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行业细分子行业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291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行业细分子行业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污水处理行业细分子行业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污水处理行业细分子行业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污水处理行业细分子行业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污水处理行业细分子行业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行业细分子行业分析.docx

《污水处理行业细分子行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行业细分子行业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处理行业细分子行业分析.docx

污水处理行业细分子行业分析

污水处理行业细分子行业分析

第一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行业

一、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一五”、“十二五”两个规划实施期间,我国的城镇污水处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和92%以上的县城均建成了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己经突破1.7亿m3/d,年处理污水总量超过540亿m3,我国己成为世界上污水处理规模最大的国家,与美国的污水处理能力相当。

城镇污水处理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污水处理又是个技术性比较强的行业,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也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正确引导。

住房城乡建设部是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行业指导部门,多年来先后出台了许多规范性文件,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行业不断发展。

从计划经济时代到现在,我国污水处理行业逐渐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国家政策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共同发展城市污水处理。

2014年以来,污水处理行业的PPP模式逐渐兴起,以“利益共享,风险分担,长期合作”为基础,政府和公司在污水处理设施方面的基础建设逐渐丰满。

根据我国的“十三五”规划,水处理的行业将突破万亿的市场规模,市场容量巨大,投资机会众多。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城镇污水的新增和提标改造市场容量高达1938亿元,城镇再生水市场容量达158亿元,海绵城市建设空间达4000亿元。

二、区域分布

污水处理行业呈现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当地政府财政实力强、对环保重视程度高和投资力度大,污水处理工作开展较早,整体效果较好,而其他经济较落后地区污水处理能力则相对薄弱,甚至部分地区还尚未开展此项工作,这一方面表明我国污水处理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另一方面也为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三五”时期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仍有较大的投资需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建设资金需求较大,应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十三五”时期我国六大区域中的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较大。

就地级市而言,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地级市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较大;就县级市而言,中部地区和东南地区县级市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占该地区资金需求总量的比例较大。

“十三五”期间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需求主要分布在人口规模为3000~5000万人的省份,GDP为10000~20000、6000~7000、4000~5000亿元的省份,以及省财政收入在1000亿元以上和100~300亿元的省份。

三、经营情况

我国城镇污水排放的特点是量大,并随着城镇化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最大。

根据最新数据,2015年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45亿吨,同比增长6%,占全年污水排放总量的71.4%。

参照2011-2015年的平均增速为6%,未来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仍将保持6%的增长速度。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进展,城市化进程的继续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成为我国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的主要来源。

(一)城镇污水新增部分处理需求大

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我国“十三五”的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将从2.17亿立方米/日,提升至2.68亿立方米/日,规划新增规模排名前五的省份为山东、湖北、浙江、广东、陕西,东部、中部、西部需求都比较强,是全国性的需求。

新增污水处理设施所需投资金额达1506亿元,投资额需求量前五位为山东、浙江、广东、重庆、湖北,分别为120亿元、114亿元、98亿元、85亿元、84亿元。

(二)城镇污水提标改造需求大

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我国“十三五”的城镇污水处理将完成4220万立方米/日规模的提标改造,其中主要为城市污水处理的提标改造,达3639万立方米/日,占整个提标规划规模的86.2%。

规划提标改造规模排名前五的省份为上海、江苏、浙江、辽宁、广东,均为沿海省市,经济发达的区域提标先行。

新增污水处理设施所需投资金额达432亿元,投资额需求量前五位为上海、浙江、江苏、辽宁、广东,分别为112亿元、53亿元、30亿元、24亿元、21亿元。

(三)城镇污水处理2020年运营市场空间有望达千亿

目前污水排放标准过低,提标是最终路径。

目前按照“水十条”所设计的标准,全面完成一级A排放后,污水水质依然大幅低于IV类水体的标准。

而IV水体基本不具备生物活性。

长远看来,所谓敏感地区超一级水质的要求一定会铺开执行,提标是污水处理的最终路径。

以2014年底,全国污水处理能力约1.57亿立方米/日为基础,未来处理能力每年增速8%估算,每日吨污水处理能力的建设成本1000元计算,每吨水污水处理结算价1元计算,第三方运营比例提升20%,到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运营市场空间可达1000亿元,其中第三方运营市场空间480亿元。

(四)PPP模式有望冲破融资限制,水务资产市场化节奏加快

目前我国城镇地区水务资产多为国营事业单位或由国资控股企业专职运营,而地方政府“缺钱”将对市场扩张产生一定限制。

随着PPP模式的不断深入推广,部分优质水务资产有望通过出售部分股权或托管运营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合作经营,逐步走向市场化。

PPP模式有望冲破融资限制,加速这市场化进程。

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又将带来处理率和市场空间的双向向上增长。

城镇供水市场进入成熟期,2020年市场空间千亿级。

城镇供水市场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2017-2020年供水总量将延续每年3%左右的稳定增速。

目前我国城镇供水运营市场空间已稳定在千亿级,17-20年,按每年3%的增速测算的话,预计运营市场空间可达2500亿。

行业也有望进一步整合,大型央企将进一步扩大市占率。

四、运营模式

(一)以横向兼并为特征的规模重组

污水处理行业是一个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

国内许多城市的中小污水处理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但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资产,采用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组建联合中小水务企业集团,则可以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向规模经济发展。

(二)以纵向组合为主导的产业链重组

纵向兼并主要是指经营具有相关性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兼并,这种兼并便于控制经营、销售全过程,从而获得产业一体化的规模效益。

供水企业包括供排水、水源工程、管网建设、节水、污水处理以及相关设备生产等一系列产业节点形成的产业链。

(三)混合兼并,实现资本运营多元化

通过混合兼并,进入与本行业无关的其他两种或多种经营领域,走资本运营多元化道路。

多元化经营能降低经营风险,使企业能够在稳中求进。

(四)上市融资模式

目前,国内有多家污水处理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进行股份制产权制度改革,如原水股份、南海发展、重庆水务、钱江水利、洪城水业等。

通过上市融资,可以得到水务企业发展急需的大量资金。

目前国内污水处理市场巨大的潜力、稳定的投资回报正吸引多家上市公司涉足水务领域,甚至将主业向水务领域转移。

五、盈利模式

污水处理企业目前的盈利模式有股权投资、BOT、TOT、DBO、委托经营等。

股权投资即以参股或控股的方式间接取得污水处理企业的经营权。

BOT、TOT、DBO、委托经营则是污水处理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模式。

总体看,从BOT、TOT、DBO到委托经营,对投标企业的资金实力要求逐步减弱,对其运营能力则逐步提高。

(一)BOT

BOT是负责建设再进行运营,建设期一般为1-2年。

建设方需投入建设所需全部资金。

在BOT合同签订时,建设方需根据工程结算价扣除相关补贴等收入计算出实际投资金额,并根据一定的内部收益率确定经营合同期限及每吨污水处理费价格,以保证在BOT服务期内收回投资并确保收益。

当特许期结束后,企业按约定将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由政府指定部门进行经营和管理。

污水处理项目BOT模式在中国的运用相对较多。

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是哈尔滨太平污水处理厂,在股权、投资回报、融资等方面的尝试为BOT项目提供了很多借鉴经验。

(二)TOT

TOT通常是指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将建设好的项目的一定期限的产权或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由其进行运营管理;投资人在约定的期限内通过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并得到合理的回报,双方合约期满之后,投资人再将该项目交还政府部门或原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

污水处理项目TOT融资方式有利于降低政府的初始资金投入,提供工程项目的运行管理水平和运行的稳定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速度。

兰州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正是采取TOT模式进行融资。

兰州市七里河安宁区污水厂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北滨河路西段,日处理能力16万吨,服务面积42平方米公里。

由于该项目主体工程及配套管网建设滞后,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

为加大兰州市污水处理力度,同时解决兰州市在污水处理方面资金的困难,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市政府决定对该项目采取TOT方式招标。

(三)DBO

DBO指的是承包商设计并建设一个公共设施或基础设施,并且负责运营该设施,满足在工程使用期间公共部门的运作要求。

承包商负责设施的维修保养以及更换在合同期内已经超过其使用期的资产,在该合同期满后,资产所有权移交回公共部门。

在BOT时代,核心竞争力就是谁的融资成本低、谁能融到更多的资金。

DBO则不同,DBO模式下,出资方为政府;而作为提供服务的企业,需要考量的是其设计、技术和运营能力。

从污水设施的生命周期来看,设施的建造只需要短则数月、长则几年的时间,而后期运营却需要持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治理污染、净化水质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污水处理厂的后期运营。

采用DBO模式可以实现产权主体与运营主体的分离、投资与建设环节的分离,同时也有利于污染责任与治污责任的转移和分离,从而提高了建设和运营的效率,更有利于项目长期保持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DBO模式在国外应用已比较广泛。

澳门污水处理项目就成功的采用了DBO模式。

澳门污水处理项目试运行期3年以及2年期建设共5年合同。

政府通过招标选择DBO实施者,备选者需要具备丰富的技术能力、建设能力和运行能力,标的是建设的投资和运营的费用。

由于澳门污水处理不向公众收费,因此项目投资和服务费均来源于财政收入。

DBO在中国的应用较少,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政府更多地希望通过BOT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基础设施,需要引入的是投资。

2008年1月30日,中国内地第一家实行DBO总体招标项目——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营城污水处理厂项目开工建设,此项目由创业环保中标。

汉沽营城污水处理厂项目占地面积28公顷,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建设日处理10万吨污水处理厂一座,日生产5万吨中水厂一座以及厂外配套管网52公里和泵站7座,工程总投资3.61亿元。

DBO模式能在天津率先使用,也是因为是世行贷款项目,市政府并没有直接出资,加之世行要求采用市场机制建设和运营,不要求国有企业运营,DBO才得以应用。

(四)委托经营

在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市场化改革初期,地方政府由于缺乏设施建设资金,以BOT等模式吸引社会企业进入污水处理市场,社会投资企业带来了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也带来了优秀的管理经验。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变化,社会投资企业在融资方面出现了困难,投资企业对于资金需求较大的BOT、TOT等模式的项目越来越慎重,相比之下,资金需求较小,重在运营环节竞争的委托运营模式更受青睐。

武进污水处理委托运营项目是典型的小规模污水处理厂捆绑委托运营。

武进水务局将本地区的三个污水处理项目捆绑进行委托运营招标,大小搭配,运营企业可以统筹安排其技术、人力等资源,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运营成本。

深圳市大通水务有限公司(简称“大通水务”)以每吨污水0.385元/立方米的单价中标。

2016年8月13日,海南省水务厅在中国水网发布公告,称海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海南省新建的16个污水处理厂以公开招标方式选择运营商,运营期限为5年。

16个污水处理厂规模偏小、项目分散、技术力量不足,海南省政府将其分为两个项目包,每包均有8座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分别为14.1万吨/日和14.2万吨/日。

与武进项目同属一个行政市域不同,海南污水处理委托运营项目招标主体为海南省水务厅,涉及到16个县(市)。

最终,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桑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中标“第一项目包”、“第二项目包”。

“第一项目包”包括琼海、文昌、万宁、定安、陵水、琼中、保亭、五指山等市县8个项目,规模14.1万吨/日;“第二项目包”包括儋州、东方、澄迈金江、昌江、白沙、屯昌、乐东、临高等市县8个项目,规模14.2万吨/日。

六、发展特点

(一)朝阳产业

从产业周期的角度来讲,整个污水产业处于朝阳产业,无论是从我国还是从世界范围来看,供水和水处理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二)市场竞争不规范,存在低价竞争现象

国内大多数污水处理企业受资金和技术的制约,创新能力差,导致目前国内污水处理行业普遍存在低价竞争的现象,低劣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普遍存在。

但是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的加强,市场竞争必然以技术、质量和服务为主,那些以技术、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在未来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

(三)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竞争将以高新技术和高质量的服务为主要手段

虽然目前中国水污染治理市场中行政因素特征仍然比较显著,导致污水处理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特别是城市污水治理领域。

但是随着中国公用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污水处理行业的市场化将不断提高,国家所有、特许经营的市场化改革模式(如BOT等)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制度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中的应用,加快了我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今后,无论是城市污水处理厂还是工业企业都将会选择那些科研和技术实力强、工程施工经验丰富、服务水平高的污水处理企业进行工程设计与施工总承包。

七、竞争格局分析

(一)污水处理设备制造类公司

目前国内污水处理设备生产厂家大多规模不大,并以民营企业为主,能够提供成套设备的企业很少,大多数以生产成熟的单机产品为主。

除了本土企业,利用国外技术的合资企业是这个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占据了高端设备市场,国内企业则集中在管材、水泵、风机等传统产品市场。

与发达国家的设备相比,国产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在材质和工艺方面存在不足,使用可靠性、寿命等方面与国外设备尚有一定的差距,导致施工方在选购设备时,特别是大型项目,还是倾向购买国外设备。

目前在上市公司中,提供污水处理相关设备与药剂的公司有:

碧水源、巴安水务、万邦达、中电环保、宝莫股份、兴源过滤。

(二)污水处理投资运营类公司

中国的水务行业目前主要采取的商业模式是特许经营,特许经营中又分竞争性的和专营式的。

竞争性的特许经营权需要由市场化手段取得,而且有经营年限的限制;专营式的特许经营权通常由政府直接授予,且没有约定的经营年限限制。

目前在上市公司中,从事污水处理工程投资和运营类的公司有:

中原环保、创业环保、兴蓉投资、桑德环境、首创股份、武汉控股、国中水务、洪城水业、重庆水务、南海发展。

(三)污水处理行业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

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环境保护公益性特征的影响,中国的污水处理服务,特别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市场化受到了某种程度的限制,污水处理行业仍存在较强的地域性,因此市场集中度并不高。

整个行业中骨干企业相对较少,大部分企业技术水平较低,竞争力弱,行业缺乏领导者。

根据中国水网《中国水业市场研究报告》,国内按建设运营项目的污水处理能力排名的前十大公司,总的市场占有率为28.03%,单个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超过7%。

因而,市场较为分散.上市公司龙头中,首创股份、创业环保、南海发展等污水处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只有几个百分点。

当前,传统污水处于“运营+产能建设外扩”阶段,污水处理量的提升来自管网配套和新建产能,项目投资增量主要来自管网配套带来的产能利用率提升、BOT新建县城项目、TOT或股权收购已有项目。

未来,有良好信誉且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将加快其扩张的步伐,行业的集中度将逐步提高。

第二节工业废水处理行业

一、发展现状

工业污水处理产业可分为工业污水处理厂运营、方案设计、工程总包、污水处理设备生产等,目前国内工业水污染治理行业中大部分企业的规模偏小,技术力量薄弱,行业集中度比较低,缺乏行业领导者。

相对于城市废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未来DBO有可能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模式;工业化园区与工业废水的集中治理将成为今后工业废水治理的一个重要方向。

工业废水集中治理的发展方向对污水处理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污水处理企业具有相应的集成技术以及大规模治理工业废水的工程设计技术能力和工程施工经验。

直到目前,中国对部分工业废水的污染治理仍然缺少实用的治理技术,比如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高氨氮的焦化废水、高盐度的有机化工废水等。

有些废水虽然有办法处理至达标排放,但工艺技术并不合理,能耗、物耗和运行费过高,操作运行也过于复杂,缺乏经济可行性。

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由工业废水工程投资和工业废水治理运营服务两部分构成,2016年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为842.84亿元,同比增长增长4.86%;预计2017-2020年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市场容量将达到3800亿元。

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主要集中在华东、中南地区,市场规模分别为362.09亿元、175.14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规模的42.96%、20.78%,合计占比73.7%。

近年来,中国工业废水行业平均处理成本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由2011年的1.26元/吨上升到2016年的1.6元/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88%。

从细分行业来看,废水平均处理成本从0.55-6.98元/吨不等。

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家具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平均处理成本为5元/吨以上。

二、区域分布

工业废水排放行业分布较为集中。

目前而言电力、石化、纺织、造纸和冶金领域是工业水处理的主要下游市场。

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底,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工业废水排放占比达47.1%。

由于相关工业企业分布较为分散且监管体系建设不到位,政府监管和技改提标两条路包抄,才能遏制工业不达标废水偷排漏排造成的严重污染。

工业废水处理市场有望持续放量。

截至2015年底,我国工业污水处理日处理能力2.93亿吨,设施运行费用达到736亿元。

预计,在国家空前监管与处罚力度的震慑下,大量工业企业将通过污水提标改造降低排污成本,同时工业水处置第三方运营全面铺开,有望带来市场的迅速放量。

按照工业水单位处理设施建造成本2000元/吨,运行费用2元/吨计算,假设其中10%的设施进行提标改造,其中第三方运营比例由当前20%提升至36%,2020年对应的市场空间为500亿,其中第三方运营市场规模达180亿。

三、经营情况

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用于指导水污染防治,特别是2015年4月“水十条”发布以来,行业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为工业废水处理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中国已出台10多项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相关标准、30多项水污染物排放国家环境标准、20多项水污染物排放地方环境标准用于规范指标行业发展。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的资料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为842.84亿元,从细分行业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废水治理运营服务年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占整体工业废水治理运营服务市场规模的比重达到17.5%、14.8%,合计占比32.3%。

中国规模以上污水处理企业数量为300多家,这些企业构成了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的供给主体。

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的企业数量较多,从事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企业占大多数,但大部分企业的规模偏小。

目前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CR10低于10%,为低行业集中度行业,行业竞争分散。

未来随着行业的发展,行业集中度有望有所提高。

由于许多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性质多变,仍有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工业废水治理一直是水污染防治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存在着市场竞争不规范、技术力量薄弱、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行业发展发展依赖于政策支持等问题。

随着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的提高,工业废水处理的需求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期,其中工业聚集区污水处理为行业发展热点,而PPP模式将成为行业重要发展模式。

四、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市场

污水处理设备大体可分为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

通用设备包括泵、风机、管材配件等,专用设备较多,包括搅拌机、刮泥机、格栅、膜元件和组建等。

污水处理设备的市场竞争主要是专用设备的竞争,全国各省市均有水污染治理设备的生产企业,江苏、上海、浙江、辽宁、山东、广东等省市比较集中,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的水污染治理设备的产值之和约占全国市场的60%以上,因此这些地区水污染治理市场的上游产业基础较为雄厚。

由于工业废水回用方面膜成为主流技术,“十三五”期间,工业废水回用是构成膜市场增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膜分离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在水资源再利用领域膜技术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发展目标可考虑为:

海水淡化和苦咸水淡化,微污染水处理(中心是饮水安全保障),废水资源化,以及工业节水与清洁生产。

就膜市场的构成而言,在美、日、欧洲,微滤约占膜市场总额的32-35%左右,超滤10-17%,反渗透7-17%,渗析在美国仅占17-20%,而日、欧则不同,其比例达到40%。

我国2015年的膜市场中,反渗透/纳滤占56.1%,超滤/微滤37.4%,离子交换膜2.3%,气体分离膜2.75%,其它1.54%。

根据以上分析,反渗透膜在中国应用领域最广泛,其原材料被国外化学巨头所垄断,目前全球被美、日、西欧等少数国家垄断,国内市场主要被美国陶氏化学、科氏、海得能、日东电工、日本旭化成以及日本东丽等几家公司瓜分,国内从事于反渗透膜的企业有一两家,但目前还没有一家能形成产业化,性能和国外的膜无法相比。

目前国内市场超滤膜已经逐渐替代进口,中国蓝星水处理、杭州水处理中心、汇通源泉以及天津膜天等企业能够生产,并且在许多重大工程中成功应用,但这种超滤膜和反渗透膜的市场以及应用领域相比,相差甚远。

我国从事膜材料、膜组件、膜与水处理工程的企业大约有600家左右,其中生产型企业只有10家左右,具有一定规模的工程公司不到20家,不管是生产型的还是工程型的,销售额过亿元的不到10家,大多以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居多,和国外膜工业相比,我国膜工业呈现技术水平低、膜品种少、产业规模小、应用领域窄、行业管理薄弱等特点。

五、盈利模式

(一)项目初始投资成本

工业污水采用的处理方法不同,技术路线不同,其造价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企业所承建的废水处理工程的技术含量较高,吨水造价和吨水制造成本也相应较高,该业务的毛利率高于其他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和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毛利率;其他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的吨水造价和吨水制造成本也较高;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技术含量和施工难度较低,吨水造价和吨水制造成本也相应较低,因此毛利率也较低。

污水处理工程的吨水制造成本主要由土建、设备及管道、人工费用等组成,其中:

废水处理工程中废水种类多,设备数量多,管道及安装量大,相应人工费用较高,此外,吨水土建费用也较高,因此,吨水制造成本较高;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污水种类单一,设备数量较少,管道及安装量小,相应人工费用较低,此外,吨水土建费用也较低,因此,吨水制造成本较低;其他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二)  运行成本

运营费用根据实际工艺装机功率、药剂、人工、维修、折旧等几个方面进行摊销汇总,各种方法的运行成本差异较大,;例如燕山石化采用膜法水处理的经济运行预算,采用膜法水处理技术,对回用污水进行除盐后用于锅炉补给水,代替了原来一直使用的新鲜水(地表水),设计新鲜水取用量比原来减少500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