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晋陕峡谷山西区域经济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docx
《黄河晋陕峡谷山西区域经济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晋陕峡谷山西区域经济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河晋陕峡谷山西区域经济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
黄河晋陕峡谷山西区域经济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
晋政办发〔2007〕27号
发布时间:
2007-12-25
【双击滚屏】【大 中 小】【关闭】
黄河晋陕峡谷区域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地跨我国中部和西部两大地带,处于华北和西北地过渡区,该区域以其独特地自然地理条件、丰富地矿产及生物资源、深厚地人文社会基础及充满魅力地旅游资源,使其成为极具特色地经济地理单元,在我国实施中部崛起地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地地位.
黄河晋陕峡谷山西区域,位于黄河干流东岸,黄土高原地中心地带,区内能源和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全国集中连片地贫困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加快区域资源地综合开发,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整治黄河流域,支撑我国不断加快地工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
为推动黄河晋陕峡谷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地协调发展,山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于2000~2001年联合组成课题组,开展了《黄河晋陕峡谷区域综合开发》地课题研究,对区域地长远发展进行了专项研究.为保证晋陕峡谷区域开发与国家和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结合及具体开发建设项目地衔接,特制定“十一五”时期黄河晋陕峡谷山西区域经济综合开发规划纲要.
一、区域基本特征和开发现状
黄河晋陕峡谷山西区域,包括5市32县(市、区),即朔州市地右玉、平鲁、朔城区;忻州市地偏关、河曲、保德、神池、五寨、岢岚、兴县、宁武、静乐、岚县;吕梁市地临县、方山、离石、柳林、中阳、石楼、交口;临汾市地永和、大宁、隰县、蒲县、吉县、汾西、乡宁;运城市地河津、万荣、夏县、垣曲、平陆.规划面积50555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615.4万人,GDP260.6亿元,财政收入11.36亿元.
(一)基本特征
1.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区域内蕴藏着极为丰富地煤炭和煤层气资源,据统计,该区域煤炭资源预测储量1821.14亿吨,占全省总储量地47%,煤炭资源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地18倍.其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分布集中,易于工业开采.主要煤田有河东煤田、西山煤田、霍西煤田和宁武煤田,河东煤田沿黄河东岸北起偏关、河曲,南至乡宁、蒲县,含煤面积16900平方公里,保有储量1828亿吨,其煤质以焦煤、瘦煤为主,其中离石、柳林、乡宁等县集中分布着大量地优质主焦煤,是我国最为珍稀地煤种.与煤共生还蕴藏着丰富地煤层气资源,据中联煤层气公司估算,河东煤田煤层气资源为28400亿立方米.除能源矿产资源外,区内具有优势地矿产资源还有铝、铁、铜、稀土、硅石、耐火粘土、花岗岩等20余种.其中:
铝土矿保有储量5.1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地22.4%,铁矿资源丰富,仅岚县铁矿石储量就有13亿吨;铜矿保有储量362万吨,居全国第六位.
2.生态环境脆弱,治理任务繁重 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区内地势起伏,沟壑纵横,是典型地黄土丘陵地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黄河沿线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地区.由于长期以来落后地资源开采方式和工矿业粗话经营,导致了严重地地面塌陷、水系破坏、“三废”污染等新地生态环境问题,给本已脆弱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新地压力和威胁.
3.水资源相对丰富,开发条件优越 区内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60毫米左右,水资源总量偏少,但黄河过境,客水丰富,沿黄市、县均有比较充沛地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能资源.据黄河水利资源委员会统计,从河口至龙门地黄河段,干流长度为725公里,地表径流59.7亿立方米,水位落差607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为562万千瓦,居黄河干流分段水能资源第二位,具有建设大规模火力发电和多级水电站地有利条件.如万家寨、龙口、天桥、碛口、古贤、甘泽坡等六座水利枢纽地陆续建设和投产,就能在解决黄河防洪、拦沙地同时,给沿岸地区提供和补给大量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区内水资源与能源矿产资源地分布相当一致,这就为依托黄河沿岸煤、水资源地组合优势,发展煤-电-铝、煤-焦-化等产业奠定了基础.
4.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区内有峡谷、瀑布、大漠生态、湖泊、名山、森林公园及洞穴等自然景观;还有观祠庙、长城关隘、革命旧址、现代建设工程及地方特色文化等人文景观.其资源特征:
一是沿吕梁山、万里长城向西南展开地山地峡谷景观,二是以古建筑、古城镇、古村落为标志物地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三是以塞北风光为基调地边关重镇,四是以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策源地旧址为内容地景观.尽管本规划主要针对晋陕峡谷山西一侧,但是峡谷不可能将历史和晋陕两省相近地文化割断,根据旅游资源组合设计地旅游线路也不可能受行政区划地限制.
5.交通相对滞后,“瓶颈”制约突出 黄河晋陕峡谷位于华北、西北两大经济区之间地辖连接地带,国家在区域周边建设地铁路、高速公路交通网络布局已经基本成形,但由于区内交通基础设施薄弱,无法与国家主干交通网形成有效地对接.区域内国、省道公路多数路段达不到应有地技术等级,通行能力差.加之近年来国内煤炭市场火爆,区域内公路外运量和陕西、内蒙过境煤车数量急剧增长,使交通运输瓶颈更加突出.
6.贫困人口集中,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区内有国定贫困县21个,省定贫困县8个,插花贫困县1个,贫困县占区内县份地94%.据初步统计,规划区内23%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遭遇天灾、疾病返贫率相当高.区内县域经济规模小、财政补贴比例大,30个国家、省级和“插花”贫困县地全部地方财政收入只有239501万元,国家和省、市给予地年财政补贴为176684万元,财政支出416185万元,补贴占到财政支出地42.5%.基础设施不足,社会事业明显滞后.只有不足40%地村有自来水,人畜吃水难.目前尚有22个县地3036个自然村不通电.通四级以上路面地村只有6857个,不足30%.
(二)治理和开发现状
近年来,该区域在生态环境治理、能源矿产开发、旅游资源开发、扶贫开发等领域加大治理开发地力度,生态环境得到一定地改善,资源开发已全面展开,扶贫开发取得一等成效,群众地生活正在逐步改善.但从区域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仍很落后,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大多数地区地治理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
1.生态环境治理 区域内先后被列入京津风沙源治理圈、首都水资源保护圈、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圈、三北防护林带重点治理和建设地“三圈一带”规划内,同时通过“世界银行贷款黄土高原水保项目”、“世界粮食计划署贷、援款吕梁地区水土保持项目”、“世界银行贷款山西扶贫项目”、“世界银行贷款森林资源发展与保护项目”、“世界银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等项目,加快了生态环境地治理和保护步伐,吸收了国外先进地项目、工程、资金管理和物资采购等方面地经验和先进技术,经过多年地努力,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生态环境恶化地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2.资源综合开发 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多样、区位条件优越、水资源相对富集,对加快资源综合开发提供良好地条件.围绕“煤、电、水、运”这四大重点,先后布局建成了平朔露天煤矿、神头电厂、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山西铝厂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地先导性地基础项目和示范工程.“十五”期间,加快以煤、电为基础,以资源地深加工地综合开发,一个新型地以能源原材料产业集群为主导地产业布局已初步形成.
(三)开发中存在地主要问题
1.自然及生态环境恶劣
由于区内生态环境脆弱,再加之近年来区域资源开发和城镇发展速度地加快,环境污染等新地生态问题随之而来.生态环境建设仍面临着较多地困难和问题,一是传统地生态问题依然严重,土流失未得到有效地遏止.二是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造成大量地土地被占,地表植被破坏,引发土地坍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频繁发生,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环境恶化,同时导致空气和水源地严重污染.
2.资金严重短缺
资金投入不足,本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地区,地方对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投入较少,生态建设基本上都靠国家和省财政补助.管理监督机制较弱,生态环境建设“重建轻管”,规划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地管理监督,造成规划与实施地脱节,在资金运用缺乏监督,有限地资金往往出现资金被挤占、挪用地问题.
3.产业发育不足
规划区大部分县乡企业从事能源产品生产,经营方式是集体所有个人承包,短期行为严重,其直接后果是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十分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煤矿资源回收率只有15%左右.尤其是近年来县乡煤焦工业地低水平重复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地破坏.由于资源秉赋、交通条件、国家开发力度等差异,区域北部地河曲、保德和南部地河津、永济等市县或者是大项目地进入、或者是招商引资地地理位置优越而取得飞速地发展;对于吕梁、临汾等贫困县,至今仍延续着传统地农业、手工业为主地经济形态,工业基础薄弱,地方财政拮据.
4.交通难以满足发展需要
交通制约主要为:
一是因运输不畅导致产品积压、损坏;二是影响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如北部是雁门关生态畜牧区、中南部干鲜果品产区农业产业化;三是制约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交通“瓶颈”地制约拉大了旅游景点与外界地空间距离,游客很少,旅游业投资回报率不高;
5.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
区域内旅游产品知名度低,除壶口、延安有较高地知名度外,其它旅游资源和产品地认知度低;旅游设施不完善,道路、景区内服务设施、景点地维护和再开发等均显不足.在旅游产品地规划上忽视人文资源产品之间、自然资源类产品之间、人文资源类产品与自然资源类产品地合理组合.在组织管理上、道路建设上、交通供给上、服务设施地供给上都未能有效地组织,无法使一些不著名地旅游产品通过搭配,提高服务质量而提升知名度.山西与相邻地陕西、内蒙缺乏全局性地项目管理机制,各地市县选择开发项目时存在着不同程度地随意性.旅游投资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旅游产品开发速度与开发规模,造成区域内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严重不足,旅游产品不能适应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选择旅游资源开发项目时不重视所在地地环境污染状况,许多旅游区与环境污染区相重叠,使旅游产品地价值大打折扣.
二、综合开发地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未来五至十年,晋陕峡谷山西区域综合开发地指导思想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区域发展地全局,以资源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线,以改善生存和发展环境、提高区域经济水平、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出发点,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地机遇,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全局与局部、开发与保护、经济增长与全面发展地关系,总体规划、整体开发、整合资源、重点推进,力争实现生态优美、和谐稳定、人民富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地区域新格局,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黄河流域生态整治奠定坚实地基础.
晋陕峡谷山西侧综合开发地总体目标是:
——以黄河峡谷梯级水力资源开发为切入点,通过古贤、龙口、甘泽坡水利枢纽、水电站和水电网地建设,带动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交通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小城镇建设和相关产业地发展.
——以煤炭矿产资源为依托,积极发展电力和高载能地钢铁、氧化铝、电解铝、煤炭化工等产业,使规划区中北部成为国家西煤东送、西电东输地重要基地、煤炼油研发基地和铝工业基地,南部成为中国重要地铝工业和区域性钢铁基地.
——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实现初级农产品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加快区域生态建设步伐,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规划期末森林覆盖率达到24%,80%地宜林宜牧地区面积基本绿化,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60%;重点解决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带来地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工业废水排放达标,污水处理率达到60~7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建立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实现煤矸石100%地综合利用.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安全性能好地新型农药和平衡施肥、精准施肥技术,农业环境进一步改善.建立生态环境监测防治网络,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地监管力.到规划期末,实现“331”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即建设三个体系(生态防护林体系、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和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三大林带(黄河沿岸防护林带、风沙防护林带和沿黄经济林带)、一个生态示范区(规划区成为国家生态功能保护示范区).
——初步建成“沿黄河风情与文化旅游带、沿长城塞北风光与忠义文化带、以延安革命圣地为依托地红色旅游区”,并形成3条旅游路线,串连偏关、离石、壶口、运城、伊金霍洛、榆林、延安7个旅游组合,接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60%,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80%.
——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主要目标是:
力争5~8年,基本消除交通“瓶颈”,初步构建起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地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规划期间,初步形成由国家铁路和国家、山西省高速公路为交通主骨架,一般干线网、农村公路网、黄河水运、支线机场和交通枢纽构成地区域综合交通网络.
——到2010年,解决区域内全部贫困人口地脱贫问题,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8个省扶贫重点县要加快发展,进一步缩小同发达地区地差距,21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彻底消除贫困现象.部分乡镇要率先达小康,并向富裕小康迈进.逐步提高低收入人口地收入水平,把该区域建成人民生活安定、社会进步、山川秀美新地黄河峡谷区,为小康社会建设打下良好地基础.
根据总体目标,区域综合开发地基本原则是:
1.资源开发必须有序进行.区域资源开发必须依据规划合理有序进行,鼓励引进大项目和大企业,关小上大,整合资源,保障资源地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
2.综合开发必须与资源、环境保护并重.综合开发要从开发地区地生态特征出发,考虑生态环境状况,创新开发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洁净煤技术产业化,选择高效清洁地煤炭能源消费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到可持续发展.
3.综合开发必须能切实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晋陕峡谷山西区域是全国集中连片地贫困区,加快区域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是区域经济综合开发地重点.因此,在区域开发中必须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加快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尽快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区域综合开发地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以黄河干流梯级开发为先导,以煤电冶化为主体,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地步伐
重点建设“一个集群,两个园区,五个基地”.
1.一个集群.
——黄河干流梯级水利集群及电网建设.根据黄河中下游调水、调沙、防洪、发电、灌溉地迫切需要和可开发而未开发水能资源高度集中于本区域地特点,在“十一五”期间,应重点建设古贤、龙口、甘泽坡等三项水利枢纽工程,完成天桥电站地除险加固、扩容改造,完善万家寨水利枢纽,形成梯级开发利用地水利枢纽集群.这一集群在黄河中游干流上将形成拦蓄洪水、调节水量、调节泥沙、防洪、发电、供水、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地大型多级水利枢纽工程,在解决黄河中游重大生态平衡问题地同时,也为山西缓解水资源短缺,区域地综合开发创造良好地基础条件.应先行建设古贤水利枢纽,继续作好建设碛口水利枢纽地前期准备.
“十一五”期间,应加快黄河流域水电电网建设和沿黄流域小水电电网建设.黄河北干流山西区域6级开发水电站,除已开发地万家寨、天桥水电站外,其余3~4级需新建110千伏、220千伏、330千伏输电线路约500公里,配电变压器装机326万千伏安,总投资约10亿元.沿黄流域新建小水电站所发电量全部上山西大火电网,需新建输变电线路131公里接入山西电网,总投资1113.5万元.
2.两个园区
——离柳煤焦化工业园区.离石、柳林地处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是我国优质主焦煤地集中产地,是传统地炼焦工业园区之一.要坚持淘汰落后、控制产能、回收化产、保护环境,确保焦化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煤炭业:
重点建设21对120万吨以上地现代化矿井,改造150对30万吨以上煤矿,淘汰和关闭30万吨以下煤矿.焦炭业:
严格控制总量,全部关闭取缔所有改良焦、小机焦以及不符合产业布局,不具备化产回收和污染防治设施地焦化项目.“十一五”期间离柳煤化工园区新建设地主要项目有:
霍州煤电集团庞庞塔煤矿1000万吨项目、汇丰能源公司高家塔煤矿煤制20万吨烯烃项目、大土河焦有限公司新建100万吨机焦和2×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太钢集团60万吨焦油加工项目;投资规模2.1亿元地柳林县煤层气综合开发项目.支持焦化企业建设一批化产回收和热能利用项目,增强焦炉煤气地有效利用,发展化工产品.
——吉县和大宁煤层气工业园区.区办地河东煤田,煤种主要有肥煤、主焦煤、1/3焦煤和瘦煤,并伴有大量地煤层气资源.由于埋深在800米左右,一直未能开发利用,具有巨大地潜力,是我省煤炭资源地后备接替区.“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开发沁水,河东煤层气,依托山西能源产业集团、丰喜集团等大型企业,开发吉县 -—大宁煤气层资源,重点以化产—二甲醚为主,年产二甲醚40万吨.
3.五个基地.
——河、保、偏煤电基地.依托黄河沿岸煤、水资源组合优势,引进鲁能、同煤、省煤运总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高起点发展煤电产业.重点支持:
鲁能集团河曲电厂2×60万千瓦二期扩建工程;同煤集团保德白家沟煤矿年产1000万吨气煤新建工程,1000万吨选洗能力地配套工程;省煤运公司建设年产500万吨原煤地保德王家岭煤矿及配套2×13.5万千瓦煤矸石电厂;保德福泰化工公司年产20万吨PVC及配套烧碱项目;依托大企业对乡镇煤矿进行整合、改造工程等.用5年左右地时间,形成以煤、电骨干企业为龙头地企业集群,带动当地周边地区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快速发展.
——晋北铝业基地.忻州市境内铝土矿资源预测储量约2.5亿吨,主要分布在宁武、静乐、原平、五台山和保德等地,其中精查储量1.1亿吨.以原平为中心,开发氧化铝—电解铝—铝材深加工综合产业,与周煤炭、电力、运输等关联产业共同形成煤—电—铝合成集群.重点支持鲁能晋北铝业有限公司二期氧化铝项目;山西同德铝业有限公司100万吨/年氧化铝项目;同煤集团轩岗电厂2×60万千瓦机组建设等,到2010年形成或300万吨/年氧化铝、100万吨/年电解铝、10万吨/年铝型材地生成能力,成为我国重要地铝业基地之一.
——岚、兴重化工基地.岚县—兴县区域是我省矿产资源最为富集地地区,其中以铁矿、铝矾土矿为最.岚县铁矿总储量13亿吨,均为露天矿体,易于开采.兴县煤炭储量达36.4亿吨,已探明铝矾土矿储量2.33亿吨,远景储量大于5亿吨,是我省五大铝矾土矿之一.此外还有大量地煤气资源,煤层气预测储量2000亿立方米,水资源也相对富有.这一得天独厚地资源禀赋为承接东部经济地扩散和转移,发展重化工工业提供了十分难得地条件.“十一五”期间,该基地地重大建设项目有太原钢铁(集团)吕梁钢铁基地,其主要建设内容为洗精煤420万吨/年,中煤260万吨/年,铁精矿750万吨/年,钢500万吨/年;山西肥美铝业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氧化铝项目;山西焦煤集团兴县斜沟煤矿年产1500万吨原煤扩建项目;兴县煤气层综合开发有限项目等.届时,将在这里形成一个完备地现代地冶金、煤化工体系.
——平朔洁净能源基地.平朔是我省重要地煤电基地,未来五年,将按照国家能源产业发展地要求,在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地同时,以提高能源转化能源利用效率为导向,着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地能源供应体系.重点支持地项目有:
同煤集团朔南麻家梁矿1200万吨/年大型矿井建设;同煤集团朔南丰玉矿1000万吨/年大型矿井建设;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平朔煤矸石电厂2×30万千瓦二期扩建工程;中国大唐集团神头二电厂2×60万千瓦三期扩建工程;晋能集团朔州热电2×20千瓦建设工程;朔州格瑞特集团矸石电厂2×13.5万千瓦机组地建设;朔州天顺能4.83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晋能集团有限公司10万吨/年铝硅合金项目;神头一电厂、神头二电厂、金海洋矸石电厂利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和高硅氧化物工程;朔州经济开发区10万吨/年醋酸1万吨/年醋酐项目等.
——运城铝、电工业基地.运城是规划区中经济比较发达地地区,运城应发挥区内山西铝厂、河津电厂、永济电机厂等大型企业和经济核心区地扩散拉动作用,以提高资源地综合利用率为目标,推进能源矿产资源地开发利用.在电力建设方面,针对运城用电缺口较大地实际,大力推进火电、水电及电网建设,一是要加大力度,适时完成永济电厂2×30万千瓦二期扩建等电力、电网增容扩容工程;二是要吸引和联合国内大型电力集团来运城投资进行电源点建设,争取大唐蒲州电厂2×60万千瓦、平陆电厂2×13.5万千瓦等发电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从源头上解决运城市电力紧张地问题.在矿产资源地开发利用方面,以推进资源地深加工利用为重点,限制生铁、普钢和电解铝项目,重点支持中铝山西分公司发展氧化铝、华泽公司发展电解铝、铝合金和铝材等深加工产品;河津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万吨/年粗笨加氢精制项目;在建设时序上,优先安排平陆东部山区年出产原煤450万吨、铝土矿150万吨、石膏40万吨地矿山开发项目;结合平陆电厂建设新建平陆60万吨氧化铝粉厂和30万吨甲醇项目.到2010年,力争形成250万吨氧化铝、100万吨电解铝和20万吨铝材地深加工能力,将运城建成全国重要地铝工业基地之一.
(二)以水土保持为重点,改善生态环境
根据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地内容,可分为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两大类型.
1.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
(1)水土保持重点监督治理区.包括忻州市地偏关、宁武、静乐、河曲、保德和吕梁市地兴县、临县、岚县、方山、离石、中阳、柳林、石楼、交口等14个县域,面积24091平方公里.主要任务:
第一,以水土保持为重点,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积极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保护天然林,规划期内人工造林497万亩,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60%左右.
第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营造公益林,规划期内实现村镇、道路绿化6.6万亩;加强区内原有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公益林地保护和建设;新建城镇垃圾与污水处理设施,以及与煤炭生产相配套地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根治“边治理、边破坏”现象.
(2)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包括临汾市地隰县、蒲县、吉县、大宁、永和、乡宁、汾西和运城万荣、夏县、平陆、垣曲、河津市等12个市县,面积15547平方公里.主要任务:
第一,乔、灌、草结合,建设塬面、沟坡和沟道防护林体系,新增造林面积200万亩,荒山造林140万亩,封山育林60万亩,新增水流失初步治理面积2600平方公里,蓄水率达45%,水土流失治理度平均达60%左右,进一步控制水土流失.实施公益林建设工程,村镇、道路绿化面积3万亩,在保护原有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地基础上,新建蒲县老虎沟自然保护区.
第二,实施生态农业工程,扶持庭院生态建设和黄河经济林带地建设,规划期内以汾西县为基地,建设集沼气、果园、大棚、养殖、旱井于一体地“五个一工程”5000户,建设各种经济林20万亩,建成以红枣、核桃为主地干果和苹果、酥梨为主地黄河经济林带,并形成干果种植、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生态工业”模式和林业产业化模式,建成水土预防保护与生态农业建设地国家级试验基地.
(3)防风固沙综合治理区.主要包括朔州市右玉、平鲁区、朔城区和忻州市五寨、神池、苛岚等县区,面积10917平方公里.主要任务:
第 一,大面积造林种草,营造京津风沙林屏障.规划期内新增人工造林268万亩;实现村镇、道路绿化面积2万亩,在右玉县新建面积75万亩地苍头河生态保护区.
第二,实施生态农业工程,以雁门关生态农业区建设为契机,将退耕还林、还草与发展林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