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国传统节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59946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中国传统节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案中国传统节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案中国传统节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案中国传统节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案中国传统节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中国传统节日.docx

《教案中国传统节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中国传统节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中国传统节日.docx

教案中国传统节日

教案:

中国传统节日

教案

课题

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对象

四年级

(1)班

课型

班会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师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的常识,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课题

分析

重点

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难点

涉及到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方法

通过提问,介绍等互动方式使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过程

备注

一、活跃气氛

先聊一些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话题来调动学生的积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清明节

(1)时间: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

(2)简介: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历书》: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3)习俗:

①扫墓②荡秋千③蹴鞠④踏青⑤植树⑥放风筝⑦插柳⑧戴柳

(4)有关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端午节

(1)时间: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

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2)端午节的由来:

①纪念屈原说②纪念伍子胥说③纪念曹娥说④起于三代夏至节说⑤恶月恶日驱避说⑥吴月民族图腾祭说。

(3)端午节的习俗:

①赛龙舟②端午食粽③佩香囊④悬艾叶菖蒲⑤饮雄黄酒。

(4)有关端午节的诗词: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5.七夕节

(1)简介: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2)七夕的由来: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3)七夕的习俗: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4)关于七夕的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牵牛织女七夕》白居易

烟霄微月淡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霄中。

6.中秋节

(1)简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①嫦娥奔月②吴刚折桂

(3)中秋节的习俗:

①祭月、赏月、拜月②吃月饼。

(4)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古诗·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影青诗》

明月千年万里沙,秦关汉将没谁家?

曾携劫火温寒酒,还指烽烟入浊茶。

故国数回悲血碧,宫楼几处笑君遐。

京华夜梦笙歌起,塞上何人守落花?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重阳节

(1)简介: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2)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3)重阳节的习俗:

①登高②吃重阳糕③赏菊并饮菊花酒④插茱萸和簪菊花

(4)有关重阳节的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8.冬至

(1)简介: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2)冬至节的风俗:

①吃饺子②吃馄饨。

(3)与冬至有关的诗词:

《小至》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教学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