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魅力与陷阱.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5635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的魅力与陷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的魅力与陷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的魅力与陷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的魅力与陷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的魅力与陷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的魅力与陷阱.docx

《语文教学的魅力与陷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的魅力与陷阱.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学的魅力与陷阱.docx

语文教学的魅力与陷阱

语文教学的魅力与陷阱

语教学的魅力与陷阱

 关键词:

语程教师慕

  一、大学与中学之间的裂缝

  同样是教育,中学与大学是有区别的,但这区别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清。

民国年间,中学老师进大学教书,很正常,如历史学家钱穆、吕思勉,学家朱自清、美学家朱光潜等。

至于特定年代大学教授因经济困难到中学兼(如抗战中西南联大教授),那就更容易理解了。

但五十年代以降,大学教师与中学教师之间的鸿沟,变得几乎不可逾越。

这很奇怪,可绝少被追问。

大学教师良莠不齐,中学教师则同样藏龙卧虎。

只是因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不同,久而久之,前者较为专精,如此而已,无所谓高低雅俗。

  我在中大学读硕士时的导师吴宏聪先生,他的导师是杨振声;我在北京大学读博士时的导师王瑶先生,他的老师是朱自清。

杨、朱二位主要活跃在新中国成立前,以大学教授而关注中小学语教育;吴、王二位主要活跃在新中国成立后,则全力以赴在大学教书。

杨振声先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1930~1932),辞职后,受命主编中小学国语教科书(1933~1936),帮手是著名小说家沈从;西南联大时期,杨先生主持编写“大一国”教材,同样全力以赴。

朱自清在浙江春晖中学执教的那一年(1924~192),撰写了《中等学校的学生生活》《教育的信仰》等,对中学教育很失望,希望转到大学教书。

可日后再三回顾,深度介入中小学语教学,其动力与经验正在于此。

1942年,朱自清与叶圣陶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4年,二人又合著了《国教学》一书。

另外,朱自清撰写的《经典常谈》以及《标准与尺度》《语拾零》《论雅俗共赏》等,对关注中学语教学的人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好读物。

大学教授介入中小学教育,往往悬的很高,因理想不容易实现而颇有怨言。

可我猜想,从杨振声到我的师兄钱理群,其“屡败屡战”的自我陈述中,其实包含着自得与自信。

人的精力有限,大力介入中小学教育,多少会影响专业著述的深度。

可放眼整个社会,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及影响力,非书斋里的高头讲所能比拟。

  大学教授介入中小学语教育,不是能不能做,而是怎么做才能做好。

师友们的经验让我很惭愧——刚才提及我的师兄钱理群介入中学语教育讨论,主编《新语读本》等,虽被打压,但越战越勇。

另一位师兄温儒敏为人教社版高中《语》的执行主编,又是新标修订组负责人,近期还在编各种语教材,在中学语教学方面影响很大。

他们俩的风格不太一样,钱理群一直坚守民间立场,温儒敏则官方色彩比较浓,承接的是教育部项目。

但有一点,他们都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多年持之以恒地关注中小学教育。

相对说,我更多关注大学问题,包括大学史、大学的国教育、学史书写等。

  中学语教育兼及工具性与人性、实践性与理论性、社会性与个人性,需全身心投入,且不能太书生气。

像我这样半心半意,犹抱琵琶半遮面,那是做不好的。

对此话题,我只能敲敲边鼓,说点旁观者清之类的好话与坏话,保持一种真诚但遥远的关注。

  二、语教师的影响力  

  201年7月的某一天,我的新老学生在微信群里“奔走相告”——那天的《新京报》报道我在“语教育高层论坛”上的演讲:

“陈平原首先谈到了语教师对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性。

他表示,比起大学或者博士班,中学阶段对学生的影响其实更大。

‘所以某种意义上,中学老师们对于学生们的影响力比大学要大。

’陈平原讲了一个自己学生的例子。

他说:

‘十年前我的一个研究生毕业了,她学得不错,我劝她考博士班,她说不考,她就想当中学老师。

她今天在清华附中教书,教得很好,而且她一直对我说,虽然我做专业也能做好,但我更愿意当一个中学语老师。

对这样的学生说,她的中学老师给她的影响,远远超过我作为研究生导师给她的影响。

’所以,陈平原认为,培养学生人格,是中学语老师的一个重要的工作。

”①

  学生们都知道,这里说的在清华附中教书的“她”是谁,纷纷向她祝贺,她本人也很激动。

因为,演讲现场,就有那位给她很大影响,促使她选择中学教职的南京师大附中语特级教师王栋生。

我向王栋生道谢,没想到,接着我演讲的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又向我道谢。

她早年有位出色的学生,跟她有很好的互动,留下不少温馨且有趣的故事。

而那位学生如今正跟随我读博士。

一位小学老师,一位中学老师,一位大学老师,竟然因各自的学生而紧密相连。

并非主办方有意安排,我们互相都不知情,到了现场聊起,方才发现世界真小,竟有如此奇遇。

  为什么说中学教师对学生人格养成特别重要?

那是因为,到了大学阶段,学生的性格基本定型了。

尤其是进了博士班,主要做专业训练。

对青少年说,最具可塑性,也最容易出现偏差的,是初中到高中阶段。

所有中学教师都可能深刻影响学生的志趣与性情,但语老师的感召力尤其明显。

我回忆自己的小学及中学,记忆深刻的,基本上都是语老师。

并非因为我是学教授,故王婆卖瓜;我也问过好多人,大都如此。

或许应该这么说:

因教材有趣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语老师更容易被学生关注与记忆。

  三、高中教师的特殊职责  

  十年前,我曾接受专访,谈自己如何“从小学生教到博士生”②。

那本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被做成了标题,显得有些牛皮哄哄,不太好意思。

其实,从小学一年级到博士后,我缺了高中这一块。

没教过高中语,这很重要吗?

当然。

除了此乃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更因面临高考这一大关,故格外吃紧。

对于高中毕业班老师说,如何平衡个人教育理念与社会制度安排,是个难题。

有一次在演讲现场,我被学生家长将了一军:

如何读书,到底听你这位大专家的,还是听孩子班主任的?

我脱口而出:

平时听我的,临近毕业那一年,听班主任及任老师的。

  除非孩子准备出国念书,否则,高考是个关键时刻,你不好说大话,耽误人家。

为了你的立场坚定与逻辑完整,害得人家考不上好大学,那是不道德的。

我曾引清代袁枚信中的说法:

知道八股很不好,但大形势如此,你只能妥协;赶紧闯过科考关,再努力自我调整。

你偶尔演讲,站着说话不腰痛,当然可以唱高调;高中毕业班的老师们,如何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是需要高超的技巧的。

作为学生家长与作为教育专家,同样面对高中阶段的学生,立场很不一样。

这也是我不敢到中学演讲的缘故——面对中学老师还好些,多少总有理解与沟通。

而且,即便话说重了,也不会有直接的伤害。

  四、如何看待高考指挥棒  

  201年夏天,北大清华为抢高考状元而“大打出手”,很不雅观。

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抢好学生很正常,所有国内外大学都在抢。

问题在于手段及标准——以高考分数抢学生,抢所谓的“状元”,实在没出息。

因为,抢“状元”的真正原因,不是爱惜人才,而是维护学校名誉——在媒体及民众心目中,抢到的“状元”越多,证明这大学越好。

  北大校方曾做过两个决策,可惜都落了空。

第一是不公布高考成绩,不排名;第二是与清华达成协议,彼此都不炒作所谓的“状元”。

实际上,校长及教授们都明白,抢的各省高考“状元”,绝大部分不比别的学生强。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材料证明当初的高考分数对学生日后发展有很大影响。

各省高考的第一名,如不去香港就学,基本上不是进北大,就是进清华。

这两所大学若能“深明大义”,不炫耀抢了多少个各省第一,别的学校也就没什么好炒作的了。

  为了打破唯分数论,北大曾试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现在看并不成功。

我们在全国选了若干所好中学,给他们一定名额,经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可成为北大自主招生直接候选人。

从2010年开始做,好几年了,未见特别出色的。

我说的“特别出色”,不是指智商高,而是像钱钟书那样偏科的奇才。

做“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目的,就是想为那些在高考时无法获得承认但特别有才华的学生开辟“绿色通道”。

可实际上做不到——那些推荐上的,参加高考也能考上。

后我想清楚了,没有一个校长敢冒险推荐偏科或成绩不高的好学生。

校长即便“独具慧眼”,也不敢“独断专行”。

因整个社会已经形成这么一种舆论氛围,谁都不相信有人能出于公心“举贤能”。

更严重的是,一个偏科的好学生,根本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他(她)在小学升初中或初中升高中时就被淘汰了。

所以,“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教育理念,虽然限制了某些暗箱操作,但也导致那些特立独行的好学生被卡掉。

  将近四十年的唯“高考分数”是问,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国民素质的提高,是有意义的。

但斤斤计较一分之差,用同一把尺子丈量,太长的锯掉,太短的补齐,这一选拔人才机制,固然使得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明显提升,教授及学生的平均水平也不错,可也造成了特别优秀的人才(或者说天才)的缺乏,因此也就难见“石破天惊”的伟大成果。

做学问的人都知道,“人海战术”的效果很有限,真正的突破靠的是“天纵之才”。

在追求公平的同时,如何为特异之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便利,是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话题。

  五、语教学的目标  

  在当下中国,完全摆脱高考这根指挥棒,任何学校都做不到。

你的理念再好,只要高考成绩掉下,家长首先就不干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拒绝步步为营、分分必争的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大学校园里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大都是那些靠海量习题拼搏上的学生,他们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以后,就显得很茫然。

  在中学各科中,语的教学因兼具求知和审美,最可能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其乐无穷”。

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

因语水平是长期学习的结果,突击不上的。

想想我自己的情况,当年突然接到通知,说是恢复高考制度了,谁都可以进考场。

匆忙之中,全力以赴复习数学;因为语行不行,早就决定了。

或许正是这个特点,导致很多高中生学习语的兴趣不是很大。

但在我看,语“投入产出比”并不低,因为它影响人的一生,而不仅仅体现在高考成绩。

某种意义上,它更重要。

不信你问问走出大学校门或中小学校门的中老年人,在所有程里面,哪门对你影响最大?

十有八九回答是语。

  因此,中学语老师的工作重心,应放在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以及“发现的眼光”。

发现什么?

发现汉语之美、之美、人性之美、大自然之美④。

六、语程的意义  

  说到“语程的意义”,必须略为解释我那句名言——“孩子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

这句话,都快变成补习学校的招生广告了,可这不是原。

2014年12月21日,我应邀在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百年语的历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说,其中有这么一段:

“这正是中学语或大学的学程可爱的地方,其得失成败不是一下子就显示出的,往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比如多年后回想,语会勾起你无限遐思,甚至有意收藏几册老本,闲不时翻阅;数学或物理就算了,因为相关知识你已经掌握了。

另外,对于很多老学生说,语老师比数学、英语(程)或政治老师更容易被追怀。

不仅是时安排、教师才华,更与学生本人的成长记忆有关。

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语很重要,影响学生一辈子,一点都不夸张。

别的程若非做专门研究,大都毕业就搁下,唯有研习本国语,是‘活到老,学到老’。

”⑤

  这话其实很平常,没那么耸人听闻。

我还有另一句话,同样流传甚广:

“语教学的门槛很低,堂奥却极深。

”不说“光明正大”的后半句,就说这略带自我调侃的前半句:

“革”中下乡插队,承蒙乡亲们信任,让我当民办教师。

第一天报到,校长二话没说,就塞给我一册小学五年级的《语》本。

我很纳闷,校长怎么这么厉害,不用任何交流,就知道我热爱语?

后发现,凡知青下乡而有幸成为民办教师的,十有八九先教语。

因为,讲别的程需要培训(音乐不是谁都能教的,另当别论),只有语最容易上手——教得好教不好那是另一回事。

  七、关于“有难度的学习”  

  “读书是好玩的事”,这是我201年出版的新书题目。

说读书很愉快,这没错;可读书不一定很轻松,尤其是那些有意义的学习,往往是有难度的。

只讲“悦读”,而不说学习中可能遇到的艰难险阻,那是骗人的。

天生爱读书且无师自通,一路顺风顺水,这样的学生少而又少。

学习需要督促,阅读经典更是需要指导,教师的责任,不是降低学习的难度,而是帮助学生战胜各种困难,并收获那“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今天中国,为何需要提倡“有难度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