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灵教育行测模拟试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300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4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灵教育行测模拟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正灵教育行测模拟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正灵教育行测模拟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正灵教育行测模拟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正灵教育行测模拟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灵教育行测模拟试1.docx

《正灵教育行测模拟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灵教育行测模拟试1.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灵教育行测模拟试1.docx

正灵教育行测模拟试1

2011年行测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请开始答题:

1、“三江并流”是指哪三条大江并行奔流的奇特景观

A.岷江,雅砻江,金沙江

B.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

C.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D.独龙江,怒江,澜沧江

1.【正确答案】C

2、下列几种说法哪种不正确

A.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台湾省是中国地震最频繁的省份。

B.雷州半岛是中国第一大半岛

C.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

D.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2.【正确答案】B

3、傣族有一句表述人与自然关系的谚语:

没有()就没有(),没有()就没有(),没有()就没有(),没有()就没有()。

A.水,树,树,田,田,粮,粮,人

B.田,粮,粮,人,人,树,树,水

C.树,水,水,田,田,粮,粮,人

D.水,人,人,树,树,田,田,粮

3.【正确答案】C

4、中国医生发明了一种以毒攻毒的预防方法,这种方法于十八世纪初传到欧洲,后来英国医生金纳应用牛痘接种法原理,预防了今日世界各国的

A.艾滋病B.肺结核C.鼠疫D.天花

4.【正确答案】D

5、《女神》的作者是

A.鲁迅B.郭沫若C.徐志摩D.戴望舒

6、商鞅一人多姓。

史书上说:

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

7、在举行公民集会的那天,所有的男性公民纷纷涌向一个公共场所,在那里选举与罢免公职人员,并决定是否判处某个公民的死刑。

这样的场所应是

A.罗马的元老院B.雅典的广场

C.美国的国会山D.英国的法院

8、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其叶子都比较小,而根却极深,其原因主要是

  A.沙漠中降雨量少,气候干旱,叶小是为了减少蒸发,根深利于吸收水分

  B.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品种都是那种叶小根深的

  C.叶小有利减少日晒面积,不会被晒死

  D.根深不会被风吹倒

9、国家教委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之间属于

  A.平行关系

  B.不相隶属的关系

  C.业务指导关系

  D.隶属关系

【正确答案】C

  10、我国公务员制度同西方文官制度强调的官方“政治中立”具有本质区别的是

A.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B.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D.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10.【正确答案】A

  11、在归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中,国家技术监督局归哪个部(委)管理?

  A.国家计划委员会

  B.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C.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D.国家教育委员会

11.【正确答案】B

12、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A.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B.处理好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C.中央与地方分权D.政企职能分开

12.【正确答案】D

  13、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

  A.保护型经济B.竞争型经济C.垄断型经济D.封闭型经济

13.【正确答案】B

  14、市场调节是指

  A.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调节

  B.通过市场竞争,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进行调节

  C.把市场作为基础和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

  D.以市场为基础,辅之以必要的宏观调控

14.【正确答案】B

15、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警察接到报案:

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

甲立即前往现场,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此时,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

结果,歹徒杀害了其妻。

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

B.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岁)。

某日,甲携乙外出时,张三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速逃逸。

乙躺在血泊中。

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

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C.甲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放着一包来历不明、类似面粉的东西。

甲第二天上班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是海洛因,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冲入下水道。

甲虽然没有将毒品上交公安部门,但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D.《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

过路人甲发现火灾后没有及时报警,导致火势蔓延。

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15.【正确答案】C

16、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B.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验

C.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D.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16.【正确答案】A

17、关于故意杀人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意欲使乙在跑步时被车撞死,便劝乙清晨在马路上跑步,乙果真在马路上跑步时被车撞死,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人罪

B.甲意欲使乙遭雷击死亡,便劝乙雨天到树林散步,因为下雨时在树林中行走容易遭雷击。

乙果真雨天在树林中散步时遭雷击身亡。

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C.甲对乙有仇,意图致乙死亡。

甲仿照乙的模样捏小面人,写上乙的姓名,在小面人身上扎针并诅咒49天。

到第50天,乙因车祸身亡。

甲的行为不可能致人死亡,所以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D.甲认为杀害妻子乙后,乙可以升天,在此念头支配下将乙杀死。

后经法医签定,甲具有辨认与控制能力。

但由于甲的行为出于愚昧无知,所以不构成故意伤人罪

17.【正确答案】C

18、甲被法院宣告死亡,甲父乙,甲妻丙、甲子丁分割了其遗产。

后乙病故,丁代位继承了乙的部分遗产。

丙与戊再婚后因车祸遇难,丁、戊又分割了丙的遗产。

现甲重新出现,法院撤销死亡宣告。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丁应将其从甲、乙、丙处继承的全部财产返还给甲

B.丁只应将其从甲、乙处继承的全部财产返还给甲

C.戊从丙处继承的全部财产都应返还给甲

D.丁、戊应将从丙处继承的而丙从甲处继承的财产返还给甲

18.【正确答案】D

19、甲、乙、丙各出资5万元合伙开办一家餐馆,经营期间,丙提出退伙,甲、乙同意,三方约定丙放弃一切合伙权利,也不承担合伙债务。

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

A.丙退伙后对原合伙的债务不承担责任

B.丙退伙后对原合伙的债务仍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C.丙退伙后对原合伙的债务承担补充责任

D.丙退伙后仍应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原合伙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19.【正确答案】B

20、某合伙组织起字号为“兴达商行”,其中甲出资60%,乙、丙各出资20%,甲被推举为负责人。

在与兴达商行的债务人丁的一场诉讼中,甲未与乙、丙商量而放弃兴达商行对丁的债权5万元,乙、丙知道后表示反对。

甲放弃债权的行为的效力应如何认定:

A.是有效行为

B.是无效行为

C.是可撤销行为

D.是效力未定行为

20.【正确答案】A

 

※※※第一部分结束,请继续做第二部分!

※※※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30题,参考时限30分钟)

每道题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

注意:

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例题】:

钢铁被用来建造桥梁、摩天大楼、地铁、轮船、铁路和汽车等,被用来制造几乎所有的机械,还被用来制造包括农民的长柄大镰刀和妇女的缝衣针在内的成千上万的小物品。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钢铁具有许多不同的用途

B.钢铁是所有金属中最坚固的

C.钢铁是一种反映物质生活水平的金属

D.钢铁是唯一用于建造摩天大楼和桥梁的物质

请开始答题:

21、50年来,世界各国发射了近百颗深空探测器,把人类的眼睛带到了太阳、7颗行星、彗星和小行星,带到了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深空中,使“相对论”等一系列宇宙基础理论得到了验证,并获得了很多对宇宙的新认识。

进入21世纪,当经济实力和航天技术都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国终于决定开展深空探测活动,并以无人月球探测作为起步。

欧阳自远,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首席科学家,他说:

“包括港澳在内的全国122位专家学者组成了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大家期盼月球科学数据尽早传回,期盼我国科学家能在宇宙探索中做出更多贡献。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

A.我国科学家期盼能在宇宙探索中做出更多贡献。

B.绕月探测工程意义重大。

C.绕月探测工程能使人类增加很多对宇宙的新认识。

D.当经济实力和航天技术都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国终于决定开展深空探测活动。

21.【正确答案】A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比较有难度的题目。

给出材料是以“背景描述+论点”的构架给出的,不同于“论点+论据”、“论据+论点”的一般形式。

我们可以发现“50年来……并以无人月球探测作为起步。

”这一部分说的是我国开展深空探测活动的背景。

而后面阐述的是全文的中心“我国科学家期盼能在宇宙探索中做出更多贡献。

22、孔子曰:

“言不中,民无以措手足”。

我们政府要进一步规范自身主体行为,成为社会诚信的表率。

一方面,政府要积极纠正自身尚且存在的不足,严厉查处少数腐败分子的贪污受贿权力寻租等不法行径,严格履行好各项政府职责,以达到较高的廉政诚信标准。

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

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

B.严厉查处少数腐败分子的贪污受贿权力寻租等不法行径,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C.我们政府要进一步规范自身主体行为,率先垂范,取信于民。

D.“言不中,民无以措手足”。

22.【正确答案】C

【思路点拨】全文开篇申明论点“我们政府要进一步规范自身主体行为,成为社会诚信的表率。

”论点清晰明确。

后面对不同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是对论点的支持和加强。

所以这段文字是在重点强调“我们政府要进一步规范自身主体行为,成为社会诚信的表率。

”这一论点。

23、“马太效应”在社会中广泛存在,以经济领域为例,当同时考虑到制度、人力资源等因素时,往往会出现一种结果,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呈现“发展趋异”的“马太效应”。

又如,人才危机将是一个世界现象,人才占有上的“马太效应”将更加显现:

占有人才越多的地方,对人才越有吸引力;反过来,被认可的人才越稀缺。

此外,在科学、学术研究中也存在“马太效应”,研究成果越多的人往往越有名,越有名的人成果越多,最后就产生了学术权威。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马太效应”在社会中广泛存在,经济领域就是其中一例。

B.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呈现“发展趋异”的“马太效应”。

C.“马太效应”在社会中广泛存在。

D.“马太效应”在社会中广泛存在,在经济领域以及在科学、学术研究中尤其存在“马太效应”。

23.【正确答案】C

【思路点拨】全文开篇提出“‘马太效应’在社会中广泛存在”,之后用几个并列关系的论证举例说明了不同领域中存在的“马太效应”。

A、D选项过于片面,重点强调了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内的“马太效应”,是错误的。

B选项则明显没有把握住全文的中心

24、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已经超过2500万。

进入2010年以来,应届毕业生的大潮更是滚滚涌入人才市场。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多年从事人才测评研究、教育的樊政老师。

樊政对本报记者讲:

“每年新增的几百万的应届高等院校毕业生对于中国数以几亿计的劳动者大军,并不是一个过剩饱和的概念。

恰恰相反,这些青年学子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最可宝贵的人才资源。

‘21世纪什么最贵,是人才’并不是一句没有根据的电影台词。

但是,人才的形成并不是仅仅靠我们合理安排专业设置、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就能完成的。

就如同‘谈恋爱的能力’是不可能通过教室培养的一样。

职业实践人才的形成过程具有很强的自我完善性。

职业经验的趋零绝对不是最大的问题。

职业价值观念的准确、职业习惯的良性形成、职业过程中具体态度的专注以及职业素能提高的是当代青年人成长的瓶颈。

樊政主要讲的是:

A.每年新增的几百万的应届高等院校毕业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可宝贵的人才资源。

B.职业实践人才的形成过程具有很强的自我完善性。

C.人才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自我完善性。

D.职业价值观念的准确、职业习惯的良性形成、职业过程中的具体态度的专注以及职业素能提高的是当代青年人成长的瓶颈。

24.【正确答案】D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题目,樊政在谈话中逐步、深入的指出的目前最大的问题“职业价值观念的准确、职业习惯的良性形成、职业过程中具体态度的专注以及职业素能提高的是当代青年人成长的瓶颈。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25、从前有一则水煮青蛙的寓言:

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会纵身而出;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温水中,它会感到舒舒服服的。

然后你再慢慢升温,即使升至摄氏80°,青蛙也仍然会若无其事地待在那水里。

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至90°—100°时,青蛙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在此情况下,青蛙已经失去自我脱险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为止。

在第二种状况下,青蛙为什么不能自我摆脱险境呢?

这是因为青蛙内部感应自下而上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激烈的环境变化,而对缓慢、渐进的环境变化却不能及时做出感应。

这就是一种“青蛙效应”。

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A.什么是“青蛙效应”?

那就是:

“要时刻保持对环境的警惕性。

B.“青蛙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逸。

C.“青蛙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环境能改变人。

D.什么是“青蛙效应”?

那就是:

环境能改变人。

25.【正确答案】B

【思路点拨】全文通过一个寓言故事为我们解释了什么叫作“青蛙效应”。

通俗一些讲,“青蛙效应”就是当事者往往能对外部环境的激烈变化做出及时反应,但不能对外部环境的缓慢变化做出有效反应。

引申一些讲,“青蛙效应”就是说,在缓慢变化的环境中,人们往往不具备危机意识。

如果能在文中整理出上述这些信息,很容易可以看出C、D两项是不正确的,同样事物的不同结果是由于人们对不同环境的不同主观反应造成的,而不是被不同的客观环境改变造成的。

而A选项的错误在于,“要时刻保持对环境的警惕性。

”是“青蛙效应”带给我们的启示,不是“青蛙效应”。

26、在学习心理学中,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效应”。

例如,让会英语的人去突击学习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一般都有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再例如,日本司机在美国开车,常发生困难,甚至出现车祸。

这主要是因为在日本是“车左、人右”,而在美国却恰好相反。

先行学习A促进了后继学习B的效应,称为正效应;先行学习A干扰和阻碍了后继学习B的效应,称为负效应;先行学习A促进了后继学习B无任何影响,称为零效应。

对这一心理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形式训练说:

这种理论认为,学习的迁移是人的心灵官能受到训练而自动发展的结果。

也就是通过某种学习使某种心灵官能得到训练,从而转移到其它学习上去,使其它学习更加容易。

2、共同要素说:

是I·L·桑代克和R·S·伍德沃斯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

其观点是,只有当两种学习具有共同要素(相同或相似之处)时,才会产生迁移效应。

3、概括化说:

是C·H·贾德于是908年根据自己的实验,批评了共同要素说,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能否发生迁移效应,关键在于学习主体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

概括力高迁移就迁移效应就大,反之,就小。

4、学习定势说:

是苏联定势心理学派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

它强调在学习中定势对迁移的影响作用。

定势是关于活动方向选择方面的一种倾向,也是一种活动经验。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什么是“迁移效应”B.浅谈“迁移效应”

C.“迁移效应”D.“迁移效应”的概念及成因

26.【正确答案】D

【思路点拨】全文前半部分结合例子讲述了“迁移效应”的概念,而后半部分重点介绍了关于“迁移效应”具体成因,也就是“迁移效应”发生条件的几种不同观点。

所以,在这里使用D选项的题目更为妥当一些。

如果同学们在粗略阅读中对全文的后半部分的概括分析没能把握准确,则很容易误选答案B,所以在应对此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能够更深入的理解文意。

27、文学似乎从未像在今天这样幸运,又似乎从未像在今天这样不幸。

当新闻媒体、出版社和互联网把文学和关于文学的消息、事件送到千家万户、呈现在报纸、电视和电脑屏幕上时,比起那些沉埋多年才得承认的作品,今天的文学无疑是当然的幸运儿。

但如果仔细审视一下,则不难发现这些纷扰的文学消息和事件背后的炒作、矫情和故作姿态,不难看到在这文学的表面繁华背后的空洞的品质和虚妄的幻象。

这时,文学又成为绝对的不幸者。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文学似乎从未像在今天这样幸运,又似乎从未像在今天这样不幸。

B.今天的传媒一方面使文学更容易得以传播,另一方面这些文学消息和事件背后的炒作、矫情和故作姿态实际更是对文学的纷扰。

C.文学在今天表面是幸运的,而实际从未像在今天这样不幸。

D.文学在今天的幸运或不幸,很大程度是当今传媒的发展造成的。

27.【正确答案】C

【思路点拨】B选项当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文中明确指出“文学消息和事件背后的炒作、矫情和故作姿态”是当今一些文学作者本身造成的,并不是媒体造成的。

D选项与B选项类似,夸大和曲解了媒体对文学的影响。

乍看上去,全文似乎没有明确指出文学在今天是幸或不幸,好像在告诉我们幸与不幸兼而有之,但仔细揣摩作者的用词与语气,我们可以发现,文学在今天的幸运是相对的,而不幸是绝对的,作者实际要强调,文学从未像今天这样不幸。

故C选项为正确答案。

 

28、樊政在《作最伟大的职员》一文中强调:

“‘越是容易被别人管理的人,越容易被选去管理别人。

’管理能力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具有对环境的依赖性,也就是说管理能力的实践性决定了一个人掌握管理能力的过程需取决于被给定的团队角色。

而一个人职位的提升,或者说团队角色的被给定也很大程度上又首先取决于其管理能力的强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越是容易被别人管理的人,越容易被选去管理别人。

B.团队角色的被给定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具有管理能力。

C.管理能力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具有对环境的依赖性。

D.团队角色的被给定将决定是否有可能具备管理能力。

28.【正确答案】D

【思路点拨】B选项将条件与结果的关系绝对化了,是个明显的错误命题;A、C两个选项都比较笼统,容易造成误选。

实际上该段文字只论述了“越是容易被别人管理的人,越容易被选去管理别人”这个观点的其中一部分,即:

团队角色的被给定将决定是否有可能具备管理能力。

很明显,C选项的说法过于泛泛,D选项才是该段具体、核心的观点。

29、樊政在《优秀员工与拙劣员工的区别》一文中写到:

“优秀员工与拙劣员工的区别表面有时并不大,优秀员工与拙劣员工往往都很崇拜比尔.盖茨。

只不过优秀员工觉得相比之下自己很渺小无能,应该多向周围的人学习。

拙劣员工觉得相比之下自己周围的人很渺小无能,根本不值得自己欣赏。

对这段文字主要想说明的是:

A.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作为员工应该首先看到自己的渺小,而不是首先去蔑视他人的渺小。

C.优秀员工与拙劣员工在对比自己很崇拜的比尔盖茨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D.优秀员工与拙劣员工看待周围事物的角度不同。

29.【正确答案】B

【思路点拨】A、D俩个选项都不同程度的扩大了全文的外延,文中并没有论述优秀与否,与骄傲谦虚的关系,所以A选项是不正确的。

优秀员工与拙劣员工在对周围人价值的看法上角度却是不同,但不能说二者之间看所有问题的角度都不相同,所以D选项是不正确的。

C选项对文意的理解过于狭隘,是明显错误的。

30、樊政在《优秀员工与拙劣员工的区别》一文中写到:

“优秀员工与拙劣员工的区别表面有时并不大,当看到有同事在明显偷懒时,优秀员工会为公司的业绩着急,万般无奈下甚至会去提醒上司。

拙劣员工看到有同事在明显偷懒时也会很着急,着急自己的工作如果也那么偷懒就会很容易被发现的。

如果有机会提醒上司,他也会去提醒上司——提醒上司给自己换换工作。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优秀员工首先考虑的是团队的整体,拙劣员工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

B.优秀员工首先考虑的是团队的效率,拙劣员工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舒适。

C.优秀员工与拙劣员工的考虑的出发点不同,造成了提醒上司的内容不同。

D.优秀员工与拙劣员工的考虑的出发点不同,造成了其结果的不同。

30.【正确答案】B

【思路点拨】A、C、D三个选项都将文意扩大理解了。

A项的错误在于,“优秀员工首先考虑的是团队的整体”这一说法扩大了文中优秀员工的思维范围;C、D项的错误在于,“优秀员工与拙劣员工的考虑的出发点不同”这一说法扩大了二者间的相异范围,文中只是说优秀员工与拙劣员工就团队效率问题考虑出发点不同,不能说二者所有的考虑出发点不同。

31、在面试主考官培训课上,樊政强调:

“‘晕环效应’和‘顺序效应’,是目前面试主考官在测评被面试者时最常见的错误。

‘晕环效应’是指被面试者的某种明显优势使面试主考官产生强烈的心理印象。

‘顺序效应’是指被面试者的表现与其之前的被面试者的表现有较大的反差时造成给定测评结果的误差。

樊政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

A.目前面试主考官在测评被面试者时其他常见的错误。

B.面试主考官必须克服“晕环效应”和“顺序效应”。

C.产生“晕环效应”和“顺序效应”对人才测评结果的影响。

D.举例说明“晕环效应”和“顺序效应”。

31.【正确答案】D

【思路点拨】文中首先指出了面试当中最容易出现的两种错误,接下来论述了两种错误的概念,所以下面肯定要用具体事例进一步阐述两种错误的具体变现。

32、宇宙起源的问题这个古老的问题,是何物创生宇宙,又是何物创生该物呢?

也许宇宙,或者创生它的东西已经存在了无限久的时间,并不需要被创生。

直到不久之前,科学家们还一直试图回避这样的问题,觉得它们与其说是属于科学,不如说是属于形而上学或宗教的问题,然而,人们在过去几年发现,科学定律甚至在宇宙的开端也是成立的。

在那种情形下,宇宙可以是自足的,并由科学定律所完全确定。

这段文字直接支持的一个观点是:

A.科学家已经开始探讨宇宙的起源,而不像以前那样回避这一问题。

B.科学定律甚至在宇宙的开端也是成立的。

C.宇宙可以是自足的,并由科学定律所完全确定。

D.宇宙起源的问题这个古老的问题,科学家们经历了一个从回避到研究的过程。

32.【正确答案】B

【思路点拨】A、D两项犯了相同的错误,文中明确提到,科学家现在研究的是宇宙的开端,而不是宇宙的起源。

联系上下文发现,C项是对全文观点的补充说明,而不是直接观点。

33、晕轮原指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

晕轮效应是一种普通存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因对他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的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

毕业生在求职应聘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晕轮效应,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出来,一定会给招聘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对方的赏识,取得面试的成功。

比如,当招聘者问及你的英语水平时,你便用英语熟练地与其交谈,必然会引起招聘者的极大兴趣,很可能当场便与你拍板“成交”。

但在运用这一效应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刻意制造“光环”效果,那种虚妄做出的行为,往往适得其反。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毕业生在求职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