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5695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doc

《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doc

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

要破解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运营模式缺乏合理性、产业链不完备、旅游产业对环境破坏等困境,推进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积极探索体制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完善顶层设计、发挥人文资源作用,提升旅游产业软实力。

  关键词:

旅游产业;问题;对策;可持续发展

  伴随社会与经济地不断进步,旅游渐渐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旅游产业的发展已变成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行业之一。

但是,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在此时的环境下浮现出诸多问题,其中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景区的粗放管理尤为突出。

如何实现旅游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1、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旅游相对封闭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大国,如今向旅游强国迈进。

在几十年的旅游发展中,旅游产业发展逐步呈现出一定规模,旅游产业涉及的各个行业,包括酒店业、餐饮业、娱乐业等,其产业结构都迅速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正是因为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类矛盾问题,例如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规划不科学、产业规模不合理等。

2013年实施的《旅游法》,只是从法律层面,保障了旅游产业发展,而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增长。

  2、旅游行业市场的运营模式缺乏合理性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旅游行业市场运营,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而且包括了国外市场。

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时代背景的发展,传统的旅游行业运行宣传,例如海报宣传、电视广告宣传、广播宣传等,难免达不到理想效果。

旅行社组团运营模式,也出现中间环节利润下降、散客增多、导游压力大等问题。

因此,旅游行业市场运营模式,还需根据时代背景需要,进行科学合理改革,这样才会更好地促进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备

  当前我国旅游产业链中各类企业结构上都存有不同的不合理因素,其中重点体现在几个方面:

内部结构、数量结构等存在不合理性。

为了实现可续发展对旅游的要求,确保旅游活动的开展,每个行业的协调发展是由旅游行业的整体特性决定的,在向游客提供服务的每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致使旅游的总的质量下滑,而且游客所需的服务不可能由同一个企业提供完成,必须一开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各个企业协调配合。

然而在旅游行业的每个结构层次的不合理都会影响完整的旅游行业的竞争和管理。

所以,在构筑较为完备的旅游产业链不论是在增加竞争能力还是增加行业产业链的竞争能力都必须要做的。

  4、旅游产业对环境所产生的破坏

  当地人民经济活动的失误会一定程度破坏自然环境。

人们经济行为对于景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工商业生产所排放出的废渣以及出现的噪声污染了景点的自然环境,破坏了景点应该有的安静。

此种行为不仅使景点失去了以前新鲜的空气、清澈的水流和安静的气氛,而且还由于环境污染而降低了游客游览的兴趣;另一个方面是不合理的环境开发和农业的生产模式破坏了旅游景点的自然环境平衡,使得自然人文环境遭受了直接的不良后果。

  二、可持续发展下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1、政策顶层设计,打造现代版本的旅游产业综合体

  由于旅游发展政策不配套,导致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政策滞后产业发展情况。

因此,通过国家政策顶层设计,打造现代版本的旅游产业综合体,把旅游产业发展纳入系统工程思考之中,以景区等旅游核心吸引物为依托,融入餐饮业、酒店业、娱乐业、购物业、交通业等配套政策支持,重点突出地区的旅游发展功能,以旅游产业综合体,带动周边实体经济发展,形成经济规模效应和全局观的系统发展思路。

  2、积极探索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创新

  设立生态旅游和局部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鼓励建立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的旅游景区。

旅游景点必定依靠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标准,促进景区内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

政府在考虑土地规划的同时,不仅要重视景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而且要把土地附作物上的生态资源,纳入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

这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发展的体制创新问题,探索一套完整的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规章制度,把生态建设、开发、保护、管理融入到一个新的体制,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更新旅游产品体系,加速旅游产业结构升级

  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就是把传统中旅游产业结构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重心,转变为符合时代发展的产业结构特征,即以旅游低端服务的产品对应产业结构,升级成为旅游高端服务的产品对应的产业结构。

重视旅游产业布局,建立完善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支持体系,做好旅游景区发展可持续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优化行业结构,促进旅游产业向绿色化、品牌化、特色化方面转型。

特别是要重视旅游产业各个链条的合作,增强各行各业的沟通与交流,基于现代技术,融入产业发展,改变内部结构,促进行业自身更新升级。

另外,重视与政府管理部门的合作,有效协调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争取获得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

  4、建立和完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旅游法》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旅游发展的法律,对完善和规范中国旅游行业,有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对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和保护、旅游体制保障、旅游项目的支持、相关项目的制定和操作、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等方面,仍需更为具体确定的法律支持。

将社会参与加入其中,借用其他国家社会组织的优点,完善中国旅游可持续的相关模式,探究和相关机构设置,积极开展各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项目,增加旅游行业相关人员和组织的交流。

建设旅游服务志愿组织,利用舆论导向,创造全世界都关注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气氛。

  5、重视旅游产业中人文资源作用,提升旅游产业软实力

  人文资源在旅游产业中,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通过打造人文资源,提升旅游产业软实力,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人文资源的丰富,是该地区所有文化成果的沉淀,包含了该地区整个发展过程的文化内涵,是当地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首先,需要提升对于该地区人文资源利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因为该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会涉及到很多方面,也需要很多政府部门的支持,应该增强国家对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控制,形成合理的开发体系,以便于完成对人文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过程。

其次,要整理当地各种人文资源,以便于游客通过不同角度、不同过程对当地人文文化拥有更充分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舒小林,高应蓓,张元霞,杨春宇.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03.

  [2]郭义有.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J].品牌,2015.02.8.

  [3]王超,王志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包容性发展模式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59-66.

  二是加快建设,拓宽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对外大通道,推动湘西州尽快融入长沙、重庆、桂林、贵阳4小时经济圈;加快建设景区连接线,改善凤凰通往各乡镇等重点旅游项目目的地的公路等级,完善县城路网系统,特别是通往景区的道路建设;加快对景区配套设施的改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如修建停车场、旅游公厕、自驾车营地等等,从而促进凤凰县文化旅游资源的内联外合,形成大旅游、大环线、大市场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2、加强旅游开发力度,提升融合质量

  一是传承传统,对接现代教育。

对年轻一代进行现代化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其传统文化的教育。

凤凰县内的少数民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在文化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性其特有的民俗文化开发民俗旅游的狩猎文化、饮食文化、民居文化、手工艺文化、歌舞文化、节日文化等。

这样,让年轻人参与其中,在学习到现代文化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继承。

  二是保护开发,并行建设发展。

首先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将凤凰古城的建筑进行统一规划,将不协调的建筑进行整治,严格规划审批新建和改建的房屋,务必保持其明清风格和民族风情;其次,将古城内的商铺进行整合,打造"凤凰小吃一条街""民俗手工艺品一条街"等商业聚居场所,还原古城该有的古香古色。

只有将这些具有历史人文内涵的文物古迹保护起来,才能真正吸引游客,让古城的文化旅游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寓教于游,推广民间文化。

在古城内设置民俗手工艺品的展示区和参与区,建立展示区公开展示老工匠们制作工艺品的过程,并建立"银饰博物馆"、"蜡染博物馆"、"织锦博物馆",加上现有的"古城博物馆",将凤凰特色手工艺文化展示出来;参与区专门设立体验室,让游客们参与到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如蜡染、扎染、编织的制作中去,并能将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带回。

这样不仅能让游客在古城逗留的时候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还能推广传承凤凰快要消失的民间传统工艺。

  3、加强旅游品牌建设,扩大融合效应

  一是政府主导,加强商品研究。

文化作为旅游业的灵魂,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业在市场上是没有竞争能力的。

因此,政府首先应该将文化产业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进行开发,对文化产业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扶持;其次,要深挖苗族文化,将浓郁的苗寨乡土文化特色和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苗族风情等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不能让"舶来品"冒充苗族旅游商品。

  二是实施精品策略,打造旅游路线。

通过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举办全国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依托凤凰打造"烟雨凤凰"和"梦里湘西"两台大型文化旅游晚会,通过举办歌舞比赛、音乐节、国际摄影双年展、苗族跳花节等参与性高的活动,使"神秘古城、天下凤凰"的旅游形象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上不断形成冲击,打造凤凰旅游的品牌。

同时利用凤凰现有资源打造名人文化、山水风光、乡村民俗文化和兵战文化等主题旅游路线。

  凤凰县完全可以利用其所拥有的原始、古朴、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差异,围绕本地民俗活动和人文积淀开发设计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使凤凰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地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文喜.凤凰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凤凰区域地理实习报告.百度文库,2015.

  [3]熊焱.凤凰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吉首大学,2012.

  [4]叶红专.把湘西州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J].新湘评论,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