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建城始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567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建城始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哈尔滨建城始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哈尔滨建城始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哈尔滨建城始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哈尔滨建城始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尔滨建城始末.docx

《哈尔滨建城始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建城始末.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尔滨建城始末.docx

哈尔滨建城始末

哈尔滨建城始末

“哈尔滨建城始末”讲稿

同学们、朋友们,大家好!

应“大话哈尔滨网”孙站长的邀请,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哈尔滨的历史知识。

由于世纪的风雨和百年的沧桑,如今的年轻朋友对于哈尔滨的历史不免有些陌生。

那么,历史上的哈尔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呢?

历史上的哈尔滨,不仅是闻名遐迩的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而且还是一座不同凡响的红色之城。

哈尔滨是中国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的地方;哈尔滨还有一条连接中国嘉兴南湖航船与十月革命圣地的红色交通线;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几乎全都到过哈尔滨。

哈尔滨是中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八·一五”日本投降之后,中国共产党就是把哈尔滨作为革命根据地,从而开始从低谷走向胜利;有人说哈尔滨是共和国的长子,我说哈尔滨是新中国的奠基石。

另外,哈尔滨还有许许多多的辉煌历史不被人门所知。

譬如,中国近代史中,被称为辛亥革命前奏的“保路运动”,是哈尔滨的铁路工人首当其冲,起到了重要作用。

革命导师列宁,还曾经给哈尔滨的铁路工人写过一封亲笔信,感谢他们对十月革命的支援。

总之,哈尔滨的历史辉煌云云种种,不一而足。

不知在座的各位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当你以哈尔滨人

的身份走遍全国,抑或遨游世界的时候,无不受到人们的青睐。

这就是因为哈尔滨这座城市的高贵出身,以及西方几个世纪的文化积淀,与齐鲁燕赵的文化内涵,在哈尔滨碰撞融合之后所产生的人文风情所致。

哈尔滨人的这种特质,并不是哪个城市都具备的。

哈尔滨,原本是中国化外的一个蛮荒之地,可是,由于历史的选择让它成为中东铁路的中心,当沙俄殖民者的皮靴,踏上这块女真人曾经渔猎生活过的蛮荒之地的时候,中东铁路的汽笛便唤醒了它抑制不住的躁动。

于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便开始了它繁荣的崛起。

现在,所有怀着仰慕情怀来到哈尔滨的中外游客,无不渴望了解一下哈尔滨的历史。

然而,哈尔滨至今为止还找不到一个哈尔滨历史展览馆。

原因何在?

那就是人们对城市的纪元一直争论不休、无从认定。

大话哈尔滨网站给我拟定了一个题目,让我讲讲“哈尔滨建城始末”,这个命题挺大,不过我恰好打算跟喜欢哈尔滨历史的朋友们,讨探一下哈尔滨的历史纪元,正好借此机会与在座的朋友们一起浏览一下哈尔滨的百年风云,让我们一起来判断,到底什么时候才应该是哈尔滨的历史纪元。

按一般规律都是先有城市,后建铁路。

而哈尔滨这座城市,却是先修铁路,后有哈尔滨。

城市在铁路的修建中诞生。

所以说,中东铁路的修建历史,就是哈尔滨诞生的历史。

老哈尔滨人都说,哈尔滨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十九世纪末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高速发展,资本主义的贪婪本性不断膨胀。

它们开始把中国看作一块肥肉,垂涎欲滴。

从此,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云,开始笼罩在中国的神州大地上。

沙皇俄国自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后,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其他列强相比还比较落后。

为了扩大远东霸权,1886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下令修建西伯利亚铁路,并计划连接中国东北,寻找一个出海口。

就在沙俄政府积极策化,和推进侵略中国的扩张政策之时,日本于1894年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并战胜了中国。

这使沙俄政府恼羞成怒,导演了由德国和法国共同参加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迫使日本把通过《中日马关条约》得到的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

其实,日本侵略中国,是由于看到沙俄图谋在中国东北修建铁路扩张侵略,而先下手为强而已。

沙俄为了在中国东北修建中东铁路,一,成立了华俄道胜银行;二,非法到中国东北进行铁路勘查;三,大造舆论,要在中国东北借地筑路。

当时,满清政府驻俄公使许景澄,及时将这些情况汇报给了满清政府,并告诫要提防沙俄的狼子野心。

当时清政府主持政务的北洋大臣李鸿章也再三强调:

“此种作为,于华权利有碍,各国必多效尤”。

因此,当沙俄正式向清政府提出借地筑路的要求时,被清政府以“拟自造铁路”的理由,予以拒绝。

但是,沙俄贼心不死,1896年,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清政府派出专使湖北布政使、新科状元王之春前往朝贺,结果以“为望太轻”为由拒绝入境。

沙俄政府知道,只有通过李鸿章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就指名道姓要求李鸿章出席加冕典礼。

李鸿章也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儿,就托病不上朝。

慈禧太后也无可奈何,经过再三考虑,只得屈从于俄国的压力。

銮驾亲赴李鸿章家探病,并当面许愿封李鸿章的两个儿子为五品大员随同赴俄。

李鸿章被封为“钦差头等出使臣”的头衔,赴俄朝贺。

李鸿章一踏上俄国领土,沙俄政府立即给其政府首脑待遇,受到隆重接待。

什么检阅陆海空仪仗队,什么专车迎候等等,并在各大报刊吹捧李鸿章是中国“最卓越的政治家”。

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接待李鸿章时还软硬兼施,说什么,你要是帮助我们促成此事,我分三期给你300万金卢布。

否则的话,你们中国再遇到别国欺负我就不管了。

1993年10月,我出差去上海,曾与李鸿章孙子李嘉庚的一个学生,去华山路其家拜访。

李嘉庚已经九十岁左右了,曾留学美国,是上海华山医院医生,虽已耄耋老人,还一直在为,说他祖父“受贿300万金卢布的事”耿耿于怀。

当时李鸿章受贿与否无从考证,但是,俄国在中国修建铁路的事情,李鸿章是无权擅自决定的。

在李鸿章向清政府汇报了一应情况之后,慈禧太后经过权衡利害,无可奈何地同意了沙俄政府借地筑路的要求。

1896年6月3日,李鸿章与沙俄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中俄密约》,全称为《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沙俄财政大臣维特在其回忆录中,谈到他与李鸿章谈判的时候说,当时李鸿章故意制造了许多“麻烦”和“困难”,这些“麻烦”和“困难”对沙俄政府所提出的“借地修路”和中俄“同盟”毫无影响。

这正如俄国历史学家罗曼诺夫所说:

在目前的政治情况中,这同盟正是中日甲午战争后的满清政府走出不良状况之大好出路。

李鸿章提出这些困难之点是为着应付俄国所讨的同盟之代价。

李鸿章把与沙俄政府商讨修建中东铁路的具体事宜,交给了驻俄公使许景澄。

许景澄此人很值得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中东铁路合同》签订之后,他被清政府任命为中东铁路总办,实际上就是中东铁路局的第一任中方局长。

但是,还没等他上任,就于1900年被慈禧太后杀了。

从此,中东铁路局中方局长一直空缺。

而原本两国合办的中东铁路,就由沙俄独自管理了。

许景澄是浙江嘉兴人,同治年间进士,清末外交官。

他是一个很爱国的封建官吏,曾任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比利时六国公使。

出使期间,他参与了北洋水师购买军舰的任务,北洋水师的军舰差不多全是他参与购买的。

光绪十六年,许景澄迁升内阁学士。

此后还担任过工部侍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兼礼部左侍郎、吏部侍郎(组织部副部长),又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第二任北大校长),管学大臣(教育部长)。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

当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时,慈禧太后召开了三天三夜的御前会议(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御前会议上,端王载漪正式提出“攻打洋人使馆”的动议,慈禧太后也决定对外宣战。

许景澄独自一人站出来反对,他阐明了攻打使馆的严重性。

这时光绪皇帝心急如焚,走下御座,在太和殿上拉着许景澄的手说:

“许景澄,你是出过洋的,在总理衙门办事多年,这能战与否,你须明白告我。

”许景澄含泪奏道:

“有史以来,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攻打使馆,杀害公使,不合国际公法,绝不可以采用激怒各国的做法。

弹丸小国日本尚打不过,何以宣战八国?

这是关系国家存亡之大事。

”话没说完,慈禧勃然大怒:

“许景澄,你跟皇上拉拉扯扯,成何体统!

还要不要君臣大礼?

”慈禧太后当庭宣读战书:

为了大清江山,誓与洋人决一雌雄!

遂下令将许景澄等主张和议的五名大臣,诛杀于北京菜市口示众,许景澄时年55岁。

相传许景澄临死前,深为国家前途担忧,几天时间“鬓发皆白”。

刑前犹以京师大学堂经费为念,突然想起存于俄国银行的四十万两银子办学经费,于是跟人取回存折交给朝廷,而且还不放心,一再嘱咐如何防止俄国人赖帐,然后引颈就戮。

许景澄就是这么一位爱国主义的封建官僚!

为了缅怀许景澄为中东铁路,乃至于为中华民族所做的贡献,1923年,哈尔滨各界人士将道外区的景阳街南段命名为许公路、路口有一桥命名为许公桥、桥旁树立了一座许公纪念碑(文革期间被拆毁了),并且还在周围修建了许公花园。

1924年,在铁路局的后身儿创办了许公纪念实业中学,简称徐公校。

东北革命烈士赵尚志就曾在该校就读。

这所有的一切都充分说明了,哈尔滨人民对许景澄爱国行动的崇敬之情。

许景澄在谈判修建中东铁路的过程中,与沙俄政府进行了很多次激烈的斗争。

当1896年9月8日,许景澄经过三个多月的“据理力争”,与沙俄政府签订了《中东铁路合同》,沙俄政府,在我国东北借地筑路的阴谋终于得逞了。

与此同时,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开始堕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苦难深渊。

公元1898年6月9日,以副局长兼副总工程师依格纳齐乌斯为首的沙俄中东铁路工程局全体官员,乘《海兰泡》号汽船,到达哈尔滨码头(现道里江畔九站附近)。

俄国人把这一天当作哈尔滨这座城市的诞生日。

其实,在一个半月前的1898年4月24日,沙俄工程师希特洛夫斯基,带领20名由各类专家组成的工程局先遣队就已经来到了哈尔滨。

他们乘30辆马车从海参崴出发,经双城子进人中国境内,通过东宁、宁古塔、额穆索等地到达哈尔滨香坊,在田家烧锅附近的大车店住下。

田家烧锅镇,是香坊区最早的名称,始于清朝嘉庆年间。

1805年(嘉庆10年),山东黄县人田保辉、田炳辉兄弟一家6口人由吉林榆树县来东香坊开荒种地,开办烧锅,逐渐形成了较大城镇,遂命名田家烧锅镇。

 

1898年5月5日,中东铁路建设局经人介绍,花八千两白银买下因土匪抢劫而倒闭的田家烧锅,一共有32间房屋及一片空地(现香坊大街一带)作为办公驻地。

尽管大都是陈旧的土坯房,但经简单的修缮还可以入住。

分工一部分人在田家烧锅维修房屋,和开展日常工作;另一部分人在松花江边支起了帐篷,等待工程局的船队,进行卸货和管理工作。

在工程局的第一批船队6月6日到达哈尔滨之前,就已经有一艘叫做应诺肯齐号的货船到达九站一带,他们将筑路设备和货物卸在岸边的高地上。

当时,在道里区江畔,只有青年宫到正阳河一带有一狭长的高岗,其他各处都是沼泽。

在友谊路原空调机厂位置(现在成了沃尔玛超市)的江边处,有一个大清兵营,并有一百左右清兵驻守。

当沙俄的船队抵达时,他们上前盘查,因为这些清兵早已接到通知,查验了他们的护照后就允许了他们登岸。

1898年10月,中东铁路滨绥线从哈尔滨向东铺轨。

与此同时,在松花江畔修建中东铁路材料厂、临时机械总工厂以及制材厂等现代化企业。

在抚顺街一带拓荒,平整土地,开始修建哈尔滨地包(俄语机务段)。

随着中东铁路的开始动工兴建,哈尔滨这个蛮荒之地开始应运而起,开始了它翻天覆地的变迁。

中东铁路开工之前,哈尔滨地区范围内,虽然在道外、香坊已有几十个村屯,但是星星点点散落在茫茫的荒原上,依然处在原始的农耕状态。

据史料记载,大约在公元1745年,也就是清乾隆九年前后,大批满族人从北京来到五常拉林镇一带屯垦,当时在这一带,形成了二十多个村屯。

其后不久,有一部分人返回北京,而有一部分人则迁徙到现在的顾乡屯一带。

当时,还有一些被贬黜的犯人在此艰难度日。

到1788年乾隆53年时,这一带已有满汉村屯四十多个了。

哈尔滨的区划是历史形成的,每个区都有典故。

不像其它城市,是纯粹按街道地区划分。

道外区原来叫傅家甸。

1998年,道外区在对巴洛克建筑进行改造时,在南二道街和南三道街的一所学校院墙里,发现了一块山东会馆首任会长付巨川的功德碑。

傅巨川,山东牟平人。

于清同治末年,随同父母来到哈尔滨。

在松花江南岸,现在的景阳街一带建房居住。

因该地是一渡口,来往行人很多,付家就开了一个大车店。

此后,前来此地定居者越来越多。

到1890年前后已形成村落,1898年时已有二三百户人家,约2000人左右。

这就是道外区当时称为付家甸的由来。

南岗区以前叫秦家岗,是因为现在的红军街一带最早住

有一家姓秦的山东人,所以叫做秦家岗;

香坊的命名,是因为清朝嘉庆年间,河北乐亭有一姓李的来此种地为生,因其有做线香的手艺,于是便在草料街和卫生街拐角处(今香坊公园南门对面)盖起了一座瓦房,开设制香作坊,门楼上刻有"香坊"二字牌匾,于是人们就管这一带叫香坊了,并且此处居民比较多一些,可谓当时哈尔滨的中心。

所以,沙俄中东铁路建设局就设在了该地。

这就是香坊后来被称作老哈尔滨的原因。

道里区、道外区是修建滨绥线铁路时形成的,因为铁道线西侧属中东铁路专属区域,所以称道里;东侧则是吉林省双城厅管辖地界,一是在铁道线之外;二是在中东铁路特区之外,所以叫道外。

象太平的三棵树,在哈尔滨形成之初,东站一带是一片黄土山。

山上确实有三棵大榆树,榆树大到五、六个人环抱不过来。

由于伪满时期日本人在哈尔滨大搞建筑工程,在此烧砖将黄土山消耗殆尽,三棵大榆树露出树根,干枯而死。

但是,人们还是一直管这一带叫三棵树。

当时的田家烧锅、马家沟、秦家岗、傅家店、东井子、

薛家屯以及阿城,都归吉林省双城厅管辖,舍利屯、双榆树、大小嘎哈、荒山咀子、拉拉屯等,归属宾州厅管辖。

松花江以北地区属黑龙江省,江北的马家船口等村屯,都归呼兰厅管辖。

  中东铁路开工之初,哈尔滨大体分三部分,沙俄当局把香坊(1900年以前叫田家烧锅)、秦家岗(南岗区)、埠头(道里区)、和香坊区的一部分划入哈尔滨的地域范围之内,属于中东铁路特区;傅家店虽属吉林省双城厅,然而由于它对哈尔滨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人们也把它视为哈尔滨的一部分。

按上述区域范围,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哈尔滨的人口状况是:

田家烧锅周围有200余户人家,约1200余人;秦家岗“乃久无人迹之地,丘陵起伏,茅舍三五”人口有限;埠头本是沼泽地带和低洼的江滩,路径崎岖,人烟稀少;所以,当时的哈尔滨市区人口不过三五千人。

  1898年6月,中东铁路工程局迁到哈尔滨之后,随之大批俄国官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服务人员、工人以及中东铁路护路队的士兵等相继涌入哈尔滨。

1898年10月,中东铁路由哈尔滨向东(绥芬河)、西(满洲里)、南(大连)三个方向同时相向开工,铁路全线分为十九个工区,铁路的修建异常神速。

从山东河北招聘了大批筑路工人进入哈尔滨。

1898年6月,中国筑路工人不过1万人,年末即增至2.

5万人,1900年初达6.

5万人,到6月达17万人之多。

虽然这些工人不都居留于哈尔滨,但其中有相当数量是滞留或流动于哈尔滨与中东铁路沿线之间的。

中东铁路开工的同时,中东铁路的附属工程,如哈尔滨铁路总工厂、哈尔滨地包、中东铁路工程局、筑路军司令部等同时开工修筑,也需要大量劳工;沙俄为了把哈尔滨建设成对我国东北侵略扩张的大本营,在中东铁路修筑的同时,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自1898—1903年期间,在香坊修建了30多条街道和银行、教堂、洋行、邮政局、电报局、兵营、俱乐部和学校等大批建筑物,也都需要建设,所以哈尔滨的人口大增。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发展,进入哈尔滨的各国侨民日益增多。

由于筑路工程的需要,在俄国国内高薪招聘了很多技术人员。

不仅有勘察、筑路、气象等方面的专家,而且还有材料、机械、规划、建筑等方面的技术工人。

而且是招收的人员众多,令人吃惊。

1898年,当铁路始建修建哈尔滨地包时,招收工人1800余人,其中半数是俄国人。

1907年中东铁路机械总工厂投入使用时共有工人1300人,其中有沙俄从国内各工业中心招聘来的技术工人300多人。

根据?

远东报?

1911年7月21日报载:

“现据本埠铁路局之调查,哈尔滨59677人,所隶之国际,有俄国人、日本人、朝鲜人、德国人、希腊人、英国人等等。

”当时,中东铁路时期哈尔滨城市人口的构成,外国人超过中国人两倍多。

当时的哈尔滨成了沙俄政府的海外殖民地。

另外,由于铁路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招聘的工人越来越多,大批的家属前来投奔,再加上山东河北原籍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听说哈尔滨好找工作,也都携家带口涌向哈尔滨。

于是,一个轰轰烈烈的闯关东浪潮开始了!

其实,电视剧《闯关东》中所描写的伐木、放排、淘金、做生意等内容,不过是“闯关东”中为数不多的,特殊层面的特殊人群而已。

实际上闯关东的主要人群,是中东铁路的工人,和与之有关联的人们。

形成闯关东潮流趋势的主要原因,则是中东铁路的修建。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哈尔滨,以及铁路沿线的城市,原籍是山东河北者占很大比例的原因所在。

满清政府一直把关外当成满族人的龙兴之地。

不仅颁布“禁关令”禁止汉族人出关垦殖,而且从山海关开始栽种柳树捆绑绳索,构成了一千多公里封锁线。

称其为“柳条编”,号称满洲长城,并派驻军队把守。

一直到咸丰十年,即1860年才开禁放恳。

在十九世纪前后,因为天灾和兵匪之祸,有一些走投无路的山东农民经由山海关,或经由海路到东北谋生。

但是,这些人对于广袤的东北大地来说不足为道。

其实形成闯关东潮流趋势的主要原因,还是中东铁路的修建。

闯关东的主要人群,是中东铁路的工人,和与之有关联的人们。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哈尔滨以及中东铁路沿线的城市,原籍是山东河北者占很大比例的原因所在。

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竣工,中东铁路开始通车运营了。

当时,除了浩浩荡荡的“闯关东”队伍,再加上沙俄及欧洲一些国家移民的大量涌入,哈尔滨的人口突飞猛涨。

很多国家的一些投机商、冒险家、和工厂主都蜂拥而来,到哈尔滨淘金。

各种机关、工厂、商店、货站、银行等行业,在哈尔滨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设立。

哈尔滨,成了中国东北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和商埠。

时已至此,哈尔滨已经初具城市的雏形了。

随着沙俄政府侵略扩张的需要,不断扩大征用土地,在很短时间内就强征土地124728亩,仅从香坊到江沿一带就征用土地65400亩,并把哈尔滨划分为老哈尔滨(今西香坊)、新市街(今南岗一部分)、埠头(今道里一部分)、马家沟(今南岗一部分)、兵团村(今西大桥一带)、卫戌医院村(今王兆屯车站一带)、桥头村(今道外八区)和阿列克耶夫村(今铁路印刷厂一带)等8个区,为中东铁路附属地,属沙俄势力范围。

哈尔滨区域扩大,也为人口增长提供了条件。

中东铁路开工之后,随着沙俄当局征地范围的不断扩大,哈尔滨地区江南一带原属清朝政府地方机构管辖的区域仅剩傅家店。

1905年之前,哈尔滨地区行政事宜由吉林将军属下的双城厅、宾州厅分治。

1905年10月31日,清政府在哈尔滨设立滨江关道,1907年3月设滨江厅江防同知,管理傅家店、四家子等处事宜。

1909年4月,改设双城府滨江厅分防同知,辖道外头道街至十二道街一带。

这时傅家店范围随着设制的改变也在扩大,在人口统计的地域范围上,已经用滨江厅代替了傅家甸。

1910年7月27日,满清政府将滨江关道改为吉林省分巡兵备道。

分巡兵备道,是清末设置的既管驻军,兼管民政的地方官员。

此时的滨江关道,才真正成为哈尔滨的行政长官衙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沙俄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由于忙于战争,放松对我国东北、特别是对哈尔滨的经济掠夺和政治侵略。

同时,由于帝国主义战争,急需大量的粮食和工业品,给哈尔滨的民族工商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哈尔滨先后开设制油、制粉、造酒、纺织、铁工、机械制造等工厂企业38家。

随着民族工商业的振兴,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迅速增加。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大批资产者、军官、官吏以及对革命不理解的群众,纷纷逃亡我国东北,大批涌入哈尔滨。

在哈俄侨从1916年的34115人,到1922年以增至15540

2人。

随着中东铁路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哈尔滨百业俱兴。

史料记载,哈尔滨到1922年时,已经有四十多万居民,光外国侨民就有十九万之多。

当时,世界上被承认的国家只有50多个,而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的国家就有20多个。

由于不同文化的渗入,特别是西方建筑文化,在哈尔滨的多元化的发展。

全世界几个世纪的文化积淀,就这样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汇集到哈尔滨。

一个被世界誉为“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的美丽城市,就这样在中国的东北诞生了。

听了我刚才的讲述,大家就已心知肚明,哈尔滨这座城市的诞生,与中东铁路是有直接的关系的。

正是由于历史的选择,让哈尔滨成为了中东铁路的中心,从而完成了哈尔滨历史性的跨越。

中东铁路设计伊始,其中心并不是哈尔滨。

其一说,在松花江与嫩江的交汇处的昂昂溪附近;其二说是在呼兰。

何种说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的机遇被哈尔滨获得,从而开始了它的崛起和繁荣。

有人跟我辩论说,要是哈尔滨不修铁路,早晚还是会形成一个城市。

这是一个天真可笑的观点!

假如第三国际不来中国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话,那么中国共产党迟早也会在中国诞生。

但是,哈尔滨的诞生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样,这是业已形成了的历史。

历史不是文学,历史也不是政治。

历史是人类社会所经历的客观事实,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

关于哈尔滨城市纪元的争议主要有三,一是1115年的金上京说;二是1905年的道台府设治说;三就是中东铁路说了。

何以为纪元?

纪元是历史纪年的起算年代。

举例说明,我国的纪元定为西周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

有人说,哈尔滨的城市纪元,应该定在公元1761年,也就是乾隆二十六年,甚至于连具体的日期都有,说是10月31日。

理由是这一天清政府在哈尔滨设立官网捕鱼,这种设定能使哈尔滨历史积淀深厚。

倘若如此,那还不如设在旧石器时代呢,据考古发现,哈尔滨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这显然是无稽之谈!

自从阿城称为哈尔滨的一个区之后,就有人煞费苦心地要把哈尔滨的历史积淀深厚的金朝。

但是,阿城与哈尔滨这两座城市并不是一回事儿呀。

首先,它们的文化是不能融汇贯通的。

哈尔滨,是多元文化的移民城市。

阿城金源文化的定位很鲜明,如果把“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的风格,再掺进金元文化,那岂不是不伦不类了吗?

阿城是阿城,哈尔滨是哈尔滨。

风马牛不相及也!

如果硬要把阿城的历史,套在哈尔滨的头上,那就象把阿城的绿化复盖率,平均到哈尔滨市区一样荒唐可笑。

对于把哈尔滨的纪元上延到金的主张,在哈尔滨方志馆的一次座谈会上,原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所长薛连举老先生一言以蔽之曰:

“金史与哈尔滨沾不上边儿!

”我非常钦佩薛老的判断。

至于哈尔滨道台府设治说更是笑谈。

其实,哈尔滨道台府的前身,就是专门管铁路交涉和海关收税的铁路交涉局,根本就不是一个行政管理机构。

清朝道台这一官职有两种性质。

一是管行政的道台,有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叫法;二是专职道台,如管理粮食的粮道、管理江河的河道和管理海关的关道等等。

从哈尔滨道台府的遗存文物“滨江关道”的牌匾来看,就一目了然,关道者,海关是也!

此道台非彼道台。

哈尔滨重新修建的2200平方米的道台府,根本就不是当初的那个500平方米左右道台府的模样。

当初的道台府有几间房,当地居民尽人皆知,如今华丽转身的道台府,不过是为了拉动旅游内需,被演绎编造出来的一个美丽故事和传说而已。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对于铁路沿线的地方与俄国人的交涉问题日益增加。

早在1897年10月10日,黑龙江省在富拉尔基设立黑龙江交涉处,同年,吉林也在长春设立了吉林交涉总局。

专管对俄的交涉事宜。

1902年,俄国又要求清政府按照近代外交体制,在哈尔滨成立专管铁路交涉的铁路交涉局。

地址就是现在哈尔滨市委的1号楼。

同时黑龙江交涉处、吉林交涉总局的机构继续保留,并重签了《吉林铁路交涉总局章程》和《黑龙江铁路交涉总局章程》。

从此铁路交涉局成为了中东铁路的下设机构。

经费、办公处所由俄方中东铁路管理局拨付、筹建,中东铁路管理局对人员任免也拥有否决权。

从此,清政府的交涉局一直处于被架空的局面。

据黑龙江省档案馆档案记载:

“1905年9月7日,吉林将军达贵,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为统一两省对俄交涉口径,改变铁路交涉经费依赖俄人情,奏请添设道员,专办吉黑两省铁路交涉并督征关税。

关于滨江关道的设立时间说法不一:

1、1905年10月31日;2、1906年1月16日;3、1906年5月21日。

当时清廷调补萨荫图为道台,但萨荫图一直没有到任,所以,一直由杜学瀛兼任。

在一封杜学瀛致黑龙江将军程德全的呈文中,他的署名是:

“会办吉林交涉总局试署哈尔滨关道杜学瀛”。

试署就是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