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4课第2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162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4课第2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4课第2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4课第2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4课第2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4课第2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4课第2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4课第2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4课第2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4课第2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4课第2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识记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用辩证的观点认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3.重视文化的发展,重视教育的发展,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

知识点一 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知识点二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从经济、政治而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从文化自身传承而言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知识点三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4)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中国引入景泰蓝始于元代,至明代达到鼎盛期,并一直延续到康熙、雍正年间,此后开始衰败,流入民间,规模渐次萎缩。

新中国成立后,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着手振兴包括景泰蓝在内的传统艺术,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开始评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系列,每五年一次,景泰蓝门类至今只评定了6位。

如今还在世的大师只有5位。

作为景泰蓝“新生代”领军人物,钟连盛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市珐琅厂总工艺美术师。

作为年轻一代景泰蓝大师的杰出代表,钟连盛代表作有系列挂盘《故宫饰物》、《北京北海九龙壁》等,作品《荷梦》获得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钟连盛告诉记者,自己15岁开始学习景泰蓝制作工艺,40多岁才评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而他的弟子中,想把景泰蓝制作的全套工艺学到手,至少需要20多年的学习与实践,因此他不无忧心地说:

“大师们普遍担心这项令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技艺也许不久以后就会失传。

(1)当前,我国的一些传统技艺濒临失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一些传统技艺濒临失传的主要原因是与当今时代需求不相适应。

(2)如何保住我们的传统技艺?

提示:

要想保住我们的传统技艺,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以创新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一、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1.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表现

依据

态度

做法

关系

继承

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健康的内容,同时具有消极的、落后的部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析其精华和糟粕。

对于符合社会发展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改造或剔除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也应随着社会生活而变化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2.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1)文化传承不等于文化继承。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可见,文化传承包括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

(2)正确把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区别

内涵

指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指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实质

侧重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联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继承和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前后相继的一个过程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影响因素

原因

表现

依据

社会制度的更替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制度的更替,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发生改变

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与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

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社会的文化,文化是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科学技术的进步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②科技本身属于文化的范畴

③大众传媒促进文化的发展

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文化收集、选择、传递、储存的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变革,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本身属于文化的范畴

文化在思想运动的变革中激荡,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思想运动推动实践发展,要求文化变革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典例1] 图中“教”是一个会意字。

甲骨文“教”字的右边象征一只手拿着一根“教鞭”(棍棒),左下是一个“子”字,左上两个又是被“教鞭”抽打的象征符号,金文、小篆只是甲骨文略加变形而已,演变至楷体,字形变化较大。

宋朝朱熹依据“教”的楷体字形训诂字义:

“‘文’‘孝’谓之‘教’。

”这一演变告诉我们(  )

A.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要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解析] “教”字的演变说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故选C。

A、B、D与题干无关。

[答案] C

[演练1]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

这体现了(  )

A.新文化在发展中偏离了本土文化

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C.“新客家文化”已取代本土文化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解析:

题中强调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之意,故只有D符合题意。

A表述有误不选;B中强调文化在批判中继承,而题目却是继承中发展之意;C表述有误也不能选。

答案:

D

[演练2] 2012年8月,有着千年历史的浙江省绍兴开元寺大殿被开发商拆得只剩下骨架,对此无数绍兴市民和专家感到十分惋惜。

在开发和保护上面,文物并不是“绊脚石”,我们应该明白历史建筑一旦被毁灭,将永远消失。

这启示我们(  )

①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的矛盾不可调和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④传统建筑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

在开发和保护上面,文物并不是“绊脚石”,说明文化继承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③符合题意;历史建筑一旦被毁灭,将永远消失,说明我们要重视传统建筑的作用,④符合题意;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存在先后顺序,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明显错误。

答案:

B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存在先后顺序。

把继承与发展分为先后,是不科学的。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典例2] (2012·江苏高考)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

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先进的技术加快了文化的传播,体现了科技对文化的影响,故选B。

A、D不符合题意。

C明显错误。

[答案] B

[演练3] (2012·海南高考)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了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

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

这表明科学技术(  )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④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科技进步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的知识。

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拍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表明了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故①④正确。

②③都夸大了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均错误。

答案:

B

[演练4] 现在人们提倡素质教育,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打破传统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是(  )

A.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教育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将产生积极影响

C.教育就是把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D.不管教育方式如何变化,都不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方式变革对文化传承的影响,A、D两项说法错误,C项表述不准确,B项正确说明了教育方式变化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答案:

B

首届中国老子文化节

2012年3月2日至7日,第一届西安楼观·中国老子文化节暨西安楼观道文化展示区开园活动,在被誉为“天下第一福地”、“道教祖庭”的西安市周至县楼观镇隆重举行。

来自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共同祭拜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缅怀中华民族的“人文共祖”。

千年一别,仙踪难觅,虽然楼观台的老子遗迹如说经台、显灵山、老子手植银杏树已物是人非,但在此诞生的5000字《道德经》却照亮着人类思想的天空,滋养着中华民族延绵不息。

老子文化节的举办,旨在传承中华文明,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将老子文化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让老子思想在“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下进一步发扬光大。

我们为什么要传承老子文化?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老子道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传承老子道学的优秀思想,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1.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有人认为,传统老子道学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应丢掉这些历史包袱。

对这种观点应该(  )

A.赞成,传统文化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应该抛弃

B.反对,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要继承,以促进现代文化的发展

C.反对,传统文化都是精华,要全面继承

D.赞成,老子的思想全是糟粕应该丢掉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所以这种观点应该反对,排除A、D项。

当然继承也要分清精华与糟粕,排除C项。

答案:

B

2.传承老子道教文化必须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下列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继承与发展是两个过程 ④发展就是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解析: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③观点错误;④观点正确但不是两者关系的表述,不合题意。

答案:

C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有关专家建议,无论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发生怎样的变化,都有必要在青少年儿童中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活动。

据此回答1~2题。

1.诵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是因为(  )

A.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B.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只要继承了传统必定能实现发展

D.只有发展才体现继承

解析:

C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不能全盘肯定。

B、D不合题意。

答案:

A

2.在青少年儿童中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活动,目的还主要在于将潜在的精神资源转化成为现实的精神发展与建设的能源和动力,使诵读经典的过程成为培育、生成、壮大具有民族竞争力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

如培养青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图强的斗志,而不是为了使他们都能熟练地背诵几段典范性的文本。

这一目的表明(  )

A.文化继承是为了使文化得到发展

B.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C.必须革除陈旧和过时的文化

D.对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

尽管四个选项说法都正确,但是材料强调“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活动”的目的,也就是继承是为了发展。

答案:

A

3.某制鞋公司成立初期收集300多件上至先秦下迄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代表性鞋履,认真研究“张良跪履”“谢公屐”等典故所代表的文化经典,然后把鞋与民俗、鞋与小说、鞋与民间美术、鞋与文学等结合起来,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鞋。

从“鞋文化”到“文化鞋”蕴涵着什么道理(  )

A.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解析: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A说法错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需要采取主观态度,C说法错误;新文化取代旧文化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D说法错误;B明确说明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故选B。

答案:

B

4.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

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传下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这说明(  )

A.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

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通过审视几位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B、C、D均没有涉及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故本题选A。

答案:

A

5.如图所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仅成为当时社会变革的先导,而且也大大促进了当时文化自身的发展。

这表明(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思想文化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一次思想文化运动,正是这次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故本题选D。

答案:

D

遥想“五四”时期的文化先驱们,他们的文化教育是在私塾和类似私塾的学堂中完成的,当时尽管引进了不少新学科,但修身、国文课是所有课程中的重中之重,他们在“不情愿”的接受中夯实了文化根基,成就了他们辉煌的文化建树。

据此回答6~7题。

6.文化先驱们的文化教育是在私塾和类似私塾的学堂中完成的。

这说明(  )

A.私塾是文化传承的最好途径

B.私塾在中国历史上不利于科学文化的传播

C.在文化传承中,私塾比现代的学校教育更有效

D.私塾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方式,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中起过重要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私塾这种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的作用,私塾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方式,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中起过重要作用,但不是最好的途径,而且远不如现代教育。

故本题选D。

答案:

D

7.修身、国文课是所有课程中的重中之重,文化先驱们在“不情愿”的接受中夯实了文化根基,成就了他们辉煌的文化建树。

这表明(  )

A.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B.传统文化的教育必须以强制为保证

C.传统文化是一种灭绝人性的文化

D.传统文化是文化的根基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B、C本身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8.材料一 “磨剪子来,戗菜刀……”北京民俗博物馆展厅里,不少参观者正在通过点击电子触摸屏感受京城“叫卖大王”臧鸿的原声。

剃头挑子、招揽顾客的各种响器、同仁堂的药罐、全聚德的匾额、六必居的酱缸……“老北京商业民俗文化展”上300余件展品,生动再现了老北京的商业历史、三百六十行等民俗文化,让参观者流连驻足。

“看这些物件儿,听这些叫卖声,觉得很亲切,总能令我们想起过去的日子。

”正在参观的一位北京市民如是说。

人们呼吁留下祖先的记忆,留住民族之根。

材料二 在人们不太遥远的记忆中,浙江定海古城在一片推土机的轰隆声中,成了瓦砾与尘土;另据报载,代表北京民居特色的传统四合院的面积在逐年下降……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针对一些地方民间艺术日渐衰落,绝活绝技后继乏人的现状,近年来多次呼吁,如不抓紧抢救,“再过20年,我们原生态的民间文化遗产基本上就会失去了”。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表示,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

留下祖先的记忆,非常重要。

(1)在现代社会,留住“祖先的记忆”和“民族的根”有何现实意义?

(2)我们应当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和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留在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地域性、继承性等特点。

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和人们的认知、信仰等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我国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丰富多彩,保存有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精华,在维系中华民族成员间相互理解与信任、促进民族聚合力,以及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都曾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必须要继承地发展,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答案:

(1)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留住“祖先的记忆”和“民族的根”,有利于强化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2)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3)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在创造中继承,在推陈中出新,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形式的新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