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案 13 14 15 1 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6227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教案 13 14 15 1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年级教案 13 14 15 1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年级教案 13 14 15 1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年级教案 13 14 15 1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年级教案 13 14 15 1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教案 13 14 15 1 1.docx

《四年级教案 13 14 15 1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教案 13 14 15 1 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教案 13 14 15 1 1.docx

四年级教案13141511

第10课 :

乘风破浪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2、过程与方法:

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习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工具,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制作一艘船。

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养成勇于创新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船的资料、学生作品、绘画用具。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引领感悟。

1、尝试:

(1)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第一张白纸,用3分钟的时间画一艘船。

(2)作业点评。

2、分析:

(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

(2)作业分析,船体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设计意图):

通过折船导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和兴趣。

二、自主互动、探究新知。

1、交流:

教师质疑:

怎么样才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学生小组交流。

2、互动:

(1)资料欣赏:

各种实物船模型、图片、书籍,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2)教师示范描画。

将一幅学生作品进行细部添画。

(3)师生交流小结:

要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探究了解船的外形特征和表现方法。

三、完善制作、反思交流。

1、绘画:

(1)根据记忆画自己看到过的船;

(2)根据自己带来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

(3)教师提供1-2幅船的大型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4)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2、展评:

(1)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设计意图):

全面落实教学目标,培养自信和对美术的热爱。

板书设计:

乘风破浪

船的组成:

方形 圆形 三角形 倒梯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引领感悟。

1、观察:

(1)引导学生观察做木船的过程。

(2)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

做木船。

2、分析:

(1)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说说其分别适合做船的什么部位。

(2)教师小结:

长的木头适合做船体,薄的木板适合做船的甲板和船舱,短小的木头可用来堆砌船舱等。

3、交流:

(1)启发思考:

在制作中木材不符合自己的构想要求,该怎么办?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现场演示切割或修削板材、锯木头的方法,如制作甲板选择长方形木片,分别裁切两个或四个角就行了。

课件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

直观感受做木船的过程,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

二、尝试表现、探究新知。

1、尝试:

(1)小组合作尝试用木头等材料组拼成一艘船。

(2)在制作中思考以下问题:

船体制作成什么形才符合力学要求?

怎样使船体更美观,更有特色?

用什么办法使你做的船变得更牢固?

2、释疑:

(1)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引导观察。

(2)通过作业评析了解组拼船体的方法:

下面大上面小,逐步向上搭建。

左右两边搭建,平衡感较好。

组拼时注意大小木头的搭配,高低起伏的变化。

(3)老师再次出示做好的木船范品与学生作业比较,解决工艺制作的技术问题和细节处理问题。

课件出示范品,分别展示组拼时的三类方法。

3、欣赏:

学生欣赏各种船的图片资料,谈自己的构想。

课件演示各类船的图片

(设计意图):

理解知识要求,明确小组协作目标,掌握并应用技能要领。

三、完善制作、应用拓展。

1、制作:

(1)学生两人合作制作一艘自己喜欢的木船。

要求:

造型美观,富有创意。

渗透:

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2)课件展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时课件循环播放各种船的图片。

2、游戏:

(1)展示:

将学生做的船放入水中漂浮、玩耍。

(2)质疑: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船”不下沉?

出示范品启示。

3拓展:

课下用橡皮泥制作一艘有创意的船。

(设计意图):

对感知的知识进行进一步归纳和升华,实现知识的内化。

板书设计:

乘风破浪

各种船的图片、模型

 

第11课城市美容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观察了解、亲身体验做环卫清洁劳动的情形,用记忆画形式表现劳动的身影和场景。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画人物画动态的方法及要领,有较好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人物绘画表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生活态度,发现劳动美,树立尊重劳动者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把握环卫工人劳动时的动态,注意刻画细节。

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劳动教育

1、播放视频,环卫工人扫地、擦洗、拖拉小车和倾倒垃圾的画面。

定格典型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引导观察。

2、我们生活的城市需要清洁、美丽,它离不开特殊的劳动者——环卫工。

他们手拿扫帚,推着小车,在大街小巷扫地、擦洗公共设施。

不论天寒烈日,他们任劳任怨,默默工作。

我们要尊重他们,爱爱戴他们。

3、欣赏教材上《温暖》一画。

对画面左下的题跋内容做解读。

尊重劳动者,怀念周恩来总理。

4、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记忆想象画:

城市美容师。

二、讲授新课,研究方法

1、环卫工日常的姿态是怎样的?

它们的劳动动作有什么特点?

小结:

①扫地时身体向前倾、有些弯腰;

②双手分开握着把较长的扫帚、迈着小步、稍扭动身体;

③头戴帽子,雨天穿雨衣,他们的衣服以橘红色为主色;

④他们扫地时或左或右朝一边扫,像划船一样有规律、有节奏地不断重复;

⑤清理、倾倒垃圾和推拉小车时的姿态和扫地有不同。

2、学生模仿扫大街、清理、倾倒垃圾的动作、

3、在黑板上徒手画出一些扫地的样子、

4、强调手握工具的细节。

进行几分钟的小训练。

三、教材观摩,把我要点

1、引导观摩教材及另行收集的环卫工劳动的图片。

同时关注衣服特点。

2、分析教材上扫地线描图例。

引导学生关注大体动态,简要轮廓,头,胸,双腿的跨立、弯曲、扭动,重心的平衡,扫帚把杆与双手的吻合,手握把杆的指掌关系和遮挡。

3、学生的作品讲析。

或站立扫地,或弯腰提物,或蹲下做擦洗,各有不同。

正面侧面,腿的微跨、交叉或微弯都有体现。

另一幅环卫工人开洒水车的学生作品,作为现代环卫工人劳动的场景欣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4、指读“学习活动一”,具体明确作业要求。

5、教师板书或出示作业要求:

记忆想象,大胆下笔。

先画出环卫工人扫地或清理垃圾的大致姿态,再添画五官和手的细节。

画出手握的工具,添画环境背景。

最后填涂色彩至完成。

四、尝试创作,个别指导

1、学生作业。

2、出示更多表现环卫工人劳动的学生作业。

注意风格、样式的差异和难易程度的不同,各有选择,给学生以启示和参照。

3、学生作业一段时间后,教师巡行,了解作业的阶段情况,作个别提示和指导。

4、画得流畅和较快的作业,作观摩展示表彰,激励其他同学。

五、作业评价,课堂总结

1、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

学生互评,教师简评。

2、教师课堂小结:

今天,认真而详尽的知道了环卫工人是怎样工作的,他们的辛苦劳动,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我们大家不仅要画好他们,还要学习他们,爱护环境的洁净,热爱劳动。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思品教育

1、播放视频,展示城市社区各行各业场景里人们劳动生活的场景。

2、我们在语文课中学习过《劳动的滋味》一文,文学家老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劳动会使我们心思细腻”,“热爱劳动才会是任何工作都做得仔仔细细、妥妥帖帖。

劳动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今天我们学习画记忆画:

爱劳动。

二、作品欣赏,讲授新课

1、教师展示美术作品《夯歌》、《拾穗》、《挖山不止》请同学们欣赏讨论:

作品中人物在干什么?

他们的劳动动作有什么特点?

2、教师小结:

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劳动虽然辛苦,但劳动也有劳动的美。

可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3、让学生叙述自己劳动时还有谁参加?

在什么地方?

三、研究体验,把握方法

1、设问:

人在劳动时身体各个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体验:

同桌相互模拟动态并观察分析身体各部分的变化,寻找规律。

2、教师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如头,胸,双腿的直立、弯曲、扭动、重心的平衡。

3、小结:

任何人物动态都体现出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所产生的位置关系,都有身体的总的运动趋向,从而使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就能使所画人物保持平衡不会摔倒。

4、结合教材讲授。

在学校作卫生或社区做义务劳动时,或站立扫地,或弯腰提物,或蹲下做擦洗,都是不同的姿势。

5、对比教材上的两幅蹲下做擦洗劳动的线描图,分析琢磨有何不同?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

就是多了很多细节。

有什么用?

有助于丰富姿态的表现。

在表现劳动的时候别忘记人物的面部表情,从教材上的图片和学生作业可以看出,同学们干的多起劲,从而很好地表现了热爱劳动的心情。

四、学生作业,提示鼓励

1、布置学生作业。

用记忆画的方法,加之合理的想象,画一幅为社区义务擦洗公共设施的画。

2、作业要求:

回忆自己做擦洗设施的情景,姿态、表情、工具、环境都仔细画出来。

注意恰当的安排画面人物,两三个最好。

不必和记忆中的事物完全一样,可以大胆设计,适当夸张人物动态的特征。

提示学生借鉴在上堂课画环卫工人时的方式方法。

3、学生思考,记忆想象,专心创作。

教师稍后作提示和鼓励。

五、作业评价,课堂总结

1、展示学生阶段性作业效果,同学互评,教师简析。

2、教师课堂小结。

课堂表现好,同学们思维活跃,作业效果不错。

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

 

第12课一模不一样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特异构成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尝试运用不同媒材与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体验、创作一个特异形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欣赏作品、思考交流、创作表现的活动中,体验白板交互环境下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理解特异构成的定义和设计特性构成的具体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设计与绘画造型活动的区别,体验特异的发现与创作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特异构成的特点及变化规律,运用不同媒材与工具设计创作一个特异形的作品。

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特异感知

1、出示一张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和特异现象的图片,请同学们说说这两张照片有什么不同?

分别带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小结:

重复现象带来和谐、整齐之美,特异现象打破规律的单调感,变化的部分成为视觉的焦点,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

2、说一说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特异的现象?

——出示更多的自然界中的特异现象的图片。

3、出示生活中经过设计的特异构成的物品,仔细观察这些画面,说说你又有什么感受?

小结:

人们从自然界的特异现象中感受、发现美,从中归纳规律,创造了许多特异构成的作品,并把它运用到了生活中,方便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4、揭题:

一模不一样。

二、探究方法

1、寻找要素

根据特异构成的作品,请同学们观察并分析:

特异构成有哪些要素构成?

总结:

特异构成的组成要素——基本形和骨式。

2、认识基本形

①根据四幅特异作品和基本形找出这四幅作品中相对应的基本形。

②基本形的特点——简洁。

③基本形的来源及分类。

3、了解骨式图

①根据四幅特异作品和基本形找出这四幅作品中相对应的骨式图。

②如何用最快、最简单的方法制作出骨式图?

——折纸,也可以用画的方法。

4、制作步骤

①设计重复基本形。

②设计骨式图。

③根据骨式图在相应的位置放置重复基本形。

④设计特异基本形。

5、游戏解难

①小训练——为没有完成的特异作品设计一个特异基本形,并说说你的想法。

②分析作品,解决难点:

基本性可以使几何形、抽象形、具象性。

要求:

想法特别,有趣味性,与整个画面有联系。

③欣赏图片,感受大小、方向、颜色特异构成,及更多的创作以作品。

④小结:

同学们应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图设计特异基本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6、不同的制作方法

出示不同媒材制作的特异作品,让学生感受并分析不同材料和方法产生的不同视觉较果。

三、自主表现

1、设计一个基本形,用画、剪贴、印章、镂空刷底方式做一个特异形的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交流

1、请同学上台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说明创作的意图。

2、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一个作品,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情境设置

1、老师播放学校鼓对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特异场景。

2、老师提问:

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存在吗特异现象的场景吗?

3、同学回答、交流:

阅兵式、舞蹈表演、家里摆放的植物等。

4、把你多收集的特异场景图片与大家分享。

二、提出问题,分析讨论

1、画家作品

①、课件出示《胶东人家》、《神秘的路障》、《我们都是好孩子》、《照相本子》等几幅画。

画家们也是根据生活所观察到的或有趣、或深刻的场景将它描绘下来。

请同学们欣赏作品,并以下几方面思考、讨论:

1、画面运用了什么素材来表现?

2、你认为画家想突出什么样的主题?

3、如果画面中只运用重复的表现手法,会是怎样的效果?

4、画面运用特异的后发产生了什么样的画面效果?

②、师生交流、小结。

教师引导、强化画面中运用特异手法的意义及作用,围绕特异形态在画面中的位置、特异形态与重复形态的关系,以及大小、构图等问题展开分析。

2、小训练

①、位置的训练——以下图片里面有相同形态的小人,请你试着把这个不同形态的人物换道不同的位置试试,会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感受?

②、设计形态的训练——根据自己的意图想象、创作一个不同的形态,可以是不同的大小、不同方向或者不同形态、、、、、、并跟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③、小结:

我们可以寻找绘画、生活中的特异现象,也可以通过重复现象,也可以通过重复现象的场景改变、创作一幅特异形态与整个画面有联系。

三、自主表现

1、作业要求:

发现、寻找、感受、记忆生活中特异现象的美,并将他描绘下来。

2、老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评价

1、自评:

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下,与同学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简短地评价作品。

2、欣赏、互评作品。

五、拓展延伸

欣赏、了解特异在海报、包装设计、绘画、舞蹈、现代史中的应用。

 

第13课跟奶奶学手艺

一、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库淑兰奶奶的剪纸欣赏活动并体验彩纸套贴剪纸的制作。

2、能欣赏并吸收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特征及其艺术价值,把握其典型风格和套贴配色的制作特征,模仿一些典型形象和元素进行再创作。

3、能在欣赏制作活动中感受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人体和热爱,实践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能随意刻画出人物。

三、教具准备

优秀剪纸作品、彩色纸、胶水、剪刀、硬纸板、课件、彩色纸、胶水、剪刀、硬纸板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沙龙式讨论交流:

根据图片及资料,你知道剪花娘子是谁?

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相比其他剪纸特别之处在哪里?

小结:

库淑兰奶奶的剪纸作品以各色彩纸套贴形成绚丽丰富的效果。

作品展示了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

2、揭示课题——跟奶奶学手艺

二、学习方法

1、欣赏中国民间剪纸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彩纸套贴剪纸的特别之处。

想知道这些剪纸中的彩色套贴是怎么来制作的吗?

2、欣赏剪纸作品《狮子娃》,以图中的狮子为例,教师讲解演示彩纸套贴的制作过程:

(1)先用黑色纸剪出狮子图形。

(2)再用红、绿、蓝色拼接的纸剪出狮子的另一外形,并将边沿剪成锯齿状,注意此图形要比黑纸剪的外形稍大。

(3)根据前面介绍的单个元件的制作方法逐一添加各种花纹,用胶水将它们逐层黏贴。

三、尝试探索

1、小训练:

用彩纸套贴的方法制作一朵多层的花。

2、学生尝试练习。

3、反馈制作中的问题:

(1)那一朵花套贴的更好?

(2)在彩纸的色彩搭配上哪个更好?

小结:

在彩纸套贴时选择合适的技法逐层依次粘贴,用色要注意在作品的层次感,又要注意装饰用色规律。

应用内容出发,大胆用色。

4、欣赏库淑兰奶奶剪纸的各种纹饰及创作方法。

(1)除了花,你还发现哪些纹饰?

小结:

库淑兰奶奶使用的纹饰都是与陕西农村生活相关的事物形象,通产还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2)这些纹饰是怎样套贴制作的?

(套色贴、排比贴、对叠贴、点缀贴、衬边的创作技法)

小结:

多样的方法使套贴纹饰丰富而富有变化。

四、自主创作

1、优秀剪纸作品欣赏,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构思:

“你想做个什么形象?

”“用哪些纹饰装饰?

”“套贴时先剪哪个部分?

后剪哪个部分?

2、作业要求:

学用库淑兰奶奶套贴剪纸方法制作作品。

五、展示评价

1、自评:

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

说说自己创作的经验。

2、互评:

谁套贴的纹饰最绚丽?

你最欣赏?

六、课后拓展

课后收集更多的剪纸资料,尝试以自己创造或收集的剪纸作品为纹样,将你今天创作的瑞兽、花鸟等形象组合在一起,配上边框角花等让作品更丰富更完整。

 

第14课《蝴蝶落我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圆柱、四棱柱、三棱柱的折叠方法,增强从平面到立体的空间想象力, 探索立体构成。

 

2、学习对折、镂空剪制蝴蝶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提升观察力与动手能力。

   

3、了解感受蝴蝶的形状、色彩、装饰之美,体验蝴蝶与柱体在色彩搭配上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圆柱及柱体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

镂空剪制蝴蝶。

 

三、教学准备

蝴蝶图片、范作、彩纸、剪刀、水粉、调色盘、涮笔筒、抹布、彩纸、剪刀、纸、水粉、调色盘、涮笔筒、抹布、橡皮泥、垫板等。

四、教学流程 

(一)、目标导学 

1.欣赏范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范品特点:

镂空。

 

2.教师小结:

镂空是美术作品中常用的方法,让我们一起了解镂空蝴蝶的制作方法。

 

3.揭示课题:

蝴蝶落我家。

  

(二)、自学自研 

1、你观察到制作镂空蝴蝶需要哪几步呢?

师生共同总结步骤。

 

(1)折柱子。

 

(2)画一半蝴蝶。

 

(3)镂空剪切。

 

(4)色彩装饰。

 

(5)粘贴纸筒。

 

2.引导学生分步骤探究方法:

 

 ⑴提问:

如何折呢?

可以折成什么样的形状?

圆柱、四棱柱、三棱柱,并留粘贴的边沿。

 

 ⑵如何画才能让蝴蝶的翅膀对称呢?

 

画一半对折剪可以得到一模一样的翅膀。

小结:

通过折不同形状的柱子,在棱上画出整个蝴蝶的一半再进行剪切,可以得到一只完整的蝴蝶。

   

(三)尝试探索:

1、分析教材中方法一、方法二,教师示范剪切手法二。

 

1从蝴蝶尾部开始剪,头部与纸张连接。

 

②从蝴蝶翅膀开始挖,头尾与纸张连接。

 

教师小结:

镂空蝴蝶的制作要求就是在同一张纸上雕刻出穿棱柱的蝴蝶外形,所以制作时一定不能剪断头部或尾部与纸张相连的位置。

 

2、开拓思维:

欣赏课件不同花纹的蝴蝶,教师引导从色彩和花纹两个方面来欣赏。

 

3、提问:

这些蝴蝶美要哪里?

花纹的多样性和色彩的运用。

   

图片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揭示课题。

        

教师小结:

通过折不同形状的柱子,在棱上画出整个蝴蝶的一半再进行剪切,可以得到一只完整的蝴蝶。

                

(四)、自主表现 

提出作业要求:

在圆柱体、三棱柱或四棱柱等立方体上镂空剪蝴蝶并装饰。

 

(五)、交流展示 

将学生优秀作业置放展示平台展示,引导学生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谈谈自己在制作中的体会。

  

教师巡视指导 

五、教后反思 

第15课这个地方有点怪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联想、放大、添加组合等想象绘画的表现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构想出一个奇怪的有趣世界。

2、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提高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获得精神的愉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发挥学生们的求异思维。

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画出这个地方的“怪”。

三、教学过程:

(一)、营造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疯狂原始人》、《阿凡达》等电影片段。

同学们你们喜欢冒险吗?

请跟我来吧!

一路上你们看到什么奇怪的、有趣的景象?

说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揭示课题:

这个地方有点怪呀!

让我们用大胆地想象力创造一个充满奇幻、趣味的世界吧。

(二)、观察记忆,联想变化

1、欣赏图片,发现特征。

图片:

花椰菜、音符、树叶、摩天轮等。

小结:

外形、颜色和纹理有什么特点?

你联想到了什么?

2、尝试训练,拓宽思维。

(1)出示一组4片树叶图形。

仔细观察这些树叶,你会联想到哪些奇怪的东西呢?

(2)学生选择一片树叶图形,在作业纸上直接添画。

(3)说说你的想法,主要添画了哪些部分?

(三)、方法探究,灵活运用。

1、对比观察,整合形象。

(1)出示花椰菜——树、摩天轮——玩具风车两组图片。

观察:

两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特征?

又有什么不同?

小结:

两者外形有一定的相似度,大小却不一样。

(2)学习放大和缩小的想象画表现方法。

小结:

把花菜放大后,就和树一样高了。

瞧!

一座花菜树林就呈现在眼前了。

把摩天轮和玩具风车一样小,同学们轻轻吹一下,它就呼啦啦转起来了。

2、改变惯性,创造形象。

(1)小动物们的烦恼,我们来帮忙。

讲故事,串讲动物们的烦恼。

(2)欣赏绘本中的小猪撑起了长劲鹿等作品图片。

小结:

改变事物的惯常状态,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有趣现象了。

3、学生作业欣赏。

围绕“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你在这个有点怪的地方想做什么?

会遇到什么奇怪事情?

”进行赏析。

(四)、创造表现,评述交流

作业指导,师生互评。

让学生相互交流作品中的奇思妙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