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4283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4.docx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4.docx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4

泰安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28个,每题1.5分,共42分)

1.孔子曾说:

“谁能出不由户?

何莫由斯道也?

”孟子也说: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董仲舒也认为:

“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据此可知,三人都

A.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B.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

C.承认、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                D.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2.汉初,陆贾告诫刘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

据此可知,陆贾

A.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B.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

C.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                    D.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3.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

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成为了官方学说                            B.民主意识的萌发

C.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                            D.理学思想的影响

4.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

“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5.明代《崔氏族谱》规定: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族谱的规定体现了

A.僵硬的程朱理学束缚人心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要求百姓要存天理灭人欲                    D.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

6.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譬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

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

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

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                    D.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

7.书法是一种艺术。

一种字体,有人谓之:

“如云行流水,秣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

”它是

A.草书                    B.楷书                     C.行书                    D.隶书

8.下图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祭侄文稿》。

在安史之乱时,他与堂兄颜杲卿同举义旗,抗击叛军,杲父子英勇就义。

颜真卿激昂悲愤,写下此稿。

对其评价最为贴切的是 

A.气粗字险,气郁字敛                            B.矫若惊龙,飘若浮云

C.狂不离神,乱不离意                     D.书写方正,而韵有余

9.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10.“古希腊七贤”是指古希腊人所说的七个最有智慧的人,生活在苏格拉底之前的那个时代,由于当时的哲学很少用文字记录,所以那个年代人们大都是讨论或口头上传播关于人的哲学思想,然后应用于各自的行为。

由此可见,古希腊

A.以学术缓和社会矛盾                            B.奴隶主的利益扩大

C.哲学高于独裁者意志                            D.人文主义源远流长

11.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

“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

12.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的以宗教内容为题材的圣像画,但此时的圣像画少了高高在上、冰冷不可侵犯的畏惧感,而是多了一丝尘世的生命气息和亲近感,如圣母玛利亚的形象不再有头顶上的金色光圈,而是显得更为温和、端庄。

由此可知,这种变化了的圣像画

A.意在阐明神是人造的理念                    B.蕴含了世俗的人文精神

C.否定了宗教的神圣地位                        D.反映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13.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对莎士比亚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为主题的创作并不加以阻挠,反而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文化环境相对宽松                                B.封建专制根深蒂固

C.君主立宪已经确立                                D.人文主义已成潮流

14.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

”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A.天赋人权说        B.分权制衡说         C.社会契约论        D.三权分立说

15.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认为,国家主权是作为一种脱离社会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统治力量而出现的,是不可分割和转让的永久权力,政府可以更换,主权永远存在。

这一思想

A.不利于欧洲社会的进步                        B.强化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D.有助于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16.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主义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17.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

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

“他们”

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                B.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

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

18.“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

”这场运动是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19.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

该作品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20.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

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21.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是1932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市举行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二战后不断增加,80年代以来,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单独或轮流举办过各种名目繁多的国际电影节300多个。

这表明电影

A.发源于意大利威尼斯                            B.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地联系

C.成为影响最大的媒体                            D.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22.徐继畬在1844年《瀛环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

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

A.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                    B.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

C.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D.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

23.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

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

《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

《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

24.19世纪末,清王朝的钳口禁忌(限制言论自由)进一步被突破,知识分子在许多地区创办学会、报馆、学堂。

学会多达百余个,报纸也由19种增至70种。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社会启蒙的不断深入                            B.中学西学间矛盾的解决

C.中体西用观念的流行                            D.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普及

25.从1901年到1907年六年间,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详介域外文学文体的首选,其中有《未来战国志》(1902年)《游侠风云录》(1903年)、《美国独立记演义》(1903年)、《多少头颅》(1904年)和《苏格兰独立记》(1906年)等。

据此推断,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

A.激发民族主义意识                                B.为推翻清政府提供理论依据

C.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D.从文学角度革除国民旧观念

26.对于战国思想家杨朱“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的主张,梁启超曾“甚疑其言,甚恶其言”。

但后来却认为:

“一部分之权利,合之即为全体之权利;一私人之权利思想,积之即为一国家之权利思想。

……人之皆不肯损一毫,则亦谁复敢撄他人之锋而损其一毫者。

故日天下治矣,非虚言也。

”梁启超认识的变化反映了他

A.受到了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的影响        B.利用中国古代哲学宣扬利己主义

C.发现了西方民主思想来源于中国        D.借助儒家思想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27.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28.对下图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落后的民族要被世界淘汰                    B.进化论思想得到新发展

C.动物经常用的器官较弱小                    D.人类进化与环境密不可分

 

二、材料阅读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材料一中国古典人文思想究天人之际,立意其高远而又不偏不倚。

……国人特殊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往往会转换不同的角度来综合性地观照同一种事物,以求更加完满地把握其中的内蕴,不会将其中某个方面加以无限放大来挤占其他的方面。

对于人性的开展与实现,他们给出的人性空间既有超凡出世的神圣维度,也有食色性这些与动物性接壤的维度;既有与众人合作组成和睦家庭社会的内涵,也有与自然万物达成一片的内涵;既有感性的层面,也有知性的层面,更有感知意识所不能及的玄妙的层面。

这种上下左右都没有封畛的全方位开放的人性,……对于生活在不同境地的人都有一种普适性。

材料二在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文主义图景中,人性与神性、人性与物性之间始终存在着一道填不平的鸿沟。

……从人本出发,则会将神本、物本遮蔽;从神本出发,也会将人本遮蔽;从物本出发,就会反过来与人本、神本相冲。

因其不能兼容,自然彼此间存在着排异反应,总是处于相冲相克之中。

……它对人存在的理解中,向上的一极没有包含神圣的维度,向下的一极没有包容自然万物,因此势必将人生神圣的维度让渡于宗教,将自然的和谐割让给科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孔见《从三点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异同点。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思想对各自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8分)

30.(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

“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

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

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

“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8分)

 

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

内容

中国

外国

文学

汤显祖(1550—1616),代表作是《牡丹亭》,主人公杜丽娘由于梦中获得的爱情在现实中难以寻觅,一时感伤而死,也即所谓“慕色而亡”的描写,最后还魂才子佳人结婚皆大欢喜,《牡丹亭》展示了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和浪漫夸张的艺术手法。

莎士比亚(1564-1616),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罗密欧和朱丽叶一见钟情,他们为了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敢于不顾家族的世仇,敢于违抗父命,以死殉情。

倡导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颂歌。

百科全书

《钦定四库全书》。

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1773—1786)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由于搜集四库全书时毁灭大量古籍档案,故有学者称为“四库毁书”。

狄德罗(1713—1784)于1751~1772年组织160多位当时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编撰了一部《百科全书》。

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这些人被称为百科全书派。

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力量。

科技

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

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

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

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

哈维(1578—1657)1628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研究》,这部只有72页的小书是生理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

他在书中系统地总结了他所发现的血液循环运动的规律及其实验依据。

——据黄天骥:

《论<牡丹亭>的创新精神》等

表2为16~18世纪中外部分文化比较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32.(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10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据材料“何莫由斯道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人者,明其道不计其功”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仁义是正道,而不是强调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据材料“何莫由斯道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人者,明其道不计其功”可知主要强调的是仁义之道,而不是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故B项错误;据材料“何莫由斯道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人者,明其道不计其功”结合所学可知,三人都是强调仁义是正道,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仁义之道,而不是强调儒家思想的地位,故D项错误。

2.【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了“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未体现汲取秦亡教训,故A项错误;同理,材料不能反映反对黄老之学,故B项错误;材料意在强调守天下应“文武并用”、“道德为上”,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治以道德为上”,说明陆贾的思想,深受儒学“为政以德”理念影响,故D项正确。

3.【答案】D【解析】儒学从西汉时期即为官方学说,故A项错误;“南宋”没有“民主意识”,故B项错误;南宋理学已经确立,新儒学已经形成,故C项错误;“当国家危难时,他们含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理学能够促使社会的责任感,故D项正确。

4.【答案】B【解析】题干中朱熹的言论实际上为解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且题干中“君之尊又系于二者(国、社稷)之存亡”,故A项错误;题干中“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实际阐述了“民惟邦本”,故B项正确;题干主要讲述君、社稷、民之间的关系,未提及压制人欲而合乎天理(三纲五常),故C项错误;朱熹的言论是对孟子民贵君轻的阐释而已,非新发展,故D项错误。

5.【答案】D【解析】据材料“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可知族谱的规定体现了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僵硬的程朱理学束缚人心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要求百姓要存天理灭人欲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6.【答案】D【解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早于西方启蒙思想,且二者没有思想上的交流,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都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斗争,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三大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现实内涵而非儒家思想的代表,故C项错误;由材料“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签往所以训今”可知希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故D项正确。

7.【答案】C【解析】草书的特点是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与材料“非真非草”不符,故A项错误;楷书的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与材料“乃楷隶之捷也”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如云行流水,秣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可知该书法是行书,故C项正确;隶书的特点是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与材料“乃楷隶之捷也”不符,故D项错误。

8.【答案】A【解析】颜真卿《祭姪文稿》是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感情激昂悲愤,墨妙通神,情切意真,写下此稿”,故气粗字险,气郁字敛是其风格,故A项正确;矫若惊龙,飘若浮云是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故B项错误;狂不离神,乱不离意指的是草书,故C项错误;书写方正,而韵有余指的是楷书,故D项错误。

9.【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昆曲的发展而非陆王心学,故A项错误;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官腔”、“宫廷”、“郡邑大夫”可知明清时期昆曲主要在达官贵族中流传,社会等级观念并没有弱化,故C项错误;由材料“官腔”、“雅乐”、“盛世元音”“郡邑大夫宴款……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可知昆曲为士大夫阶级的娱乐品,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故D项正确。

10.【答案】D【解析】据材料“当时的哲学很少用文字记录,所以那个年代人们大都是讨论或口头上传播关于人的哲学思想,然后应用于各自的行为”可知主要强调的是希腊浓厚的文化氛围,而不是强调缓解社会矛盾,故A项错误;据材料“当时的哲学很少用文字记录,所以那个年代人们大都是讨论或口头上传播关于人的哲学思想,然后应用于各自的行为”可知主要强调的是希腊浓厚的文化氛围,而不是强调奴隶主的利益,故B项错误;据材料“当时的哲学很少用文字记录,所以那个年代人们大都是讨论或口头上传播关于人的哲学思想,然后应用于各自的行为”可知主要强调的是希腊浓厚的文化氛围,而不是强调哲学的地位,故C项错误;据材料“由于当时的哲学很少用文字记录,所以那个年代人们大都是讨论或口头上传播关于人的哲学思想,然后应用于各自的行为”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人文主义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

11.【答案】D【解析】材料只是提及道德与财富,并未体现梭伦反对奴隶制度,且梭伦反对的是债奴制而并非整个奴隶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讨论道德与财富,并未体现权利平等,且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推行财产等级制,并不主张权利平等,故B项错误;梭伦提出贫富差别并非为了抨击它,其意在强调道德比财富更重要,故C项错误;根据“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可知梭伦更注重人的道德而非外在的财富,说明他具有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

12.【答案】B【解析】“圣像画少了高高在上、冰冷不可侵犯的畏惧感,而是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