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660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XXXX一年级数学(学科)上学期全册备课

学校:

主备人:

二备及使用人: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安排:

一、    数一数(1课时)

二、 比一比(2课时)

三、 1至5的认识(10课时)

1、1至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至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

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加几………………….3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改进教学方法或建议: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教材分析全面准确,本册的内容都不多,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准确,具有实用价值,在教学中要牢牢掌握。

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这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教学目标中提到了数学思考方面,解决问题方面,解决问题方面,情感与态度方面

考虑的比较详细,也的确应该做到的。

 

 

 

 

 

 

 

教学重点难点不够具体,在以后单元备课中要注意。

应抓住重点,更好地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安排恰当,但在练习课和复习课上多有一些机动。

 

 

 

 

 

 

 

 

 

 

 

改进教学方法或建议较简单,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的完成教学任务,

 卞庄镇小学一年级一单元上学期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XXXX主备人:

XXXX二备及使用人:

XXXX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

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             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             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重点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             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             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课时安排: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3.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本单元教材分析全面准确,本单元的内容不多,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

 

 

教学目标不够具体。

 

 

  

 重点难点中的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比较具体。

 

课时安排可以,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

 

 卞庄镇小学一年级二单元上学期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XXXX主备人:

XXXX二备及使用人:

XXXX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 、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丙个部分:

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

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全册教材开了个好头,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             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3、             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4、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难点:

1、             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单元课时安排:

约2课时

1、比多少……………………………1课时

2、比长短、比高矮……………………1课时

             

 

本单元教材分析全面准确,本单元的内容较多,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教学目标具体。

切实可行,特别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比较重要。

 

重点难点不够具体,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这些具体的应列为重点。

课时安排恰当,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但不包括练习课。

 

卞庄镇小学一年级三单元上学期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XXXX主备人:

XXXX二备及使用人:

XXXX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 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

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以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本单元教材分析全面准确,本单元的内容较多,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目标具体。

切实可行,特别,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比较重要。

 

重点难点中的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比较重要。

 

课时安排可以,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0课时进行教学。

但不包括练习课。

 

 卞庄镇小学一年级四单元上学期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XXXX主备人:

XXXX二备及使用人:

XXXX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

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

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

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本单元教材分析全面准确,本单元的内容较多,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

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学目标具体。

切实可行,特别,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重点难点中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可以,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但不包括练习课。

 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卞庄镇小学一年级五单元上学期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XXXX主备人:

XXXX二备及使用人:

XXXX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

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

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本单元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1、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五、教学教法: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习方法:

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分类----------------约2课时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的活动起来。

学生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能更牢固的掌握选择分类标准,正确分类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也能更好地得以发展。

本单元教材分析全面准确,本单元的内容不多,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具体。

在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中的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课时安排可以,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卞庄镇小学年级六单元上学期(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XXXX主备人:

XXXX二备及使用人:

XXXX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单元教学重点:

   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难点

  1、数概念的形成

  2、6---10的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约21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5、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

数学乐园(1课时)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中,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问题是应该注意的。

改进教学方法或建议较简单,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的完成教学任务,

 

卞庄镇小学年级七单元上学期(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XXXX主备人:

XXXX二备及使用人:

XXXX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的读数的顺序及大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题。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技能目标

1)、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2)、通过摆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这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

3、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难点:

认识数位,了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注意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恰当

 

 

 

问题是应该注意的。

改进教学方法或建议较简单,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的完成教学任务,

卞庄镇小学年级八单元上学期(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XXXX主备人:

XXXX二备及使用人:

 XXXX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认识半时(钟表和电子表)。

《认识钟表》属于准备性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如二年级的时、分、秒,三年级学习的24时计时法做了铺垫。

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

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三、强调学生的数学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