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小市值个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516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器人小市值个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机器人小市值个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机器人小市值个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机器人小市值个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机器人小市值个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器人小市值个股.docx

《机器人小市值个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器人小市值个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器人小市值个股.docx

机器人小市值个股

【边风炜推荐】小市值的机器人股,可能会有惊喜

作者:

广发证券 刘国清 刘芷君 罗立波 真怡

相关标的推荐

(1)亚威股份(002559.SZ)

1、发展方向

公司主业是成型机床,属于行业领军企业,今年行业有一定增长,特别是下游需求受高铁建设拉动较多,公司主业预计实现15%-20%的增长。

公司通过购买德国徕斯机器人技术,并以合资生产、研制机器人的方式进入机器人行业。

首先瞄准的是围绕机床主业的线性机器人和折弯机器人,由于本体是标准品,容易放量增长。

另外,徕斯是世界顶级的系统集成商,可以帮助亚威开拓系统集成业务。

公司近期发布公告,计划通过股权受让和对标的增资的方式,控股无锡创科源激光装备。

通过此次拟控股无锡科创源,公司将会补强激光切割与焊接业务,并最终将成为金属板材加工综合方案系统供应商。

2、核心优势

公司在机床主业领域有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逐渐掌握核心技术的经历。

这一路径有望复制到机器人领域。

公司有自己的机床控制器,未来机器人本体控制器也将与固高、KEBA、贝加莱等合作开发,掌握核心技术。

3、投资要点及业绩预测

在不考虑并购激光装备的情况下,我们估计公司2014年-2015年营收分别为9.8亿元,12.65亿元,其中15年机器人业务部分为1-2个亿。

净利润分别为0.98亿元,1.34亿元,PE分别为35倍,26倍。

尽管今年机器人业务不会有太多业绩贡献,但是看好公司经济型机器人本体,有望实现放量增长,再加上未来继续并购交易的预期,给予“买入”评级。

(2)博实股份(002698.SZ)

1、发展方向

公司主业是自动化成套设备,今年受外部不利环境影响,主业估计持平或略有负增长,长期来看仍有一定增量空间。

公司积极拓展新的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领域,比如研制智能移载设备,经济型搬运机器人、高温机器人、3D打印以及环保设备等。

2、核心优势

公司依托哈工大机器人所平台优势,机器人及自动化相关业务拓展空间大。

公司核心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到位,市场化程度高。

3、投资要点及业绩预测

估计公司2014年-2015年营收分别为8.19亿元,9.78亿元。

利润分别为2.37亿,2.93亿,PE分别为41倍,33倍。

公司今年主业受外部环境影响比较大,新业务业绩未能兑现,股价表现相对疲软。

但是我们估计明年部分产品,如智能移载设备设备、高温机器人可能实现销售,届时市场会给予积极信号,市值有望超过150亿,甚至接近200亿,给予“持有”评级

(3)机器人(300024.SZ)

1、发展方向

公司是目前国内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主要业务包括:

机器人系统集成,自动化立体仓库,军用机器人等。

公司近年来积极拓展机器人控制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工业机器人本体、军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激光等业务,符合机器人行业发展大趋势。

2、核心优势

依托中科院沈自所,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和政府资源。

国内较早进入机器人领域,业务模式稳定,营收规模稳定增长。

3、投资要点及业绩预测

估计公司2014年-2015年营收分别为17.99亿元,23.51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3.66亿,4.82亿,PE分别为50倍,38倍。

公司募集拟30个亿,目的是发展工业机器人本体、军用机器人以及机器人系统集成等业务,试图实现转型。

如果未来真正实现业绩超预期,有望推动股价继续上行。

给予“买入”评级。

(4)华昌达(300278.SZ)

1、发展方向

公司主业是汽车输送系统业务,考虑到汽车新增产能未来几年逐步减少,这块业务能够维持现有规模即可。

公司通过并购获得比较优质的汽车系统集成资产,即上海德梅柯,未来公司主业是汽车焊装生产线的系统集成。

2、核心优势

公司新并购的系统集成商上海德梅柯是通用汽车的主要系统集成商,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准,近期进入宝马供应商体系,未来营收规模可能达到或超过10个亿。

3、投资要点及业绩预测

估计公司2014年-2015年营收分别为2.99亿元,7.93亿元,其中15年上海德梅柯贡献近5个亿营收。

净利润分别为2500万,8700万,PE分别为102倍,30倍。

考虑到获得足够的流动资金后,下半年德梅柯可能获得通用和宝马比较大的订单,给予“持有”评级。

(5)巨星科技(002444.SZ)

1、发展方向

公司主业是手工具,并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生产出了满足高端市场需求的产品,拓展了新的市场,同时获评为“2013年度最佳供应商”。

公司通过两层持股关系投资中易和科技,从而进入机器人、光热发电、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分享行业发展机遇。

目前国家政策推动光热发电市场的发展,巨星科技旗下的浙江中控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先,待光热发电价格落定,定将从中受益。

2、核心优势

公司进行自动化领域的布局,具备较强的业务延展性,将享受到该领域的高成长带来的盈利。

公司的研发能力突出,产品系列丰富能不断推陈出新满足市场需求。

公司的渠道优势明显,绕过国内外中间商直接面对大型连锁终端进行销售,渠道利润丰厚。

3、投资要点及业绩预测

估计公司2014年-2015年营收分别为30.73亿元,35.3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56亿元,6.51亿元,PE分别为19倍,16倍。

基于公司手工具业务稳步增长,对外投资不断取得进展,继续给予“买入”评级。

(6)郑煤机(601717.SH)

1、发展方向

公司主业是煤炭采掘设备制造,由于煤炭价格走低,煤炭企业的投资意愿也随之降低,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均有所回落,因此公司积极扩大其核心产品液压支架的市场份额,目前居行业首位。

公司积极推进并购转型,进军自动化装备制造、LNG及其装备、煤矿及煤机设备等三个主要领域。

2、核心优势

公司是全国煤炭采掘设备的领先制造商,产品线丰富,覆盖了煤炭综采综掘系统四组件中的三件,目前正积极谋求全覆盖。

公司具有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近期生产刮板输送机及掘进机产品的技术的建立更加巩固了其创新型企业的地位。

3、投资要点及业绩预测

估计公司2014年-2015年营收分别为66.65亿元,71.7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17亿元,4.95亿元,PE分别为22倍,19倍。

由于公司收到行业下行影响,持续关注煤炭投资的回暖以及公司转型的进展,维持“谨慎增持”的投资评级。

投资要点:

1、国内将形成千亿级工业机器人市场与百亿级公司

2013年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估计2020年中国的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大部分需求将来自于汽车以外的一般制造业。

而国内一般制造业的自动化需求分为三个阶段:

2008年以前主要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大企业有需求;2008年以后是国内大企业逐渐在推动自动化改造,直接原因是人工短缺和人力成本飙升;估计2-3年以后会进入第三个阶段,广大中小型制造企业大规模使用机器人,届时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走向成熟。

今年是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元年。

一方面,关键零部件有所突破,例如,苏州绿的的谐波减速机已经实现量产。

另外一方面,埃夫特等国产机器人本体销量今年有望同比实现高增长,正在逐步逐步接近盈亏平衡点。

参照富士康机器人的发展经验,估计未来几年可能出现本体年销量超万台的国产机器人企业。

长期来看,估计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域,有望出现百亿级的龙头企业。

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如新松机器人、埃夫特、博实股份等,目前体量相对较小,仍有很大的增量空间。

2、服务机器人将提供巨大估值空间

参考PC和工业计算机的市场容量对比,未来服务机器人有望达到千亿美元级的市场。

目前服务机器人还处于产业化前期,扫地机器人和无人机等单功能服务机器人已经产业化。

另外,人口老龄化正在推动医疗及护理机器人快速产业化。

美国已经有手术机器人上市公司直觉外科,以及外骨骼机器人上市公司REWALK,预计国内未来3-5年内会出现成规模的医疗或护理机器人企业。

我们认为未来服务机器人的终极目标是人形机器人,将随着人工智能的成熟而产业化。

由于服务机器人兼具标准品和消费品的属性,成长爆发程度远高于工业机器人,这点从近几年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和大疆无人机增速可以得到验证。

而且市场空间更大,因此未来服务机器人将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巨大的估值空间。

3、国内机器人行业投资三个阶段

国内机器人行业投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以并购、合作等机器人概念股票形成的主题投资为主;第二个阶段:

机器人概念股业绩出现分化,好公司脱颖而出;第三个阶段:

行业格局趋于稳定,投资龙头股为王道。

目前处于第一与第二个阶段重叠处,在追逐机器人概念股的同时,需要找出有竞争力和有业绩的机器人企业。

也就是说,机器人板块将从“主题投资”逐渐过渡到“业绩为王”。

机器人板块选股方向包括:

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工业机器人本体放量,尤其是经济型本体;有技术含量的系统集成商;新兴的服务机器人。

4、风险提示

关键零部件国产化低于预期;国产机器人滞销;服务机器人技术不成熟。

一、国内工业机器人将形成千亿级市场与百亿级公司

1.1、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有望达到2000亿

(1)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现状

工业机器人是工厂自动化的一部分,广义的自动化包括过程自动化和工厂自动化(又称离散自动化)。

过程自动化包括DCS、现场仪表、在线分析仪器,以及阀门等执行机构。

工厂自动化包括PLC、CNC、伺服驱动、伺服电机和工业机器人等。

但是工业机器人是自动化技术的集大成者,是自动化领域“皇冠上的明珠”。

根据IFR最新数据,201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17.9万台,同比增长12%,机器人本体销售额540亿元,加上系统集成,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约2000亿。

IFR估计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到20万台,维持2013年12%的增速。

2013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销量达到了近3.7万台,同比增长60%。

其中,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统计数据,国产机器人公司2013年销量达到9000台,几乎是2012年的三倍,而国外机器人销量增长了20%。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市场保有量快速提升。

根据IFR预测,2016年,中国机器人存量占世界比重将从2011年的6%提升至13%,机器人市场增速将大大超过其它主要国家。

就汽车行业机器人用量而言,中国在该行业的机器人密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为每万人80台,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远远落后,除韩国是每万人895台以外,其余主要国家的汽车行业的机器人密度均在每万人千台以上,因此中国在汽车领域的机器人普及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就3C行业机器人用量而言,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3C行业用工人数巨大,而国内3C行业机器人密度仅为11台/万员工。

如果15年内达到超过1200台/万员工的日韩水平,中国3C行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将有爆发式增长,行业需求可能超过百万台。

(2)未来市场规模预测——从机器人密度角度

未来数年制造业从业人数逐年下降,机器人密度将逐年上升,假设到2017年国内每万工人约有100台机器人,机器人均价设为25万元/台,则我国的机器人需求有望在2020年达到近2000亿。

(3)市场规模的预测——从与机床行业对比的角度

机床是指能够完成车、铣、刨、剪板、折弯、磨、冲压等机械加工功能的设备的统称,作为“工业的母机”。

机床在国家工业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机器人与机床销售额的对比可以反映自动化水平。

随着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成为世界机床大国,其机床产值占全世界机床产值的近30%。

但国内机器人销售额与机床销售额的比例约为3%,明显小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23%、20%、16%,因此国内机器人市场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现有的制造模式中,机床处于核心地位,机器人仍然只是生产线上的辅助设备。

一般情况下,机器人占整条生产线价值约15%,因此就机器人本体而言,体量的极限即为机床的体量,不可能超越机床,除非现有制造模式发生颠覆性变革。

(4)市场规模预测——从下游分行业的角度

根据专家估计,目前国内汽车行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约400多亿,汽车以外的一般制造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需求大约200多亿,总的市场大约600亿,目前汽车行业系统集成占比达到67%。

国内制造业产能巨大,存在强烈的自动化改造需求,我们估计到2020年国内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能达到2000亿。

其中,一般制造业1400亿,汽车600亿。

预计未来五年一般制造业的自动化需求将快速增长,市场需求将明显超越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占比将达到70%。

1.2、国内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应用现状

未来国内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一般制造业,而一般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国际化公司先导入机器人。

以富士康2006年开始研发机器人为标志(或者更早一些),直到2008年;

第二个阶段:

国内大型企业导入。

2008年之后(特别是2010年以后),国内大型企业导入机器人,将使得机器人使用成本有效降低,会倒逼中小企业跟随。

估计这个阶段将延续到2016年。

以家电行业为例,格力、美的等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自动化改造。

以格力为例,今年的自动化投资金额可能达到数十亿;

第三个阶段:

国内中小企业导入机器人。

当中小型企业批量导入时,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即会进入成熟期。

这个阶段估计在2016年之后。

之所以一般制造业会产生机器人的需求,主要是由于机器人替代人工能够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包括:

人干不了(特种机器人),人干不好(汽车等高端领域),人不想干(国内一般制造业,即所谓低端产能)。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用工现状处于人不想干的阶段,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巨大。

就应用比例而言,根据2007-2011年不同国家机器人出货量的总和数据,与国外比较,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更加集中于汽车行业,比例高达50%,而在3C产品的应用占比仅为14%,远低于韩国。

随着中国3C行业的发展,机器人在该行业的渗透率或普及程度有望快速提高。

据此,我们对各行业机器人的应用现状和潜力作出以下总结:

汽车行业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消费市场,其次为3C产品和金属。

其中汽车行业的使用量增长空间较小,3C产品较大。

智能仓储、食品、医药、陶瓷卫浴、橡塑等行业目前的应用量占比较小,增长空间更大,未来这些领域机器人的使用量将有望超过汽车。

(1)工业机器人应用展望——3C行业

3C行业使用机器人从事的工作具有三个特点:

工作内容高度重复,作业环境恶劣,人工难以完成。

近年来,电子产品不断向轻薄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对产品精细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传统人工在激光打标、结构件冲压与打磨、扭螺丝、屏幕贴膜等方面的精细度难以达到要求。

机器人在3C行业应用潜力较大的部分是组装,主要应用SCARA和桌面机器人。

由于目前这项工作对机器人柔性要求很高,应用比较难,故普及情况受限。

但随着组装技术和工艺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应用会大量增长。

现阶段的3C行业大量使用六轴通用机器人,特别是在抛光打磨,冲压搬运和喷涂等工序。

使用机器人可以大大提高3C行业的产品质量,减少产品次品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2)工业机器人应用展望——食品制造及医药行业

食品及医药行业的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在分拣、取件及处理、自动检测、搬运及码垛。

由于行业特殊性,需要特别关注清洁卫生、防水抗菌、拾取目标物多样性(易碎、大小不一)等方面,这对机器人视觉技术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3)工业机器人应用展望——陶瓷卫浴

招工难,改善环境的政策要求以及对人容易造成伤害是直接推动陶瓷卫浴行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因素。

目前在陶瓷卫浴企业机器人的自动检测、自动包装等技术已经成熟,喷釉、打磨等也是急需使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的工序,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国内已经出现在打磨和喷釉工序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如安徽的埃夫特智能装备等。

(4)工业机器人应用展望——物流仓储

随着电商模式的发展,大面积且高效率的智能化高位立体仓库正逐步建立,这对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提出了需求。

工业机器人在物流领域的主要用途为分拣、码垛和搬运。

就分拣而言,机器人根据每件货物的ID进行取出、输送及二次包装,并需要应用视觉技术。

就码垛而言,这是机器人更容易普及的工序,自动识别功能的发展还将使得机器人能适应多种类型货物的码垛,从而将其功能弹性化,进一步带动应用普及度。

就搬运而言,主要使用AGV或AGV叉车,AGV与整个仓库的控制系统相连,形成无缝连接的无人仓储体系。

1.3、浙江省推动“机器换人”

浙江是我国进行机器换人的排头兵,由于过度依赖出口以及难以维系的人口红利,浙江两年前提出“机器换人”的政策,计划五年内投入5000亿,推动省内制造业转型升级。

浙江有大量的一般制造业,通常以区域产业集群的形式存在,比如汽车零配件、五金、小家电、化工、印染纺织等,这些行业也成为了自动化需求大户。

这些行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企业订单不稳,投资资金不足,人员知识结构偏低等。

面对浙江工业机器人的巨大需求,新松等机器人企业采取了有效应对措施,比如推动通用设备租赁,专用设备购买,以及帮助用户培训员工,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推动浙江的“机器换人”进展。

过去若干年浙江省内制造业人工成本急剧攀升,已经接近人均1万美元的水平线,2005-2012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人均劳动报酬从1,487元/年增加到4,1370元/年,年均增长15.8%,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国前列。

若保持这一增速,2016年一个工人的用工成本高达7,4391元/年。

如果不进行自动化改造,制造业转移必不可免。

然而一个机器人可以一周七天三班倒生产,可代替人工4-5人,可代替人工成本22万元左右。

考虑每年用工成本会上升,按照10%的折现率计算5年之后工资的现值即为83.4万元。

而普通轻量型机器人本体15万元左右,加上集成费用初始成本40-50万元,约两年即可回收成本。

根据浙江省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机器换人”之后,61.5%的企业至少减少10%的一线员工,其中16.3%的企业减少30%以上的一线员工。

若按照用工减少10%推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减少用工70万人以上,2013年可节省用工成本290亿元以上。

根据浙江经信委今年的调查数据,机器换人总投资为100万~500万元的企业最多,占26.8%;其后依次是1000万~2000万元的企业占比18.2%,500万~1000万元的企业占比17.1%。

浙江共有3.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也是此次“机器换人”规划的主力军,总投资约1700亿。

估计以机器人为核心的自动化占总的投资比例为50%,则浙江整个自动化需求会接近900亿。

在省政府“机器换人”政策的指引下,浙江省各市纷纷出台自动化改造规划。

第一梯队为嘉兴市、杭州市和宁波市。

以嘉兴为例,嘉兴政府的机器换人同样面对一些问题,主要是企业想不想换、谁来帮企业换及企业自身有没有能力换等问题。

目前前两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由于相关企业缺乏融资渠道以及对机器换人经济效益的不确定,第三个问题仍有待解决。

1.4、今年是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元年

(1)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的关键

根据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现状以及关键零部件过度依赖进口的事实,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至关重要。

经过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以及机器人企业的努力,今年迎来了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的元年。

推动机器人国产化需要在产业链的四个核心环节,即关键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及应用行业均进行国产化的尝试和突破。

分环节来看:

就关键零部件而言,四大核心零部件占本体成本70%以上,然而外购零部件价格较高,因此通过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降低成本是最有效的途径。

就机器人本体而言,实现国产化的突破有两个途径:

1)机器人本体企业自主研发;2)机器人企业与核心零部件企业深度合作,打通产业链。

就系统集成而言,由于系统集成难以标准化,国内机器人企业需提高开发力度和水平,努力降低由于非标化带来的成本。

就应用行业而言,国内机器人企业应重点突破外资机器人企业不愿意重点关注的,利润空间比较薄的庞大的所谓低端市场。

目前在机器人产业的四大环节,国内已经涌现出一批表现优异的企业,这些企业将成为推动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的中坚力量。

(2)国内核心零部件现状

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伺服电机和驱动、控制器及精密减速机。

就伺服驱动和伺服电机而言,国外供应商的可选项也比较多,国内伺服驱动比较好的是清能德创,伺服电机比较专业的是埃斯顿,翡叶电机等。

就控制器而言,这是工业机器人的大脑,需要长时间的应用积累才可能做得比较完善,目前国产机器人多使用国外的KEBA和贝加莱的控制器,国外供应商的可选项也比较多。

国内的固高控制器稳定性较好,正逐步在国产机器人上应用。

就减速机而言,目前主要控制在日本纳博特斯克和HD手中,其它厂商如SPINEA和住友销量相对较少。

减速机国产化方面,苏州绿的谐波减速机已经实现量产,南通振康和浙江恒丰泰的RV减速机也在试验改进中。

2014年也是机器人关节零部件的国产化元年,国内企业在控制器、减速机、伺服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超预期。

(3)工业机器人竞争格局

根据产品技术及应用广泛程度可以将机器人制造企业分为四个梯队。

第一、二梯队高端领域均由国外企业占据。

国内企业机器人业务起步较晚,产品产量水平仍然较低,竞争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第一梯队:

以机器人行业“四大家族”(即ABB、FANUC、安川和库卡)为代表,产品性能及精度代表世界领先水平,合计占国内机器人50%以上市场份额。

第二梯队:

以国际二线机器人品牌为代表,如爱普森、川崎重工、那智不二越、现代、ADEPT等。

其产品各有特点,产品性能部分优于“四大家族”,在细分领域有较大市场份额。

第三梯队:

以国内大型机器人企业为代表,如广数、新松、埃夫特、埃斯顿、博实等,这些公司的机器人业务与国际巨头相比较,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在产品精度、成本、寿命等方面与国外厂商仍有差距。

第四梯队:

以国内中小型机器人企业为代表,如东莞启帆、苏州铂电、常州快克锡焊、鼎峰机器人等,他们大多刚刚开始机器人业务,主要侧重于经济型机器人,但是贴近市场需求,属于行业新生力量,发展非常快。

估计未来2-3年,随着一般制造业市场需求的兴起,以及国产机器人品质及销量提升,竞争格局会发生很大变化。

今年埃夫特国产机器人销量有望达到1000台,是机器人国产化元年的重要标识。

(4)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升级路径

国产机器人要完成进口替代,不仅仅是减少配置,降低成本的问题,也需要有技术创新。

未来十五年,国产机器人将经历三次技术升级:

五年内,3D视觉技术的应用将逐步成熟;十年内,国内企业将借助机器人实现小批量自动化生产;十五年内,可以通过机器人充分应用,实现难度更大的定制化生产。

就具体技术而言,机器人3D视觉技术应用将率先得到发展。

与汽车行业高度结构化环境不同,国内一般制造业机器人应用大部分处于非结构化环境当中,需要应用3D视觉、力觉传感器等新技术,增加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提高机器人对外界的感知能力,便于组建柔性程度比较高的生产线,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这点符合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的工业视觉以2D为主,机器人3D视觉的应该比较小。

但是根据美国咨询报告,五年之内3D视觉技术将在制造业当中实现成熟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成为对外界感知能力强的智能型机器人,甚至最终发展为具有学习能力的智慧型机器人。

1.5、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有很大的增量空间

富士康是国内机器人产业化的经典案例,在自主研发机器人之前,富士康就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机器人,使用量达到几万台,均为外购。

富士康工业机器人自制,从小型化机器人的研发着手,第一台样机深圳1号于2006年底研发成功,2007年小批量约50台在富士康内部使用,2008年约500台,2009年达到数千台,2010年富士康机器人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