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最新方案.docx
《物流专业最新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专业最新方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专业最新方案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项目四)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一、专业建设依据--------------------------------------------------------------------4
(一)社会背景-------------------------------------------------------------------4
(二)区域背景----------------------------------------------------------------4
(三)专业人才需求背景----------------------------------------------------------5
二、专业建设优势------------------------------------------------------6
三、专业建设指导思想-------------------------------------------------------------------------7
四、专业建设目标-------------------------------------------------------------------------8
(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8
(二)专业建设具体目标-------------------------------------------------------------------8
五、专业建设内容-----------------------------------------------------------------------------9
(一)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建设-------------------------------------10
(二)强化能力、适应需求,柔性人才培养方案建设------------------------------11
(三)创建以物流真实工作内容为主体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13
(四)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高质量课程建设---------------------------16
(五)知识水平高、素质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19
(六)模拟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23
(七)顶岗作业的校外实训基础建设---------------------------------------------------26
(八)全方位、高信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29
(九)辐射面广、服务意识强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32
六、专业群建设------------------------------------------------------------------------------33
七、预期效益---------------------------------------------------------------------------37
(一)优质教学资源的形成-----------------------------------------------------------37
(二)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37
(三)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37
八、保障措施--------------------------------------------------------------------------------37
(一)思想保障-------------------------------------------------------------------------38
(二)组织保障---------------------------------------------------------------------------38
(三)制度保障-----------------------------------------------------------------------------38
(四)资金使用保障-----------------------------------------------------------------------38
九、专业特色-------------------------------------------------------------------------------39
(一)构建柔性的人才培养方案特色----------------------------------------------------39
(二)专门化的物流人才培养特色------------------------------------------------------39
(三)贯穿全过程的实训教学体系特色------------------------------------------------39
十、专业建设资金支出预算表--------------------------------------------------------------40
项目四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责任系部:
管理工程系
项目负责人:
曲学军(教授、物流师)
项目组成人员:
王景锋(副教授、物流师)、刘世明(副教授、工程师)、刘喜敏(副教授、电子商务师)、王秀繁(讲师、物流师)、祖天明(讲师、经济师)、战欧(实验师、物流师)、宋敬兴(吉林省运输管理局、高级经济师)、张博培(大连震邦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王煦(助教、国际内部审计师)、刘子玉(讲师、博士)
1、专业建设依据
(一)社会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企业竞争力,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物流活动涉及的行业很多,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服务业当中都存在着大量的物流活动。
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生产制造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美国联邦运输部于2004年推出¡°运输服务指数¡±(TSI)新指标,以计量经济发展形势。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GDP达到335353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达60826亿元,占全国GDP的18.14%,同比增长7.2%,其中运输费用为33628亿元,同比增长7.0%,保管费用为19955亿元,同比增长7.5%,管理费用7244亿元,同比增长7.4%。
200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96.65万亿元,同比增长7.4%。
表明物流需求在经济增长的带动下,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了止跌企稳、加快回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区域背景
2010年是吉林省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关键一年,政府在¡°建立现代物流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力度增强。
依托资本市场加快资源整合、改变物流业¡°低度集中、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成为新的亮点。
特别指出的是,吉林省正全面启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打造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吉林物流产业,是振兴吉林的新引擎,是吉林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综合竞争实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有力举措,对提升吉林经济的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7年的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品流通、交通运输等服务业。
2010年的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增加消费需求、调整优化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农村,推进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重点建设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会展等3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这说明现代物流产业已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
2009年吉林省GDP达到7203.18亿元,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20%,按照2010年的GDP水平,全省物流总费用约为850亿元,可节约物流成本144亿,即产生144亿元的利润。
可见物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吉林省的大背景与大发展呼唤吉林省的大物流业。
物流业将对吉林省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十分关键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因此,大力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物流人才成为我校物流专业肩负的重要使命。
(三)专业人才需求背景
随着我国进一步开放公路货运、仓储、海上运输、船舶代理等市场,我国的物流业已进入快速增长、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的现代企业,不仅是物流企业,凡是有物流工作环节的企业,都需要物流人才。
物流业已成为我国新兴的朝阳产业,国内外的不少资金都投入到物流企业,在物流市场中圈地。
除了专门的物流企业以外,很多大型的知名企业也都建立起自己的物流部门,以优化和整合自己的产品配送,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因此,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市场供不应求。
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7NGVe%igPMxHI^l#vgk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1I6q@qDkhBDG3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2RJMU@pppouUx1gFV^cT*+R%4Ul1sa0DUAUjVc至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达到100多7JIIYykRG%MV47i!
kH89I9I+Ed^oS-YaDFslHGNE^万人。
而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已I9G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每年的培养规模在5000人左右,人才供应存在着巨大的缺口。
另据调查,物流行业在吉林省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契机。
长春市正在筹备建设辐射东北亚的大型物流中心,包括农产品物流中心、粮食物流中心、东北亚最大汽车物流中心、国际采购物流中心等。
而且在未来3至5年内,吉林省政府计划依托省内支柱及优势产业,以大型物流企业为龙头,打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石化产品、粮食、医药等重点产业物流基地,并初步建立起运输、仓储、理货、配送、信息有机结合的运输枢纽网络系统。
根据吉林省社会经济预测,未来5年内物流业可至少新增就业岗位1万左右。
其中,具有高素质技能型的物流运营管理人才和物流作业的一线操作人员需求量是0.8万人左右。
而吉林省共有独立设置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22所,每年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足1500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因此,加强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与改革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2、专业建设优势
我校于2000年在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是吉林省第一所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
2004年,物流管理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改革试点专业;2008年10月份被评为省示范专业。
该专业积累了丰富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教育经验,办学特色鲜明、工学结合紧密、实训条件先进,已具备了良好的建设和发展基础。
同时,由于我校实施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机制,紧密跟踪物流业发展新形势,教学内容融合了企业的工作内容,培养出了适合企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物流骨干人才。
从用人单位的反馈结果看,我校培养的物流人才是既懂物流知识、又掌握物流岗位所需的技能,既能吃苦、在企业站住脚、又能被企业留住的“可靠”人才,有许多毕业生成为所在单位的职业经理,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优势是:
1.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构建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相结合,将训练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强调理论、实验、实训、模拟仿真和企业顶岗实习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突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本专业的《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已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电子商务》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
公开出版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有1篇论文被ISTP收录,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
2.有效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办学过程中,能主动与物流企业建立紧密联系,依据企业需要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并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2009年7月27日,由我校牵头的吉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物流专业以该集团为依托,与多家物流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些企业既是学生的实训基地,也是学生的就业基地。
校企联合办学,有效地利用了社会资源,优化了办学环境,使高技能人才培养落到了实处。
3.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现有校内实训基地2个,物流软件2套。
校外实训基地8个,初步形成了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达到了提高学生实战能力、整合所学专业知识的目的,形成了自身的实践教学特色。
4.准确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立足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科学预测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是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出发点,也是专业改革的归宿点。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见表1。
表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服务面向
物流业
就业部门
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物流管理部门
就业岗位
车辆调度、仓管员、配运员、信息员、客户管理、部门主管等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及相关知识,具有制定物流解决方案、进行物流决策和业务管理能力,以及对客户提供物流咨询、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对物流业务进行重组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
岗位证书
助理物流师资格证、报关员证、报检员证等
5.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根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努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并初步建立起兼职教师库。
本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8名,其中专任教师12名,兼职教师6名;专任教师中拥有教授1名,副教授6名,讲师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名,硕士学位的教师11名;专任教师与兼任教师的比例达到2:
1。
三、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本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文件精神,落实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以校中厂、订单式培养为载体,探索建立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以“顶岗实习+准就业”的专业建设模式为主线,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合理设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科学的工学结合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建设,深化以工作任务引领的系统化项目课程体系的改革,扩宽校内外实习实训渠道,落实双证书制度,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技能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
同时,以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报关与国际货运、电子商务、财务会计等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并为区域内其他高职院校及同类专业建设提供指导和示范作用。
四、专业建设目标
(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本专业的建设目标是,采用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加强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带动专业群建设,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共享。
在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达到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水平。
通过三年的建设使双师素质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0%以上,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比例至少到达1:
1,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院级优秀课、院级精品课、省级精品分别达到6门、4门、2门,公开出版教材4部,建设2门项目教材;新增校内实验实训8个,校外实训基地12个。
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物流管理人才,把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成适应物流人才需求的,具有鲜明行业和区域特色的品牌专业。
(二)专业建设具体目标
1.根据市场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专业建设发展的关键。
物流人才培养应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物流专业人才对应的职业层次和就业岗位群来确定培养规格,根据人才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2.发挥企业优势,扩大“订单式”人才培养规模
学校与用人单位根据培养对象今后的工作岗位需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
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用人单位提供相应数量与质量的高技能物流管理人才,实现育人与用人的零距离,使订单培养的学生比例达到在校生的50%以上。
3.适应岗位需要,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行业、联合企业共同建立由企业、行业专家和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切实加强对重点专业建设的指导。
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时刻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企业、行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以突出教育过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及职业性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4.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建设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团队
以师德师风建设、专业梯队建设、双师素质建设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
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积极引进优秀人才,造就一批站在专业前沿,掌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领军人物,完善教师激励机制,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书育人能力和学术水平,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通过三年的建设培养4名专业带头人,使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重达到90%以上,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比例至少达到1:
1,由兼职教师承担50%的教学工作量。
5.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
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结合物流企业的生产实际,分析物流生产过程和岗位职业需求,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根据物流运输、仓储、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物流的作业活动,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建设2门项目教材,院级优秀课6门、院级精品课4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公开出版教材4部。
6.根据培养规格和职业技能需要建立实训教学基地
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也是专业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
在实训教学基地建设中,应当充分体现专业的特色和水平,满足教学需要,注重其先进性和实用性。
针对物流专业对实训基地的要求,本着自力更生、分步实施、重在使用的原则,不断添置和更新实训设备和基地建设,新增校内实验实训基地8个;同时充分依托行业优势,在校外建设实习实训基地12个,保障技能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7.以物流专业为龙头,促进整个专业群建设
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建设以物流管理专业为核心,按照职业技术门类与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建设由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财务会计等专业构成的专业群,形成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格局,构建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的教育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8.充分发挥示范性专业作用,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三年建设,在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和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机制的基础上,提高整个专业群的社会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
发挥物流管理龙头专业和群内各专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成为区域性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中心;大力开展物流企业在职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成为物流业职工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基地。
五、专业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1.建设内容
(1)继续加强校企合作
在已经与本专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和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寻找能与本专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一批企业和物流实训基地。
与这些企业和实训基地之间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不定期地开展企业有关人员的访谈会,了解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获取他们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工作中来,以此来不断完善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加大订单式培养的数量
与企业间建立一种长期合作关系,争取获得他们的物流人才订单,学校与企业根据人才需求进行订单培养,以实现培养的人才与实际物流工作的无缝对接。
采用不同形式、定期与不定期地对物流企业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追踪行业最新动态,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的需求,融合物流职业资格标准,按照订单企业对专业人才“规格、道德、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全面分析就业岗位群及职位层次所需的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知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具体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图1物流专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2.建设措施
(1)周密的人才需求调研。
通过周密的人才需求调研,准确获取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信息,包括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物流人才的岗位群以及物流人才的规格状况。
(2)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要寻找和挖掘能与本专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和校外实训基地,并与它们建立一种长期合作关系,以保证订单培养的长期性和连续性。
(3)建立健全合作机制。
通过合同、协议等形式来保障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的制度建设。
(4)建立三方共赢机制。
在三年的建设中逐步建立和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间的三方共赢机制,以确保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3.资金投入计划
为确保“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目标的实现,保障各种措施的顺利实施,本项目计划投入资金为20万元。
具体安排见表3。
序号
建设内容
年度资金投入计划(万元)
总计
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
10年
11年
12年
合计
10年
11年
12年
合计
1
订单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0.5
0.5
0.5
1.5
1.0
1.0
1.0
3.0
4.5
2
制定订单人才培养方案
0.3
0.3
0.3
0.9
0.5
0.5
1.0
2.0
2.9
3
制定教学、管理、考核、质量监控办法
0.3
0.3
0.3
0.9
0.5
0.5
1.0
2.0
2.9
4
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0.3
0.3
0.3
0.9
1.0
1.0
1.0
3.0
3.9
5
校企合作研讨会
0.3
0.3
0.3
0.9
0.5
0.5
1.0
2.0
2.9
6
毕业生调查与座谈会
0.3
0.3
0.3
0.9
0.5
0.5
1.0
2.0
2.9
合 计
2.0
2.0
2.0
6.0
4.0
4.0
6.0
14.0
20.0
表3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资金
(二)强化能力、适应需求,柔性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1.建设内容
(1)根据专业办学定位和办学层次,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物流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确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