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中考生物知识梳理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5847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科学中考生物知识梳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科学中考生物知识梳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科学中考生物知识梳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科学中考生物知识梳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科学中考生物知识梳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中考生物知识梳理1.docx

《初中科学中考生物知识梳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科学中考生物知识梳理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科学中考生物知识梳理1.docx

初中科学中考生物知识梳理1

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级:

初三课时数:

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生物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C(中考生物知识梳理)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使用说明】生物知识梳理适用于学科老师对初中科学生命科学的知识进行全面梳理总结

专题一、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考纲:

主题

考点归纳

内容

要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①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a

②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b

细胞的基本结构

①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绘制简单的生物图

b

②概述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光学显微镜水平)

b

③应用细胞的结构模型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c

细胞与生命活动

①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a

②说明细胞的分裂及其意义

b

③说明细胞的分化及其意义

b

知识要点:

一、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

有生命的物体

2、生物的基本特征:

A、新陈代谢:

包括需要营养、进行呼吸及排出体内废物

B、生长:

由小变大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成熟

C、生殖

D、遗传与变异

E、应激性(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F、几乎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和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

3、生物与人类关系:

A、人类生存离不开生物B、人类生活离不开生物

C、人类生产活动离不开生物D、人类健康离不开生物

4、没有生物,就没有人类的一切。

二、细胞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1)细胞膜:

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作用。

(2)细胞质:

物质合成与分解的场所。

(3)细胞核:

近似圆球状,含有遗传物质。

(4)细胞壁:

具有保护细胞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5)叶绿体: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6)液泡:

具有调节细胞内渗透压的作用,促进与外界气体、养料交换。

花、叶、果实的颜色,除绿色之外,大多由液泡内细胞液中的色素所产生,常见的是花青素。

花瓣、果实和叶片上的一些红色或蓝色,常常是花青素所显示的颜色。

细胞的发现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细胞学说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细胞基本结构

1、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有关生命现象

1、高大的树木“顶天立地”---细胞壁具

较强支持作用的纤维素

2、植物的叶呈现绿色---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2、生物体由小变大原因:

A、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B、细胞的生长,使体积增大。

3、生物有:

A、单细胞生物:

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等)

B、多细胞生物:

由多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水稻、猫、人等)

4、细胞分裂:

(1)定义:

一个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细胞分裂。

(2)意义:

产生新个体;是细胞数目增加;产生生殖细胞

5、细胞分化:

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变化过程。

6、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

组织:

细胞分化以后,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细胞连合在一起的细胞群;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连合起来,并且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即器官;最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总和称系统。

7、A、植物组织:

⑴分生组织:

细胞具有分裂能力,主要存在于根尖、芽和形成层。

⑵保护组织:

具有保护作用,如叶的表皮。

⑶营养组织:

能贮藏或合成营养物质,如叶肉细胞。

⑷输导组织:

运输水分,无机盐和养料等,导管和筛管。

⑸机械组织:

起支持作用机械组织存在于尚在生长的各种器官周围。

B、动物和人的主要组织:

⑴上皮组织:

人的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

上皮组织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组成,主要具有保护功能。

有些部位的上皮细胞还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⑵结缔组织:

血液、软骨、肌腱等组织的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质较多,体内分布广,形态多样,称为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具有运输和支持等多种功能。

⑶肌肉组织:

人体的四肢、躯体,体内的心脏、胃、肠等器官内都有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人体的肌肉组织又可分为三种:

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

⑷神经组织:

如果被针刺了一下,你会感到疼痛。

这是神经组织在起作用。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

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神经组织主要分布在脑、脊髓和周围神经中。

8、植物器官:

⑴营养器官:

根、茎、叶;⑵生殖器官:

花、果实、种子

9、人和多数动物:

运动系统——运动支持保护、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运输体内废物、泌尿系统——泌尿和排尿、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激素的调节作用,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生殖系统——生殖等。

10、多细胞生物组成层次:

A植物: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B动物: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三、显微镜的使用

1、放大镜使用方法:

(1)物体固定,移动放大镜

(2)放大镜固定,移动物体

2、显微镜的结构与用法

(1)结构:

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如图)

1)粗调节器(粗螺旋):

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2)细调节器(细螺旋):

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3)反光镜:

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图象观察:

例:

“上“就是把“上”转180度(或先上下对称,把得到的图象左右对称,所得图像就是观察到的图象),如“P”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d”(上下对称得b,b再左右对称,得d)

(2)使用方法:

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放置:

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对光:

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

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3)放置玻片标本:

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节焦距:

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

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

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

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调节焦距时,镜台下降已超过工作距离(>5.40mm)而未见到物象,说明此次操作失败,则应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镜台。

3、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1)用洁净的纱布清洁载玻片和盖玻片

(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动物细胞滴生理盐水(浓度为0.9%),防止细胞吸水胀破)

(3)将观察的生物标本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5)如需要染色,则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染色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染色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6)观察血细胞血膜的制作过程

 

专题二、生物与环境

考纲:

主题

考点归纳

内容

要求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

①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

a

②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b

生态系统

①概述某一具体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

b

②应用生态系统的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问题

c

③知道生态平衡的意义、破坏因素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

生物圈

①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a

②感知生物界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生命系统的构成具有层次性

a

知识要点:

1、生物的分类

(1)分类的意义:

地球上的生物约有几百万种,它们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

为了更好地认识它们,必须对它们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分类。

(2)分类的单位:

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3)分类的依据: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

2、种群、群落和植被

1)种群:

在一定地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同一种群内的生物个体,虽然年龄、性别、形态及品种上的差异,但它们都属于同一物种。

一定区域内的生物有多个种群。

同种生物个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和功能,如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2)群落:

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森林群落、池塘群落)

3)植被: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被群落。

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生物与环境

(1)环境影响生物生存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大气、土壤等)

1)阳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作用;2)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3)水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

4)空气、土壤、温度、气候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

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

指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种内互助:

蚂蚁、蜜蜂的分工合作

种内斗争:

动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竞争。

寄生或共生种间斗争竞争

种间关系:

指不同种生物个体或种群之间的关系。

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得益,如果使两者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继续生存(藻类与真菌关系)

例如: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根是互利共生关系两者相互依存。

寄生:

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蛔虫、吸血虫寄生在其他动物体内。

竞争:

水稻和杂草生活在一起时为争夺阳光、水分、空间而竞争。

捕食:

草食动物兔以植物为食,肉食动物狼以兔等为食。

(2)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现存的各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和生活方式,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形态和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如植物根尖结构,小肠结构等

2)形态和结构与生活方式的适应,如保护色(昆虫、北极狐、熊等)警戒色(毒蛇、黄蜂等),拟态(竹节虫、枯叶蝶)

4、生态系统:

(1)生物群落与其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生态系统。

它与群落的根本区别在于含有非生物因素。

(2)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太阳能、空气、水、矿物质、热量等

2)生产者:

绿色植物3)消费者:

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4)分解者:

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腐生动物等

(3)功能: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平均效率为10%~20%。

1)食物链图像:

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表示方法为:

生产者—消费者,如兔子吃草,表示为:

兔子—草

2)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结而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3)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物质是不断循环的,能量呈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生物富集:

生物富集与食物链相联系,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如自然界中一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被草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但以吃草为生的兔子吃了这种草,而这种有害物质很难排出体外,便逐渐在它体内积累。

而老鹰以吃兔子为生,于是有害的化学物质便会在老鹰体内进一步积累。

这样食物链对有害的化学物质有累积和放大的效应,这是生物富集直观表达。

污染物是否沿着食物链积累,决定于以下三个条件:

即污染物在环境中必须是比较稳定的,污染物必须是生物能够吸收的,污染物是不易被生物代谢过程中所分解的。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生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在各自的数量和比例上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这种调节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就越高。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当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5)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的总和。

地球上各种类型,大小不同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5、人类与生态环境(人类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人口过度增长的危害和启示

1)危害:

过度消耗地球生物圈资源,产生资源和能源问题;地球变成一个大垃圾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破坏地球生态,引发各种灾害和生态危机

2)启示:

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有限,人口的增长必须符合生态规律。

(2)保护生物多样性

1)自然保护的意义:

人类要改造自然,更要保护自然。

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使生物圈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实施自然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自然保护的措施:

植树造林,建立三北防护林等十大林业生态系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生物等自然资源;立法保护生物资源;建立环保机构,加强污染的监测和治理。

6、生态瓶:

生态系统稳定性,要受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为了探索人工模拟的微型池塘生态系统的最佳组成,使其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可以多设计几组对照实验,每个对照实验中,只变动其中一种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