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莲河学校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5467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莲河学校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莲河学校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莲河学校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莲河学校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莲河学校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莲河学校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docx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莲河学校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莲河学校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莲河学校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docx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莲河学校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

莲河学校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水平检测

初二语文试题

(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喉咙(hóu)风筝(zhēng)朗润(rùn)倘若(luò)

B、和蔼(âi)轻捷(jié)分歧(qí)暴怒(nù)

C、憔悴(cùi)絮叨(xù)狭隘(ài)鄙薄(bó)

D、烂漫(màn)热忱(chén)纯粹(cuì)派遣(q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感概缭亮发髻恍然大悟

B、待弄确凿盔甲翻来覆去

C、取决匿笑云宵小心冀冀

D、奥秘诀别一霎喜出望外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兴奋地坐在故室里,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新语文老师的风采。

B、参加舞蹈表演的男女同学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

C、在网络媒体咄咄逼人的挑战面前,报纸副刊陷入困惑茫然的境地。

D、她是剪纸高手,一会儿工夫,她就能剪出十多条栩栩如生的大红鲤鱼。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孔子反复赞叹“贤哉回也”,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则是讲:

对于一个人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别人不能侵犯。

作为个人,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坚持自己的志向。

D、“学而时习之”是告诉人们学习态度要扎实。

5、下面是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的序号()。

A、首句中,“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次句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后两句诗作者大胆想象,直接坦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

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些“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二、积累与运用(15分)

6、名著阅读(5分)

(1)写出两个关于“垂”字的敬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中火云洞红孩儿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用苦肉计骗取了唐僧的信任,纵风将唐僧慑走,并口喷________烧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

悟空请来龙王洒下雨水,反被烧伤。

八戒去请观音,被红孩儿假扮观音捉去,最终悟空请观音用_________,降伏红孩儿,收他做了_______。

7、综合性学习(2分)

某学校开展“微笑面对生活”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请为本次活动写一个广告词

(2)为了办好这次活动请为此次活动设计至少两个活动形式。

8、填空。

(8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3)__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冶性。

(4)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7)《次北固山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天净沙·秋思》一词中描写秋天特有景物,渲染悲凉的意境,为下文写悲情作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持小狼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

[注]①牧竖:

牧童。

竖,童仆。

②跑:

通“刨”,兽类用足扒土。

③奄奄:

气息微弱的样子。

9、解释下列加横线的意义或用法(4分)

(1)顾野有麦场顾:

________

(2)屠乃奔倚其下乃:

________

(3)乃悟前狼假寐乃:

________

(4)屠暴起暴:

________

10、单选题(2分)

下列各组句争中加粗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一狼径去相去数十步

11、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

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②口无停声,足无停趾。

12、甲文中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

乙文中从大狼身上体现出了什么?

(3分)

 

13、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童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

为什么?

(2分)

 

四、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22题

妈妈的额头

蒋平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

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

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

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

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

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

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

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

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

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

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

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

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

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

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

“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

”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

“妈,谁说您老呀。

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

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摘自《天津工人报》)

14、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分)

 

15、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画线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3分)

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16、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①④段画线的句。

(6分)

(1)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

状况。

(3分)

(2)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

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3分)

17、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

(4分)

 

空山鸟语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

我想你应该懂的。

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

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③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

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

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

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

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

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

真是太傻!

名字有什么用?

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④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

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

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

不是么?

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

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

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象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

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

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

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

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⑤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

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

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

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

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

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

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

真的是鹧鸪么?

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

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

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

“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沫着淡烟疏雨。

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

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

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

“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

这是梦境,呵!

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

--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⑥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

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

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⑦还要做些什么呢?

⑧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18、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那几种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3分)

 

19、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摘抄出一句。

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3分)

 

20、仔细阅读文章第④段,概括写出作者感到“悒郁”和“怅然”的原因。

(2分)

 

21、文章开头说“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结尾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五、写作(50分)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

“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的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文中不要出现真是的人名、校名。

 

莲河学校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水平检测

初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B2、D3、C4、D5、D

二、6、

(1)垂爱、垂怜、垂询

(2)三昧真火天罡刀善财童子

7、

(1)生活很美,记得微笑

(2)办专题板报写话题作文讲励志故事谈生活感悟

8、

(1)风正一帆悬

(2)非淡泊无以明志(3)淫慢不能励精(4)思而不学则怠(5)匹夫不可夺志也(6)杨花落尽子规啼(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三、9、

(1)看,视

(2)于是,就(3)才(4)突然

10、B,都是神情的意思。

A,原来/故意;C,上前/刚才;D,离开/距离

11、

(1)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

(2)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

12、甲文:

贪婪、凶残、狡诈。

乙文:

母爱的伟大。

13、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饿狼,被迫自卫,杀狼是正当的;乙文中牧童杀狼则是出于一种无聊时的残忍,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1、

(1)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痛;

(2)答案示例:

母亲的额头布满汗水、喜悦、忧伤(1分);(3)母亲揉拍前额缓解劳累;(4)答案示例:

母亲额头的皱纹(1分);(5)答案示例:

母亲用额头为孙女诊断病痛(1分)。

2、答:

“阳光灿烂”指阳光光彩夺目的样子。

(1分)在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开心快乐、幸福的神态。

(2分)

3、

(1)答:

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

(1分)“贴”字用得生动传神,通过母亲这一个动作表现母亲对儿女的无微不至的关爱。

(2分)

(2)答: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分)把妈妈额头上的皱纹比作年轮,比作树林,生动形象地写出妈妈的额头记录下了她对子女的疼爱,为家庭生活辛劳的付出,以及“我”对妈妈的爱(或感恩之情)。

(2分)

4、答案示例:

文中的妈妈是一个关爱儿女、勤劳能干、任劳任怨、默默付出的人。

(2分)父亲的关爱让我感受最深。

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尤其是他厚实的背给了我安全感和幸福感。

小时候,我在父亲的背上尽情欢笑;现在,父亲仍然用他厚实的背为我遮风挡雨。

(2分)(能围绕所感受到的请你人们的关爱来答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8、绿背黄纹的鸟,重复缠绵;山雀,短促嘹亮;鹧鸪,忽断忽续。

试题分析:

第三段主要写绿背黄纹的鸟,它的鸣声特点是重复缠绵;第四段主要写的是山雀的顽皮,它的特点是短促而嘹亮的,第五段主要写鹧鸪,它是穿插在各种声音中时而传来,所以是忽断忽续的。

19、示例:

“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

”本句把山雀的鸣叫声比喻为“轻快的音乐雨”,这是用人的视觉、触觉来描写听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雀的鸣叫声给人的美好感受。

试题分析:

从题干中可知文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且是用来描绘鸟鸣的,那么可以到描写各种鸟的语段去去寻找:

第三段的绿背黄纹的鸟;第四段中的山雀;第五段中的鹧鸪。

而使用的语句有:

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

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这是梦境,呵!

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

比喻的特点就是形象的表现本体内容,这里主要突出鸟鸣的特点。

20、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人不能永远像山雀那样欢乐,因为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是自然中可悲的族类。

试题分析:

第四段先是写山雀是顽皮的精灵,写它的特点,再写它这样做的原因,进而写它能给人带的的欢愉,再通过两者比较,看出山雀所具有的正是人们所丢失的,人们丢失了什么呢?

接下来写的就是人不够欢愉的原因,于是句子就找到了。

21、在这两句句话中,身处孤岛的作者寄情于鸟,吐露了自己追求自由欢乐的心声;作者希望像鸟儿一样自己回到那片“深山广林”,表达了回归故乡的愿望;这反映了作者憧憬自然,赞美生命,讴歌自由的思想感情。

(答对两点得分)

试题分析:

开头所写的内容是作者为了引出后面的内容,也奠定了叙写的感情基调,结尾再提到这一内容,而且写自己就想做一只鸟,可见作者对鸟的喜爱又上了一个层次,对鸟及鸟儿所代表的思想情感又有所升华。

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能起到结构更紧密的效果,能更强有力的突出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