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求06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577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求06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求06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求06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求06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求06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求06秋.docx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求06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求06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求06秋.docx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求06秋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要求(06春)

一、考试方式及考试时间

1.卷考:

2007年1月13日上午8:

30-10:

00

单项选择30%

多项选择15%

判断并说明理由25%

计算题30%

闭卷考试,可以带计算器。

网考:

2007年1月18-20日(具体时段请见各教学单位的安排)

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

判断

开卷考试,可以带计算器。

2.考试成绩:

卷考:

平时作业和期中测验占30%(中央电大四次作业和期中测验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70%。

网考:

平时作业和期中测验占50%(中央电大四次作业和期中测验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50%。

根据中央电大考试中心的要求,实行双及格。

网考的五次作业说明。

二、各章复习要求

《国民经济核算》这门课程已经进入复习阶段了,同学们在复习时的依据应该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及考核说明。

具体的内容以教材为准。

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此,本课程的考试着重基本知识考查和应用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在各章的考核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帐户的编制、主要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分析能力的内容按“了解、理解和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要求。

在期末复习时要注意从两个方面去掌握:

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基本帐户的编制、指标的计算及分析。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为以下各章的学习打好基础。

因此,在复习时的重点的也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特性及发展

理解:

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公布的时期;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二、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概念

(一)经济活动单位和部门

理解:

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基层单位与产业部门

国民经济活动单位分为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在理解时可以考虑机构单位的分类及由此而产生的一些概念。

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的区别是否有营利,而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则是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

经济领土和经济利益。

机构部门的概念及我国国民经济机构部门的分类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职能、行为和目的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基层单位的含义、特征。

产业部门的含义、三次产业的划分。

(二)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理解:

交易的概念、交易的种类

(三)经济流量和存量

经济流量和存量的概念与关系

(四)市场价格

三、国民经济核算总量与结构

在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结构的内容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同学们要看懂教材上的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关系示意图。

在看图的同时要理解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总量指标有哪些它门是如何描述国民经济运行的各阶段和各阶段之间的联系。

四、国民经济核算原则及方法

理解:

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

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主要是国民经济帐户方法特点。

 

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

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起点,它界定了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和核算的基本原则,对于收入分配、消费、资本形成、金融交易等核算具有重要决定作用。

可以说这是一个重点章。

从考核要求来看,应该掌握以下几点:

一、生产核算基本理论

理解:

1.生产活动和范围

2.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

总产值(总产出)的概念、范围;市场产出和非市场产出;

增加值的概念与构成。

3.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构成。

在复习生产核算基本理论时,有几个点要注意,首先是生产总量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地位。

要理解生产活动的主体,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产业部门是国民经济活动的宏观主体。

产业部门的分类也就是国民经济行业部门分类。

产业部门的分类的最综合层次是三次产业分类,第一产业:

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又分为四个层次。

教材32-33页的有关三次产业分类的举例要好好看。

第二点是生产核算范围,要区分市场产出和非市场产出的不同。

市场产出、非市场产出的含义。

非市场产出是产出不以盈利为目的,也不由市场决定其价格,这部分产出的核算采用虚拟核算。

在非市场产出中,采用虚拟核算有两种情况:

自给性生产、其他非市场产出,具体的例子可以看教材和学习指南的有关内容。

第三点是有关国内生产总值的三个角度的理解。

二、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

理解:

机构单位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的概念;劳动报酬、固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等指标的具体内容。

应用:

机构单位增加值核算方法

生产法: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分配法:

增加值=劳动报酬+固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生产总量核算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总产出和增加值的计算,总产出和增加值的计算分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两方面进行。

但计算的原则和方法是一样的。

只不过产业部门的生产核算是在机构单位生产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基本上是对机构单位生产核算结果分行业部门的汇总过程。

我们分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来复习。

在本章的要掌握的第二个问题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中,我们要理解机构单位总产出、增加值的概念。

总产出的价值形成包括生产要素最初投入的价值、对货物与服务的中间消耗的价值、生产税净额

三、产业部门的生产核算

理解:

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

工业部门总产出的计算原则、计算公式

农业部门总产出的计算、特点

建筑业总产出的计算

第三产业各部门总产出的核算特点

中间消耗的含义。

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

综合应用:

产业部门增加值的生产法核算,

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分配法(收入法)核算

在机构单位生产核算的基础上,进行产业部门的生产核算。

也就是本章的第三个问题。

在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中,注意工业部门总产出的计算原则、计算公式;农业部门总产出的计算特点;建筑业总产出的计算;还有第三产业的四个层次的产业总产出的计算。

总产出的计算是为后面增加值的计算做准备。

除了总产出外,中间消耗的确定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分析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时,要记忆中间消耗的含义,注意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

产业部门增加值的计算要从综合应用的角度去理解,产业部门增加值的生产法核算及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分配法(收入法)核算。

四、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理解: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

综合应用:

用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分析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变化。

前面我们介绍的是部门的生产核算。

为了反映一定时期内全国国民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需要在宏观经济的最高层次上核算生产活动的总量。

这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在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的内容中,可以这样去复习。

首先是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其次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具体掌握。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是最终产品的总量在生产、分配和使用阶段分别以产品、收入和支出体现出来的总量指标。

所以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公式要记住。

生产法和收入法的计算和前面产业部门增加值的计算有联系。

支出法中,教材上的公式是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注意这三项的含义。

另外,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实际上一种经济学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总消费也称最终消费,总投资实际上就是资本形成总额,而净出口则指的是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除了用三种方法根据已给的一定时期的数据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并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做出分析,还要会进行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变化的分析,例如计算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等,并做出分析。

五、生产核算帐户

应用;货物和服务帐户、生产帐户的基本形式及主要指标

生产核算的结果是用生产帐户来表示,教材有关生产核算帐户的基本形式、平衡关系和帐户的主要指标及编制都要很好的把握。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一、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二、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的概念

三、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

应用:

直接消耗系数计算。

投入产出中有关中间投入、最初投入的理解。

在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中,理解第I象限、第Ⅱ象限、第Ⅲ象限的含义,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式。

另外是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概念以及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

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一、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一)收入形成帐户核算

理解;

1.收入形成帐户的核算内容、结构

2.帐户中的主要指标:

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应用:

编制收入形成帐户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这一章是在生产核算的基础上,在生产收入形成的基础上,对收入进行的分配和使用。

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收入形成帐户,一个收入使用帐户。

以及相关的概念、原则及帐户的编制。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包括两个层次,即收入形成核算和原始收入核算。

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即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三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

收入形成帐户是直接与生产相关联的的分配帐户,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

帐户中的主要指标包括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

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增加值的构成。

也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三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

营业盈余是收入形成帐户的平衡项,等于增加值减应付劳动者的报酬及应付生产税净额。

对居民部门,劳动报酬和营业盈余无法明确区分,故其平衡项称为混合收入。

要在此基础上编制编制收入形成帐户

(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核算

理解;

1.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核算内容、结构

2.帐户中的主要指标:

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原始收入

应用:

编制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是收入形成帐户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混合收入)。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内容有两方面:

一是从各部门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获取的生产性收入,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

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初次分配的结果。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基本结构见教材。

帐户中的主要指标除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外,有财产收入和原始收入

财产收入是资产所有者向另一机构单位提供资产归其使用而得到的收入,是因资产使用权在一定时间内出让而产生的由使用者支付给所有者的报酬。

要注意教材上对财产收入的分类。

原始收入是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平衡项目,也是体现整个收入初次分配结果的综合指标,表示各部门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最终取得的生产性收入。

原始收入也有总额和净额之分。

从整个初次分配过程看,一部门原始收入是该部门增加值加减所有初次分配收支的结果。

注意区分不同部门原始收入的构成,要会编制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二、收入再分配核算和帐户

(一)收入再分配核算

理解:

1.收入再分配的概念

2.转移收支的概念和分类

3.经常转移的种类

收入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转移收支进一步在部门和部门之间内部所做的分配。

转移收支的确定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转移收支的概念和分类,转移有经常转移与资本转移,转移的形式有现金转移与实物转移。

收入再分配中各项转移指经常转移,而资本转移则与投资相关,不构成再分配内容。

因此,在复习中要理解有关经常转移的具体内容。

收入税、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其他经常转移三大类。

(二)收入再分配帐户

理解:

1.收入再分配帐户核算内容、结构

2.帐户中的主要指标:

经常转移收入与支出、可支配收入

应用:

编制收入再分配帐户

收入再分配帐户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原始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

收入再分配帐户的初始流量是各部门的原始收入。

帐户的平衡项是可支配收入。

收入再分配帐户的基本形式可见教材。

帐户中的主要指标有经常转移收入与支出,含现期所得税、社会缴款社会福利及其他经常转移,另外就是可支配收入。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总量指标。

编制收入再分配帐户。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外净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总收入+自国外转移收入-对国外转移支出

在生产阶段我们用国内生产总值来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

在收入分配阶段主要用国民原始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指标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的总量特征。

我们用如果把国内各机构部门原始收入加总就得到一个国民原始收入。

国民原始收入也称国民总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是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国民可支配收入是在国民原始收入基础上再分配的结果。

三、收入使用核算

(一)收入使用核算和消费概念

理解:

1.消费及最终消费的定义

最终消费支出与实际最终消费

2.居民消费支出核算

3.公共消费支出核算

在收入使用核算内容中,首先是收入使用核算和消费概念,要求理解消费及最终消费的定义、最终消费支出与实际最终消费的不同。

消费是一种行为,是指人们使用货物和服务来满足生活需要的最终消费。

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公共消费。

最终消费支出是指购买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实际最终消费是指消费者实际获取货物与服务的价值。

国民经济核算是核算最终消费支出。

在居民消费支出核算中,注意居民消费支出的内容、居民消费支出的分类和核算原则。

在公共消费支出核算中,公共消费支出的组成、分类及核算方法。

(二)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

应用:

编制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

教材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的基本形式。

以可支配收入为基础,记录各部门的可支配收最终消费支出及储蓄,是与收入再分配帐户相衔接的帐户。

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的平衡项是储蓄,是用于消费的节余,是进行投资活动的基本资金来源。

也就是下面资本形成帐户的初始流量。

四、收入使用结构分析

可支配收入的使用首先是消费,消费剩余形成储蓄。

为反映可支配收入的使用总体结构,可依据国民可支配收入计算消费率和储蓄率,计算公式为:

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储蓄率=储蓄总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式中的国民可支配收入可以用总额,也可以用净额,但应注意储蓄总额或净额与之相配合。

消费与储蓄的比例从根本上看就是当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关系,它极大地影响了一国消费与投资的比例。

保持一定量的储蓄对于完成投资扩大社会再生产规模至关重要,但如果不顾客观可能,过分强调储蓄,则可能影响人们当期消费水平。

所以确定合理的消费率或储蓄率,是宏观经济管理中很重要的比例关系。

 

第五章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

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核算是积累核算的最主要部分,和生产帐户、收入及使用帐户紧密地联为一体,并便体现备部门间交易的一系列帐户得以终结。

本章在复习时应该就资本形成和金融交易核算的相关内容进行。

一、资本形成核算

理解:

(一)非金融资产概念和分类:

生产资产与非生产资产的区别;生产资产的种类:

固定资产、存货、贵重物品;区别固定资产和库存的标志。

经济资产,由各机构单位个别所有,用于获得经济利益的实体或法律契约被称为经济资产。

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因为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的资产。

经济资产必须具有三方面的特征。

非金融资产是指非金融性的经济资产,包括各种具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和各种不具有实物形态或依附于某种实物形态的非金融性无形资产,非金融资产特别是前者是一国经济资产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产生金融资产的基础,在生产过程中常做为生产资料,是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条件。

非金融资产分类按照非金融资产产生的情况,可将其归纳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两类。

前者指在生产范围内作为生产过程的产出而产生的非金融资产,生产资产应该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未被消费掉而积累下来的,并且将在未来的生产过程中充当劳动工具、劳动资料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和贵重物品三类,其中固定资产和存货是生产者为生产目的持有的资产,贵重物品只是作为价值保存手段持有的货物,如贵金属、珠宝、艺术品等,核算上以前二者为主;

对非金融资产分类的掌握要注意区分生产资产与非生产资产。

生产资产与非生产资产的区分标志不是资产的具体形态和用途,而是看其是否是人类劳动的直接成果以及是否可以复制。

生产资产可进一步区分为固定资产、存货和贵重物品三类,其中固定资产和存货是生产者为生产目的持有的资产,贵重物品只是作为价值媚存手段持有的货物,如贵金属、珠宝、艺术品等,核算上以前二者为主。

(二)资本帐户概念及其使用;资本帐户的基本表式。

资本帐户是记录各机构单位由经济交易而获得或处理的非金融资产价值以及与此有关的储蓄、资本转移活动的帐户,这些交易被统称为非金融性资本交易,反映非金融投资情况。

帐户左方记录在经济交易中各种非金融资产的当期变动量,按照资产分类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变化、贵重物品净获得、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净购买等具体项目,其中前三者综合称为资本形成;帐户右方记录有关资本筹集的各项目,包括储蓄和资本转移,体现了一国或一部门所拥有净值在当期交易中的变动量;双方相减形成净贷出(+)/净借入(-),作为平衡项记录在帐户左方。

资本筹集项目包括储蓄和资本转移两类,列在帐户的右边。

主要指标有总储蓄和资本转移。

储蓄来自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它是各部门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后的余额。

在资本帐户中,储蓄代表了各单位进行投资活动的自有资金,是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

资本转移是出于投资目的并影响到交易者双方或一方资产负债存量的转移,因此它应记入资本帐户。

资本转移与现期转移的不同在于:

现期转移发生在可支配收入形成之前,它的计量会影响到交易双方的收入量和储蓄量;资本转移发生在收入形成和储蓄计量之后,不会影响交易者的储蓄水平,因此它们对经济分析和经济决策提供了不同的信息。

注意资本转移的内容和特点。

资本转移可以是现金转移,也可能是实物转移,后一种情况应被视为是两笔交易的合并:

一方对另一方转移资本,然后由另一方购买资本品。

从大的方面看,资本转移包括下述内容(l)资本税缴纳。

(2)政府对各机构单位或国外拨付的用于这些单位获取固定资产的款项和实物。

(3)其他资本转移,包括捐赠、巨额赠予如遗产、国际间经债权人和债务人协议取消的债务等等。

资本形成的核算列在帐户的左边。

资本形成是指各机构单位通过经济交易获得或处理生产资产的行为。

所谓获得,包括购入、自己生产、接受赠予等形式,处理则包括出售、报废、磨损等形式,在核算上,资本形成就是各单位当期获得减处理的净获得,具体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变化和贵重物品净获得三个项目。

讨论非金融投资,一般以资本形成为其主要内容,在许多情况下常将二者作为同等概念。

在复习时注意理解资本形成的特性。

(1)资本形成不同于消费。

资本形成不论何种形式,都是为了通过持有或使用这些资产而获取经济利益和增加产出,都具有生产性,因此通常把那些供生产性使用的资源称为资本品,把供消费使用的资源称为消费品。

区分资本形成和消费的标志主要是看谁持有这些资源和持有的目的。

(2)资本形成不同于中间消耗。

资本形成是资源在当期的积累,是未来生产扩大的准备,中间消耗则是资源在当期生产过程中的耗减。

区别二者的关键是看各机构单位所行使的是生产者职能还是资产所有者职能。

(3)资本形成的实物构成与非金融资产构成是一致的,二者在核算范围和分类上具有一致性,而且各大类内部的详细分类也是一致的。

(4)从宏观上看,资本形成是国内最终使用的组成部分,将资本形成总量与消费总量相加总,可得国内当期最终使用量;再与当期净出口相加,即可求得当期国内最终产出量即国内生产总值。

(三)资本转移的内容。

资本形成的核算原则、固定资本形成的内容。

(四)资本帐户的编制

应用:

资本帐户的基本结构、编制及分析

  

二、金融交易核算

理解:

(一)金融资产的概念。

金融交易及其特点。

金融交易核算的原则。

金融交易内容的核算。

金融资产是由各机构单位及国外之间的各种金融交易累积形成的。

一般来说,金融资产与负债具有对称性,即在同一金融项目下,一方的金融资产必然对应另一方的负债,这样从总体上看,所谓资产和负债只是同一事物的两面。

只有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属于例外,它们不存在对应的负债。

金融资产分类:

(1)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2)货币和存款(3)股票以外的证券(4)贷款(5)股票和其他产权(6)保险专门准备金(7)其他应收应付款项

金融交易及其特点:

金融交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交易是指机构单位之间和机构单位与国外之间所有引起金融资产或负债发生的交易活动,包括交易双方一方是金融性交易,另一方是非金融性交易。

如劳动者从企业获取货币工资,企业以存款或贷款购买资本货物。

狭义的金融交易单指交易的两个组成部分都是金融性的交易,都涉及现有金融资产所有权的转移、金融资产或负债的产生和消失。

(二)金融帐户基本结构。

金融帐户:

是记录所有发生在机构单位之间和机构单位与国外之间由金融交易所引起的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变动的帐户。

金融帐户的左、右方项目按金融手段做相同排列。

金融资产净获得减去负债净发生之差额作为资金净贷出(+)/净借入(-)记在帐户的右方,使帐户两方保持平衡。

金融帐户表式:

教材147页表5一3是金融帐户的基本形式,金融帐户的左右方项目分别按金融资产类型依次做相同排列。

其左方记录由交易获得和处置的金融资产净额,右方记录由交易发生和清偿的负债净额,金融资产净获得减去负债净发生之差额作为资金净贷出(十)/净借入

(一)记在帐户右方,使帐户两方保持平衡。

获得金融资产意味着出借(或贷出)资金,发生负债意味着借入资金,因此金融资产净获得与负债净发生之正差额表示当期净贷出,即最终流出的资金量;负差额表示净借入,即最终流入的资金量。

该项净差额与资本帐户的平衡项数值相等,但记录的方向相反。

金融帐户的作用。

反映金融市场状况;解释非金融投资的资金余缺。

(三)应用:

金融帐户的编制及分析

第六章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一、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理论

(一)国民资产负债存量核算和资产负债流量核算

理解:

存量核算与流量核算的关系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包括资产负债的存量核算和资产负债变动的流量核算。

国民资产负债存量核算是指对国家(或地区、部门)或企业在一定时点上(通常为期初或期末)拥有的全部财产,包括有形资产、金融资产负债和其他资产的核算。

资产负债流量核算是指两个时点间资产负债变动的核算,也就是为积累而引起资产负债变动的核算。

(二)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原理

理解:

期初资产(负债)+期内投资(举债)

重估价和其它调整=期末资产(负债)

(三)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基本概念及分类(经济性质相同。

依据)

理解: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基本概念及分类(经济性质相同。

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对资产负债进行分类,即将经济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资产负债归为一类。

以便掌握国家(或部门)拥有各类资产负债的水平。

1、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

这是资产的第一层分类。

分类的标准是资产的性质。

2、非金融生产资产和非金融非生产资产。

这是资产的第二层分类。

生产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库存和贵重物品,分类的标准是资产在生产中的作用。

非生产资产也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分类的标准是资产产生的方式。

3、各种金融手段包括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等,这是资产分类的第三层。

分类标准是金融手段的流动性和债权人/债务人关系的形式。

二、资产负债核算与调整

(一)资产负债核算原则

理解: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原则和方法

对资产负债核算的估价是指对各类资产和负债项目的价值计量,包括对各类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与负债的估价。

资产负债估价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有:

现行市场价格估价;2、交易双方同一估价;3、估价真实性;4、资产负债存量重估价。

对资产负债进行估价或重估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