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课堂实践研究方案设计.docx
《三生课堂实践研究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生课堂实践研究方案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生课堂实践研究方案设计
“三生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负责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政策理论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能力为重。
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选择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把“三生教育”有机地融合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构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践行学校“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了社会的进步育人”的办学理念,探索出一条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管理之路,促进我校走向内涵式发展之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
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课题研究背景新。
与以往三生教育研究的背景不同,本课题是基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力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不是简单地研究在校学生的德育、智育工作,而是研究学生终身发展能力问题。
“三生教育”研究活动,紧贴我校“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了社会的进步育人”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体现素质教育,具有先进性,社会公益性,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符合时代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
2.课题研究方向新。
本课题并不是单纯的生存自救教育、生活意义教育、珍爱生命教育,而是对“三生”注入了新的解读,构建了三生教育的德育体系,培养能生存、会生活、爱生命的立体的人。
本课题并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思想成长,还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幸福感获得途径纳入了研究范畴,扩大了研究范围,把“三生教育”有机地融合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教育合力。
3.课题研究思路新。
本课题研究遵循“1234567”思路:
一个宗旨: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能生存、会生活、爱生命的健康的人。
两个理念:
一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二是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育人。
三个层次:
一是让每位师生都获得独立的生存技能和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二是让每位师生心中都充满对人生意义追求的热情,充满对真、美、善的渴望;三是让每位师生都懂得除了珍爱生命,感恩生命,还要学会创造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高度。
四个关注:
一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发展,二是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三是关注教师的专业和素养提升,四是关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幸福。
五个原则:
一是全员参与原则;二是科学性的原则;三是联系实际原则;四是做实做好原则;五是逐步推进原则。
六个阶段:
一是准备阶段;二是申报阶段;三是推进阶段;四是深化阶段;五是结题阶段;六是推广阶段。
七个方面:
一是“三生教育”之学校德育研究;二是“三生教育”之家庭教育研究;三是“三生教育”之社会教育研究;四是“三生教育”之教师成长研究;五是“三生教育”之课堂教学研究;六是“三生教育”之教师幸福感研究;七是“三生教育”之社团活动研究。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柳州二中研究“三生教育”,就是希望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师生能生存、会生活、爱生命。
1.“能生存”:
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能在社会上立足;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促进自我成功;
具有进取的拼搏精神能不断改变现状。
2.“会生活”:
具有乐观坚忍的生活态度;
具有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具有高尚丰富的生活情趣。
3.“爱生命”:
懂得珍爱生命从而爱护自己;
懂得敬畏生命从而关爱他人;
懂得感恩生命从而尊敬师长。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十六大全面阐述了党的教育方针的要义: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校通过研究和实践“三生教育”,探索使教育者形成正确的生存观、生活观、生命观的有效方法,从而将党的教育指导方针落到实处。
2.人生三阶段论
著名学者、台湾中国文化书院韦政通教授提出人生意义三阶段论。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有三个层次:
生存、生活、生命。
生存层次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追求经济的独立,必须具有独立的生存技能和心理适应能力。
生活层次需要心中充满对人生意义追求的热情,充满对真、美、善的渴望。
生命层次除了珍爱生命,感恩生命,还要学会创造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高度。
3.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
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这个理论对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4.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在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
其研究领域涉及有价值的体验,如幸福感、满足和满意(对过去而言)、希望和乐观(对未来而言)、充盈和快乐(对现在而言)。
在个体层面上涉及积极的人格特性,如爱与召唤能力、勇气灵性、人际交往技巧、审美观、韧性、宽容心、创造性、对未来的憧憬、洞察力、天才和智慧。
在群体层面上涉及公民道德和推动个体更好地发展的社会机能,如责任、教养、利他、礼貌、适应、容忍力和职业道德,以寻求人文关怀为宗旨,致力谋取人类幸福和社会繁荣。
可以说,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学科,它以积极的价值观来解读人的心理,试图激发人类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帮助个体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美好的生活。
五、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从关注我校师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对学校师生进行“三生(生存、生活、生命)教育”,其目的是让师生能生存、会生活、爱生命,使全校师生为了生存而有追求、有才能、有成就,使师生为了更好地生活而求真、求善、求美,使师生热爱生命从而珍惜时间、珍惜现在、珍惜亲情。
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师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师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实现我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育人”的办学理念,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本课题把“三生教育”作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来研究,把“三生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依托课题研究探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做法。
实践“三生教育”,对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实现家庭幸福和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学校德育教育、家庭教育等力量,使学生能生存、会生活、爱生命。
“能生存”是指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能在社会上立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促进自我的成功,具有进取的拼搏精神能不断改变现状;“会生活”是指具有乐观坚忍的生活态度,具有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具有高尚丰富的生活情趣;“爱生命”是指懂得珍爱生命从而爱护自己,懂得敬畏生命从而关爱他人,懂得感恩生命从而尊敬师长。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三生教育”之学校德育研究
以“三生教育”为核心开发德育课程,以“三生教育”为主题辅佐班级建设,形成系列化的德育教育体系。
2.“三生教育”之家庭教育研究
主动引导、帮助和协同家庭实施“三生教育”。
要通过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信箱、家长热线电话、家校联系制度等,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要帮助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选择适合的家庭教育内容,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
3.“三生教育”之社会教育研究
要以多赢和共赢的思路,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共同推进“三生教育”。
要借助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社会教育单位的作用,共建一批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实践基地。
利用好市内外公益性质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科技馆等开展校外教育。
4.“三生教育”之课堂教学研究
用文化的悟性推行实效课堂,使学校教学更具竞争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根本性任务。
完成任务的途径是:
以“课前精心准备”为前提,以“课中精彩呈现”为核心,以“课后精细落实”为保障,构建柳州二中“三精教学”模式,开展实效课堂实践与研究,遵循“学生不同、个性不同、选择不同、教学不同”操作思路,追求一种“减负又实效”的教育教学境界,让优秀生尖起来,让中等生优起来,让学困生学起来,让所有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吃得了、吃得饱、吃得好”。
5.“三生教育”之教师成长研究
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策略,积极创新课程培训和教研活动方式,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6.“三生教育”之教师幸福感研究
教师职业幸福的内在根源在于其职业内在的人文价值。
我们应构建教育的人文主义理想和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其职业工作更利于其人格健全发展和自我实现,使教师充分享受职业的幸福感。
我们拟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及学生多方面促进教师的幸福感,使教师幸福感的增强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7.“三生教育”之社团活动研究
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和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的有效手段。
学生社团活动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志趣爱好自主参与,学校提供导向作用,进行合理的引导、规范和调控。
我们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精心指导学生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社团活动,使之具有创新思维、凝聚人心、交流思想、社会实践、提高能力等多方面功能。
八、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为主,辅以文献法、案例法、实验研究法等开展研究。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模式。
行动研究法是由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成一体,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再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从而把研究推向纵深。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最为普遍使用的方法,因为三生教育研究本身就不是理论研究,而是一种行为研究,需要通过行为干预、不断反复才可能获得研究成果。
不管哪个子课题,都需要研究者深入家庭、学校、社会进行调查研究,也需要研究者深入学生、老师当中进行研究,课题组成员必须与实践者融为一体,方能把课题做好,课题才能取得成效。
2.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将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获得的大量丰富而生动的教育经验提升为教育理论的方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我们这一课题研究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
教师们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具有生动、具体、鲜活、情境化等感性认识色彩的教育经验。
只有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才能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
因此,是否用好教育经验总结法,事关本课题研究成果优劣。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9月)
1.组建校级《“三生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团队。
①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
梁树颖 宫家敏
副组长:
吴海鹰 覃卫东郑文勇石欣
成 员:
李 逊 蒋柳红王晓东李明黄元祥吴秋凤李志伟 曾懿
李永安 蒋小琼 张闰 皮星 于梅 吴茜 黄颖 黄祺 陈康波 陈小桥 石岭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理解“三生教育”的内涵和开展“三生教育”活动的意义和方法,指导各处室、年级、教研组、学科组结合本部门、学科特点,成立相应的子课题,构建合理的课题体系,形成课堂、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三生教育”网络。
②课题成员组
课题组执行组长:
曾 懿 李 明
课题督导组:
吴秋凤 于 梅李志伟
资料保管人:
廖玉玲 石 岭
“三生教育”之学校德育教育研究组(包括家庭、社会教育研究):
郑文勇 李明 曾懿 蒋小琼 李永安
“三生教育”之课堂教学研究组:
石 欣蒋柳红黄 颖
“三生教育”之教师成长研究组:
覃卫东李志伟陈小桥
“三生教育”之教师幸福感研究组:
宫家敏黄元祥 李 逊 王晓东
“三生教育”之社团活动研究组:
吴海鹰 张 闰 黄 祺
2.成立子课题组
各子课题组根据本校实际选择突破方向,开展研究。
子课题组尽量包含全校教师。
3.聘请市内外教育教学专家组建成顾问团队。
第二阶段:
研究阶段(2011年10月-2014年4月)
开展研究工作,并成立子课题组,各子课题组根据实际选择突破方向开展研究。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4年5月-2014年7月)
总结经验,汇编资料,分析研究结果,申请结题,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九、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及分工
主要阶段性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负责人
1
2011.5—2011.9
研究方案、学习材料、文献综述等
李明
曾懿等
2
2011.10-2014.4
研究阶段计划、总结、论文
李明
李永安等
3
2014.5-2014.7
“三生教育”论文集、课题研究报告
张闰
廖玉玲
何洁等
最终研究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负责人
1
2014.7
课题研究报告
梁树颖
李明
2
2014.7
“三生教育”论文集
梁树颖
李明
十、课题的保障措施
为实现预期的成果目标,需要把教育科学研究与学校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动员师生积极参与。
研究方法要科学,管理措施要有效。
要严格落实过程管理,每一阶段都要有周密的计划、明确的任务,确保课题研究按计划进行,保质保量落实实施方案。
要严格组织子课题的申报、审批,选择实验点,切实落实课题研究的总结、验收、评价的管理。
要保证课题研究所需资料费、课题研究活动费、考察费、成果出版费和课题指导费、奖励等的投入。
同时,聘请教研科研专家顾问,增强课题研究的专业引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