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总结.docx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总结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结题报告
阿荣旗第一中学喻俊强
一、选题背景
东京大学佐藤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中说:
“现在一所学校要有发展,要有改进,教师要敞开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连环跟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中国教育报》也载文说:
“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是教育改革成败关键所在”。
从上面这两种评论就可以看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课堂教学都事关重大。
课堂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它是达成教育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呢?
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1.课程改革的需要。
近几年来国家课程改革始终贯穿着一个非常清晰地教学改革逻辑,即教育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跨过去的一个坎。
否则,再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都只是纸上谈兵,不能化为现实。
因此,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2.事业的需要。
在第20个教师节,曾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的著名生物教育家,原北师大附中校长朱正威曾这样讲过:
“高中生物学科教育,在基础教育的多学科中,虽只占一席之地,然而,它所承载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任务却是全面的、艰巨的。
”教育是有目的地有效地促进人发展的事业,所以说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是我们事业的需要。
3.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当今的中国,“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
中国经济存在着巨大问题。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知识经济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而科学技术主要依靠四大技术:
即
(1)生物技术
(2)信息技术(3)纳米技术(4)认知科学。
其中有两大技术都和生物有关。
大家知道,技术的突破,必将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都知道血友病。
全世界治疗血友病,传统用献血,那么就需要500万人提供血浆。
而如果用转基因奶山羊来生产,那就只需1头这种转基因羊就可满足需要。
一头转基因动物就是一座天然基因药物制造厂。
因此世界上把生物制药产业称为钻石产业。
如果没有我们今天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就不可能有明天经济的腾飞。
为此,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4.现实的需要。
医生的成果在手术台上,袁隆平的成果在大地上,教师的成果就应在课堂上。
基于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不懈追求的东西,我们每一天的辛苦工作,就是要追求最“理想的教学”。
就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力求高效的最大限度的收获(实施有效教学)。
而作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讲,一生的辛勤劳作,就是要追求当最“理想的教师”。
就是要做到付出有回报,不做无效劳动,避免微效劳动(做能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师)。
然后通过我们有效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学校赢得更好的声誉。
我想,在一所学校里,如果教师人人争当有效教师,个个实施有效教学,这所学校必定焕发出勃勃生机。
所以说研究高中生物学课堂有效教学也是现实的需要。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的主动创造者。
”兴趣是最后的内部驱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心理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优化教学结构,注重教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是基于以上观点所产生的一种教学理论。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把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换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和促进学生们主动学习,主动建构学习知识的意义所在。
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彻底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建构主义的要求而提出来的。
因而很自然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我们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有效教学的理论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和“全人”的概念,不能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效益的观点。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它强调教学策略。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步,也就是第一个方法,就是用综合的观点选择和决定任务。
最优化教学的基本标准是尽可能大的成效和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以获取这些成效。
本课题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和主体性作用,选取单位时间效率最高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课题界定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是师生互动交往的活动。
从教学行为来看,它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的教与学的方式。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就意味着教学过程就是平等对话、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
也就是说,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不能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所谓“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有成效,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发展,能达成教学目标,保证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它至少包括两个基本要素:
一是有效率,二是有效益。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引下,通过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追求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教学活动。
“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应该是:
第一,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能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的教学(全面发展)。
第二,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的教学(学会学习)。
第三,能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教学(教学相长)。
能有机地实现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这样的生物教学就是有效的生物教学。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研究要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获取事实,发现规律,丰富理论,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和策略,形成典型的课例及教案,不断总结反思,积累一批学科教学结构模式。
(2)通过课题研究,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成为课堂结构模式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提升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结构的水平,并通过课题实验使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带动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2.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探究性。
具体分解为:
(1)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
(2)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策略的研究
(3)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策略的研究
(4)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
(5)高中生物模型建构策略的研究
(6)高中生物概念图建构和应用策略的研究
(7)高中生物多媒体有效应用策略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与国内有效教学研究的对象、内容、范围和目的都相同,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其特色在于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本校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对低效无效的教学进行诊断研究,力求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有效课堂教学理论校本化、个性化,给每位教师和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不仅在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更在于形成独立的思考,主动学习、尝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1.文献研究法:
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如:
建构主义理论、有效教学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学生心理学理论以及新课程理念,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使我们的研究建立在坚实先进的理论基础之上。
2.个案研究法:
对有代表性的班级及教师作跟踪研究,凸显个性特色,形成个案研究报告。
3.行动研究法:
根据问题——设计——行动——观察——反思的步骤,对一些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行动与目标的关系,再通过课题组集体研讨、观摩,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策略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是群众性的教学实践活动,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研究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同时又在研究中深化教学。
4.问卷调查法:
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与需求,以便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通过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合理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
5.经验总结法:
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按研究内容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12月)
(1)选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申报课题,成立学校课题组。
(2)制定实验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3)修改实验方案,开题论证,召开学校课题开题会。
2.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
(1)培训实验教师,提高教师对教育科研和本课题的认识。
通过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工作促进的实际案例,让教师认识到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
培训教师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如研究方案的撰写、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如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等。
(2)细化管理流程,制定课题管理规定。
每学期在学校制定研究计划的同时,要求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个人研究计划,并及时总结。
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课题讲座或课题研讨。
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上一节课题汇报课,展示自己的研究进展。
课题组成员及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档案管理要科学、规范。
(3)探索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创建合作学习小组,构建高效课堂有效途径。
(4)组织教师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
3.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
归类整理研究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撰写论文、外出比赛讲课、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和教学案例,申请结题,参加验收答辩。
七、研究成果
(一)形成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即“五环”教学模式
(1)课前先学环节(预学案)
预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和预习(自学)提纲(题目)、自主检测等。
要把学习目标、教材内容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象),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要让多数学生在预学时能够找到切入点,然后层层递进,预学案的内容不宜过难过多,要根据具体的学情制定,不同层次的班级可以有所区别,课前先学必须做到: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预学案》要求,在课前完成预学。
并限时独立完成预学案中自测题和探究实践活动。
通过学生先学自行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
预学案要在课前发放,由学科长督促本组成员按时完成预学案,并负责统计出预习后所呈现出的问题。
(2)反馈、梳理环节(15分钟)
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严查学生的预学案的完成情况。
学科长通过组内学生互查、互批互改、错误率统计等手段总结出暴露的问题,并在课前将本小组在预学中所呈现出的疑问统计出来,交给课代表,课代表再把问题进行梳理,在上课之前及时报送到任课教师处。
然后,教师要通过反馈(批改反馈、检查反馈、汇报反馈、演示反馈等),获取学生存在问题的有效信息,掌握学情。
以提问的方式把所反映出的问题作为重点讲解的内容,知识梳理重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建构知识树(结构),做到条理清晰,思维层次分明,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而不是根据老师自身的经验和预设面面俱到。
必要时,依据高考要求和学段学情做适当的广度和深度拓展。
(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条件下,课堂讲授应该首先考虑多数学生的利益,对于个别或少数学生的问题应该留在课后辅导解决)。
(3)训练巩固环节(10分钟)
当堂训练题要严格控制题量,保证质量,不得提前布置学生完成,要当堂发放,不得超过最高限量。
当堂训练一是评价。
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
二是巩固。
引导学生强化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
三是实践。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堂训练时学生要限时、独立完成,不看书、不讨论。
教师必须巡视教室,及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纠正学生的违规行为。
(4)互动研讨环节(15分钟)
解决问题,即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教师讲解归纳,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暴露和提出的问题。
包括合作学习(兵教兵)、教师点拨指导。
教师把当堂训练题的答案公布给学生,各小组核对完答案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调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求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通过互帮互教(好生教差生)兼顾各个层面的学生,防止两极分化,而且要节约时间集中精力,教师重点讲授学生生成的问题,即:
解决学生小组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生成的问题,做到三不讲,即学生自己看书能学会的、学生自己不会但通过合作学习能学会的、基于现学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特点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超出最近发展区),老师不讲。
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讲该讲的内容,把该讲的内容讲好、讲透。
坚持做到先学后教,学生先学、先思,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以学定教,以提高课堂效率。
(5)拓展提升环节(作业)
严格控制题量,内容可以是课后习题(可在试卷上直接显示页码题号),因班而异,分层次完成,保证质量,及时批改反馈。
根据高中的特点,必须布置适量的课后拓展练习,既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潜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因为广泛采用了合理、有效的“五环”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
通过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课堂教学观念,使得教师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先进的课堂教学思想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师们普遍认识到:
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认知活动,又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获得全面、和谐、主动发展的认识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
在构建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践中,要潜心研究教法、学法,使教与学有机结合,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共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使课堂教学呈现生命的张力。
(四)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听、互教、互学、观摩研究等活动,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课题研究期间喻俊强老师被评为2012年度旗级“优秀教师”,丁长丽老师被授予市级高中生物学科“骨干教师”称号。
同时多名教师在市级优质课和基本功比赛中获奖。
孙福山老师在市级基本功比赛中获二等奖。
于丙臣老师在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喻俊强老师获市级基本功比赛中获二等奖。
张丽老师获市级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近三年就有7篇论文在国家级或省级刊物上发表,分别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各级奖励。
喻俊强老师的论文《高中生物学法指导》在中国外语学习研究会主办的《课程教育研究》中发表。
发表日期2013年10月,杂志刊号ISSN2095-3089,CN15-1362/G4,获一等奖。
张丽老师的论文《关于高中生物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在《新课程》杂志中发表。
发表日期2013年11月,ISSN1673-2162,CN14-1324/G4,获一等奖。
于丙臣老师的论文《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分组教学法的应用》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华章》中发表。
发表日期2014年8月,杂志刊号ISSN1009-5489,CN22-1282/I,获一等奖。
刘杰老师的论文《在生物教学中对比法的应用》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主办的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丁长丽老师的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青年教师教案设计大赛中,获生物科一等奖。
丁长丽老师的论文《生物课教学中的素质培养》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主办的论文大赛中,获叁等奖。
于丙臣老师的论文《浅谈对新型师生关系的若干认识》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主办的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八、研究的结论及思考
1.基本结论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是可行的,其效果是明显的,其教学流程和评价是较科学合理的,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和新课程理念。
探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性教学中,创设了多元、动态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通过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提升了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进而实现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
2.问题思考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仍需探讨的问题。
如班内学生层次不齐,探究知识的能力差别很大,教学过程的控制难度较大;探究性教学还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探究,而且耗时多,这与教学计划的完成产生矛盾;与生物探究性学习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尚未开始,都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