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19豪放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140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r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19豪放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r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19豪放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r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19豪放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r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19豪放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r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19豪放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r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19豪放词.docx

《r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19豪放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19豪放词.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r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19豪放词.docx

r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19豪放词

豪放词

1、阅读下面这酋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泌①

  天池本无际,南北竟谁分?

楼前多景,中原—恨奋难论。

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②两点,点破水晶盆。

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③,俨然存。

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④。

三拊当时顽石⑤,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

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注】①程进(1164-1242),南宋词人,辛弃疾好友,先世居洺水,因自号洺水遗民。

②多景楼所在的京口(今江苏镇江)附近有金、焦二山,南宋时二山屹立在长江之中。

③《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此伐,渡江,“屯于淮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人而后进。

”④士雅是祖逖的字,刘琨是祖逖的好友。

④甘露寺内有一被称作“狠石〃的石头,形状如羊,相传诸葛亮曾坐其上,与孙权商议破曹大计。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词的开头两句,写天地本来没有边际,是谁将南北分开?

一个“本”字,传递出词人对人为边际的不满,“谁分”二字问得尖锐而强烈。

B.这首词一、二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三、四句写出词人因南北分裂、中原沦丧而“恨”,明确地回答了"南北竟谁分”的问题。

C.上片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比作“水晶盆'写出了长江被金、焦二山点破、不复完整的视觉感受。

D.下片写登楼而望.看到祖逖北伐时冶铸兵器的旧迹;入寺而游,拍打相传诸葛亮曾坐过的顽石,词人追拥历史,用典抒情。

E.词的下片结尾两句,描绘了孟夏时节的一场大雨,洗去了北方昏结的尘沙。

既点明时令,又以景结裔,含蓄蕴籍。

2.本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BE;2.①对国家分裂、中原沦丧的无限悲慨。

词人站在多景楼上,北望中原,想到沦丧的故土,心中充满了难言的悲愤。

②对抗金志士的期盼和对北伐中原的热切渴望。

下片“止欠”,突出词人对抗金志士的期盼;“正须”,突出对北伐中原的热切渴望。

③对荡尽敌寇、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

上片写词人愿借得鞭霆之力,将金人驱逐回家,突出词人抗金的决心;下片用祖逖、诸葛亮的典故表达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决心。

④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

上片“谁分”一句,尖锐发问,下片“止欠”一句,指斥统治集团中无一个心系统一大业的英雄,都把矛头指向了当朝统治者。

解析:

B项“明确地回答了……问题”错误,三、四句并不是对一、二句问题的回答;

E项“描绘了孟夏时节的一场大雨,洗去了北方昏暗的尘沙”错误,结尾两句是想象。

2、一剪梅

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宋]刘克庄

束缊②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实之:

王迈,字实之,刘克庄的好友。

②束缊(yùn):

把乱麻捆起来,做成照明的火把。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起句“束组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地描写连夜而行的情状,一束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

“宵行”暗示远行的劳苦。

B.诗囊中的诗篇是词人的心血结晶,因而宁舍衣囊不舍诗囊。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表现了词人的?

书生本色和不爱钱财的高洁情操。

C.“天寒路滑马蹄僵”中,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颐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

D.“元是王郎,来送刘郎”表现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刘克庄自称“刘郎”,也有以唐代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之意。

E."酒酣耳热说文章”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内容上点明两位词人志同道合,在推杯换盏间还不忘评诗论文。

2.词作的下片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是如何刻画的?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E;2.

第一问:

刻画了狂放不羁、慷慨激昂的狂士形象。

第二问:

①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

“酒酣耳热说文章”“推倒胡床”等神态、动作描写,从正面刻画人物形象:

“旁观拍手笑疏狂”一句通过写旁观者的表现,从侧面刻画人物形象。

②运用夸张、衬托等手法来刻画人物。

用“惊倒邻墙”“推倒胡床”等夸张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纵情任性,借旁观者“拍手笑疏狂”来衬托人物的狂放不羁。

解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

卢蒲江席上,时有新第宗室①

刘过②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

有汝阳璡者③,唱名殿陛④,玉川公子⑤,开宴尊罍。

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

如何好,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未尝戚戚于怀。

问自古英雄安在哉。

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姑苏台畔,花谢花开。

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

谁羡汝,拥三千珠履⑥,十二金钗。

【注】①一本题作“卢菊涧座上。

时座中有新第宗室”。

“菊涧”是主人之号。

②刘过:

南宋文学家。

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

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

又屡试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后布衣终身。

③汝阳琎者:

唐玄宗李查基之侄李琎封汝阳王,借指新第宗室。

④唱名殿陛:

指殿试录取后宣布名次。

⑤玉川公子:

唐诗人卢仝号玉川子,借指宴会主人卢蒲江。

⑥三千珠復:

指门多宾客。

语出《史记,春申君列传》:

“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躡珠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开篇三句以飞剑横空的壮采象征匡济天下的奇志,极写前来应试时意气之豪迈,落笔便有非凡气象。

B.“有汝阳”四句收敛前情,点明题事。

及第者与落第者同一宴席,咫尺荣枯,悲欢异趣,心情自难平静。

C.“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写出诗人落第后万念俱灰、借酒浇愁的无奈。

D.“未尝戚戚于怀”极见诗人平生光明磊落,不因穷达而异其忧乐的宽广胸怀。

E.创作这首词时作者心情极其痛苦,但词的格调却异常高昂,表现得大气磅礴,不但不见穷愁潦倒之态,反倒对“新第宗室”的及第表达由衷的祝贺。

2.这首词全篇都是直抒胸臆,表达情感丰富,语言风格多变,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案:

1.CE;2.一位胸怀壮志却屡试不第的爱国志士形象(胸怀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的落第书生形象)。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写出了诗人的豪迈气度和远大志向,“问自古英雄”写出诗人写出诗人的满怀壮志;从“又为此来”“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可见诗人落第后的无奈凄凉;“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极见枉读诗书无补于世的痛苦和岁月无情而功名未立的忧惧和感叹。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C项,“万念俱灰”错.“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描摹出感慨万千之状。

落第不过一事而已,却说“百千万事”,可见非徒念己身之得失,乃深忧国势之兴衰。

E项,不是“祝贺”,而是对及第者的轻蔑。

词的最后几句“谁羡汝、拥三千珠履,十二金钗”,表达了对及第者奢侈生活的极端轻蔑、讥讽。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4、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②,谈笑净胡沙③!

注:

①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

②东山老:

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

他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

③胡沙:

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小窗”两句,以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

B.一个“恨”字笔落沉重,倾注着诗人满腔的郁愤,成为笼罩全篇的情感基调。

C.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肠之美。

D.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实应属于“豪放词”。

E.“拚却鬓双华”一句,意为诗人要通过毕生的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

2.本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你认为本词与《归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相似的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

为什么?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

1.BE;2.相同:

山林隐居,贞洁自持。

不同:

一是因痛恨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与之决绝,甘心过隐居生活;一是因朝廷昏庸,抗敌无策,表现强烈爱国忧患之情。

解析:

B项,“一个‘恨’字笔落沉重……笼罩全词的情感基调”错误,从词中来看,词中还有其他的情感,如词作上片中就流露出想以山水自娱,渴望获得心灵平静愿望。

E项,“‘拚却鬓双华’一句,……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错误,从词中来看,“鬓双华”应该是“双鬓斑白”的意思,指年事已高,两鬓生霜。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

【宋】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①。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②,泪流如雨。

【注】本诗写于金兵南下,作者初离洛阳,由水路南行之时。

①孙郎良苦:

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

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

②梁父:

即梁甫吟,乐府歌曲。

《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好为梁甫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开阔的画面:

千里波涛,云水茫茫,词人放舟于江面上。

但美丽的江南山水只赢得词人“略为留顾”,这暗示了曾迷恋山水的词人此时已无心陶醉于这烟云环绕的吴越山水。

B.三、四两句“云屯水府,涛随神女”和“涛屯水府,云随神女”一样,是互文合指,形容长江之上云聚涛涌的景象。

“九”,泛指多数,“九江”,谓长江为众水汇流之江。

C.词下片一开头就沉痛地指出“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此句的“英雄”与《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词中“揾英雄泪”句中的“英雄”分别指两个作品中的作者本身。

D.“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只能敲着船像当年隐居南阳,关心天下大事的诸葛亮一样悲吟《梁父》诗罢了。

这对一个爱国者是多么痛苦的事呵,所以“泪流如雨”。

2.“泪”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请简析上述两词中“泪”的意象与本词“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有何不同?

答案:

1.C;2.本词是对国家不幸的痛苦和回天无力的无奈;《雨铃霖》是不忍别又不能不别的深情;《水龙吟》是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无知己,得不到同情、慰藉的孤独寂寞、悲怆愤慨。

解析:

本词英雄指天下英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的英雄指作者本人。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一枝花(醉中戏作) 

辛弃疾

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

黄金腰下印,大如斗。

更千骑弓刀,挥霍遮前后。

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个他家偏有。

算枉了,双眉长恁皱,白发空回首。

那时闲说向,山中友。

看丘陇①牛羊,更辨贤愚否。

且自栽花柳。

怕有人来,但只道,今朝中酒②。

【注】①丘陇:

指坟墓,化用古诗“今日牛羊上丘陇,当年近前面发红”诗意。

②中酒,饮酒之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写作者自比像斗草小孩,想尽了千方百计,想要赢得一切,率真而童心未泯,极富情趣。

B.下片开篇写而今白发横生,回首往事,也只能徒唤奈何而已。

既然往事不堪回首,而今又闲居林下,便只有和山中友人谈天论地、道古说今以潇洒送日月了。

C.“看丘陇牛羊”,借助典故,委婉含蓄表达了世俗浇薄,贤愚难以分辨,让作者产生避世之意。

D.结尾“怕有人来”二句说如有人相访,就说我醉了,实则表达了作者远人避祸之意。

2.词的上片前三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A;2.刻画了一个有胆有识,功高位显,威风八面的志士形象。

“千丈擎天手”,写其一柱擎天,力挽乾坤的英雄气概;

“万卷悬河口”,写其口若悬河,议论风发的英姿。

作者以“千丈”和“万卷”对比,说明了他有胆有识,智勇双全的英雄本色。

“黄金腰下印,大如斗”写其功业,“更千骑”二句,写其出巡时仪仗之盛大和气势之威武,从而表达出他的政治抱负。

解析:

而“百计”三句则是写他的内心世界,写他的理想和追求,他要不遗余力,做到和斗草儿童一样,“赢个他家偏有”,即实现其“达则青云,便玉堂金马”(《汉宫春》)的政治目的,为下片写其“穷则独善其身”做好了铺垫。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①

李纲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

天险难逾,人谋克敌,索虏岂能吞噬!

阿坚②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

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

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

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

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

延晋祚,庇烝民,周雅③何曾专美。

【注】①淝上:

淝水之滨,晋军在此以少胜多击败前秦。

②阿坚:

指前秦皇帝苻坚。

③周雅:

指《诗经》“大雅”和“小雅”中赞颂周宣王派兵征伐西戎的诗篇。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险难逾,人谋克敌”,指出了晋师击败前秦的两个条件,即地利和人的谋划。

B.“结阵当蛇豕”,写晋师以八千兵力布阵对抗百万敌军,赞美了晋师战力之强。

C.“夜闻数声鸣鹤”,运用典故,巧妙地表现出百姓得知晋师将要到来时的欣喜之情。

D.“周雅何曾专美”,以反问形式,高度赞美晋师之功堪比周宣王征伐之功。

2.李纲与辛弃疾同为主战派,这首词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

1.C;2.李纲以东晋以少胜多击败前秦的历史,劝喻宋高宗积极抗金恢复中原,表现出必胜的信心。

辛弃疾这几句,以刘义隆草率北伐落败的典故,批判南宋朝廷不做抗金准备,不思收复中原,导致国土沦丧。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巧妙地表现出百姓得知晋师将要到来时的欣喜之情”错误,从词中来看,“夜闻数声鸣鹤”说的是“风声鹤唳”的典故,意为前秦军队溃败,非常惊慌,听到鹤鸣都以为是晋师追过来了。

故选C项。

2.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李纲与辛弃疾同为主战派,这首词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这是以比较阅读的形式来考查情感,考生要指出两首诗歌中的不同思想感情。

先看李纲的词,词的题目是“晋师胜淝上”,这就交代了诗歌中的典故,北方的前秦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气焰嚣张,妄图消灭东晋,统一南北。

东晋只有八万军队,不到苻坚的十分之一。

而淝水一战,晋师大败苻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保住了晋国的安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

然后要结合词的内容和作者所处的朝代来分析这一典故的用意。

词的下阕以“奇伟”领起,对这次战争的胜利作了生动的铺叙。

谢玄、谢琰、桓伊等指挥数千之众,直渡淝水,击退北军,使北军望风披靡。

苻坚等登上寿阳城,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军。

在败逃路上,夜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军追杀过来。

弃甲曳兵,亡魂丧胆,惊慌失措,狼狈北逃。

词以十分快意的笔调赞扬晋军出奇制胜、力挫强敌,保住了东晋的江山和人民,免遭“索虏”吞噬。

其功业之伟大,虽“周雅”所歌颂的周宣王中兴也不得专美于前了。

这对南宋有重大的历史借鉴意义。

词人写这首词,意在讽谕高宗以古为鉴,须知少可以胜多,弱可以胜强,强敌不足畏,全在“人谋克壮”。

应痛下决心,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作者的用心是很明显的。

再看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是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出一个历史教训。

史称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

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

宋文帝急于事功,轻启兵端。

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国势一蹶而不振了。

这一历史事实,对当时现实所提供的历史鉴戒,是发人深省的。

作者援用古事近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和自己的历史教训,批判南宋朝廷不做抗金准备,不思收复中原,导致国土沦丧。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满江红 送李正之①提刑入蜀②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①李正之,辛弃疾好友,与辛弃疾一样主张抗金,是年冬入蜀,改任利州路提点刑狱使。

②本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冬,时作者罢居上饶。

③相如檄:

司马相如有《喻巴蜀檄》,此借喻安抚民心。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开篇入题,点明友人之入蜀与己之送行,"登天"句化用了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意,在蜀道艰险的述说中已暗含对友人的关切惜别之意。

B."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两句表明作者对友人以多病之躯远赴蜀地的忧虑牵挂,表达不忍离别之意。

C."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诗意,劝勉友人不必伤别,并欲以对荆楚一路美好风光的叙说来宽慰友人。

D."赤壁矶头千古浪"化用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要像苏轼那样胸怀壮志,入蜀建一番功业。

E."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雪深"暗寓自己被罢官、好友被远谪、抗战派淘汰将尽的困顿现实,此处言梅花开于"雪深"之时,既意在点明友人入蜀的时间,也意在以梅之凌寒犹开时与友人互相鼓励,砥砺前行。

2.“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D;2.①东北看惊诸葛表,运用了诸葛亮给刘禅上《出师表》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期待好友李正之能像诸葛亮那样坚持北伐,让东北方面的敌人闻风丧胆,同时寄托了作者不忘抗金、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

②“西南更草相如檄”则运用司马相如写《喻巴蜀檄》的典故,希望友人像司马相如那样,体察民情,安抚百姓,治理后方。

解析:

1.题干是“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B项,这两句前有还自叹,表明这是从作者的角度表现自己身体多病,加上被罢免官职,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D项,应是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面对人生困境要有乐观旷达的心态。

故本题选B、D两项。

2.题干是“‘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诗人的思想情感。

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分析表现手法和诗人的思想情感。

分析作者的情感时,注意辛弃疾词的特点以及其善于用典的特点,还要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同时注意注释。

上片起句点出李之入蜀与己之送行,依依难舍。

三、四句写稼轩正当中年,而一放就三年。

祖国被侵占,自己又有才却闲置如此,内忧外患,不能不“病”。

五、六两句“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东北看惊”者,是东北方的大好河山,沦入异族之手,正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里着一“惊”字,有三层意思:

惊山河之破碎,惊投降派的阻挠,以至惭愧得都怕(惊)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了。

然而却反其“道”而行之,让李正之去西南的巴蜀“更草相如檄”。

这里着一“更”字,透露出了不出师东北之恨未已,而又要被强迫到西南去镇压人民。

恨上加恨,这个“更”字把一个南宋小朝廷的那种对敌和,对己狠的心态暴露无遗。

七、八两句是双方的小结。

自己废置无聊,而李又任非其所。

读懂诗句的意思后,很容易知道,此处运用了诸葛亮给刘禅上《出师表》和司马相如写《喻巴蜀檄》的典故,结合词人生活的时代和写作此词的背景,可知词人意在表达他期待好友李正之既能像诸葛亮那样坚持北伐,让东北方面的敌人闻风丧胆,又希望友人像司马相如那样,体察民情,安抚百姓,治理后方。

同时词人还寄托了自己不忘抗金、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

本题的情感要从作者对国家的情怀和作者对李正之的期待两方面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