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203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管理信息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docx

《管理信息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docx

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⑴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存在和发展的,它必须完成组织为实现其目标所需要的信息收集、传输、存储、加工和利用等信息处理活动。

⑵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人机系统,因此在系统中需要同时发挥任何计算机的长处,即人与计算机进行分工,二者和谐工作。

⑶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它既是人与技术的综合体,也是硬件与软件的综合体。

⑷管理信息系统是动态的,即它具有生命周期。

3.信息的特点。

①普遍性②事实性③层次性④可压缩性⑤非消耗性⑥扩散性⑦共享性⑧变换性⑨可转变性

4.信息与消息、数据之间的区别。

信息是指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物理符号的组合。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是数据有意义的表示;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在于,数据是符号,是物理性、形式化的;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之后和解释后所得到的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

具有逻辑性、是概念化的。

5.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⑴概念结构①信息源②信息处理器③信息管理着④信息接收者。

⑵层次结构①战略层②战战术层③作业层。

⑶物理结构⑷功能结构

6.系统的概念及特征

系统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中为达到某一目的而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征:

①目的性②整体性③相关性④环境适应性⑤层次性。

7.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辅助管理经过了四大发展阶段:

事务处理、系统综合处理、支持决策和综合服务。

⑴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

特点是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提高了管理人员进行数据处理的效率,是信息系统的雏形。

⑵管理信息系统(MIS):

将组织中的数据和信息高度集中,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

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

⑶决策支持系统(DSS):

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支持管理中的半结构化决策问题,强调决策过程中人的主导作用。

⑷综合服务系统:

具有很强的通信能力、大容量存储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综合服务。

1.数据仓库的概念。

数据仓库就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数据集合,它用以支持企业或组织的决策分析处理。

2.数据仓库的特点:

①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

②数据仓库是集成的;

③数据仓库是稳定的;

④数据仓库是随时间变化的

3.数据仓库的关键技术。

(1)数据的抽取是数据进入仓库的入口;

(2)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是数据仓库的关键;

(3)数据的表现

4.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四个层次①局部逻辑层②全局逻辑层③存储层④物理层

⑴模式,也叫概念模式,是全局逻辑级的,是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

⑵外模式,也叫子模式,是局部逻辑级的结构。

⑶内模式,是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⑷物理数据库,是数据库的物理层。

5.关系规范化。

(1)第一范式(1NF)。

为了使计算机进行数据操作时方便,对关系有基本的要求:

①关系中每个数据项必须是一个不可分的数据项,即此项所表达的实体属性。

且数据项要求没有重复组。

②列是同质的,即每一项中所有数据项类型相同。

各列指定一个相异的名字,列的次序任意。

③各行相异,不允许有重复的行,行的次序任意。

满足上述要求的关系,叫做关系的第一范式(1NF),否则称为非规范形式。

在建立关系数据模型时,必须将非规范形式规范化。

(2)第二范式(2NF)。

第一范式的关系进一步规范化为第二范式(2NF)。

其方法是:

从第一范式中分解出新的关系,使每个关系里都可确定一个或几个属性作为关系的主关键字,使该关系中的其他属性都完全依赖于它而定,从而消去非主属性对关键字的不完全依赖性,所得关系叫第二范式的关系。

(3)第三范式(3NF)。

进一步规范化就是要消去非主属性对主关键字的传递依赖性,变为第三范式(3NF)。

1.数据通信的工作方式、传输方式。

工作方式:

①单工、②半双工、③全双工。

传输方式:

①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②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2.数据通信网的交换方式:

①电路交换、②报文交换、③分组交换

3.GIS的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处理地理数据的输入、输出、管理、查询和分析,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4.密码技术(加密算法)按密匙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对称密码体制(DES算法)和公匙密码体制(RSA算法)。

5.计算机病毒防治应满足的原则:

①木桶原则②最小占用原则

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阶段:

⑴第一阶段:

系统规划。

⑵第二阶段:

系统开发,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

⑶第三阶段:

系统运行与维护。

⑷第四阶段:

系统更新。

2.战略规划内容由三个要素组成:

信息系统的方向和目标、约束、计划与指标。

3.战略规划的制定步骤:

①确定规划性质;②收集相关的信息;③进行战略规划;④定义约束条件;⑤明确战略目标;⑥提出未来战略;⑦选择开发方案;⑧确定实施进度;⑨评估信息系统规划。

4.企业系统规划法BSP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步骤: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是指导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一种规范的方法,是一种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的结构化方法,它自顶而下地识别系统目标、企业过程和数据以及自下而上的设计系统,是一种支持目标实现的结构化方法。

主要步骤:

①定义企业目标;②定义企业过程;③定义数据类;④定义信息结构。

5.CSF的实施步骤:

⑴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与分解⑵确定关键成功因素⑶确定关键性能指标。

6.企业流程再造BRP的概念:

企业流程再造是指对企业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的关键性能指标如质量、成本、服务和效益等,获得巨大的提高。

BRP的主要技术在于简化和优化的流程。

流程简化的主要思想是战略上精简分散的过程;职能上纠正错误的过程;执行上删除冗余的工程。

1.可行性方案的内容

①管理上的可行性②技术上的可行性③社会环境的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应用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活动:

系统的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系统的详细调查、新系统逻辑模型的确定

3.U\C矩阵的作用

U/C矩阵实际上是一种聚类方法,它可以用于过程/数据、功能/组织以及功能/数据等各种分析中

4.系统分析报告内容

⑴组织的情况简述。

⑵系统的目标和开发地可行性。

⑶现行系统的运行情况。

⑷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1.UML常用图包括:

用例图、类图、序列图、状态图、活动图、组件图和部署图

2.模块划分的原则(系统划分的原则)

⑴子系统具有相当独立性⑵要使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依赖尽量小⑶子系统划分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较小⑷子系统的设置应考虑今后管理发展的需求⑸子系统的划分应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⑹子系统的划分应考虑到各类资源的充分利用。

1.系统测试的目的:

系统测试的目的就是希望能以最小的人力和时间发现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

2.软件测试的主要方法:

人工测试和机器测试

机器测试的方法: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3.软件测试的步骤

①硬件测试②网络测试③软件测试④调试

4.系统转换的方式:

①试点转换②分段转换③直接转换④并行转换

1.风险管理过程

①风险辨识②风险分析③风险缓和④风险跟踪

2.系统维护类型

①纠错性维护②适应性维护③完善性维护④预防性维护

3.系统评价

主要是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进行。

技术上的评价内容主要是系统的性能;经济上的评价内容主要是系统的效果和效益,包括直接的和间接地两方面。

4.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工作模式

分为咨询式监理、里程碑式监理、全程式监理和项目管理式监理。

1.供应链概念及基本思想

市场上产品或服务在形成与提供给用户的整个过程中,企业之间及企业内的相关部门之间存在着彼此构成供需关系的一系列活动,这些相互链接的活动就是跨越部门与企业的供应链。

供应链就是跨越部门和企业形成产品或服务的核心业务流程。

基本思想:

视供应链上的各组成部分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管理与协调。

5.CMM五级成熟度及特点

⑴第一级初始级。

主要特点是无秩序,有时甚至是混乱的。

⑵第二级可重复级。

主要特点是项目计划和跟踪是确定且有效的,项目的软件过程是可控的,以及已有的成功经验是可重复的。

⑶第三级已定义级。

主要特点在于软件过程已经被提升成标准化过程,从而更加具有稳定性、重复性、可控性。

⑷第四级已管理级。

主要特点是定量化、可预测、异常控制和高质量。

⑸第五级优化级。

主要特点是新技术的采用和软件过程的改进被作为日常的业务活动来加以计划和管理。

2.实施CRM的策略

⑴强调实现市场、销售、服务的相互协调。

⑵借助量化评估实现客户价值管理。

⑶重视对客户购买行为的分析,以发现销售机会。

3.CRM的结构功能

主要由营销管理、销售管理、服务与技术支持管理三部分组成。

具体内容如下:

⑴营销管理。

系统功能:

实现全面的营销管理自动化;通过预建的相关行业客户的数据,提高决策的成功率;通过对自己的竞争对手的数据进行分析,策划有效的的营销战役;支持整个企业范围的通信和资料共享;评估和跟踪多种营销策略。

⑵销售管理。

系统功能:

机会、账户及合同管理;动态销售队伍及区域管理;绩效跟踪的“漏斗状”管理;可以进行产品的配置、报价、打折及销售订单的生成;支持所有的流行销售策略;完全的国际语言及货币支持;最新的信息刷新;商务分析功能;采用市场引导的“销售自动化”解决方案;现场推销;电话推销;渠道推销和基于Internet的网上销售;企业集成功能可以实现其他系统的整合。

⑶服务管理。

系统功能:

通过访问知识库实现对客户问题的快速判断和解决;支持通用电话、Email、Web和传真;广泛支持合同和资产管理;依据数据驱动的工作流设定、授权和加以新的资源;客户服务历史。

⑷现场服务管理。

系统功能:

全面的现场支持服务应用软件;支持现场服务的具体操作和后勤管理;现场服务工程师移动办公解决方案;与客户服务管理和呼叫中心完全集成。

⑸电子商务。

系统功能:

帮助企业把业务扩展到互联网上。

1.ERP的概念:

ERP即“企业资源管理”,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三个层次定义:

⑴它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C的管理思想。

⑵它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网络通信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即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

⑶它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2.ERP的发展历程

⑴MIS系统阶段。

主要是手机大量的原始数据、支持查询、汇总等方面的工作。

⑵MRP阶段。

主要是对产品构成进行管理,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及系统对客户订单、在库物料、产品构成的管理能力,实现依据客户订单,按照产品结构清单展开并计算物料需求计划。

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目标。

⑶MRPⅡ阶段。

在MRP管理系统的基础上,MRPⅡ逐步吸收和融合其他先进思想来完善和发展自身理论,系统增加了对企业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实现计算机进行生产排程的功能,同时将财务的功能囊括进来,在企业中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闭环管理系统,动态监视供、产、销的全部生产过程。

⑷ERP阶段。

系统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

配合企业实现JIT管理、质量管理和生产资源调度管理及辅助决策的功能,成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及决策的平台工具。

⑸电子商务EC时代的ERP。

系统增加了与客户或供货商实现信息共享和直接的数据交换能力,从而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形成共同发展的生存链,体现了企业为达到生存竞争的供应链管理思想。

3.ERP的核心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⑴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⑵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⑶体现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

4.ERP在实施过程中的遇到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管理观念转变滞后

⑵对实施ERP投入不足

⑶业务流程重组实施难度大

⑷不能更好的结合企业实际

5.实施ERP系统存在的问题有:

⑴管理观念转变滞后⑵制定规划存在误区⑶不能更好的结合企业实际

⑷ERP不是万能良药⑸对实施ERP投入不足⑹业务流程重组实施难度大

⑺“一把手”没到位⑻不重要数据的准确性⑼工作中急于求成

1.APS的概念

高级计划与排程(APS)也称为先进计划和调度系统,APS弥补了ERP在计划方面的缺陷,是应用约束理论TOC对整个制造业的物流系统,即从供应商、生产制造过程、分销到客户,进行优化和控制。

2.APS系统的五个主要的组件是需求计划、生产计划、生产排程、分销计划和运输计划。

3.从APS组件构成来看,主要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层次

⑴APSⅠ:

库存优化、生产计划、供应链计划、有限能力排程、物料计划和排程

⑵APSⅡ:

需求计划、销售和运作计划、分销计划、运输计划。

⑶APSⅢ:

企业建模、企业优化、价值链优化。

4.APS的发展历程

⑴APS思想的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

⑵开始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

⑶企业个别开发阶段(202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

⑷与OPT/MRO2/ERP的结合(20世纪80年代)

⑸APS与供应链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后)

5.APS的主要特点:

⑴综合性⑵优化性⑶层次性⑷平衡性

6.APS为制造业的四类制造模型提供解决方案。

⑴流程式模型。

APS主要是顺序优化问题。

⑵离散式模型。

APS主要是解决多工序、多资源的优化问题。

⑶流程和离散的混合模型。

APS同时解决顺序和调度的优化问题。

⑷项目管理模型。

APS主要解决关键路径和成本时间最小化问题。

1.层次分析法的主要特征:

它合理的将定性与定量的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将问题分解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用其确定权数具有系统性、实用性、简洁性的优点。

1.CRM的概念(六个基本特征)

⑴基于一个传统的客户数据库

⑵具有整合各种客户联系渠道的能力

⑶信息能以快速、方便的方式向系统用户传递

⑷提供销售、服务的营销三个业务的自动化工具,并在三者之间能进行无缝的整合。

⑸具有一定的从大量交易数据中提炼决策信息的能力即商业智能

⑹有基于开放标准的与其他企业应用系统的整合能力。

2.企业传统的运行平台存在很大的问题,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⑴销售部门对市场和客户的敏感度很高,而生产、产品研发过于刚性。

⑵零部件的采购影响了总成本,使产品的质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⑶人力资源部门在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开发上不能提供客户关系管理的技术、销售和管理人才,使得企业的以客户关系管理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难以建立起来。

3.企业应该建立的三个基本平台

客户知识平台、客户交互平台和企业生产平台。

⑴客户知识平台是整个客户关系管理架构中的核心部分,着重于客户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客户知识平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客户信息采集:

客户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加工

②客户知识获取:

客户信息的统计、分析和预测

③客户知识运用:

客户知识的发布、传递和利用

⑵客户交互平台是企业运用客户知识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市场营销机会、提高管理水平的平台。

具体包括销售自动化、市场营销自动化、智能电话服务中心、智能化管理监控、个性化服务等多个方面。

⑶企业生产平台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的物质基础。

包括:

研发、采购、库存、生产、财务、人力资源。

这些业务环节均以满足客户为中心,其体制与内容以对市场和客户变化快速反应为核心和出发点。

5.CRP在企业中实施困难的主要原因

(1)认为CRM是以产品质量和技术为核心。

(2)挖掘新客户的同时忽视了老客户的保留。

(3)客户分类不明确。

(4)客户合作意识不强。

6.CRM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认为CRM是以产品质量和技术为核心。

(2)认为CRM是对数据库的管理或是对客户信息的管理。

(3)认为CRM要搞就搞大项目,从呼叫中心到市场营销、销售、服务等全部都要用上,而且要一次到位。

(4)挖掘新客户的同时忽视了老客户的保留。

(5)虚假的“客户忠诚”。

(6)客户分类不明确。

(7)与客户合作意识不强。

7.CRP的特征:

(1)基于一个统一的客户数据库

(2)具有整合各种客户联系渠道的能力

(3)信息能以快速、方便的方式向系统用户传递

(4)提供销售、服务和营销三个业务的自动化工具,并在三者之间能进行无缝的整合

(5)具有一定的冲大量交易数据中提炼决策信息的能力,即商业智能

(6)有基于开放标准的与其他企业应用系统的整合能力

1.SCM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是以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为目标,对传统的商务活动进行总体的战略协调,对特定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供应链成员中跨公司边界的运作进行战术控制的过程。

2.供应链的发展历程

(1)内部供应链的管理。

(2)产业供应链或动态联盟供应链。

(3)全球网络供应链的管理。

(4)敏捷供应链的管理。

3.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主要领域:

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4.SCM在实施中的问题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缺乏社会经营诚信。

(2)思想认识不足(3)无力承受信息化建设方案

5.目前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下:

(1)缺乏社会经营诚信。

(2)思想认识不足,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

(3)无力承受信息化建设方案。

(4)信息共享困难。

(5)严重缺乏专业人员

1.PDM概念。

PDM是对企业全生命周期产品数据、资源与业务过程进行整体优化管理的一种信息技术,它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2.PDM系统的数据形式

(1)零部件及结构

(2)图文档(3)版本(或状态)(4)产品结构及配置(5)项目及任务(6)工作流(7)报表

3.PDM的体系结构

(1)支撑层主要为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软硬件的支撑环境等,提供对数据管理的基本功能。

(2)对象层对数据管理层中的产品信息进行结构化的管理,弥补数据库管理的不足。

(3)功能层在对象层的基础上,根据PDM系统的管理目标,提供相应的功能模块

(4)界面层提供交互式的人机界面,使PDM用户能方便地管理产品数据及过程。

4.PDM系统应包括以下功能:

企业建模工具、系统客户端、中间服务器及批量处理工具以及与CAD、CAPP、CAM、ERP等系统的接口和插件等。

5.PDM在国内企业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障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重视数据的准确性

(2)实施过程中急躁冒进

(3)网络化程度低就是在企业内部,其计算机辅助工具常常是一些离散孤立的系统,有些部门没有局域网,无法在设计、工艺和制造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与传递。

(4)应用集成系统效率不高,几乎没有两个不同的应用能够直接分享或交换数据。

5.PDM在国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实施过程中急躁冒进。

(2)网络化程度低。

(3)项目管理功能不强,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工具,使企业不能很好地按分目标一步步地完成,造成项目的延期,所以有完善该项目的必要。

(4)信息反馈速度慢。

(5)应用集成系统效率不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