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6257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秋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秋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秋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秋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秋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秋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2019秋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古诗三首

《暮江吟》

教学

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

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积累写景的古诗。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课题

1.看图背诗,激发兴趣。

  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图猜诗。

PPT上会出现几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象回忆,看看它们分别是哪些古诗里所描写的景色。

课件分别出示古诗《咏柳》《村居》《绝句》的插图。

指名学生看图背诗。

2.找共同点,引出诗题。

  (出示《暮江吟》的插图)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课题,齐读。

 3.生探古诗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

诗歌作于公元822年。

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

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

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

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4.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

(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5.课件出示诗人介绍。

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

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残阳:

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

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

用来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

(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可怜:

可爱。

  真珠:

珍珠。

古时写“真珠”,就是珍珠的意思,但我们现在要写成“珍珠”。

 4.诗意理解:

  ①这些诗句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②诗人看到了哪些景象呢?

能加上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说吗?

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三、研读悟诗情

 1.下面我们来欣赏欣赏这首古诗,和大诗人白居易一起感受江南独特的美景!

 再读古诗,你最欣赏哪几句?

在这句子中,你欣赏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

  第一、二句

  ①生汇报。

   A、“残阳”“铺”——联系下文的“半江红”理解。

    出示句子比较:

一道残阳照水中(用“照”太俗)

    一道残阳射水中(用“射”不符合残阳的特点)

    一道残阳铺水中(用“铺”形象地表达了霞光几乎贴着湖面铺撒过来地样子。

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看图体会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

   B、“江水”

    “瑟瑟”“红”——这是怎样的绿,怎样的红啊,能用上“仿佛”或者“好像”说一说吗?

   ②你们说的真美。

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

(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男生齐读。

 第三、四句

   ①生汇报。

   A、“露珠”——“真珠”。

(比喻的手法)

   B、“月亮”——“弓”。

(看图。

用形容词描述:

晶莹剔透的珍珠,精致小巧的弓。

   ②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

(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女生齐读。

四、吟诵入诗境

 1.你们读得真美!

老师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九月初三那一天的美景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音乐响起)让我们一起在这柔美的音乐声中去想象那一幅清丽的图画——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

我静静地站在江边,只见一道夕阳的余晖铺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光色瞬息变化,江水一半是碧绿的,另一半则是通红的,整条江简直就像一大块美丽的宝石!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只见那弯弯的月亮悄悄地挂在树梢上,像一张精致小巧的弓。

那江边的花草上已经爬满了圆滚滚的小露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它们难道是从天上溜到人间来玩耍的星星吗?

 2.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有怎样的感受?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3.让我们也来当一回作者,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诵表达出来。

——准备(背诵)——全班交流(配乐)。

五、延伸展诗兴

  我们的家乡很美,我们的江南很美,其实我们的祖国山河,我们的大自然到处都很美,有很多诗人也都赞美过我们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赛诗会”,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平时积累的古诗多。

六、课外作业

  刚才同学们背诵了许多写景的古诗词,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词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可以编成一个小故事,看看这些诗词又蕴涵着怎样的心情和感悟呢?

《题西林壁》

教学

目标

1.学习《题西林壁》,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

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1.导语:

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

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2.理解诗题,了解诗人。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

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

“高”、“低”)。

再出示“岭”和“峰”。

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

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试看说

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

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

师说的话吗?

(……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

有时候看起来真

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

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

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

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6.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呢?

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三、小结

庐山究竟美在哪里?

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

诗人觉得没

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

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四、作业

1.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3.默写全诗。

《雪梅》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雪梅》,背诵《雪梅》。

   

2.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教学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学习梅花的精神。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赏雪梅

1.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

(PPT展示图片)

师:

美吗?

师:

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

生回答。

师:

说得对!

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

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

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

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

2.板书课题。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3.简介诗人。

师:

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宋朝人。

他非常喜爱梅花,自号为梅坡。

二、读古诗、诵雪梅

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诗读正确。

评:

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

2.认读标拼音的字。

3.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4.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5.去掉拼音指名读。

6.当小老师领读。

7.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8.自己读,读出节奏。

评:

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9.男女生接读。

10.男女生合作读。

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11.齐读。

12.背读。

13.领背。

14.同桌互背。

15.齐背。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

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一起说诗意。

师: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悟道理。

指名说。

师:

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

雪白梅香(板书)。

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板书)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6.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谈雪梅的关系。

师:

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

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

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2.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欣赏。

3.总结。

师:

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

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

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困难面前坚强不屈,好吗?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五、板书设计

雪梅

雪白梅香

各有所长

10、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摘抄课文中准确、形象的句子。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

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

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

爬山虎呢,也是

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第10课《爬山虎的脚》。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

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

(字形重点:

嫩、隙)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

(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

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

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

从哪个词看出

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

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

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叙述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当堂检测。

九、板书设计:

             10、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

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

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

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

(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

(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

为什么?

讨论、

汇报。

(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

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轻声朗读。

2.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

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

(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

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九、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11、蟋蟀的住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宅、搜”等12个生字。

会写“临、卧、钳”等15个字。

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蟀生活习性和特点等图片文字资料。

2.每生准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

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

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设疑铺展

1.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称它是昆虫王国

的建筑工程师。

不信,我们到蟋蟀的住宅里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

2.板书课题:

蟋蟀的住宅。

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

二、自学课文,“买票进宅”。

1.生自由试读课文。

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学情况:

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

如认读生字、

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子。

三、默读课文,“看宅划说”

1.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用“——”划出有关

句子。

2.反馈交流讨论。

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a.蟋蚌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c.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

(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五、六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橡皮泥捏宅”

1.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文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语言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四人小组合作打造这项“伟大的工程”。

3.生拿出橡皮泥,捏造蟋蟀的住宅。

角色转换,“广告创意”

1.现在,你就是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第一届住宅设计大赛,请工程师为自己的住宅设计广告词。

2.语言转换,能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设计广告。

五、作业:

交流汇报,评选最佳创意广告词。

第二课时

一、广告链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生的精彩广告词,感情朗读。

a.舒适的平台,温暖的阳光,绿色家园,这就是我们蟋蟀的住宅。

b.蟋蚌的住宅,给你一个清洁宽敞的环境,让你拥有一生的幸福。

c.精心打造,享受生活,一流的建筑。

2.读到这儿,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大声地说上一句:

一流的住宅来自一流的建筑工程师,没有建筑师的精心打造,辛勤劳作,哪有这么温暖

舒适的住宅。

二、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1.在昆虫王国里,如此一流的住宅,这位建筑工程师是如何挖掘的呢?

2.研读第七、八、九自然段。

a.哪一处使你感触最深?

b.划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3.汇报交流。

4.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三、升华课文,谱写歌词

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还知道了它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蟋蟀爱唱歌,蟋蟀的歌声也很动听,现在,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2.展示《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蟋蟀和蝉都是歌唱家,现在请同学们模仿《蜗牛与黄鹂鸟》,创作一首《蟋蟀和蝉》的歌词好吗?

四、生创作交流

师生伴着《蜗牛与黄鹂鸟》旋律,齐唱改写歌词《蟋蟀和蝉》。

(附歌词)

啊门啊前一只小蟋蟀,啊造啊造啊造住宅。

工具柔弱又简单,一点一点往下挖。

啊树啊上有两只蝉,阿嘻嘻哈哈在笑它。

洞穴随处可以找啊,何必辛苦整天挖。

啊蝉啊蝉啊不要笑,自己造住宅才舒服。

五、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选做题。

a.以“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师如何建造的?

b.用以下几个小动物编个故事

蚂蚁蜜蜂蟋蟀蝉蝗虫螳螂

六、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调查学生的视力情况。

3.分析影响视力的原因。

4.培养学生的保护眼睛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良好的卫生、学习习惯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有关保护眼睛的挂图、幻灯片、视力表及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新学期一开始,我们班有了新变化想不想知道?

出示班级采访近视眼同学的记录。

看了短片,你想说些什么?

眼睛出了问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方便?

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谈自己的感受。

老师引导:

由此看来,眼睛的作用太大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板书)

二、答疑解惑

1.提出质疑:

影响视力的原因有哪些呢?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汇总交流的信息,派代表在全班发表小组的意见。

4.教师总结:

①用眼不卫生。

②习惯不好。

(看书、写字的姿势不对,长时间看电视,长时间玩电脑,在光线太强的地方看书写字……)

三、方法解读

1.过渡:

影响视力的原因有很多,那我们应该如何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呢?

2.指名几个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

3.分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总结方法。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手揉眼睛。

(2)“三注意”①看书写字姿势正确,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远。

②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看书学习一小时,要休息几分钟。

③坚持做眼保健操

(3)“两不看”①光线太强太暗不看书。

②躺卧行走坐车不看书。

四、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我们的“侦察兵”。

眼睛不好,我们的生活学习会受影响。

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眼睛,擦亮我们的“窗户”。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在交流平台中进一步掌握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和乐于表达的习惯。

2.了解不同动物家的名称。

3.引导学生感受词语的作用。

4.熟读并背诵气象谚语。

教学重点:

1.掌握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和乐于表达的习惯。

2.了解不同动物家的名称。

3.熟读并背诵气象谚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词语的魅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读句子、谈体会

  

(1)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几句话。

  

(2)细读选取的三个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周围事物的。

  (3)指名同学读气泡里面的话,并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2、找句子、学方法

  

(1)从学过的课文中找类似的语句,并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

  

(2)说说自己平日积累的类似的句子,让大家品评。

二、语句段运用

(一)给小动物找家

1、理清生字,认读“厩、棚、圈、穴”等字。

2、认识书中展示的八种小动物。

3、为小动物找家。

(每个小动物家的名字都不一样,你能将小动物准备地送回家中吗?

4、指名同学回答。

5、总结学生的答案。

6、多媒体展示:

狗窝、鼠洞、鸟窝、鸟巢、猪圈、马厩、鱼塘、牛棚、虎穴

7、全班齐读多媒体展示的词语。

(二)品析句子

1.多媒体展示两组句子。

2.指名学生读句子。

3.观察两组句子,上句跟下句有什么不一样。

4.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①逐渐:

慢慢地。

在这里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写出了爬山虎的脚颜色变化的过程。

②最多:

表示已经到了上限了。

在这里说明蟋蟀的住宅的深度不会超过九寸,是一个约数。

三、日积月累

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