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 趣味数学 四年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640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 趣味数学 四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 趣味数学 四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 趣味数学 四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 趣味数学 四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 趣味数学 四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 趣味数学 四年级.docx

《校本课程 趣味数学 四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 趣味数学 四年级.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课程 趣味数学 四年级.docx

校本课程趣味数学四年级

课程说明

本课程名为“趣味数学”。

设置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修养。

本课程为任意选修课,适合四年级学生选修。

本课程用18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一、课程目标

(一)思想目标

1、使学生热爱数学。

学生通过了解我国数学发展,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学习。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知识能力目标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数学活动、数学游戏的过程中,转变对数学的态度,重新认识数学,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动手实践,探究与创新。

2、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体验和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生在和同学、教师一道编题,搜集资料,分析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和共处,学会分享与承担。

二、课程实施建议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学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住,教学要注重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现有知识水平,不一定要按教材次序进行。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数学典故的讲理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更要联系生活实际。

(三)思想教育与综合能力,全培养结合的原则。

目录

巧用三角尺---------------------------------------------------2

趣味图形

从少到多寻找规律-----------------------------------------3

字母里的数学-------------------------------------------------4

想法不同结果不同-----------------------------------------5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巧算

(一)----------------------------7

趣味计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巧算

(二)----------------------------8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巧算(三)----------------------------9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巧算(四)----------------------------10

趣味故事

和尚与馒头---------------------------------------------------12

聪明的阿凡提------------------------------------------------13

龟兔赛跑------------------------------------------------------14

两边拉中间加----------------------------------------------16

趣味计算

巧用乘法运算定律------------------------------------------17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巧算(五)---------------------------18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巧算(六)---------------------------19

趣味实验

有趣的带子---------------------------------------------------21

奇怪的磁铁数------------------------------------------------22

揭密死海不死------------------------------------------------23

让我们看一看、想一想、拼一拼、画一画,一同来感受图形带给我们的乐趣。

 

 

1

用三尺画1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的角。

 

附:

一副三角尺的其中一块的三个角分别是30度、60度和90度,另一块的三个角分别是45度、45度和90度。

利用拼合的方法去画。

小朋友们,相信你们能用三角尺画出这些角,赶快试试吧!

 

 

2

 

题目:

在一张纸上画出10条相交的直线,最多会形成多少个角?

 

分析:

本题直接想象很难得出结果,即使通过画图也不容易准确数出角的个数。

如果从2条直线起开始推算,逐步寻找其中的规律,然后按照规律进行解题,问题就回迎刃而解。

 

开动脑筋,画一画、找一找、算一算,你一定能行!

 

3

 

“ELNZFHK”

你们能从这些字母中找出平行和垂直吗?

赶紧寻“宝”吧!

 

附:

字母E很厉害!

既有垂直,又有平行。

字母N和Z,只有平行,没有垂直。

字母F和H,既有平行,又有垂直。

平行和垂直在字母K里都找不到。

 

4

 

一天,小兔乖乖和妈妈去赶集,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一阵争吵声,走近一看,原来是牛哥哥、羊弟弟和小花狗在争论一个问题。

问题是这样的:

请你在梯形里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图形。

同学们能帮它们解决吗?

附:

牛哥哥说:

“在一个梯形里画一条线段可以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因为梯形已有一组对边平行了,所以再画一条线段构成另一组对边平行就可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剩下的就是一个三角形。

羊弟弟毫不示弱地说:

“我画了梯形的一条高,把它分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

和一个直角梯形。

小花狗抢着说:

“我分成了两个梯形。

”听了它们的争论,小兔乖乖笑着说:

“你们分得都对,其实分的方法多着呢,不信我画给你们看。

小兔乖乖画完图,接着说:

“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样才能得到更全面、更准确的结果。

 

5

让我们开动脑筋找规律,算一算,一同感受计算带给我们的乐趣。

 

6

十位是1的两位数相乘

例:

15×17=你会巧算吗?

解释:

15×17

=15×(10+7)

=15×10+15×715+7=22

=150+(10+5)×7

=150+70+5×7

=(150+70)+(5×7)为了提高速度,熟练以后可以直接用“15+7”,而不用“150+70”。

例:

15×17=

15+7=22

5×7=35

---------------

255

即15×17=255

做一做:

17×19

12×16

13×18

7

个位是1的两位数相乘

例:

51×31=

例:

51×31

50×30=1500

50+30=80

------------------

1580

因为1×1=1,所以个位一定是1,在得数的后面添上1,即1581。

数字“0”在不熟练的时候作为助记符,熟练后就可以不使用了。

做一做:

71×31

51×41

91×61

8

首位相同,两尾数和等于10的两位数相乘

十位数加1,得出的和与十位数相乘,得数为前积,个位数相乘,得数为后积,没有十位用0补。

例:

56×54=你会巧算吗?

 

例:

56×54

(5+1)×5=30-

6×4=24

----------------------

3024

“--”代表十位和个位,因为两位数的首位相乘得数的后面是两个零,请大家明白,不要忘了,这点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做一做:

73×77

21×29

52×58

9

两首位和是10,两尾数相同的两位数相乘

两首位相乘,积加上一个尾数,得数作为前积,两尾数相乘(即尾数的平方),得数作为后积,没有十位补0。

例:

78×38=

 

 

例:

78×38

7×3+8=29--

8×8=64

-------------------

2964

做一做:

23×83

17×97

48×68

10

让我们走进童话故事,读一读,想一想,一同感受故事中的数学。

 

11

和尚与馒头的故事

    相传在一所寺庙里,住着大小和尚共100个,由于连年的闹水灾,寺庙的香火不旺。

于是方丈和尚做出这样的规定,大和尚每人一次吃3个馒头,而小和尚呢3人一次只吃一个馒头。

这样呢100个馒头刚好够这100个和尚吃一顿饭。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这个寺庙里到底大小和尚各有几个呢?

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哦

   

 

     分析:

假设100个都是大和尚的话,那么每次需要的馒头应该是100×3=300(个)这比实际多了200个。

这多出的200个是因为我们把小和尚也看成大和尚了。

   把三个小和尚看作三个大和尚,需要增加的的馒头:

3×3-1=8(个)

     这样的转换需要:

200÷8=25(次)(才有多出的200个馒头)

   转换成大和尚的小和尚有3×25=75(个)所以小和尚有75人,大和尚就有25人。

   小朋友你们听懂了吗?

有什么问题尽管提。

 

12

国王听说阿凡提机智、聪明,很不服气,于是派士兵把阿凡提抓到王宫。

国王对阿凡提说:

“我有两个问题,如果你全部答对了,就放你走;如果答错了,就把你关进大牢。

国王的两个问题是这样的:

1、用铁锅烙饼,每次只能烙2张,两面都要烙,每面2分钟,烙7张饼至少需要几分钟?

2、用铁锅烙饼,每次只能烙3张,两面都要烙,每面2分钟,烙7张饼至少需要几分钟?

阿凡提笑着说:

“这很简单,第1题至少用14分钟,第2题至少用10分钟。

阿凡提全答对了,国王还是有点儿不服气,读一阿凡提说:

“说说你的方法。

阿凡提说:

“烙饼问题是有规律的。

当饼数等于或大于每次可烙的数量时,总时间=饼数×2÷每次可烙的数量×烙每面的时间(饼数×2是总面数,饼数×2÷每次可烙的数量是烙饼的总次数)。

如第1题用的时间是7×2÷2×2=14(分)。

而第2题,饼数×2÷每次可烙的数量=7×2÷3=14÷3=4(次)……2(面),得不到整数,这时就要用进一法,7×2÷3≈5(次)(剩下的2面必须烙1次)。

因此,在求需要烙的次数时,只要有余数,就要向前进1。

所以第2题至少用5×2=10(分)。

同学们,你们会做烙饼问题了吗?

国王只好放走阿凡提。

 

13

几千年前的森林王国里,兔子和乌龟决定来一次10000米赛跑。

那个时候,兔子的速度是乌龟速度的5倍。

比赛当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给它们加油助威。

老虎一声令下,兔子和乌龟便奋不顾身的跑起来,当然,兔子很快就把乌龟甩到了后面。

跑到3000米的时候,兔子想:

乌龟还在老后头呢!

我先在这里睡一觉再跑也没关系。

于是,兔子就在一棵大树下睡上了觉。

可是,当它醒来后,看到乌龟已经领先它6000米了,它赶紧奋起直追。

可惜的是,它就快追上乌龟的时候,乌龟已经到了终点。

动物们为这个不可思议的结果欢呼起来。

小狐狸借机提出问题:

“谁知道兔子在睡觉时乌龟跑了多少米?

同学们,你们知道答案吗?

 

14

让我们开动脑筋找规律,算一算,一同感受计算带给我们的乐趣。

 

15

例125×11=

“先把25拉开——2□5;然后再计算2+5=7,7就填2和5的中间,所以25×11=275。

在相加时同样要注意“满十进1”。

例268×11=

例3135×11

135×11=1485

135

×11

135

135

1485

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可以发现:

1485

1+3=43+5=8

两位数乘11”时,我们可以口算求积,方法是——两边拉,中间加。

三位数乘11”也同样适用。

 

16

巧用乘法运算定律

在乘法计算中,见到125想到8,见到25想到4,因为125×8=100025×4=100因此在本题中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c,变式:

a×(b-c)=a×b-a×c

例1125×4×2×8×25×5

 

可以这样计算:

125×4×2×8×25×5

=(125×8)×(25×4)×(5×2)

=1000×100×10

=1000000

125和8的积是1000,25和4的积是100,那么可以把32分解成8与4的乘积,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125与8相结合。

4和25结合,再算出结果。

 

 

 

例2125×32×25

 

17

第一个因数首尾相同,第二个因数首尾和是10的两位数相乘

例:

66×37=

第二个因数首位加1,得出的和与第一个因数首位相乘,得数为前积,两尾数相乘,得数为后积,没有十位用0补。

 

例:

66×37

(3+1)×6=24--

6×7=42

----------------------

2442

 

做一做:

99×19

44×28

88×46

18

第一个因数首尾和是10,第二个因数首尾相同的两位数相乘

两首位相乘的积加上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得数作为前积,两尾数相乘,得数作为后积,没有十位补0。

例:

46×99=

 

 

例:

46×99=

4×9+9=45--

6×9=54

-------------------

4554

做一做:

82×33

64×77

37×66

19

让我们亲身体验,动手实践,一同来揭示其中的奥秘。

 

20

有趣的莫比乌斯带

准备:

(1)长纸条(长20-30厘米,宽约4厘米);

(2)剪刀

(3)胶水

过程:

(1)拿一张白的长纸条,把一面涂成黑色,然后把其中一端翻一个身,如

同下图那样粘成一个莫比乌斯带。

(2)现在像图中那样用剪刀沿纸带的中央把它剪开。

你就会惊奇地发现,纸带不仅没有一分为二,反而像图中那样剪出一个两倍长的纸圈!

(3)更奇怪的事情,把刚才剪出的纸条,再沿着纸带的中央剪开,又会是什么情况呢?

你动手试试看。

有趣的是:

新得到的这个较长的纸圈,本身却是一个双侧曲面,它的两条边界自身虽不打结,但却相互套在一起!

为了让读者直观地看到这一不太容易想象出来的事实,我们可以把上述纸圈,再一次沿中线剪开,这回可真的一分为二了!

得到的是两条互相套着的纸圈,而原先的两条边界,则分别包含于两条纸圈之中,只是每条纸圈本身并不打结罢了。

 

21

495是三位数中的一个怪数,因为任意一个各位数字都是不相同的三位数,按照一定的规则减来减去的话,不超过6次运算,都会变成495!

还别说,它还真就这么神奇,不信你看。

给定一个三位数,例如784。

把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列,得到874,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478。

把874和478相减,得到差396。

把396按上述规则进行运算:

963-369=594。

对594再进行同样的操作:

954-459=495。

495反复进行上述运算,得到的结果始终是495。

因为495的这种神奇功力,人们称它为“磁铁数”。

 

同学们赶快验证这个数吧!

 

 

22

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是不是有点儿不敢相信?

这个人就像是躺在床上看书,很轻松,不担心会有溺水的危险。

是她的水性好吗?

不是。

因为这里是著名的“死海”。

死海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接处。

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

但是谁能想的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

然而,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动,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

那么,死海为什么淹不死人呢?

因为死海含盐量极高,表层含盐量为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层含盐量为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的含盐量高5~8倍。

死海海水比重为1.172~1.227,而人体比重只有1.021~1.097,比死海海水比重小,因此人们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样仰卧在死海水面上,而不会下沉。

实验:

“死海不死”。

首先准备两个容器、两个马铃薯、盐和水。

一个容器里盛适量的清水;另一个容器里盛含盐量较高的盐水。

然后把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在两个容器里面,观察一下会有什么现象。

我们会发现:

放在清水里的马铃薯沉到容器底部,而放在盐水里的马铃薯漂浮了起来。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