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说课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286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说课稿.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说课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说课稿.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说课稿1

  说教材:

  以配有《天路》音乐的青藏铁路画面引入,带着对青藏铁路何以如此艰难的疑问,跟随筑路工人走进工地自由朗读课文;走出课文,初步感受铁路的艰难,感受风火山的可怕,感受建筑路工人的勇气与毅力;然后再次走进课文,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在自读自悟后合作模拟交流;当学生以记者现场报道的形式描述攻克难关的经历时,那种文字的画面的声音的和情感的因素融到了一起,并在报道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深入品析,展现真切的画面和感人的心灵,其间的相机朗读也得以自然的结合;最后,带着铁路工人的心,带着西藏人民的心,带着全国人民的心,将学生引入迷人的青藏风光图,把美丽与艰难契合一起,使学生发出了撼人的赞叹,对工人的崇敬和对青藏高原的向往。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藏铁路的特殊情况以及建设的意义和进展等有关信息。

  2、读准读通课文,读出青藏铁路的艰难和筑路工人的顽强斗志和必胜信心。

  3、感受交流青年突击队遇到的困难,学习他们不畏艰险、不怕苦不怕累,为西部建设奉献青春热血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铁路建设者遇到的三大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教学难点:

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专业名称和技术。

  教学准备:

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天路》引读。

  1、师:

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

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

来,跟着韩红的歌声,我们一起走进青藏铁路。

(播放《天路》配乐的青藏铁路施工画面)

  2、师:

这就是青藏铁路,1958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开工,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铁路还没有进入西藏,直到今天,西藏依然是中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份。

这到底是为什么?

是什么困难阻挡了这条铁路的前进?

请同学们跟着筑路工人走进青藏铁路施工现场,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感受。

  1、师:

读着课文,想着青藏铁路的施工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交流)

  2、师:

这是一条艰难的铁路,(师生补充资料,结合看屏幕上的青藏铁路示意图:

青藏铁路要经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要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长1142公里,要经过550公里的永久性冻土区。

解释冻土区:

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最大难题。

)而风火山是最难的难题,但是最终,这只巨大的拦路虎却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3、(屏幕出示句子:

“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1)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

(因为这里有三大难关:

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

  (3)为什么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A、因为科技人员找到了喷射混泥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冻土区。

  B、因为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继续顽强的工作。

  C、因为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

  (4)你们说这是一批什么样的铁路工人?

  (5)是啊,“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每一位青年突击队员的坚定的决心。

你们谁敢成为一名勇敢的青藏铁路青年突击队员?

(请一个同学读1-2自然段)

  (6)同学们,让我们也“严阵以待”,准备迎接风火山的挑战。

(齐读1-3自然段)

  4、师读:

“然而,一次次爆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1)西方的媒体说明了什么?

  

(2)他们认为不可能,那你们认为可能吗?

  (3)我们的青年突击队员是如何把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

让我们把自己当作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走进工地,去采访筑路工人攻克风火山的艰难历程。

  三、研读采访。

  1、合作要求:

  

(1)自己边读边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工程的艰难和建设者的勇气与智慧。

  

(2)根据采访提纲上的问题提示,把自己的同桌当作青年突击队员互相采访。

  (3)按“冻土区”、“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分成三个事件,做三次报道。

  2、采访提纲:

  

(1)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2)这些困难给你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或者后果?

  (3)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四、现场报道。

  1、攻破“冻土区”。

(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理解“下马威”。

  A、什么是下马威?

  B、风火山给青年突击队员下了什么马威?

  C、这些马威可能给工人和工程带来什么危害?

  D、但是,这一切难得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吗?

为什么?

  (3)是的,因为这群勇敢坚强的青年突击队员心中装着一个坚定的信念: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齐读第7自然段)

  2、克服“恶天气”。

(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想象“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和“劈头盖脸”是什么样子。

  (3)导读第8自然段前5句(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取强调突出作用)(4)看图,想象工人们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面前可能会怎样?

  (4)是啊,房子吹倒了,屋顶掀翻了,头砸破了,脸流血了,冷啊!

疼啊!

可是,当队员们想到西藏人们贫困的日子和迫切的期待,他们咬紧牙关,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呼喊:

“把铁路修到拉萨!

”(齐读两遍)

  3、解决极度缺氧。

(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什么是“杯水车薪”?

为什么会杯水车薪?

  (3)看图,想象工人背着氧气瓶在隧道里工作是什么样?

  (4)胸闷,头痛,呕吐,四肢无力……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这是多么可怕的难关啊!

但是建筑路大军硬是让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为什么?

他们的胜利依靠的是什么?

  A、是工人们的勇气和毅力。

  B、是科技人员的智慧。

  C、是党中央的关怀。

  D、是西藏人们的支持。

  (5)因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铁路工人的坚强决心,也是全国人们的共同心愿。

同学们,带着全国人民的心愿,让我们大声地呼喊出铁路工人的决心。

(齐读10-11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

  1、(屏幕出示最后一个句子:

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地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从最后的省略号里,你们读懂了什么?

(介绍青藏铁路最新进展:

工程进展顺利,全线路基、桥涵、隧道等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累计铺轨743公里,今年年底铁轨将铺到拉萨,明年7月进行列车试运行。

届时将开通拉萨至西宁、北京、成都、上海、广州等多条线路,并装备当今世界最豪华的旅游列车。

到那时,从拉萨乘座火车到北京,仅需48小时。

  2、想不想坐上这趟列车去拜访神秘的青藏高原?

来吧,跟老师一起踏上这段神奇的天路。

(播放西藏美丽的风光,配上李娜的《青藏高原》,最后画面定格在一个西藏小女孩站在铁轨边上,眺望拉萨的方向。

  3、同学们,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失去了胳膊失去了腿脚失去的家庭的幸福与温暖,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贫穷落后的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

  4、面对着这样一群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写下来)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说课稿2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下册第一组的第四篇课文,它是一篇略读课文。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

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

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的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⑴认识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搜集处理信息的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为略读课文,结合本文特点和学生特点,我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结合前两篇精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凭借阅读提示的内容,自读自悟,然后讨论交流。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突破重难点,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生的情感容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

  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用大屏幕展示拉萨,师简介拉萨。

营造氛围,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然后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全长1142千米的青藏铁路的线路。

随后揭开课题,师生同读课题,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

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明确阅读要求有3个。

  ⑴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⑵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⑶将搜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第三环节:

感知课文内容、自主学文。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本环节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勾画出课文相关语句,联系生活实际或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批注。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落实默读训练思维这一目标。

然后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落实本课的识字目标。

重点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阅读提示中的第二问,并找出文中一咏三叹,反复出现四次的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第四环节:

想象情境、领悟内涵。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主要抓以下几点,随机点拨。

  1、在认识困难1冻土层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冻土”和“海拔”并联系搜集的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的阻碍,让学生设身处地去体验困难。

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科技人员是怎样克服这一困难的,从中体会了什么。

由于课文中呈现的严峻现实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此播放课件《生命禁区的早晨》,生动感人的文字资料,活生生的人物,能让学生加深感受,缩短时空距离,震撼心灵。

深化认识之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5、6自然段,激发情感,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2、在认识困难2恶劣天气和困难3极度缺氧时,先通过让学生读对自己触动最大的地方,并联系实际或结合资料进行想象,去体验困难。

抓重点词语体会科技人员的艰辛,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来感悟建设者身上的顽强精神。

第五环节:

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形象。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无尽的。

在学完课文后,我首先播放韩红的歌曲《天路》。

然后读写结合,即使学生的感情得以表达出来,也是加强理解,升华情感的手段,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

  第六环节:

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的作业是有条件的同学浏览“青藏铁路网”,关注青藏铁路的相关情况。

  这是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多年冻土 → 找到最佳温度↘无私奉献

  恶劣天气 → 顶住一切困难 乐观向上

  极度缺氧 → 建成制氧站↗科学创新

  该板书利用多媒体展示,以多幅图片为背景,图文并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使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修筑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并感受建设者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的顽强精神。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下页查看更多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说课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