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复习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496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学复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职业教育学复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职业教育学复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职业教育学复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职业教育学复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学复习答案.docx

《职业教育学复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学复习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教育学复习答案.docx

职业教育学复习答案

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在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职业学校教师作为一种专业职业被社会认可,获得了相应的专业地位;

其次,职校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同时具备作为一名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并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教师专业化的涵义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

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的特征:

1.专门的知识与技能;2.强调服务理念和职业伦理;3.接受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4.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5.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6.有积极活跃的专业组织和协会;7.有相对丰厚的报酬,有一定的权威性,有使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条件;8.能从事研究活动等。

31、说课与讲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区别:

1、说课与讲课要求不同:

说课的重点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讲课要求必须有效地向学生传达知识。

2、说课与讲课的对象不同:

说课的对象是同行的老师、专家;而讲课的对象是学生。

3、说课与讲课的内容不同:

说课的内容是解说自己对某课题的理解、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理论依据等。

而讲课的内容是对某课程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及学习的方法。

4、说课与讲课的意义不同:

说课的意义主要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教研活动的实效;讲课的意义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及技能。

联系:

1.说课是讲课的基础,说课可使教师彼此交流经验和看法,对于教师在讲课时传授知识,恰当的运用教学方法,以及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着重要作用。

2.讲课是对说课的检验。

说课把讲课的基本要求概括成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模式,既有理论性又有指导性,为教师讲课提出了规范要求但是这些理论性和方法是否得当,还需要在讲课中加以检验,这样才会促使说课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

32、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有何不同

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专门人才。

普通教育:

教学要求不同:

(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教师要求不同:

职业教育:

(双师型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管理不同:

教研不同:

33、职业教育的结构体系

职业教育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

层次结构、类型结构、专业结构、布局结构和办学结构。

层次:

指各级职业学校之间的比例构成

类别:

指各级职业学校内部不同类别的比例构成

专业:

指专业设置类别之间的比例关系

布局:

指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地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办学:

指国家办学、集体办学、个人办学及社会力量办学之间的比例关系

34、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1、学生的心里、生理和体质;

2、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3、课程的科学、适应和结构体质;

4、教学设施的水平和完善;

5、教学环节的适宜和氛围;

6、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

7、足够的教学时间

8、有序的教学环境

9、足够的教学资料

10、高质量的教学交流

11、连续的监督

从四个方面论述:

一、是对教师因素的控制。

教师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健康状况等因素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

这需学校领导根据教师队伍状况采取多种措施,建设好教师队伍。

二、是对学生因素的控制。

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学习方法、智力因素及健康状况五个因素影响着学习效果的好坏。

三、是对教学条件因素的控制。

教学条件主要是教材,还有教具、图书、仪器、教学场所(教室、实验室、专用教室)等,教学设施尤其是电子设施,这些条件应充分满足教学需要。

四、是教学管理因素的控制。

主要包括机构、人员、制度三个因素。

要想教学管理机构运转灵活,指导有效;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好,恪职尽守;教学管理制度健全,贯彻有力,是整个教学管理科学化,这是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

对于职业学校,还应明确提出对学生参与实验、实习和设计等时间因素、环境因素、物质因素、技术因素、导师因素等控制的要求。

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过程中增长才干,又能使学生教授教育、经受磨练,养成吃苦耐劳、共同协作等品质。

35、制定教学目标用注意什么问题

教学目标或目的,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表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

目的是原则的目标,目标是具体目的;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针、大方向或总原则,教学目标是各种各样教学活动分头并进过程中所应掌握的阶段性方向或具体要求。

二者区别在于:

教学目的更抽象、更概括,教学目标则较具体、易操作;教学目的更接近理论层次,教学目标更靠近实践层次。

为使教学目标明确得当,清晰明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正确性

1、精确——指向清楚、准确,既应该又可能。

2、鲜明——学什么,学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绝无模棱两可。

3、恰当——高低与深浅、难易与繁简、宽窄与范围均适宜,“跳一跳,能够得着”。

4、具体——指向什么,经过什么途径,达到什么程度,皆能看得见,摸得着;可度量,能操作。

(2)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1、知识性目标

2、技能性目标

3、能理性目标

4、理想性目标

5、心理性目标

6、方法性目标

(3)教学目标的系列性

1、注意系列中的上下关系

2、注意系列间的层次关系

3、注意课程目标间的关系

(4)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1、教学目标不是暗示学生而是应明确提出,即明确指向什么,经过什么途径,达到什么目的。

2、教学目标是表述心目中的预期效果,而不是教学内容的摘要。

要把目标表达到学生清楚做什么而且在学生做的时候,教师能知道他在做。

3、教学目标所描述的应是学生以前所不会的内容或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

4、每一教学目标要单独说明,最有效的说明是能使他人明了拟定目标者的教学意图。

(5)教学目标的行为化

1、描述教学目标要使用具体而明确的术语

2、描述教学目标要使行为有可操作性

3、教学目标行为化的要素

(6)教学目标的全程性

一是要体现:

明确目标→实施目标→实现目标→评价目标

二是要做到:

确立得当→贯彻得力→得到落实→收效明显

(7)教学目标的主导性

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定向(导向)、启动、激励、控制和评价五大功能。

只有正确、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只有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功能和作用,才能科学地把握教学内容和突出重点,才能生产得当、艺术的教学方法,才能做到重点准、方法巧、效果实。

36、专业设置的步骤和原则:

专业设置的步骤:

1、进行专业调整:

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对地区人才需求的针对性。

2、设计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指专业教育的目的和培养要求。

它是专业属性的具体化,是专业社会功能的直接体现。

3、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称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生产劳动、军事训练、课外活动等内容及其顺序、时数安排的教育、教学指导性文件。

4、确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指对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教学内容及其进程所进行的系统组合和科学安排。

专业设置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所谓方向性原则,是说在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1、专业设置必须符合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

2、专业设置要符合“安定团结”的方针

(2)适应性原则

所谓适应需求,就是指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受教育的需求,使所设置的专业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

1、专业设置必须改以往的“供给驱动”模式为“需求驱动”模式

2、专业设置还必须兼顾受教育者个人的需要

(3)条件肯原则

需要与可能是做任何事均须遵循的原则。

1、要有合格的专业师资队伍

2、要有完善的专业教学设施

3、要有完备的专业教学资料

4、要有必要的专业教学经费

(4)科学规范原则

所谓的科学规范,是指专业设置不仅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职业教育内部规律,而且要符合专业目录的要求。

1、专业设置要科学布局

2、专业划分要科学

3、专业名称要规范

(5)效益最大化原则

所谓效益最大化,是指专业设置要求体现集约化与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以最少的投入培养最多、最好的人才,求得专业教育的高效益。

1、要拓展专业的服务面向

2、要增强专业的服务功能

3、要扩大专业规模

37、双元制

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两者共同构成了富有德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

38知识与能力的区别(P178)

知识

有形

具体

较死

属客观性

可以单一

后天习得

可以传授

立见成效

存在大脑或书本中

易忘

解决知与不知

属于认识世界范畴

能力

抽象

较活

带主观性

较为综合

先天后天

培养锻炼

需待时日

潜于大脑或知识内

体现在活动中

难忘

解决会与不会

属于改造世界范畴

职业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P19

1、萌芽阶段:

16世纪到19世纪后半叶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泛智学校》,他不仅论述了职业教育的理论问题,还论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问题。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对学校劳动教育的职业意义作了精辟的论述,他提出劳动教育是使儿童获得独立生活能力,改善贫困生活状况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林哈德与葛笃德》他主张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欧文,《新道德世界书》中关于普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

2、独立形态的职业教育学产生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德国,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

《工作学校要义》必须把公立学校办成“劳作学校”

美国,杜威,是进步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与职业”,第一,体现在他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上。

第二,体现在他将职业教育与人的发展联系起来。

第三,体现在他主张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起来的思想上。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着名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叫,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首倡者,为我国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某个性只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能力之准备,做到“使无业者有业,是使有业者乐业””。

他提出办学应遵循社会化和科学化的方针;关于课程,他指出“社会日趋进步,职业也日趋分化,职业学校的课程、教材,尤需赶上科学的发展,使学生不至于落后于社会形势,落后于科学”;关于教学原则,他总结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

3、科学职业教育学建立阶段

美国,埃文斯《职业教育基础》

莱博迪《七十年代美国学校职业教育问题》

芬奇和克伦奇尔顿《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编制》

美国职业教育协会《职业教育未来学》

日本,仓内史郎和宫地诚哉《职业教育》

细谷俊夫《技术教育概论》

德国,海因茨·G·格拉斯《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学》

苏联,《职业技术教育经济学》

中国,高奇《职业教育概论》

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刘春生《职业技术教育导论》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原理》

职业教育学的学科任务P24

职业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本体任务就是揭示职业教育的规律,指导职业教育的实践,促进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1、从理论的角度上讲,职业教育学是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

2、从实践的角度上讲,职业教育学是指导职业教育实践,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

职业教育的历史沿革P30

(一)古代的非正式的职业教育阶段

在奴隶社会中,所谓的“学在官府”,以“官学合一”“学茞结合”“世为畴官”为主要特征。

从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实习“百工教育”。

在长期封建社会的制约和儒家“学而优则仕”“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不器”等观念的影响下,职业教育可以说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备受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的鄙视。

没有正式的学校教育,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二)近代正规职业教育的产生阶段

截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这一阶段的职业教育已被纳入国民教育的体系,建起了正规的职业技术学校,并拥有一支专职的教师队伍,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步入了正规。

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建立。

陆续开办的各式实业学堂,奏响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序曲。

1903年11月,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将实业教育正式纳入学制,使职业教育成为学校系统中的独立体系。

实业学堂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为办学宗旨。

辛亥革命后,1922年11月北京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该学制第一次以“职业教育”取代了“实业教育”的称谓,正式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地位,标志着正规的职业教育从实践到名称的真正产生。

代表人物:

龚自珍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张之洞蔡元培黄炎培

黄炎培自1917年5月创建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以后,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办学实践,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阶段

职业教育的特点P34

1.职业性特点: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就在于“职业”二字,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体现在它的培养目标上。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都十分明确。

职业性集中体现为就业导向性。

黄炎培曾说: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2.社会性特点:

(1)办学的社会性

(2)职业教育办学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

从职业人到社会人。

3.实践性特点:

(1)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特点

(2)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概念

1、职业P27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并以其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的种类。

2、专业P112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分成的学业门类。

3、教育P27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狭义的教育又称学校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4、职业教育P28职业教育就是在一定的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社会各种职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和从业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从而适应就业的个人要求和客观的岗位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

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5、职业教育学P18职业教育学是一门研究职业教育现象,探讨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新兴学科。

职业教育的功能、体系、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机制、质量评估以及劳动就业等,都是职业教育小所要探究的问题。

(职业教育学与其他各类教育学的关系:

各类教育学是指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等,职业教育学与各类教育学共同组成了整个教育学的复杂体系;职业教育学与整个教育学体系的关系:

是个体与总体、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6、培养目标P89

(1)培养目标含义:

在国家总的教育目的的知道下,各级各类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内容及应达到的规格所提出的要求。

(2)特点:

培养目标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的概念,按照划分方法的不同,又分成层次、科类、专业培养目标三个子系统。

(3)构成:

培养方向——指受教育者将来应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

素质规格——指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专业素质、思想品德、身心素质应达到的规格水平和程度。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一般是由国家以法令形式颁布的要求各级各类教育必须遵守的统一规范。

而培养目标是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规格做出的符合各自特点的规定,因此是具体的,有其特殊性的。

培养目标以教育目的为指导和依据,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和系统化,而教育目的是通过国家的整个培养目标体系来实现的。

------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

两者的关系是,教学目标为培养目标服务,是其从属目标;培养目标需要落实和分解在教学目标和其他工作的目标中才能得以实现。

------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

教育目标是表明教育内容的结构、组成、阶段及具体的价值,是教育实践和评价活动的直接目标。

(4)依据:

㈠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

①社会发展是个体发展的基础

②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手段

㈡教育目的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

①培养方向——社会角色

②素质结构——培养水平和程度

㈢社会条件与社会需求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直接现实依据

①社会条件和社会需求:

人才短缺;新型工业化道路;三农

②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质:

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

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考虑受教育者自身条件和合理需要

①气质、性格、能力、兴趣

②合理需要

(5)素质结构: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包括:

一是培养方向,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二是素质结构,这是制定培养目标的核心问题。

(合理素质结构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发展过程可分为:

掌握知识的过程、形成能力的过程、养成素质的过程。

㈠知识结构:

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

㈡能力结构: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㈢素质结构:

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

(6)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就是培养一大批有一定科学文化基础和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在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

 

7、课程P140

(1)定义:

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

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新中国成立前一直是使用“课程”这一概念的。

(2)类型:

①从是否列入教学计划的角度,可以分为显露课程与隐蔽课程(前者指入教学计划的课程,后者是指学校制度、校园文化、师生交流和校外实践活动等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能够的影响因素。

②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③从课程内容的性质上可分为工具类课程、知识类课程、技艺类课程以及公关类课程等

④从学习规定上可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

④从课程的实施可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

⑤从课程的结构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社会实践课等

(3)职业教育课程的研究领域:

拉尔夫`泰勒在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列出了课程研究的基本内容:

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我们应该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我们如何才能确定我们正在实现这些目标。

这四项基本内容,即目标、学习内容、组织及评估构成了课程研究的四个基本领域,

㈠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预期学习结果,即学完某个专业或某门课程之后,学生将要达到或获得的知识、能力、态度等。

就职业教育课程而言,对社会用人单位进行需求调查是最重要的,明显的职业导向性是其区别于普通教育课程的显着特征之一。

㈡选择课程内容

㈢组织课程内容

㈣课程实施

(4)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

㈠岗位针对性强

㈡对社会需求反应快

㈢强调动手能力培养,注重社会实践

㈣社会参与职业学校课程的制定与实施

(5)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评价:

课程开发又称课程编制,包括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实施与评价。

国家典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有:

单科分段式课程模式、核心阶梯课程模式、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模块式技能组合课程模式、“宽基础、活模块”(群集式模块)课程模式等。

㈠单科分段式课程模式:

针对某一特定职业或工作岗位的需要,以学科为中心进行的课程编制,其基本结构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三段。

课程关注学科基础理论,而相对忽视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

因此,单科分段式课程模式又称“学科本位型”的课程模式。

㈡核心阶梯课程模式:

德国“双元制”中中等职业教育所采用的课程模式,因此也叫“双元制”课程模式。

核心阶梯课程的理论课采用综合课的方法,以职业实践活动为核心,将与培训有关的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文化基础知识加以综合,着重于整体能力的培养。

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宽厚的专业训练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的、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结构。

㈢能力本位课程模式:

能力本位是一种职业教育与培训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称之为能力本位课程模式。

它强调以能力作为课程开发的中心,以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

此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以专业知识的掌握,而是以获取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为标准。

真个课程体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约为1;1。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采用了DACUM课程开发法,DACUM是由一个专业委员会负责实施的。

课程开发的程序如下:

将一种职业目标从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两个层次进行分析,分别得出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可分解为8—12项综合能力,每项综合能力包含6—30个专项能力。

①按需选择模式

②顺序模式

③问题中心模式

④并行模式

⑤分层模式

㈣模块式技能组合课程模式(MES):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将职业技术培训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这种职业培训系统观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课程开发过程、课程开发对象。

 

8、学习领域课程

 

9、教学

㈠含义:

为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师生协调的方法体系,是教师“教”的方式、手段与学生“学”的方式手段的总和,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是有机的统一

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①多样性:

根据教学情况创造性地选用和开发多种教学方法

②综合性:

合理、恰当运用、优化组合

③替代性:

可替代、补偿——教学风格

④局限性:

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㈢教学方法的结构体系:

①适应理论教学的方法

②适应实践教学的方法

③适应生产实习教学的方法

④适应创新与培养创业能力的方法

㈣构建、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①教学目标与任务

②课程性质与内容

③学生年龄与知识

④教育技术与手段

⑤教师个性与风格

⑥教学环境与条件

㈤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10、典型工作任务

含义:

学习领域是遵循职业成长及认知学习规律重新整合,并经教学序化了的典型工作任务。

11、学习情境:

含义:

学习情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任务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与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

12、说课PPT

㈠概念:

说课是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向同行阐述自己对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设计以及施教效果的预测与反思等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

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