、长兴岛等。

土地资源

   按利用现状划分,耕地面积410.0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7.68%,人均占有耕地约0.097公顷,其中有80%左右分布在辽宁中部平原区和辽西北低山丘陵的河谷地带;园地面积59.96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4.01%;林地面积569.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8.4%,是各类土地中面积最大的一类,东部山区是全省的林业基地,也是调节全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生态屏障,其他地区则是以防风固沙等保护性的生态林为主;牧草地面积35.2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8%,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其它农用地面积49.96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3.41%;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112.8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7.61%;交通用地面积8.7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1%;水利设施用地14.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未利用土地面积138.4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3%。

   动物资源辽宁动物种类繁多,有两栖、哺乳、爬行、鸟类动物7纲62目210科492属827种。

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6种,二类保护动物68种,三类保护动物107种。

具有科学价值和经济意义的动物有白鹳、丹顶鹤、腹蛇、爪鲵、赤狐、海豹、海豚等。

鸟类400多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31%。

   水产资源辽宁近海生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3大类520多种。

第一类浮游生物107种;第二类底栖生物280多种,主要有蛤、蚶、鲍鱼、海胆、牡蛎、海参、扇贝等;第三类游泳生物137种,包括头足类和哺乳类动物。

全省沿海捕捞业直接利用的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有鱼类117种。

其中有经济价值的70多种,如小黄鱼、大黄鱼、带鱼、鲅鱼、鳕鱼、鲳鱼等;虾类20多种,主要是对虾、毛虾、青虾等;蟹类10多种,主要是梭子蟹和中华绒螯等;贝类20多种,主要有蚶、蛤、蛏等。

全省内陆水域有淡水类资源119种,其中典型淡水鱼类97种,河口洄游鱼类15种,咸淡水鱼类7种。

淡水鱼类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鲤鱼、鲫鱼、罗非鱼、鲢鱼、鱅鱼、青鱼、虹鳟鱼、泥鳅和池沼公鱼等20多种;淡水虾蟹类有日本沼虾、中华绒螯蟹等5种;淡水贝类有无齿蚌和田园螺等7种。

   植物资源辽宁有各种植物161科2200余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1300种以上。

药用类830多种,如人参、细辛、五味子、党参、天麻、龙胆等;野果、淀粉酿造类70余种,如山葡萄、猕猴桃、山里红、山梨等;芳香油类89种,如月见草、薄菏、蔷薇等;油脂类149种,如松子、苍耳等,还有野菜类、杂料类、纤维类等。

   森林资源根据辽宁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四次复查成果(2000年)资料,全省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34.4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464.1万公顷(含经济林面积141.5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73.16%;疏林地面积5.69万公顷,占0.9%;灌木林面积22.75万公顷,占3.58%;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7.37万公顷,占2.74%;无林地面积123.9万公顷,占19.52%;苗圃0.63万公顷,占0.1%。

森林覆盖率为31.84%。

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1.85亿立方米,林分面积322.6万公顷,林分蓄积量1.75亿立方米,其中,幼龄林面积162.4万公顷,蓄积2903万立方米,分别占林分面积、畜积的50.34%和16.61%;中龄林面积105.5万公顷,蓄积8067万立方米,分别占32.72%和46.15%;近熟林面积30.33万公顷,蓄积量3710万立方米,分别占9.39%和21.23%;成过熟林面积24.33万公顷,蓄积2797万立方米,分别占7.55%和16.01%。

   全省人工林已成林面积267.6万公顷,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57.66%,其中林分面积150.7万公顷;人工经济林面积116.9万公顷。

全省天然林面积196.5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42.34%,其中天然林分面积171.9万公顷;天然经济林面积24.64万公顷。

   矿产资源辽宁处于环太平洋成矿北缘,地质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配套,区位条件好。

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10种,其中已获得探明储量的有71种,潜在经济价值1万亿元。

保有储量名列全国1-10位的有29种。

其中居前5位的有油页岩、石油、天然气、铁、锰、红柱石、菱镁矿、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石英岩、硼、金刚石、滑石、透闪石、玉石、玻璃用石英岩、水泥配料用页、珍珠岩、大理石、饰面用辉长岩等21种,位居6-10位的矿产有钼、锆、铊、铼、石煤、耐火粘土、沸石等8种。

在位居全国同类矿种前5位的21个矿种中铁、菱镁矿、熔剂用灰岩、红柱石、金刚石、玉石、硼等矿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之首。

形成包括能源、黑色金属及冶金辅助原料、有色金属及贵金属、化工、宝玉石、水汽矿产7大类配套性较强的矿产资源体系。

   旅游资源辽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然风光秀美,山海景观壮丽,文化古迹别具特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山岳风景区有千山、凤凰山、医巫闾山、龙首山、辉山、大孤山、冰峪沟等;湖泊风景区有萨尔浒、汤河、清河等;海岸风光有大连滨海、金州东海岸、大黑山风景区、兴城滨海、笔架山、葫芦岛、鸭绿江等;岩洞风景有本溪水洞、庄河仙人洞;泉水名胜有汤岗子温泉、五龙背温泉、兴城温泉等;特异景观有金石滩海滨喀斯特地貌景观、蛇岛、鸟岛、怪坡、响山等;人文景观有以沈阳“一宫两陵”为代表的著名文物遗迹(陵、庙、寺、城)50余处;旅游度假区有大连金石滩、葫芦岛碣石、沈阳辉山、庄河冰峪沟、瓦房店仙浴湾、盖州白沙湾等。

辽宁的九门口长城、沈阳故宫、昭陵、福陵、永陵和五女山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历史沿革

   辽宁历史源远流长。

考古发现,早在40—50万年以前,辽宁已是古人类活动的场所,营口金牛山猿人遗址与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比驾齐鸣。

新石器时代,在这里居住的除汉族的先人外,还有东胡、肃慎等民族的先人。

在各民族祖先的共同努力和开发建设下,辽宁形成了与我国“中原古文化”既有内在联系,又有自己特点的“北方古文化”区系。

   当我国中原地区进入奴隶社会后,辽宁逐渐与之建立了隶属关系。

夏、商、周时,畜牧业和手工业已有雏形,开始使用青铜器。

步入封建社会,河北、山东等地居民迁至辽宁,开发辽河流域。

这时,铁器已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人口增多,土地开垦面积不断扩大。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牧业、渔业、蚕业都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东汉末期,由于各族统治相互争夺,形成了分裂割据的局面,辽宁为公孙氏占据,高句丽族也曾一度称雄。

唐征服了高句丽族,“安史之乱”后,松花江流域渤海政权兴起,辽宁即为其势力范围。

后来,契丹吞并了渤海,建立了辽政权。

接着,女真族举兵抗辽,建立金朝。

在金与南宋对峙期间,新兴的蒙古族崛起,先后灭金和南宋,建立元朝。

此时,辽宁已成为“边户数十万,耕垦千余里”的富庶农业区。

冶铁、丝织、制瓷业也很发达,金矿已有开采,鞍山之北曾设置铁榷,抚顺的煤已供烧制陶瓷之用,盐业也有发展。

明接管元对辽宁的统治后,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以冶铁、制盐为主的手工业迅速发展。

当时本溪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三大冶铁中心。

明朝中叶,女真人首领努尔哈赤用武力、怀柔、联姻等手段征服了东北的各族部落,定都新宾,建立了后金政权,奖励移民开垦,关内大量移民涌入,耕地面积再度扩大,使辽宁成为当时重要的粮食调出区之一。

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国号为大清,女真族逐步强大,至福临继位后,统一中原,建立了清王朝,国都由盛京(沈阳)迁至北京。

辽宁因是大清的“发祥地”,划归盛京特别行政区管辖。

   鸦片战争后,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俄国首先将辽宁划为其势力范围,而后,日本势力侵入辽宁。

民国期间,辽宁沿袭清制,为奉系军阀张作霖所辖,而后东北易帜。

1931年9月18日,驻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突然炮击沈阳北大营的东北军,发动“九·一八”事变,致使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并策划建立了满洲国。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下,辽宁的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抗战胜利后,辽宁冲出黑暗,走向光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8年的建设,辽宁成为中国最早的工业基地。

当时,辽宁固定资产原值居中国第一位,工业总产值居中国第二位,中国17%的原煤产量,27%的发电量,近27%的金属切割机床,50%的烧碱,60%的铜产量均产自辽宁,此后的20年,辽宁工业在艰难曲折中发展,研制生产出中国第一架战斗机,第一艘导弹潜艇,第一艘万吨巨轮等,在中国工业的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阶段后,辽宁率先迈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在中国首开国有企业破产和个人租赁国有中小企业的先河,开始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一度陷入国有企业效益总体下滑,下岗失业人员剧增的困难境地。

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1998年始,辽宁举全省之力进行了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攻坚战;2001年,在全国14个城市同时开展社会保障试点工作;2002年,资源枯竭城市发展接续产业首先在阜新市取得突破。

这三项重大举措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奠定了基础。

2003年,中国政府作出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

辽宁人民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上下一心,共同努力,2004年,辽宁省生产总值实现6872.7亿元,同比增长12.8%,老工业基地踏上了快速发展之路,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1%,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9257亿元,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5689亿元,增长34.8%。

建制沿革

   辽宁简称辽,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其名。

据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建制于奴隶社会,夏商为幽州、营州之地,周分封属燕国。

春秋时期,行政区划开始设郡、县,燕置辽东、辽西两郡,秦置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

两汉、三国归属幽州。

东晋为平州,西晋为前秦。

北魏、东魏、北齐为营州。

隋置柳城、辽东、燕郡。

唐属河北道,设安东都护府。

辽为东京、中京道。

金为东京、北京路。

元为辽阳行省。

明为辽东都指挥司,下设2州、25卫。

清初划归盛京特别行政区,清末改为奉天省。

民国初期,行政区划沿袭清制,分为道、府、厅、州、县。

1929年,由奉天省改称辽宁省。

伪满洲国期间,辽宁地区分为奉天、锦州、安东3省。

   建国初期,辽宁分为辽东、辽西两省及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五个直辖市。

1954年6月两省合并,五市改为省辖,正式成立辽宁省,省会设在沈阳。

   1955年,中央撤销热河省,将其所属朝阳等六县划入辽宁;同年成立辽阳、锦州、安东、铁岭四个专区分辖各县,各市由省直辖;1958年第一次实行市管县领导体制,撤销专区;1964年又成立了沈阳、朝阳、辽南、锦州四个专区及盘锦垦区,实行市、专区、垦区领导县体制。

1969年内蒙昭乌达盟划归辽宁,1979年又划出。

1984年设立盘锦市,铁岭、朝阳市改为省辖,其所属各县不变,至此,再次实行市领导县体制。

1989年锦西升为省辖市,1994年更名为葫芦岛市。

 

   全省下设14个省辖市、17个县级市、27个县(其中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三、工业

   辽宁省具有近百年的工业历史。

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以重工业为体,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基础比较雄厚的工业体系,使辽宁成为中国主要的工业和原材料基础。

目前,全省工业有39个大类,197个中类,500多个小类,是全国工业行业最全的省份之一。

从采矿、冶炼、化工、建材,到机械制造、食品仪表,电子通信、耐用消费品以及纺织、丝绸、服装、食品等日用必须品均能生产。

辽宁省许多工业产品在中国占有较大比重。

钢、钢铁、钢材分别占中国产量的近20%左右;纯碱、烧碱分别占中国产量的20%和10%;发电量、原油、天然气、原煤、机床、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变压器、汽车等产量在中国都占有重要地位。

石化、冶金、电子信息、机械仍是辽宁省支柱产业。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个中心、两大基地、三大产业建设成效明显。

装备制造业

   辽宁省被誉为共和国的“装备部”,是国家重大装备的科研生产基地。

经过5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装备制造业已成为辽宁地方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

全行业可生产农业机械、通用机械、重型矿山、机床、电工电气、汽车、食品机械等11个大类、145个小类、6000余系列产品。

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在中国装备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机床、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重型矿山冶金设备、有色金属冶炼设备、大型机电辅机设备、石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高速公路施工设备等方面的生产能力闻名中国。

轻型客车、大型客车、车用柴油机产销量始终居中国前列。

原材料工业

   辽宁冶金工业具有近百年的发展史,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台发电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运载火箭,都采用了辽宁生产的钢铁。

目前,辽宁钢铁工业已形成了包括矿山、烧结、焦化、炼铁。

轧钢以及相应的铁合金、耐火材料、炭制品等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

钢、生铁、钢材分别占全国产量的11%左右。

鞍铜炼钢能力、全省板材生产能力均超过1000万吨。

辽宁的大型钢铁企业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抚顺、大连、凌源等地。

本溪钢铁公司生产的船舶钢获挪威、美国、英国、中国四家船级社认证;鞍山钢铁公司生产的重轨产品先后了出口到朝鲜、泰国、伊朗、巴勒斯坦、印度等国家;抚顺生产的特钢广泛用于航天、航空、船舶、石油、化工、汽车、机械、轻纺等领域,不但销往中国各地,还远销美国、德国、英国、韩国、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辽宁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已形成了石油、化工加工系列石化产品、化学矿、化学肥料、有机化工、无机化工、合成材料、橡胶加工、化工机械等门类齐全、配备性较强的综合性石化工业体系。

目前,全行业有具有较强发展实力和优势,并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8大炼油厂、4大化工集团、3大合资企业。

大连石化突破了千万吨炼油加工能力。

   辽宁是中国重要的建材工业生产和出口基地,有规模以上建材企业1000余家。

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建材行业年产值居中国前10位;塑料型材、铝塑门窗、塑料管等新型建材年产值居中国第5位。

大连实德、沈阳金德、沈阳远大、营口东林、辽阳忠旺等是中国知名的建材企业集团。

大连实德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化学建材生产基地,沈阳金德为亚洲最大的铝塑管生产企业。

四、商业发展

   随着商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在国家坚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政策调控下,全省在搞活流通、市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市场供应丰富,商品销售稳步度增长,各类集贸市发展迅速,为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创造了有利条件,长期存在的单一、封闭、僵化的流通体制已被打破,多元化、全方位、开放式的流通格局正在形成。

2006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434.6亿元,增长14.5%。

商品交易市场

   辽宁省商品交易市场的发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来的培育和发展,全省商品交易市场整体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一个结构布局基本合理、大中小市场相结合,批发与零售市场相匹配,专业与综合市场共发展,功能日趋完善,经营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的商品交易市场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沈阳五爱市场、海城西柳市场、沈阳钢材市场等批发市场已经成为闻名中国的商品集散地。

生产资料市场

   辽宁作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大省,多年来,本着起点高、规模大、功能全、机制新的原则。

始终坚持批发市场建设与仓储式现货市场建设相结合,有形市场建设与无形市场培育相结合,传统的批发贸易与发展物流配送相结合,形成了门类齐全、辐射面广的生产资料市场体系。

沈阳钢材市场、大连国际车城、大连石化产品交易中心等在中国同类市场中名列前茅。

商业物流中心

   辽宁省共有210家企业开展了物流配送业务。

有26家商业储运公司开展了现代物流配送业务。

沈阳储运公司开展了现代物流配送业务。

沈阳储运集团公司现已成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统一方便面等十几家知名企业产品代理配送商;大连粮食物流现货交易量位居亚洲之道大连双兴果菜物流也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水果分拨中心。

会展业

   近年来,辽宁会展业异军突起,成为辽宁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七大支柱之一。

大连、沈阳基本确立了全国区域性会展中心的地位。

辽宁现有可用于展览的场馆20余处,总展览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其中,超过1万平方米的展馆有5处。

沈阳国际会展中心展览面积7.5万天平方米,展馆内设国际标准展位2600个,室外展览面积3.4万平方米。

大连星海国际会展中心展览面积1.4万平方米,可搭建729个展位,室处展场面积6000平方米。

商业街

   辽宁省辖14个市中比较成型的商业街有50余条。

既有具备购物旅游、餐饮美食、文化娱乐、金融服务、商务会展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商业街,如国内著名的沈阳中街、太原街,大连天津街、青泥洼街;也有餐饮、文化、服装、电子等特色突出的专业化商业街,如沈阳三好电子一条街;还有突出不同文化特色的民族风情商业街,如大连市南山旅游风情街、沈阳清代一条街等等。

最具现代特征的综合消费场所——购物中心都坐满在著名的商业行走上,如沈阳的兴隆大家庭、大连的和平广场、大商新玛特购物休闲广场等。

这些大型购物中心不仅有世界著名的百货店、大卖场、餐饮店,还有室内商业街、室内主题公园以及影城和健身娱乐场所等多种服务功能,成为市民及中外游客购物休闲的好去处。

五、农村经济

   2006年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出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扩大15个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县的管理权限,扶持10个经济欠发达县加快发展。

省财政对县区财力性补助资金86.6亿元,同比增加24.6亿元,增长40%。

其中,省共享税收增量返还县区13.7亿元,增长96%。

44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33%。

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50亿元,建设县域工业园区214个,入园企业1.5万户,新增就业80万人。

 

   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成效。

省本级财政落实粮食综合直补等资金13.6亿元,增加5亿元,增长45%。

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贷款310亿元。

战胜局部地区严重灾害,粮食产量达到345亿斤,是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新建标准化设施小区720个、畜牧小区1092个,特色农业生产面积1200万亩,精品渔业养殖450万亩。

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24户,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523.4亿元,增长27.7%。

基本建成辽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新改善。

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712亿元,增长28.5%。

全省农村实现户户通电,73%的行政村通油路,村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2%,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8%。

全面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和中心镇规划编制工作,整治村容村貌取得初步成效,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

种植业

   辽宁粮食作物主要品种有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大豆及薯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烟草、棉花、甜菜、中药材、麻类等;其它作物主要是园艺作物,如蔬菜、西瓜、甜瓜等。

农作物的地区分布为:

东部盛产人参、中药材、山野菜、柞蚕等;南部以水稻、水果为主;西部以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等旱粮及水果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发展水稻、玉米、大豆等为主。

经过多年的努力,辽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500万吨。

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短缺向自给有余的转变。

蔬菜、水果、花卉等高效产业发展迅猛。

花卉业

   花卉业是辽宁的新兴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花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值逐年提高。

目前,辽宁的花卉产品已销售到中国30多个省、市,花卉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主要出口日本、韩国、香港等13个国家和地区。

花卉种植业的发展带动了花卉市场的形成,沈阳北方花城和大连鲜花总汇闻名中国。

鞍山市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君子兰生产基地,君子兰生产面积达到28万平方米。

畜牧业

   辽宁畜牧业种类主要有猪、牛、羊、鹿、鸡、鹅、兔等,多达300余种。

近年来,辽宁畜牧业发展很快,肉、禽、蛋、奶等产品的产量成倍增长。

水产业  

   辽宁不断加大渔业人工养殖,大力发展远洋渔业生产,水产品产量大幅提高。

大连的扇贝、对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