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705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9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很小,却是每个人时时都离不开的牵系;国,很大,它涵养润育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用他们对民族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对百姓的忧思,写下了许多①千古的不朽诗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最是诗中家国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家”和“国”从来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明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一以贯之的是忧心苍生社稷的家国情怀。

“忧国不谋身”的②表达,则是古代先哲一心担忧国家兴亡,从不为自己利益做谋划的真实写照。

从《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从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到文天祥“平生读书为谁事,临难何忧复何惧”的报国之志,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念念不忘,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气……开古代诗文的浩瀚长卷,我们感受到家与国、苍生与社稷、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③。

几千年时光悠悠流转,然而那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却如一条绵绵不休的情感河流,始终流淌在每一个文人士子的笔底心头,创造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支撑起华夏儿女不弯的脊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流传简洁休戚相关B.流传简捷息息相关

C.留传简洁息息相关D.留传简捷休戚相关

2.在选文中括号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使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以诗文的形式传承。

B.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诗文的形式传承的。

C.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使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以诗文的形式传承。

D.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诗文的形式传承的。

3.对选文中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爱国诗人

B

韩愈

昌黎先生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

C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

北宋豪放派词人

D

顾炎武

清学开山始祖

《日知录》

A.AB.BC.CD.D

【答案】1.A2.D3.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和成语的能力。

第一组,流传:

传下来或传播开。

留传:

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这里是诗篇传到了后世,应选“流传”。

第二组,简洁:

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

直截了当,简便快捷。

语境说的是“表达”,应选“简洁”。

第三组,休戚相关:

彼此间祸福相互关联。

息息相关:

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语境说的是“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应选“休戚相关”。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得体的能力。

A项,“在……中,使……”介词开头,主语残缺,排除A项;

B项,中途易辙,“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后面没有谓语,又接了下一个句子,排除B项;

C项,不合逻辑,不是“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使……”,排除C项;

D项,结合前边“‘家’和‘国’从来融为一体”可知,陈述对象为“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较贴切,再依据后边内容均为诗词方面的例子,所以衔接“以诗文的形式传承”比较顺畅。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C项,“北宋”错,应当是“南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故选C。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烟雾、味道等。

一直以来,不少商家都以电子烟不含焦油、悬浮微粒等有害成分为卖点大肆推广,打着“戒烟神器”“清肺”等旗号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在我国,电子烟公司以科技公司为主,它们的经营范围主要是“电子产品”,其准入门槛比“烟草制品”“医药产品”还要低,因此就更加缺乏监管。

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烟草专卖局曾出台通告,提到国内还没有颁布电子烟的行业标准,并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

(摘编自左雨晴《强制性国标将出台电子烟行业洗牌在即》)

材料二:

(选自“健康报网”)

材料三: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电子烟可以帮助烟民戒烟的说法缺乏“足够证据”。

非但如此,还有害人体健康。

一是抑制免疫基因。

通过对比电子香烟使用者、传统香烟使用者和非吸烟者鼻子里的免疫细胞,发现吸电子烟会使人鼻子中358个免疫基因受到抑制,而普通烟民有53种免疫基因受到了抑制。

免疫基因被抑制,会导致人患上多种疾病。

二是引发心血管疾病。

与从未使用过电子烟的受访者相比,使用电子烟的受访者患脑卒中的风险高71%,患心肌梗死的风险高59%,患心绞痛的风险高40%,且相关风险是吸普通香烟者的2倍。

三是容易致癌。

电池加热烟液产生的气溶胶中,含有对心血管有害的醛,包括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等,吸电子烟相当于将甲醛吸入身体。

四是引发致命肺病。

烟油中添加的双乙酰,会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使肺逐渐走向衰竭。

然而,电子烟销售商通过“时尚”“健康”“轻松戒烟”等宣传广告吸引追求新潮的年轻人。

这种电子烟宣传会误导青少年,使他们不知不觉染上烟瘾。

由于电子烟销售渠道比传统卷烟门槛低,线上购买无验证,线下购买无查证,未成年人可以轻易买到电子烟。

(摘编自李俊《电子烟真的是“戒烟神器”吗?

小心引发致命肺病》)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研究发现,在鼻子中免疫基因受抑制的数量上,电子烟烟民约是普通烟民的7倍。

B.在脑卒中、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发病风险上,电子烟烟民的风险是常人的2倍。

C.电子烟中的甲醛、乙醛等成分容易致癌,这些有害成分就在烟液加热产生的气溶胶中。

D.电子烟烟油中添加的双乙酰,会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从而致使肺逐渐走向衰竭。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据估计,2017年后全球电子烟销售额增长速度与之前每年增长20亿美元相比微乎其微。

B.青少年容易被电子烟销售商弄虚作假的宣传误导,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染上烟瘾。

C.人们将电子烟划归为电子产品,是国内电子烟行业难以得到有效监管的根本原因。

D.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与人们认识的提高,电子烟市场会得到越来越有效的控制与治理。

6.下列不属于减少电子烟对青少年危害策略的一项是

A.电子烟是特殊“电子产品”,要严格管控电子烟的生产,提高电子烟生产的准入门槛。

B.制定和出台管理电子烟的相关规定,严禁任何人为一己私利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

C.准确辨识,它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烟雾和味道等。

D.加强对电子烟经销商的管理,严禁夸大事实的虚假宣传和误导,提高电子烟销售门槛。

【答案】4.B5.B6.C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

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

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B项,张冠李戴且范围扩大,“电子烟烟民的风险是常人的2倍”错误。

原文说的是“使用电子烟的受访者……相关风险是吸普通香烟者的2倍”,选项第一将“使用电子烟的受访者”扩大为“电子烟烟民”,第二将“吸普通香烟者”换成了“常人”。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

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A项,曲解文意,“微乎其微”错误。

从材料二看,增长速度只是有所减缓,并不是“微乎其微”。

B项,正确。

C项,曲解文意,“根本原因”分析不当。

材料一中写的是“在我国,电子烟公司以科技公司为主,它们的经营范围主要是‘电子产品’,其准入门槛比‘烟草制品’‘医药产品’还要低,因此就更加缺乏监管”,这只是说将电子烟划归为电子产品使电子烟的准入门槛比“烟草制品”“医药产品”低,这会更加导致监管的缺乏,而并不能说明其是“根本原因”。

D项,无中生有,“会得到越来越有效的控制与治理”。

材料中与之相关的信息只有“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烟草专卖局曾出台通告,提到国内还没有颁布电子烟的行业标准,并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而并未提及电子烟市场会得到越来越有效的控制与治理。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

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并与选项进行比较,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直接答题。

C项,答非所问,该项内容是介绍电子烟的概念及特点,提醒人们认识电子烟,不属于减少电子烟对青少年危害的策略。

故选C。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

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

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

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观字思正,绛州绛县人。

少谨愿好学,有乡曲名。

中服勤辞学科,擢为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解州。

会盐池吏以赃败,坐失举劾,降监河中府税。

复通判果州,改秘书省秘书郎。

仁宗即位,迁太常丞,出知杭州。

还判国子监,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

时星流、地震、雷发正月,诏求直言。

观谓:

“承平日久,政宽法慢,用度渐侈,风俗渐薄,以致灾异。

”河北大雨水,条七事,曰:

“导积水以广播种,缓催欠以省禁锢,览刑罚以振淹狱,收逃田以募归复,罢工役以先急务,止配率①以阜民财,通商旅以济艰食。

”复知审官院,遂拜同知枢密院事。

康定中,西兵失利,因议点乡兵,久之不决,遂与王殿、陈执中俱罢,徙澶州。

河坏孙陈埽及浮梁②,州人大恐,或请趋北原以避水患。

观曰:

“太守独去,如州民何!

”乃躬率卒徒增筑之,堤完,水亦退。

徙郓州。

旧法,京东通安邑盐,而濒海之地禁私煮。

观上言:

“利之所在,百姓趋之,虽日杀于市,恐不能止,请弛禁以便民。

”岁免黥配③者不可胜计。

以父居业高年多病,请便郡,以观文殿学士知许州。

月余,拜左丞。

丁父忧,哀毁过人,既练④而卒。

赠吏部尚书,谥文孝。

观性至孝。

居业尝过洛,嘉其山川风物,曰:

“吾得老于此足矣。

”观于是买田宅、营林榭,以适其意。

蚤起奉药、膳,然后出视事,未尝一日废也。

趣尚恬旷持廉少欲平生书必为楷字无一行草类其为人。

仁宗飞白书“清”字赐观,以赏其节。

(节选自《宋史张观传》)

[注]①配率:

按比例向百姓摊派税收。

②埽:

用树枝、秫秸、芦苇、石头等拥紧做成的临时性堤坝。

浮梁:

梁,指桥;浮梁,即浮桥。

③黥配:

黥,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古代用做刑罚;配,发配。

④练:

对亡故者祭祀。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盐池吏以赃败败:

败露

B.通商旅以济艰食济:

接济

C.嘉其山川风物嘉:

嘉奖

D.未尝一日废也废:

停止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而濒海之地禁私煮剑阁峥嵘而崔嵬

C.嘉其山川风物其孰能讥之乎

D.吾得老于此足矣徘徊于斗牛之间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项是()

A.趣尚恬旷/持廉少/欲平生书必为楷字/无一行草/类其为人。

B.趣尚恬旷/持廉少欲/平生书必为楷字/无一行草/类其为人。

C.趣尚恬旷/持廉少/欲平生书/必为楷字/无一行草/类其为人。

D.趣尚恬旷/持廉少欲/平生书/必为楷字无一行草/类其为人。

10.下列各句全都表明张观心系百姓的一组是()

①用度渐侈,风俗渐薄②收逃田以募归复③止配率以阜民财

④因议点乡兵,久之不决⑤太守独去,如州民何⑥蚤起奉药、膳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③⑤D.④⑤⑥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观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先后因为自身原因和受人牵连而受到降职处理。

B.张观善于在关注民生的前提下借题发挥。

他利用发生不寻常自然现象之机,规劝皇帝在和平时期要有危机意识和节俭意识等。

C.张观对政务一丝不苟,坚毅执著。

面对黄河水患,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以百姓利益为重,积极组织抢险,最终战胜了灾害。

D.张观对父亲的孝心达到了极致,得到仁宗的褒扬。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躬率卒徒增筑之,堤完,水亦退。

(2)利之所在,百姓趋之,虽日杀于市,恐不能止,请弛禁以便民。

13.结合文章最后两段,列举张观对父亲至孝的具体表现。

【答案】7.C8.D9.B10.C11.A

12.

(1)于是(张观)亲自带领兵众抢修加固河堤,河堤修成了,大水也退了。

(2)有利益在,百姓就会争相追随,即使每日在集市上杀人示众,恐怕也不能禁止,请放松禁令来给百姓提供便利。

13.①因为父亲年迈多病,申请调到许州任职;②遭遇父丧,哀悔超过一般人(以致不久去世);③为父亲购置田宅,营造园林;④父亲生病时,他端药奉饭。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

C项,“适:

适合”错。

“适”应该是“满足”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

用来满足他的心意。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A项,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用来。

B项,连词,表转折,可是/连词,表并列,并且。

C项,代词,那/表反问语气,副词,难道.

D项,均为介词,在。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持廉”与“少欲”,是并列结构,均为动宾式,“廉”作“持”的宾语,“欲”作“少”的宾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C;

“平生书必为楷字”中“平生”作主语,“必为”作谓语,“楷字”为宾语,句子独立完整,若加上“欲”字,意思不通,结构混乱,排除D。

整句话

意思是:

张观志趣崇尚恬淡旷达,坚持廉洁少贪欲,平生写字一定写楷书,没有一个字是行书或草书,就像他的为人。

仁宗用飞白体写一个“清”字赐给张观,来赞赏他的节操。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相关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

①句的意思是开销逐渐增多,风俗逐渐浅薄,是指当时的社会现状,并不表明张观心系百姓,故排除AB。

④句的意思是由于议论派乡兵很长时间不能决定,并不能表明张观心系百姓⑥句意思是早上起来侍奉药、膳,表现的是孝顺父亲,也不是心系百姓,据以上分析排除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A项,“自身原因”属于无中生有,全文只提到“会盐池吏以赃败,坐失举劾,降监河中府税”,指的是张观因为受到连坐,而被贬官。

并没提到他因为自身原因而被贬官。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

第一句得分点:

“躬”,亲自;“卒徒”,民众;“增筑”,抢修加固

第二句得分点:

“所在”,所在的地方;“趋”,追随,追赶;“虽”,即使,“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弛”,放松;“便”,给……提供便利;“虽日杀于市”,状语后置句。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审清题干要求,立足文本第一节内容,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

答题模式为:

举出例子,总结概括出性格特点。

力求全面准确。

根据原文“以父居业高年多病,请便郡,以观文殿学士知许州”可知,许观因为父亲年老多病,张观奏请调到政务清简的州郡任职,凭观文殿学士的身份任职许州。

根据“丁父忧,哀毁过人,既练而卒”可知,许观因为父亲去世,伤心不已,最后因为过度伤心而去世了,说明他对父亲至孝。

根据“居业尝过洛,嘉其山川风物,曰:

‘吾得老于此足矣。

’观于是买田宅、营林榭,以适其意”可知,因为父亲喜欢那里的山川风景,张观于是置办田宅,营造园林亭榭,来满足他的心意,可见他非常的孝顺。

根据“蚤起奉药、膳,然后出视事,未尝一日废也”可知,对待生病的父亲,张观早上起来侍奉药、膳,没有一天停止,可见其至孝。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

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

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

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

再读全文,加深理解。

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张观字思正,绛州绛县人。

年少时诚实好学,闻名乡里。

考中服勤辞学科,被选拔为第一,任命为将作监丞、通判解除州。

适逢盐池吏因贪赃败露,张观犯了有失检举揭发罪,降职为监河中府税。

又任果州通判,改任秘书省秘书郎。

仁宗即位后,张观升任太常丞,出朝任杭州知州。

返回朝廷后主管国子监,凭给事中的身份代理御史中丞。

当时流星、地震、雷鸣发生在正月,诏令征求直言进谏。

张观说:

“天下太平已久,政令宽松,法度松懈,开销逐渐增多,风俗逐渐浅薄,因而招致灾异。

”河北下大雨成灾,逐条上奏七件事,说:

“疏导积水来扩大播种面积,缓催拖欠来减少禁锢,宽松刑罚来清理积案,收回逃田来募民回归,取消工役来解当务之急,停止配税来使民财富足,开通商旅来接济粮食匮乏。

”张观又掌管审官院,于是授职同知枢密院事。

康定年间,西部用兵失利,由于议论派乡兵很长时间不能决定,于是和王鬷、陈执中都被罢免,调到澶州任职。

黄河冲坏了孙陈埽和浮梁,州人极为慌恐,有人请求他逃到北原以躲避水害。

张观说:

“太守独自逃离,州民该怎么办?

”于是就亲自率领兵众加固抢修,河堤修成,大水也退了

张观被调到郓州。

按照旧制,京东流通安邑盐,可沿海的地方禁止私自煮盐。

张观上奏说:

“有利益在,百姓就会争相追逐,即使每天在集市上杀人示众,恐怕也不能禁止,请放松禁令来给百姓提供便利。

”每年因此被免除刺面发配的人不计其数。

因为父亲张居业年老多病,张观奏请调到政务清简的州郡任职,凭观文殿学士的身份任职许州。

一个多月后,拜官左丞。

遭遇父丧,悲伤损毁身体超过一般人,在其父逝后13个月的祭礼之后去世。

被追任为吏部尚书,谥号文孝。

张观性情特别孝顺。

张居业曾路过洛地,赞美那里的山川风物,说:

“我能在此养老就知足了。

”张观于是置办田宅,营造园林亭榭,来满足他的心意。

早上起来侍奉药、膳,然后再出去办公事,未尝有一天停止。

张观志趣崇尚恬淡旷达,坚持廉洁少贪欲,平生写字一定写楷书,没有一个字是行书或草书,就像他的为人。

仁宗用飞白体写一个“清”字赐给张观,来赞赏他的节操。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12小题,共117分。

四、(25分)

阅读下面的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和陈述古拒霜花

[北宋]苏轼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木芙蓉

[南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注)拒霜花:

又名木芙蓉,在深秋开放。

吕本中:

南宋人,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后因忤秦桧罢官。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诗“细思却是最宜霜”中的,“细思”“最宜”,抒发了他对拒霜花深深的赞颂之情。

B.吕诗“雨后霜前着意红”用夸张手法写木芙蓉遇雨霜时,仍积极地将鲜红的色泽呈现。

C.吕诗用“一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桃李随春风的来去而开落、听任摆布的软弱特点。

D.两诗都围绕木芙蓉的特点来写,都从不同角度写了它不畏秋霜、凌寒而开的精神气质。

15.“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6.两首诗都运用了衬托手法,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答案】14.B15.这两句着力描绘了秋天的画面:

满眼的树木被凛冽的秋风扫过,都变成了一番枯黄景象,只有那木芙蓉在独自开放。

16.例一:

苏诗先从大范围、深程度上写树木在秋风吹来时,一夜之间变枯黄的颓势景象,反衬出木芙蓉凌霜开放、馨香独放的可贵气节,突出了拒霜花的勇气和骨气。

例二:

诗人将“无言、一生开落任东风”的桃李来衬托木芙蓉霜前“着意红”的英勇气概,寄寓着对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的不满,寓意深刻。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

B项,“夸张”错,由“着意”可知应为拟人。

故选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概括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暗含其中的情感。

首先整体理解诗句,霜降过后,万木凋零,遍地金黄,霜侵露凌,生机全无,而唯有木芙蓉凌霜盛开,一派萧瑟的秋色中,木芙蓉更显孤芳高雅。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侧重考查反衬手法的使用。

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根据所提供的手法,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点出其表达效果,最后分析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两首诗都是在赞美凌霜开放的木芙蓉,不同点在于描写角度不同。

苏诗将木芙蓉放在秋天肃杀的背景之下,万物凋零之下,更显木芙蓉的傲霜姿态;而吕诗则是借随春风开落、听任摆布的桃李来反衬木芙蓉的凌霜开放,更能突出它的不屈从外界环境、不惧严寒的傲骨。

从情感看,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借木芙蓉的傲霜绽放表达自己不屈从于当时社会现实的高洁傲岸的品质。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有单个景物的,也有多个景物的,有的还会考查多个意象组成的画面或意境。

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特点的概括能力。

答题步骤:

①抓住诗中的重要景物,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②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或氛围的特点;③根据意境的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情。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