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II.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023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I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I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I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I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I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II.docx

《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II.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II.docx

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

2019-2020年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

(一)阅读文章节选,完成第1-6题。

(14分)

甲文: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

⑴在鲁迅先生家里做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还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⑵“反正已十二点,电车已没有,那么再坐一会。

”许先生如此劝着。

⑶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引起了幻想,安顿的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⑷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蒙蒙的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⑸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雨的天,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

⑹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

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

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⑺有一天约好我去包饺子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用绞肉机绞成的牛肉。

就和许先生站在客厅后边的方桌边包起来,海婴公子围着闹得起劲,一会把按成圆饼的面拿去了,他说做了一只船来,送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看它,转身他又做了一只小鸡,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⑻客厅后没到黄昏就先黑了,背上感到些微的寒凉,知道衣裳不够了,但为着忙,没有加衣裳去。

等把饺子包完了看看那数目并不多,这才知道许先生我们谈话谈得太多,误了工作。

许先生怎样离开家的,怎样到天津读书的,在女师大读书时怎样做了家庭教师,她去考家庭教师的那一段描写,非常有趣,只取一名,可是考了好几十名,她之能够当选算是难的了。

指望对于学费有一点补足,冬天来了,北平又冷,那家离学校又远,每月除了车子钱之外,若伤风感冒还得自己拿出买阿司匹林的钱来,每月薪金十元要从西城跑到东城……

⑼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那一天吃得是很好的。

⑽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合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

“我再吃几个吗?

乙文:

《回忆萧红》节选许广平

⑴大约1934年的某天,阴霾的天空吹送着冷寂的歌调,在一个咖啡室里我们初次会着两个北方来的不甘做奴隶者。

他们爽朗的话声把阴霾吹散了,生之执著,战之喜悦,时常写在脸面和音响中,是那么自然,随便,毫不费力,像用手轻轻拉开窗幔,接受可爱的阳光进来。

⑵从此我们多了两个朋友:

萧红和萧军。

⑶流亡到来的两颗倔强的心,生疏,落寞,用作欢迎。

热情,希望,换不来宿食。

这境遇,如果延长得过久,是可怕地必然会销蚀了他们的。

因此,为了给他们介绍可以接谈的朋友,在鲁迅先生邀请的一个宴会里,我们又相见了。

⑷我看见两只核桃,那是不知经过多少年代用手滚弄的了,醉红色的,光滑滑的在闪动,好像是两只眼睛在招呼着每一个人,而自己却用色和光介绍了它在世的年代。

⑸“这是我祖父留传下来的。

”萧红女士说:

“还有一对小棒槌,也是我带来在身边的玩艺,这是捣衣用的小模型,通通送给你。

”萧红女士在宴席上交给了海婴。

把这些患难中的随身伴侣,或传家宝见赠了。

⑹中等身材,白晳,相当健康的体格,具有满洲姑娘特殊的稍稍扁平的后脑,爱笑,无邪的天真,是她的特色。

但她自己不承认,她说我太率直,她没有我的坦白。

也许是的吧,她的身世,经过,从不大谈起的,只简略的知道是从家庭奋斗出来,这更坚强了我们的友谊。

何必多问,不相称的过早的白发衬着年轻的面庞,不用说就想到其中一定还有许多曲折的生的旅程。

⑺我们用接待自己兄弟一样的感情招待了他们,公开了住处,任他们随时可以到来。

鲁迅先生不时在病,不能多见客人。

他们搬到北四川路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来住下。

据萧军先生说:

“靠近些,为的可以方便,多帮忙。

⑻战争的火焰烧蚀了无数有作为的人,萧红女士也是其中之一。

当我刚刚跳出监狱的虎口回到家里不几天,意外地收到端木蕻良先生从香港发来的噩耗,大意说,萧红女士于某月日(1942年1月)死了,葬于香港某花园的某处。

⑼鲁迅先生逝世后,萧红女士想到叫人设法安慰我;但是她死了,我向什么地方去安慰呢?

1.填入甲文第⑷段画线空格的关联词,最适合的是(1分)

A.何况B.但是C.因此D.并且

2.乙文第⑷段画线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是(2分)

3.阅读乙文第⑺段画线句,根据甲、乙两文的文意,概述“我们”热情“招待他们”的几件事情。

(3分)

4.根据你对萧红的了解和甲、乙两文中的信息,介绍萧红(60字以内)。

(3分)

5.对甲文的语言风格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质朴B.华美C.含蓄D.诙谐

6.各举一例简析甲、乙两文在人物描写手法上的共同点。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12分)

说“木叶”林庚

①“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木叶”就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②“木叶”也就是“树叶”,可是在古代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

其实“树”倒是常见的,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无名氏古诗里也说: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

例如: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

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

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

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

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

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③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

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

为什么呢?

因为“树”易让人想到繁茂的枝叶,而“木”则易让人想到树叶脱落,也就是说,“木”本身仿佛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④要说明“木”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而“树”呢?

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所谓:

“午阴嘉树清圆。

”(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

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

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

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⑤“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

“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吴均《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

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⑥“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7.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______(2分)

①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

②因为一遇见“木叶”,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

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

④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

⑤这当然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

A.③④①②⑤B.②④③⑤①

C.②⑤③④①D.③⑤①②④

8.文中有大量的引用,对此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2分)

A.引用《九歌》诗句,是因为该诗句是“木叶”的源头,同时又引出本文的论说对象。

B.引用《橘颂》以及无名氏的诗句,使“树叶”在古诗中不常见的现象更加引人注目。

C.引用《捣衣诗》和《古意》中诗句,主要是为了与第①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D.引用《登高》诗句,巧妙引出“木叶”与“树叶”、“落叶”区别之关键——“木”。

9.第④段加点词“言筌”在文中指的是。

(1分)

10.第③段画线句中的“无人过问”,有人认为应该改为“少人过问”,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看法。

(3分)

11.文章提到了“木”在形象上的两个艺术特征,这两个艺术特征是:

(2分)

(1)

(2)

12.依据本文观点,鉴赏下列句子中的“落木”意象(2分)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三)填空(5分)

13.⑴黄庭坚,开创了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______________”,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并称为“________________”。

⑵瓦缝参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于九土之城郭。

⑶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不忍登高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思难收。

⑸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有天地非人间。

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此句中的“浮云”喻指①__________________;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此句中的“浮云”喻指②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列诗歌,完成14-16题。

(6分)

同崔邠登鹳雀楼李益①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恨犹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①李益,唐代凉州人。

凉州陷于吐蕃前,举家迁居洛阳。

后辗转入渭北、朔方、幽州节度使等幕府从戎,此诗作于这一时期。

14.对首联和颔联内容或手法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1分)

A.现实历史 B.景色情感  

C.空间时间  D.比拟联想

15.颈联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赏析。

(3分)

16.结合作者身世,评析其“自伤”的情感。

(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3分)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

‘儿寒乎?

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项脊轩志》)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墙往往而是_________

(2)一日,大母过余曰__________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辇来于秦②长桥卧波,未云何龙③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④使不上漏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⑥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⑦亦足以称快世俗⑧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⑨变化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⑩成以其小,劣之

A.①③④/②⑥⑨/⑤⑦/⑧⑩B.①③④/②⑥/⑤⑩/⑦⑧⑨

C.①③④/②⑥⑤⑧⑨/⑦⑩D.①③④/②⑥/⑤⑦⑩/⑧⑨

19.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________(2分)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C.妪,先大母婢也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21.以第二段为例,说说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

(10分)

醒心亭记曾巩

①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②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③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④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宴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22.第①段交代了醒心亭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分)

23.简析第②段中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

(2分)

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2分)

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乐”贯穿全篇。

B.第②段结尾句作者写了两个“善”。

第一个“善”是说这个亭子建得好,可让游人在山水美景中乐而忘归;第二个“善”是说亭的名字取得好,“醒心”二字合乎造亭的初衷。

C.欧阳修的“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正是“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曾巩由写山水之乐,而论及“公之贤难遇”,一方面表现欧阳修虽被贬滁州,仍然忧国忧民,另一方面,也说明得意门生曾巩对恩师的内心世界了解得很清楚。

25.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4分)

 

二、写作(40分)

26.作文

以“如果都这样”为题,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14分

1.(1分)D

2.(2分)形象地描写出两只核桃的光滑和似乎通人性的灵动。

3.(3分)为深夜回家的萧红叫车并付车费;在家里招待他们一起包饺子;为初来上海的他们介绍新朋友;把他们当作知心朋友交流。

4.(3分)抗战时期的进步女作家,代表作有《回忆鲁迅先生》(或《生死场》、《呼兰河传》),性格倔强、开朗,是鲁迅一家的好朋友,1942年在香港去世。

5.(2分)A

6.(3分)人物语言描写。

如甲文中描写鲁迅先生爱吃饺子的句子“我再吃几个吗?

”;乙文中描写萧红对人的热诚语句:

“通通送给你。

”形容且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或:

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举例要与描写手法对应。

(二)12分

7.(2分)D

8.(2分)C

9.(1分)语言形象的概念意义(或语言形象在概念中的意义)

10.(3分)应该改为“少人过问”,这样表达更为严谨,而且上下文能保持一致(1分)。

因为即便作者博览群书也很难断定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没有“树叶”这一形象(1分)。

第②段和第④段提到同样的问题时,表述要么是“很少(看)见”,要么是“不常见”;第②段中虽有“无人过问”的表述,但紧跟着就马上说“至少从来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给分)。

或:

(3分)不用改为“少人过问”。

此处用“无人过问”,对比的意味更浓,更能引人注意(1分);而且第②段中已经使用过“无人过问”,并且对已经对这样的表述做了说明,即“从来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2分)。

11.(2分)

(1)含有落叶的因素(1分)

(2)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1分)

12.(2分)落木,即干燥枯黄的落叶,“千山落木”营造了空阔苍茫的意境,隐含诗人的游子瓢泊之苦。

(三)5分(答对两空,得1分)

13.

(1)江西诗派苏门四学士

(2)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

(3)玉簪螺髻

(4)望故乡渺邈

(5)危樯独夜舟

(6)桃花流水窅然去

(7)①游子②奸臣

(四)6分

14.(1分)D

15.(3分)千年的慢与流逝的速对比、一日的短与难熬的长对比;千年与一日的对比,千年犹速与一日为长对比;突出心理感觉上的反差(或矛盾),表达了盛世遗恨和现实悲愁的伤感。

16.(2分)登楼所见,感慨汉、魏气象,已为陈迹;故乡沦落、辗转漂泊、征战思归;将个人的坎坷命运和国家的衰败动荡结合起来,丰富了“自伤”内涵。

(五)13分

17.(2分)

(1)到处

(2)探望

18.(2分)B

19.(2分)C

20.(2分)

(1)(我)又在庭院里交错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和树木,过去的栏杆,也就增添了光彩。

(主语省略句式、杂植、胜)

(2分)

(2)老妇人是我已故祖母的奴婢,哺育了我家两代人,我已故的母亲对待她很好。

(判断句式、先、乳)

21.(3分)第二段中作者以项脊轩为观察点,回忆了三件往事:

目睹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母亲和祖母关爱后辈。

这些往事虽然各自独立,但都是让人悲苦难抑的,正所谓“形散神聚”。

(六)10分

22.(2分)地理位置;得名原因。

23.(2分)表现醒心亭四周环境的优美,借景抒情,凸显了欧阳修及友人在山水间的乐趣。

24.(2分)C(作者认为欧阳修的乐并不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而在于国泰民安,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达士之乐。

25.(4分)

(1)交代醒心亭命名的由来。

(2)赞颂欧阳修忧国忧民的儒家仁政理想,以醒世人。

(3)表达对欧阳修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4)含蓄地抨击当权者,并藉此安慰处于逆境中的欧阳修。

译文:

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

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事。

只要欧阳公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

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待而忘了回去。

所以根据这样的事形成的原因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

唉!

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

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地区鸟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

而只是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

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

像欧阳公的贤德,韩愈死后的数百年才有。

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

以后的百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参观他的遗迹,想要见他一面,却有没办法再见到的感叹(或说有比不上他的感叹),然后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

所以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寄托名声在他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