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山东立医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516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9 大小:13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山东立医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山东立医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山东立医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山东立医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山东立医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山东立医院.docx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山东立医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山东立医院.docx(1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山东立医院.docx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山东立医院

目录

第一篇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3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5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7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标准操作规程8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标准操作规程10

第二篇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2

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2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3

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5

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6

洁净手术室管理标准操作规程17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18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0

产房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2

新生儿暖箱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24

新生儿沐浴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5

新生儿配奶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7

血液透析机维护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28

血液透析治疗区环境及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29

血液透析室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30

血液透析器和滤器复用标准操作规程31

血液透析浓缩液配置管理标准操作规程32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33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34

硬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36

内镜清洗剂选择标准操作规程37

口腔科清洗消毒间管理标准操作规程38

牙科综合治疗椅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39

口腔手机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40

介入诊疗科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42

消毒供应中心(CSSD)设备、设施管理标准操作规程44

消毒供应中心(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标准操作规程45

消毒供应中心(CSSD)耗材管理标准操作规程46

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标准操作规程47

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机器清洗标准操作规程48

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手工清洗标准操作规程50

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病原体污染器械和物品清洗标准操作规程51

超声波清洗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52

复用手术器械包装标准操作规程53

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标准操作规程54

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管理标准操作规程56

无菌物品下送标准操作规程57

物品灭菌失败召回标准操作规程58

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59

第三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方法61

标准预防标准操作规程61

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标准操作规程63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64

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66

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67

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68

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70

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72

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次序标准操作规程75

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选用标准操作规程77

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78

医务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80

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82

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83

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5

第四篇职业防护与生物安全86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86

术中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88

血液和体液皮肤粘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89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标准操作规程90

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92

实验室操作生物危害防护标准操作规程94

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事故处理标准操作规程96

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生物安全管理标准操作规程98

微生物标本运送标准操作规程99

生物安全柜标准操作规程100

第五篇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102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102

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104

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标准操作规程106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108

第六篇耐药菌检测、预防与控制110

细菌耐药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10

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11

艰难梭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13

第七篇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114

消毒药械管理标准操作规程114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标准操作规程116

第八篇医院环境清洁、消毒与监测118

环境清洁标准操作规程118

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20

医院空气消毒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22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23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25

第九篇医院感染暴发与处置126

医院感染暴发确认标准操作规程126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标准操作规程127

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标准操作规程128

第十篇医疗废物与污水管理129

医疗废物处置标准操作规程129

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应急处置标准操作规程131

医院污水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32

 

第一篇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制订者: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审核者:

解晨

文件编号:

SDSY-YGB-SOP-01

修订日期:

2012年4月

审核日期:

2012年5月

执行日期:

2012年6月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为有效预防与控制SSI,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二.手术中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三.手术后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4.外科医师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

2.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

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09.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制订者: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审核者:

解晨

文件编号:

SDSY-YGB-SOP-02

修订日期:

2012年4月

审核日期:

2012年5月

执行日期:

2012年6月

一、布局流程

根据功能和消毒隔离要求区域划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遵守人流、物流,洁污通道分开的原则。

二、环境管理

1.手术室内物品必须保持清洁、整齐,物体表面无尘,地面无碎屑、无污迹。

2.每日手术开始前和结束后,对手术间各种设施、仪器等物体表面及地面采用湿式清扫。

术中被血液或体液污染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3.不同区域、不同手术间的保洁工具(拖布、抹布)应分开使用。

4.接送病人平车保持清洁。

5.洁净手术室净化系统应在手术前1小时开启,接台手术前应自净15分钟。

6.洁净手术间每周清洗回风口及滤网,设备层有专人管理,定期更换过滤网,有相关记录。

7.术中产生的废弃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山东省立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相关规定处置。

三、人员管理

1.手术人员经专用通道、更换洗手衣、裤、鞋,戴口罩、帽子后方可进入手术间。

2.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当限制进入手术室。

3.除参与手术的医生、护士、麻醉师外,应限制其他人员进入手术室。

控制参观人员,按指定手术间参观手术,不得随意走动和出入,应与手术者和手术无菌台保持30cm以上的距离,每手术间参观人数严禁超员,最多不能超过3人。

4.实施手术者应认真执行外科手消毒法,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方可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不应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和物品,坠落在手术器械台面以下的器械和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四、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管理

1.所有进入限制区的物品、设备,均应拆除外包装,擦拭干净方可进入。

2.无菌手术器械及物品管理。

⑴手术器械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耐温、耐湿物品首选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不能用高压灭菌的物品应采用低温灭菌,尽量减少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法。

⑵无菌器械存放环境和条件符合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

3.使用后器械清洗消毒管理

⑴使用后手术器械密闭送去污区统一处置。

⑵使用后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必须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2009.

2.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

3.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

4.卫生部《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12.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制订者: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审核者:

解晨

文件编号:

SDSY-YGB-SOP-03

修订日期:

2012年4月

审核日期:

2012年5月

执行日期:

2012年6月

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病人第一位医院感染,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对于保障患者和医疗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制定如下我院手术部位感染(SSI)监测规程:

一、监测目的及对象

1.了解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针对性采取防控措施,以避免或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2.监测对象为监测期内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患者。

二、监测人员:

手术医生及科室感控小组成员

三、监测方法:

对所有手术病人自手术后第一天开始至整个住院期间,每天进行手术部位感染相关的病情监测,并将相关信息记录于每病人一份的监测表中。

四、各类人员职责

1.手术医师/麻醉医生

⑴完善病历和手术麻醉记录详细记录与感染相关的症状、体征和影响因素(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台次、麻醉评分、手术中失血量、术中体温及保温措施、手术引流情况等)、手术前后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更改目的,当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情况时,应具体描述手术切口分泌物的性质、颜色和量等。

⑵密切观察病情主管医生发现或疑似手术部位感染时,应及时留取相应标本(分泌物、血液)进行病原学检查,通知科室监控护士,并于24小时内通过医院感染报告系统报告医院感染办。

⑶及时认真地填写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表主管医生应于术后第一天开始逐项填写监测表,病人住院期间,每天监测有关手术部位感染情况(T>38℃、手术切口发红并有分泌物、局部异常疼痛感、抗菌药未在规定时间内停用、提前拆线引流等),并记录于监测表相应的栏目中。

2.科室监测护士(每科室固定1~2名)

⑴密切观察病情当发现或疑似手术部位感染时,应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并协助其及时留取相应标本做细菌培养。

⑵做好出院宣教病人出院时告知其当手术部位有红、肿、热、痛、化脓及体温变化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来院(病房或门诊)就诊。

⑶完善收集监测表整理出院病历时,取出监测表,完善相关内容,核实病人联系电话,收集后送院感办。

3.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

⑴加强与科室的沟通了解监测方案的实施情况,协助科室解决监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⑵监测手术部位感染及时督导完善监测表的填写,调查核实科室报告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协助科室有效落实感染防控措施。

⑶建立随访档案电话随访出院后手术病人,无植入物者术后30天随访,有植入物者为术后1年。

⑷监测资料分析每3个月汇总分析监测资料,不断完善监测方案,与科室及相关临床医师、护士共同分析感染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五、汇总分析和反馈主要内容为所监测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等,注重分析感染发生的可能因素及感染率的变化趋势,与相关科室和部门一起针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完善监控措施,减少或避免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汇总分析结果反馈相关院领导、相关手术科室和手术医生,对外不公布。

 

参考文献:

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制订者: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审核者:

解晨

文件编号:

SDSY-YGB-SOP-04

修订日期:

2012年4月

审核日期:

2012年5月

执行日期:

2012年6月

一、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

二、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

三、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四、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五、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

六、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七、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3.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范。

4.监测气管插管气囊压力,保证压力处于适当水平(20mmH2O以上);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5.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液用无菌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做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7.正确进行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

⑴消毒呼吸机外壳、按钮和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天不少于2次。

⑵可重复使用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金属接头、湿化罐等用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干燥封闭保存,也可用环氧乙烷灭菌;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一次性应用。

⑶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八、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剂。

九、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十、对全体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参考文献:

1.加拿大医学微生物与感染病协会.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诊治指南2008.

2.胡必杰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010.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制订者: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审核者:

解晨

文件编号:

SDSY-YGB-SOP-05

修订日期:

2012年4月

审核日期:

2012年5月

执行日期:

2012年6月

一、置管时

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2.插管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

3.使用的医疗器械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

7.严格消毒穿刺点皮肤,推荐使用2%氯已定。

8.建议选用抗菌导管。

9.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置管操作。

二、插管后

1.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敷料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明显患者宜选用无菌纱布。

2.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

无菌纱布为2天,专用贴膜可至7天,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须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

4.保持连接装置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5.病人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6.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入血、血制品、脂肪乳剂后应及时更换。

7.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8.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同时对导管尖端及皮下段进行细菌培养;不能拔除导管时,应同时取外周静脉与中心静脉导管血进行培养。

9.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

10.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三、培训与管理

1.置管人员和导管维护人员应持续接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数量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定期公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

四、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

1.除非怀疑有CR-BSI,不提倡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

2.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

3.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

4.通过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

5.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6.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

7.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放置过滤器预防CR-BSI。

 

参考文献:

1.美国感染病学会.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疗指南2009.

2.胡必杰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010.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制订者: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审核者:

解晨

文件编号:

SDSY-YGB-SOP-06

修订日期:

2012年4月

审核日期:

2012年5月

执行日期:

2012年6月

一、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

4.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5.严格执行手卫生,戴无菌手套。

二、置管时

1.常规的消毒方法:

使用0.05-0.1%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程序如下:

①男性:

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洗净包皮及冠状沟。

②女性:

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2.插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

三、置管后

1.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2.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得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

5.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6.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还需消毒。

7.患者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

建议2周更换1次导尿管,普通集尿袋每周2次更换,精密集尿袋每周更换1次。

9.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10.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留尿进行细菌培养并更换导尿管。

11.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三、其他预防措施

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

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美国感染病学会.成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09.

2.胡必杰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010.

第二篇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制订者: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审核者:

解晨

文件编号:

SDSY-YGB-SOP-07

修订日期:

2012年4月

审核日期:

2012年5月

执行日期:

2012年6月

一、基本原则:

1.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除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

3.各种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终末清洁消毒,使用中应定期清洁消毒,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

4.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处理。

5.应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首选物理消毒灭菌方法。

二、呼吸机操作面板、监护仪面板、微量注射泵、输液泵等手频繁接触的各种仪器表面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不少于2次;有多重耐药菌等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时,每班不少于1次。

呼吸机外壳、监护仪外壳等非手频繁接触的各种仪器表面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不少于1次。

三、可重复使用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湿化罐、湿化瓶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消毒供应中心(CSSD)集中回收处理。

若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则应使用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

四、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一床一套,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至少1次。

五、经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专人专用,条件受限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六、床栏杆、床旁桌、门把手等患者周围物品表面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至少2次;有多重耐药菌等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时,每班至少1次。

护理站台面、病历夹、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应每日擦拭清洁消毒至少1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

3.胡必杰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010.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制订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