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711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9 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在遵守职业道德方面,需要有更高的白觉性。

这反映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的特点。

A.强烈的责任性B.严格的标准性C.独特的示范性D.鲜明的继承性

2.处理师生关系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是()

A.尊重学生B.公平对待学生C.严格要求学生D.热爱学生

3.下列有关人的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

A.董仲舒提出的“性三品说”属于环境决定论观点

B.孟子提出“万物皆备于我”,这属于内发论观点

C. 人的生理发展,包括身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

D. 遗传素质的成熟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过程

4.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巾经臉的传递,这种观点属于教育的()(常考)

A.劳动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心理起源说

5.下列不属于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独特价值的是()

A.教育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B.教育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

C.教育满足个体成名的欲望D.教育唤醒个体生命的自觉

6.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都需保证学校的()

A.公益性B.客观性C.历史性D.强制性

7.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是()

A.班主任B.教师C.辅导员D.校长

8.某学校兴迎小组开展分析本地昆虫资源及其分布的活动。

这于课外适动中的()

A.文艺活动B.体育活动C.科技活动D.游戏活动

9.教学过程最基本的功能是()

A.传授知识B.形成技能C.培养智能D.发展个性

10.“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常考)

A.顺序性B.互补性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

11.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是()

A.《理想国》B.《爱弥儿》C.《教育漫话》D.《教育与文化》

12.乌申斯基说:

“如果你厌恶学生,那么,教育工作刚刚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

”这

强调教师应具备()

A.高尚的师德B.广博的文化素养C.专门的教育素养D.扎实的学科素养

13.听完一节精彩的语文课,自觉投入到下一节数学课的学习,这体现的注意最质是

()(常考)

 

1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起伏D.注意的广度

14.“跳一跳,摘果子”体现了维果斯基的()

A.掌握学习理论B.先行组织者策略C.最近发展区观点D.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5.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

这种学习动机是()

A.外部动机B.认知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

16.关于感觉,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感觉有补偿现象B.感觉适应必定导致感受性降低

C.感受性与感觉阔限成反比例关系D.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17.有的学生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客观事物做

出判断。

该学生的认知方式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发散型

18.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较短时间学习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验,进而认识现实

世界。

这体现了教学过程的()

A.间接性B.发展性C.指导性D.巩固性

19.洛克提出了著名的()(常考)

A.白板说B.塑造说C.灵魂说D.复演说

20.对儿童道德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是对行为主体的观察或对榜样的模仿,其理论基础是

()

A.社会学习理论B.行为学习理论C.认知学习理论D.建构学习理论

21.对学生的教育,有的班主任是动之以情、有的班主任是晓之以理、有的班主任是持

之以恒、有的班主任是导之以行。

这说明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种()

A.入口B.教育方式C.教育途径D.开端

22.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题多解”“一事多写”的练习,主要来培养学生思维的()

A.灵活性B.批判性C.敏捷性D.独立性

23.一个 10 岁的孩子的智龄是 11 岁 6 个月,那么这个孩子的智商是()(易错)

A.105B.110C.115D.126

24.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25.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B.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C.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26.我国《学记》中的“学不躁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

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27.上一堂好课是每位老师追求的目标,而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就是()

 

2

 

A.达到教学目标B.解决学生的困惑

C.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D.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8.一名教师教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内容“跃”这个字,右边的“夭”正好

是今天学的这个字“笑”的下面的部分,于是当学生再学“笑”这个字的时候就容易多

了。

这名教师运用了()原则来进行教学的。

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29.孩子哭闹若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理睬,这是().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

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常考)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30.()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

31.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杜威C.康德D.马卡连柯

32.在呈现某一事物时,交替变更它所存在的形式,使该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

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方式被称为()

A.直观教学B.启发教学C.比较D.变式

33.教师用红笔批改作业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了刺激物的()

A.新异性B.运动关系C.对比关系D.协作关系

3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属于迁移的()

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一般性迁移

35.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A.教师、学生、课堂情境B.教师、教学设备、学生

C.班风、纪律、学生D.教师、学生、纪律

3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适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常考)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37.“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炼法D.品德评价法

38.地点:

某剧场门口。

时间:

演出开始十分钟后。

人物:

查票员和四位迟到的观众。

情节:

剧场规定演出开始十分钟后不许入场。

四位迟到者面对查票者的同一说明,

则表现各不相同。

第一位:

大吵大嚷,怒发冲冠。

第二位:

软硬兼施,找机会溜进去。

 

3

 

第三位:

不吵不嚷,虽然遗憾但还是理解剧院的做法,并自我安慰“好戏都在后头”。

第四位:

垂头丧气,委屈万分,认为自己总是很倒霉。

请分析判断第三位观众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A. 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39.小明曾是一个学习优秀、乐观开朗的中学生。

但最近,他有些萎靡不振、沉默寡言,

学习成绩一路下滑。

班主任非常纳闷,问了他几次,但每次都被他支支吾吾给塘塞过去

了。

后来,还是他的好朋友向班主任“泄的密”,原来小明的家长要求他每次考试成绩

必须排在班里前三名,否则就要受到严厉批评,小明虽然很努力,但总是达不到这个目

标,非常焦虑,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越来越怕学习和考试了。

从心理规律来说,在教

学中,下列哪种说法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无关()

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

二、多项选择题

1. 关于葵卯学制,以下叙述正确的观点是()

A.它吸收了明治维新(日本)时期的学制形式B.它保留了封建科举制的残骸

C.它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年限D.“中体西用”是其指导思想

2. 下列关于教学工作,表达观点正确的是()

A.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B.教学的中心工作是上课

C.教学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诠径

D.教学方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

3.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一般包括()

A.家长素质B.学生的行为C.社会现象D.利用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和行为

4.班级管理度当遵循的原则有()(易混)

A.方向性原则B.全面管理原则C.小规模原則D.自主参与原则

5.建国 70 周年之际,北京某小学与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农场等社会实践基地签订了

协同有人协议。

全校各班在不同时段去参观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和有机农场,在工作人

员的组织引导下充分进行了体验。

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角度分析,上述材

料说明()

A.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有效形成教育合力

B.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机构组织的活动

C.学校经常向社会机构提出建议,给予具体指导

D.学校利用社会机构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

6.义务教育实行的管理体制是()

A.层级负责B.地方负责C.分级管理D.一統制

 

4

 

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常考)

A.注意的指向性B.注意的集中性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分配

8.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包括()

A.学生特点B.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

C.教学内容的性质与特点D.教师自身素养及其具备的条件

9.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内涵包括()

A.兼顾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

B.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C.贯彻和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D.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

10.可以通过哪些措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考)

A.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B.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C.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D.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11.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是()

A.全民化0).B.终身化C.民主化D.创新化

12.以下表述反映启发诱导教育思想的是()

A 不愤不启,不悖不发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C.君子之教,喻也D.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13.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措施包括()

A.充分利用变式B.科学地进行比较

C.适当运用正例和反例D.启发学生进行自觉的知识概括

14.教学中运用类比迁移,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

A.广阔性B.深刻性C.敏捷性D.灵活性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V”或“×”。

1.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和教好学生。

2.素质教育是对人发展质量上的一种关注。

3.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中国的《学记》(常考)

4.幻想是一种不切实际、不能实现的想象,不宜提倡。

5.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6.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7.复式教学和小班教学是各国基础教育阶段普遍实行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8.当全神贯注看书时,大脑皮层产生较强的兴奋过程,这种兴奋诱导出与之相反的抑制

过程使得周围正在发生的与看书无关的事物得不到反映,或反映得很不清楚。

这是一种

负透导现象。

(易混)

 

5

 

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是一致关系。

10.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最终

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往往又千差万别。

11.人类的思维品质是先天因素造成的,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没有关系。

12.教师的讲课技巧、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有助于吸引学生听课的无意注意。

13.世界上比较系统而又科学的第一套智力量表是比奈---西蒙量表。

14.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都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效果。

15.为了做好教学工作,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注意状态,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必须

考虑到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或一节课内)呈有节奏的轮换

和交替。

16.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来塑造学生的良好行

为,用不予强化的方式消除消极行为,同时要慎重对待惩罚。

17.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18.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说明它在学校的整体工作中应居于中心地位。

19.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措施,体罚作为一种惩罚措施也可适当运用。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责任性,是教师自觉、积极的职业态度形成的基

础,是教师教育、教学和自身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自觉和

自律地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耐心对待学生,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且,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并不局限于课堂上、教室内和校园里,在任何时间、任何

地点。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本人必须身体力行。

这也体现出教师在遵守职业道德方面

要有更高的自觉性。

2.D【解析】热爱学生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

践中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关爱每一位学生,是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

3.A【解析】董仲舒把人性区分为所谓“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質之性”,其

提出的“性三品说”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4.A【解析】题干中的观点属于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主要内容有:

(1)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

(3)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4)生产劳

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

5.C【解析】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独特价值表现在:

( 1)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 2)提

升个体发展的速度;(3)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4)唤醒个体生命的自觉。

 

6

 

6.A【解析】公益性原则不仅体现在公立学校,同时也体现在私立学校中。

7.A【解析】班主任是指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

教师。

8.C【解析】科技活动是以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科技知识为目的的课外活动。

题干所描述

的活动属于课外活动中的科技活动。

9.A【解析】传授知识是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和发展个性的基础,因而是教学过程最基

本的功能。

10.C【解析】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

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

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11.B【解析】略。

12.A【解析】高尚的师德应包括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团结协作等内容。

照题干可知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具备高尚的师德。

13.B【解析】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题干所述表明学习者根据学习任务主动将注意

转移到下一个科目的学习中,这体现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转移。

14.C【解析】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现有的

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如果学生的发展水平处于“最近发展区”,那么这正是最能敏感

地接受教育的时候。

“跳一跳,摘果子”体现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

15.B【解析】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

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 .满足这

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 ,属于内部动机。

题干所述学习

动机属于认知内驱力。

16.B【解析】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所以,B 项说法错误。

17.B【解析】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经验、价值观 )

为依据,不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

题干所述学

生的认知方式属于场独立型。

18.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学过程的间接性。

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

捷径。

在教学过程中,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编成课本,并由教师

有日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和最高的效率把学生的认识提高到

现代化的水平上。

19.A【解析】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

20.A【解析】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

影响

 

7

 

儿童道德学习的决定性因素是行为主体的观察或对榜样的模仿。

21.D【解析】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自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德有具体实施过程

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

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和谐发

展的目的。

22.A【解析】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灵活地思考问题。

它表现为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

方法思考问题:

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随机应变,及时改变原有计划、方案,寻找新的

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教学

中,教师通过“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的练习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

性。

23.C【解析】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11.5÷10×100=115。

24.D【解析】变式就是变换使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属性,使本质属

性保持不变而非本质属性或有或无,以便突出本质属性。

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与非本质

特征是交融在一起的,直观时运用变式的目的是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25.B【解析】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

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

习和机械学习。

26.A【解析】略。

27.D【解析】如果说“传道”是一堂好课的第一个标志,如果说有效地解决知识困惑是

一堂好课的第二个标志,那么,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是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或终极

使命。

28.A【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利

用。

依据题干描述可知,这名教师在教学时运用了巩固性原则。

29.D【解析】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30.C【解析】略。

31.A【解析】略。

32.D【解析】题干所述是变式的含义。

33.C【解析】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趟大 ,越容易优先选择。

教师批改作业 ,红笔最明显,这

是利用了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34.A[解析】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

质特征和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原有的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只是

得到某种充实。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是同化性迁移。

 

8

 

35.A【解析】略。

36.A

37.A

38.C【解析】根据气质类型的特点,第一位观众属于胆汁质,第二位观众属于多血质,

第三位观众属于黏液质,第四位观众属于抑郁质。

39.D【解析】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有: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

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等等。

D 项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无关。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卯学

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其在学制体系中还加入了进士馆和仕学馆,保留了封建科举

制的残骸,故 A.B 两项正确。

该学制分为三段五级,其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年限,故 C 项

正确。

奖卯学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立足于忠孝人才的培养,虽然

具有一定的封建性,但是却也包含着改良主义的色彩。

故 D 项正确。

2.ABC【解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

现,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故 D 选项错误。

3.BD【解析】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具体体现为对教师信念、教学过程、教学情境和对学

生的反思。

4.ABD【解析】班级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 1)方向性原则;

(2)全面管理原则;

(3)白主参与原则;(4)教管结合原则;(5)全员激励原则;(6)平行管理原则。

5.ABD【解析】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有机整合,有效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与社会

教育相互配合的途径包括:

( 1)学校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

织的各种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

(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

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必要时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3)

学校利用各种社会团体为学生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 4)学校通过社区教

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由题干描述无法看出

学校经常向社会机构提出建议,给予具体指导,故 C 项错误。

6.BC【解析】我国的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7.AB【解析】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和集中性。

8.ABCD【解析】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

课程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 4)学生年龄特征;(5)教学时间、

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

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9.ABC【解析】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主要表现在: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9

 

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

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坚持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注重提

高全民族素质。

A 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学说的内容,这也是我国确立教育目

的的理论基础。

因此,答案选 A、B、C 三项。

10.ABCD【解析]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的措施有:

(1)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3)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4)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

学习兴趣;(6)通过积极的训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7)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

移。

11.ABC【解析】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

全民化;(3)教育的民生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

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

12.ABCD【解析】略。

13.ABCDI 解析)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措施有: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

运用变式;(3)

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14.AB【解析】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方法有:

(1)类比迁移,培

养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

(2)合理想象,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3)多方思考,培养思

维的灵活性;(4)言语调控,培养思维的逻辑性;(5)突破常规,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和批判性。

三、判断题

1.V【解析】略。

2.V【解析】素质教育是对人发展质量上的一种关注,是对人发展实际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