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924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

《中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

中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专业:

金融学  学号:

XXXXXXXXX

       学生姓名:

XXX    指导教师:

XXX

摘要

金融集聚是金融信息、机构、人才等金融资源流动所形成的集聚状态的一个动态过程,对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各地区金融深化程度指标,结合三大主要金融产业的各项数据,本文对中国金融集聚现象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概述,同时对金融集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对策。

研究表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金融产业集聚现象的形成是金融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基于省域层面分析,和中、西、东北部三个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金融发展状况明显略胜一筹。

由于地理条件、文化差异、开放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东部地区对金融资源具有更强的吸引力,金融资源会向东部流动从而形成金融集聚区。

而上海则是全国金融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

从整体经济上来看,中国金融集聚区的形成过程中还面临着东西部差异大、经济的基础作用不够、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

更好地去完善市场体系,并优化布局分布等是促进金融集聚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金融集聚;区域经济差异;中国金融业

Developmentsituation,existing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 offinancialagglomerationinChina

Abstract

Financialagglomeration isadynamicprocessoftheformationoffinancialagglomerationstate information,institutionsandpersonneloftheflow of financialresources,hasan importantsignificanceforthe developmentofChina'sfinancialindustry.Based ontheregionalfinancialdeepeningdegreeindex, combinedwiththedataof thethreemajorfinancialindustry,this paper onthebasic situation ofChina'sfinancialagglomeration aresummarized,and thefinancialagglomerationis facing theproblemanalysisand givesomesuggestionsandcountermeasures.Research showsthatthe rapid developmentofChinaeconomy, financialagglomerationphenomenonisanessentialpart ofthefinancialsector.Basedontheprovinciallevel analysis, and,Westandnortheast three regions,financedevelopmentineasterncoastalareasobviouslyslightlybetter. Duetothegeographicalconditions, culturaldifferences,opennessandotherfactors,theeastern regionhasastrongerappeal to financialresources, financialresources willflowtothe easttoformafinancialgatheringarea.Shanghaiisthehighest degreeoffinancial agglomerationof thecityofthe city.From theeconomicpointofview,the formation processisalso facedwithproblems of basic functiondifferencebetweentheEast andthewest, theeconomyisnotenough,themarketsystem isnot perfectChinesefinancialdistrict. Bettertoimprovethemarket system, andoptimizethelayoutofdistributionisanimportantmeasureto promotethedevelopment offinancialagglomeration.

KeyWords:

Financialindustryagglomeration;Regionaleconomicdifference;China'sfinancialindustry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第1章导论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意义2

1.2文献综述2

1.2.1 国外研究综述2

1.2.2 国内研究综述3

1.3研究内容和方法4

1.3.1 研究内容4

1.3.2 研究方法4

第2章中国金融集聚发展现状及分析5

2.1金融集聚的内涵5

2.2 金融集聚的基本理论5

2.3中国金融业概况6

2.4中国金融集聚分析7

2.4.1 整体经济层面的分析7

2.4.2区域层面的分析13

2.4.3省域层面的分析16

第3章中国金融集聚面临的问题与成因21

3.1中国金融集聚存在的问题21

3.2中国金融业集聚发展问题的原因22

3.2.1客观环境差异22

3.2.2 区域经济条件23

3.2.3制度因素23

3.2.4信息与技术创新24

第4章结论与对策建议25

4.1结论25

4.2对策建议26

4.2.1完善金融市场体系26

4.2.2 合理优化布局分区26

参考文献28

致谢29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多年内,我国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一举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直至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676708亿元。

相比于十年前的185896亿元,我们实现了经济翻两番的巨大成果。

然而就在我们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同时,许多问题也同样暴露在我们面前,困扰着我们。

由于国家扶持政策、地理环境因素以及自然资源分配等诸多原因,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变得愈发的不协调。

某些城市能够依靠自身的地理、文化等优势,在经济发展中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优势,吸引大量资金聚集以及金融机构的建立,便形成了该地区的金融集聚区域或金融中心。

金融集聚区之间的差异更是拉大了城市地区间的差距,这种现象在东西部地区尤为明显。

邓小平曾说过:

“金融很重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朝棋活,全盘皆活。

”搞好金融应当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而金融集聚则是现代金融中重要的一部分。

集聚的概念最早源于产业集聚概念,由马歇尔在1890年提出,指某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区域地理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

金融集聚则是指资源与空间组合配置,金融产业进化、发展,从而在特定的空间内形成地域密集金融系统的结果或过程。

一方面来说,可以把金融集聚看成资源在空间运动的结果,形成特定的金融集聚区;另一方面,金融集聚可以看成一个过程,从动态方面来看,资源在一定情况下会向具有优势的地区或区域流动,而资源的不断选择和流动,正式金融集聚的过程。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金融集聚区域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就世界范围来看,早已有纽约、伦敦、东京等老牌国际金融中心;放眼国内,即使现代经济发展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也有北、上、广、深等金融资源高度集中的城市。

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金融集聚区的发展变得愈发的不协调,经济增长失衡。

因此,本文试图从金融学角度分析我国金融集聚现况以及探讨我国金融机具所面临的问题,为更好地制定合理的金融集聚区提供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1.1.2研究意义

当今,中国金融业集聚现象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

区表现的较为突出,例如北京西城区的金融街,上海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等都是典型的代表。

然而金融集聚现象在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东部地区集聚程度普遍较高,东北、中、西部地区金融集聚现象还不够明显。

与此同时,中国金融市场体系仍不够完善,金融集聚的形成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题。

从整体经济、区域层面和省域层面来看,构建金融集聚程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SPSS分析可以得出各地区之间的具体差异并发现金融集聚所面临的问题,以期为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与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对策建议。

1.2 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已经有不少学者对金融集聚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主要通过地理条件、规模经济、劳动力资本等因素来阐述金融集聚的现象。

(1)地理条件

地理选址是金融集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实条件下,只有少部分区域能够满足金融集聚的空间要素,这种特定的区域被称为“光滑空间的豁结点”,这意味着具有特定条件的地区或区域才能成为金融集聚的选址点。

Martin(1999)通过对金融集聚区内的金融机构选址分布进行分析,银行与证券交易机构的区位存在差异性,证券交易机构分布较为集中,而银行业相比较为分散。

(2)规模经济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Kindleberger(1974)认为规模经济能够促进金融市场的集聚。

从规模经济的外部角度出发,对金融机构的区位选择进行分析,当有大量的金融机构集中在某一区域内,那么一定会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与其他地区相比,该地区对地区外的金融机构会更加具有吸引力。

Park(1989)认为当一个区域内的金融机构数量增加时,规模也随之增大,那么该地区的金融机构将会形成空间集聚,表现为金融机构之间深化合作、基础设施的共享等,不断地提高效率,进而促进金融集聚的形成。

Authur(1994)通过对金融集聚的模型建立,描述了利用外部规模经济,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优势。

研究表明,在特定的区域内,规模收益递增有利于锁定效应的形成,即当某个新企业进入该地区内,将来不容易移出该地区。

(3)劳动力资本

通过使用集群理论并把研究从制造业延伸到金融业领域,Talyor(2003)研究伦敦金融服务产业集群。

研究表明,伦敦金融集聚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

理关系、人际关系。

劳动力因素对伦敦的金融集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因此,他们认为国内外劳动力池的主要劳动力供给是金融服务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产品的创新与供给、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以及劳动力质量三者关系密切。

1.2.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对于金融集聚现象研究起步较晚,经整理发现国内学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金融集聚及其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成春林和华桂宏(2013)表明经济的稳定增长对金融发展有重要影响。

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提高经济的质量,有益于对金融资源的吸引,促进金融集聚的形成。

佟川和隋钦波(2013)研究表明,金融集聚主要形成于经济发达的省份,例如北上广深等。

说明金融集聚受到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黄永兴(2011)认为一个城市是否有发展金融行业的潜力的重要因素就是该地区的经济规模水平。

(2)人力资源

潘丽英(2003)认为金融业的核心是人力资源,人才会给金融机构带来更强的竞争优势,包括决策性人才、操作人才等。

不仅如此,金融业对高学历的人才需求较高,机构中大学生、硕士生所占比例水平高。

徐玲(2010)研究表明由于我国地区教育水平较低,人力资源水平不高,金融行业内高端人才稀缺。

(3)对外开放

杨素兰和胡坚(2003)通过对国际金融中心的评估体系的构建,用伦敦、东京、纽约等8个地区与国家的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对上海市发展成为国际金融都市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

研究表明,加强改革开放,增加市场透明度,金融体系和市场将是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因素。

游万海和任英华(2010)认为在前期对外开放对金融集聚有着显著的影响。

随着投资的增加,市场需求也随之提高,进而对金融集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4)政策因素

郭兴方(2009)利用“主因素分析法”,对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除经济因素外,国家或地方政府对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视程度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金融中心发发展的战略上政府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在地区上防止金融资源分散,提升本地区的竞争力。

李正辉(2012)利用省域面板数据,对金融集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政府的政策对金融集聚具有推动作用。

例如政府在电信基础、人力资源、税收、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可以加速该地区的金融集聚的形成。

华桂宏(2013)利用机器人模型,对金融集聚展开深入研究,认为政府的支

出对金融集聚有着显著的影响。

(5)其他因素

黄永兴(2011)通过空间面板计量,对长三角地区的金融集聚研究显示,基础设施是金融集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包括交通、通讯、人文等,对人才的培养以及资源的吸引有着重要的意义。

潘英丽(2003)认为研发技术、服务设施是推动金融集聚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文总体上可分为理论研究、数据研究和政策分析三部分,全文分为共4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

主要介绍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对研究方法进行简要评述。

第二章,中国金融集聚发展现状。

主要阐述了中国目前金融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分别从整体经济、区域层面和省域层面三个方面来概括整个中国金融集聚程度,并得到各地区金融集聚之间存在的差异所在。

第三章,中国金融集聚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介绍四大区域之间金融集聚差异的成因以及面临的相关问题。

第四章,结论与对策建议。

对前文的分析进行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相关建议。

1.3.2研究方法

(1)统计分析法。

本文主要通过对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的获取,结合典型案例数据并进行整合,进行综合运用,为得出结论奠定基础。

(2)比较研究。

对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同经济水平差异,通过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将问题度量化,能够更直接的看出差距,从而探寻经济增长中金融集聚的问题所在。

(3)文献资料法。

以现有的文献资料为基础,通过国外金融集聚综合性研究的归纳与分析,同时参考国内学者的研究报告,找出适合本文的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主要来源为期刊、统计资料、研究报告等。

第2章 中国金融集聚发展现状及分析

本章总结了关于有关金融集聚的基本理论,并从全国金融行业为基础,衡量中国近些年来金融业发展状况,并再进一步细分到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等,利用相关数据来描述近些年来金融资源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1 金融集聚的内涵

金融集聚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金融相关机构的集聚,一个是金融功能的集聚。

机构集聚指大量的金融机构,如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法律、会计、审计等服务机构的集聚。

同时,集聚的不仅是机构,更是金融功能的集聚,即不仅仅是指在地理意义上的集聚,而是通过地理上的集聚从而产生相应的经济要素集聚,形成金融功能上的集聚。

金融集聚是结果(静态),也是过程(动态)。

根据杨再斌(2006)对金融集聚的定义,一方面可以把金融集聚当作金融资源在空间中运动的结果,金融机构在区域内集中,使这一地区内的金融机构达到一定的规模和集中度,从而形成金融集聚区。

另一方面,把金融集聚看作一个过程,指金融资源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具有优势的地区流动,包括区域优势和影响金融集聚的其它优势。

金融资源会不断流动并进行选择,最后金融资源达到一定程度上的集中形成规模。

2.2金融集聚的基本理论

(1)经济决定理论

该理论认为交换商品需要货币的结算、金融机构以及金融资源的集聚。

当人们对货币结算的需求增加时,金融集聚的现象便会产生。

因此,在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地区,金融集聚缺乏动力,难以形成金融资源的集聚;相反,在经济水平发达的地区,伴随着经济持续的发展,金融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金融集聚的运行空间也会更大。

总之,经济决定金融,经济发展会加速金融资源的累积和发展,并为金融集聚打下基础。

(2)金融地理理论

Porteous(1995)认为信心是金融中心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他将“信息不对成”的概念加以深化,认为大多数信息都不符合标准,由此造成信息难以理解导

致成本增加。

金融服务提供的质量也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

因此地理因素直接影响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干预了金融的交易成本。

距离越近,信息不对成性就越小,风险就越小;距离越远,信息不对成型就越大,风险也随之增加。

(3)产业集聚理论

产业集聚既是过程,也是结果。

产业集聚理论与金融集聚相连密切。

金融集聚所在的区域会形成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即市场规模越大,金融资源的流通性就越高,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金融业的集聚简化了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使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扩宽,金融机构之间可以频繁地夸业务合作、开拓市场,有利于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的持续增长。

2.3中国金融业概况

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了银行、保险、证券等主要金融行业,又包含了财物公司、融资租赁等典当行业务。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银行、保险和证券三大主要金融服务行业。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大国,同时又处于经济转型期之中。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基本国情之一。

在经济高速发展等因素的积极推动下,金融资产迅速增加和累积,如图2.1,在1978年,中国金融资产总值仅有2522亿人民币,而到2011年,金融资产总值已上升至105.8万亿元,30多年的时间内增长了400倍;同时,金融相关比率(FIR)也在持续增加,1997年-2013年,FIR从217%上升至345%。

无论从哪点来看,我国的金融发展在近年来有较大的提升。

但是,中国金融业发展在地区、城市之间仍存在不平衡,差距十分明显。

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成为正式成员后开始,中国对外开放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金融业整体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与进步,金融资产总量快速增长。

目前,中国基本上形成了以银行为主导,保险和证券以及其他金融服务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2006年,根据我国2001年入世的承诺,中国金融服务业全面对外开放。

面对全球的激烈竞争,党和政府与金融业对现有的体制进行了有效的改革。

其中,银行业的改革最为显著。

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通过财务重组等方法,在香港和上海进行了整体上市,引入大量战略投资,整体竞争力大幅度提升。

与此同时,保险业和证券业也在积极寻求体制改革,寻求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目前,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金融业及其相关体系仍在不断

完善。

图2-11978-2010年金融业产值及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2.4中国金融集聚分析

本节主要针对整体经济、区域和省域经济三个层面,围绕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主要金融行业的各项指标,并通过SPSS对各省市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得到中国金融产业的集聚情况。

2.4.1整体经济层面的分析

(一)银行业

从1995年开始,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并积极向海外扩展业务。

1995年,在深圳成立了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至2006年底已达到117家。

与此同时,外资银行也在稳步发展。

2003年4月,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成立,从此,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职能与监管职能分离。

截至2013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45家),农村信用社(1803家),农村商业银行(468家),农村合作银行(122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176家),信托公司(68家),金融租赁公司(23家),汽车金融公司(17家),货币经纪公司(5家),消费金融公司(4家),资产管理公司(4家),外资金融机构(42家),其他金融机构(1052家)。

共有法人机构3949家,从业人员达355.04万人。

  表2-1 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情况表(2009-2013)   单位:

亿元

机构/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银行业金融机构

795,146

953,053

1,132,875

1,336,050

1,513,332

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

69,456

76,521

93133

112,174

125,278

大型商业银行

407,998

468,943

536,336

600,401

656,005

股份制商业银行

118,181

149,037

183,794

235,271

269,361

城市商业银行

56,800

78,526

99,845

123,469

151,778

农村商业银行

18,661

27,670

42,527

62,751

85,218

农村合作银行

12,791

15,002

14,025

12,835

12,322

城市信用社

272

22

30

-

农村信用社

54,945

63,911

72,047

79,535

85,951

非银行金融机构

15,504

20,896

26,067

32,299

39,681

外资银行

13,492

17,423

21,535

23,804

25,628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

27,045

35,101

43,526

53,511

62,110

注:

本表为法人合计数据

资料来源:

中国金融年鉴《2009-2013》

单位:

万亿元

图2-2 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总额(2009-2013)

资料来源:

中国金融年鉴-统计篇

表2-2中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1980

1990

2000

2013

年末数(亿元)

年末数(亿元)

较1980年增长(%)

年末数(亿元)

较1990年增长(%)

年末数(亿元)

较上年增长(%)

较2000年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1861.07

11644.83

525.7

123804.4

963.2

1070588

9.2

764.7

 其中:

企业存款

573.09

3997.68

597.6

44093.7

1003.0

541802

19.8

1128.7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522.33

6042.84

1056.9

64332.4

964.6

451827

10.8

602.3

各项贷款余额

2414.3

15166.38

528.2

99371.1

555.2

766327

16.4

671.1

其中:

短期贷款

-

-

14589.0

-

311772

27.8

2037.0

中长期贷款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