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管理规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4545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管理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云南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管理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云南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管理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云南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管理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云南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管理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管理规定.docx

《云南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管理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管理规定.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管理规定.docx

云南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管理规定

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管理规定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不断提升本省中小学教师的能力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并完善教师全员培训体系,推动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学校是指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以上均包括民办学校);本规定所称中小学教师(以下简称教师)是指上述教育机构在职在岗专任教师。

本规定所称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以下简称全员培训),是指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以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升专业理念与师德素养、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专业能力及班级管理水平为主要内容的非学历在职专业培训。

第三条参加全员培训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组织教师参加全员培训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职能和责任。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培训机构是全员培训的责任主体。

第四条教师参加全员培训的结果以学分形式计入教师培训档案。

教师参加全员培训获取的学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

第二章项目设置与自主选学

第五条全员培训项目分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校级五级设置,各级项目应相互衔接,避免重复设置。

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要求安排国家级项目和设置省级全员培训项目;州、县教育行政部门分别设置本级全员培训项目,亦可选学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地区设置的培训项目;校本研修项目由学校设置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的全员培训项目,分别于每年3月和9月发布。

第六条全员培训项目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班级管理、校本研修等5个模块,可综合设置或分类设置。

全员培训项目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基于教师教学问题解决的需要,分类、分层次、分学科设置。

州县两级项目应突出地方需求和特色。

鼓励各地创新培训模式,探索设置培训周期为1年及以上的培训项目,持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第七条全员培训项目分指令性学习项目和自主选学项目。

指令性学习项目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定。

自主选学项目分为两类,一类为教师自主选学,指教师根据个人专业发展需要,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另一类为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自主选学,指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地区设置(推荐)的培训项目开展培训(含校本研修)。

全员培训应适应教师自主选学的需求,逐步加大自主选学项目的比重。

教师5年一周期参加全员培训获得的学分中,通过自主选学项目获得的学分应不低于60%。

第八条学校应制订校本研修规划和计划,设计校本研修项目,并经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实施。

校本研修应突出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由学校组织开发校本研修课程,着力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鼓励探索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研修模式。

州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所辖学校校本研修的内容、形式、成果产出及应用提出要求,督促实施,开展专业评估。

第三章学时与学分

第九条教师应按国家规定参加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每年不少于72学时)。

教师在每一周期内,参加县级以上各类培训不少于240学时(每年不少于48学时),校本研修类培训不少于120学时(每年不少于24学时)。

新任教师任职第一年参加上岗培训应不少于120学时,其中,实践性培训应不少于60学时。

新任教师参加上岗培训的学时数不计入全员培训学时数。

教师参加短期集中类全员培训项目,按照每天6学时计算;网络研修项目按照实际总学时数计算。

第十条教师参加全员培训的学时对应换算为学分。

学分由项目学分、基本学分和绩效学分3部分组成。

项目学分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其所发布培训项目的难度和重要性,分别作出规定。

一般教师每完成1学时的培训,校本研修及网络研修项目计0.5-1学分,县级项目计1-1.5学分,州级项目计1-2学分,省级项目计1-2.5学分,国家级项目计1-3学分。

基本学分是教师参加培训项目合格所获得的学分,由项目学分乘以项目学时数计予。

绩效学分是体现教师培训成绩差异的学分。

培训成绩分为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合格(60-69分)、不合格五个等级。

培训成绩为中及以上的,由基本学分分别乘以系数0.1、0.15、0.2,并与基本学分累加后计予。

第十一条在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中,每位教师获得的培训学分应不少于360学分(每年不少于72学分)。

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模块不少于30学分,专业知识模块不少于60学分,专业能力模块不少于120学分,班级管理模块不少于30学分,校本研修模块不少于120学分。

教师参加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及每年所取得的学时、学分应同时满足第九条第一款和本条前款的要求。

第十二条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其他专项培训,其学分计算按上述规定执行。

承担“国培计划”、省、州市和县级培训项目授课任务的教师,其工作量转换为全员培训学分,计算办法为:

授课学时数分别乘以系数10、8、6、4。

教师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参加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确认的教研活动及课堂教学比赛并获奖励、承担县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参加学历提高教育等,其工作量和学习学分可换算为全员培训学分,具体换算办法另行规定。

第十三条项目培训成绩不合格的教师,不计予本项目学分,参加培训所产生的相关费用由其个人承担。

第四章组织与管理

第十四条全员培训实行“省级统筹,分级实施,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省教育厅负责制订全省全员培训规划和相关专业标准,建立并完善相关政策与制度,指导各地开展全员培训和学分管理工作,认定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学分,对工作绩效进行监测评估。

州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全员培训管理办法,将全员培训纳入本级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积极筹措培训经费,建设本级教师专业发展机构,组织实施域内全员培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统筹规划本级全员培训项目并对项目实施进行指导、监管、评估,建立并规范管理教师培训项目档案,审核教师完成本级全员培训项目获得的学时、成绩和项目学分。

校长是组织、督促教师参加全员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应组织、支持教师参加全员培训,如实登记教师参加校本研修取得的学时、成绩及项目学分,定期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学校应将学分认定结果向教师个人进行反馈,督促教师完成周期内规定的学时学分。

第十五条培训学时、成绩、学分实行分级管理。

培训机构(学校)应真实记录教师完成学时情况,科学评定培训成绩,及时将培训学时、成绩及项目学分录入“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经项目负责人电子签名确认后报州或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州或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审核并电子签名确认后,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报省教育厅进行学分认定。

培训机构和学校分别对教师培训学时、成绩、项目学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州或县教育行政部门对其审核结果负责;培训机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应妥善、规范管理教师培训相关纸质档案。

校本研修未按计划实施或经评估未取得研修成效的,不得计予学分。

第十六条教育行政部门应遴选优质教育机构作为教师发展中心,推动师训机构、教研机构、电化教育机构等开展资源整合,建立教师发展中心。

教师发展中心承担全员培训项目研发、培训教学、课程建设、培训团队建设、培训档案管理、培训信息管理与维护及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其他相关工作。

第十七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规范的全员培训项目研制与审定、培训机构遴选与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立项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与专业性。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本级专家指导委员会,承担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全员培训项目评审、监测、指导、评估及相关服务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其审定、设置、发布和组织实施的全员培训项目的规范性、有效性负责。

第十八条建立高等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一体化的教师支持服务体系。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建立全员培训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建设省、州、县、学校四级培训课程资源库,有计划开展培训课程立项研发工作;整合区域内外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各地可通过协议引进、购买服务、社会资助等方式,为教师提供培训课程资源。

课程开发者以收费方式提供的培训课程,其培训费用由学校教师培训经费列支,不得向教师个人收取。

各地应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培训者队伍,并对骨干培训者开展培养、培训。

第十九条探索全员培训与其他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学分互认互通机制,推进教师教育改革。

教育系统内部组织实施的教师培训项目纳入全员培训体系进行管理。

非教育系统组织实施的教师培训项目,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并经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可纳入全员培训体系并计予学分。

第二十条全员培训实行信息统一管理制度。

省教育厅通过“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管理系统),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培训机构、教师个人提供基本信息管理、培训项目管理、自主选学管理、学分管理、培训证书打印、相关信息查询与统计、培训交流等服务。

未按规定录入信息管理系统的培训项目及其学分,不得作为教师聘用、聘任、晋级、年度绩效考核、评优、奖励及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依据。

信息管理系统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不得向任何无关的组织或公民泄露教师个人信息。

第二十一条伪造、篡改教师培训学时、成绩、学分的,身份为教师的,当次培训学分无效,并计入教师个人培训诚信档案;身份是系统管理员的,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进行通报,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二十二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项目评估制度,对全员培训项目进行监测评估,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培训项目进行评估;纳入全员培训体系的非教育系统培训项目,由同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评估。

项目评估采取专家评估、学员匿名评估和委托第三方评估等形式,鼓励采取多种形式结合的综合评估。

评估结果作为设置项目及遴选培训机构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三条各地应将全员培训情况纳入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督导评估内容,作为考核和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履行教育管理职责和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

第二十四条各地应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教师工资总额2%和教育费附加5%的比例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学校应按照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的比例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的全员培训项目,所需经费自行承担,并确保培训经费足额、专项用于全员培训。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加全员培训的学分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在职专任教师,参加培训的学分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