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杜家毫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540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杜家毫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杜家毫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杜家毫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杜家毫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杜家毫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杜家毫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杜家毫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杜家毫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杜家毫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杜家毫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杜家毫

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02-1210:

26:

19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同志们:

   这次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部署今年工作任务,研究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

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分别听取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对今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研究,炳轩书记和战书省长对做好今年“三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专门研究了会议文件。

下面,根据省委常委会议精神,我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三农”形势,进一步明晰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挑战最大、变化起伏最大的一年。

在各种不利因素交织、多重困难叠加的复杂情况下,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有效克服了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双重冲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再夺丰收。

全省上下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战略任务,集中力量打了抗旱保苗、防御内涝和防控病虫等多个战役,夺取了抗灾减灾的重大胜利,全省粮食生产连续第6年夺得大丰收,总产量达到870.6亿斤,占全国粮食增量的60%,跃升至全国第二位。

  ——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全省肉、蛋、奶和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绿色有机食品实物总量达到2930万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实现21.5亿美元。

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1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07亿元。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全省农机化、水利化和科技化发展步伐加快,现代化大农业基础建设明显增强。

去年是全省农机化发展最快的一年,新购置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9.7万台(套),新组建92个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6%。

新建续建85处大中型灌区及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完成3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新打各类抗旱井3.6万眼。

全省新增水稻面积近300万亩,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280万亩。

推广五大作物十大高产技术栽培模式面积达1.4亿亩,新建水稻育苗大棚15.8万栋。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700个,比上年增长45%。

全省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5000万亩,比上年增长11%。

完成集体林改面积1301.8万亩,发证面积864.1万亩。

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北大荒、齐齐哈尔、绥化、双鸭山四个大型区域性粮食物流集团组建并已挂牌运营。

  ——新农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第二批试点,全省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2.13万公里,解决了2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60处,改造了1870万平方米农村泥草危房,完成了第四批75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普及,农村低保和“五保户”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开始启动,农村民生明显改善。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去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206.8元,比上年增长7.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3.6元,增幅居东北及内蒙四省(区)之首。

现金纯收入占比达到95.3%,工资性收入首次迈上千元台阶,种植业和劳务增收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两大因素。

  2009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果喜人,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目标赢得了主动,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提供了支撑,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奠定了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坚持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科学决策、强力扶持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合力推进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勤奋工作和辛勤劳动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为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不懈努力的广大干部职工、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影响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仍很薄弱,粮食持续增产的基础还不牢固。

全省主要江河缺乏大型控制性工程,农村大马力拖拉机数量少,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不强,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粮食生产在现有基数高、基础弱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压力不断加大。

二是农民收入增速放缓,持续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

去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继续增长,但增幅下降,特别是畜牧业收入出现负增长。

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有限,农民就业渠道窄,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从总体看,农民合作组织的覆盖面窄、层次较低、服务内容单一,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市场和自然风险能力较弱。

四是农业农村投入不足,资金短缺问题比较突出。

农村现有金融产品少、担保抵押难,贷款额度小、利率高、期限短,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缓慢、覆盖面小,还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五是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任务艰巨。

目前,全省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检验检测设备陈旧、手段落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去年胡锦涛、习近平、李克强、回良玉等中央领导先后来我省考察工作,今年元旦温家宝总理冒着严寒到我省基层一线慰问干部群众,看得最多的就是农业。

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希望黑龙江的同志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真正使这片肥沃的黑土地成为国家可靠的大粮仓”。

这既是党中央赋予我省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全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我们要牢记中央领导的重托,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全省农业农村形势,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村民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

2010年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和城镇化工程,加快推进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和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大农业投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科技进步,强化农业基础,力争全省粮食总产登上900亿斤新台阶,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加快现代化大农业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步伐。

  二、明确主攻方向,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我省土地集中连片,机械化程度高,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

要坚持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为主线,以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垦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具有黑龙江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

  

(一)培育优势产业,构建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

要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要稳定发展优质粮食产业。

紧紧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坚持内涵挖潜,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打造国家可靠的“大粮仓”。

今年要继续加大水稻育秧大棚建设支持力度,全省新建水稻育秧大棚10万栋,建设高产万亩连片核心示范点400个,辐射面积6500万亩。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亿亩以上,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播种面积要发展到1.1亿亩以上。

要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

抓住畜牧业企稳回升的有利时机,深入实施《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和《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扶持畜牧业重点县和产粮大县畜牧业发展,加快培育畜牧业养殖大户和现代化饲养场,发展专业化畜牧养殖小区。

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推进畜牧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省建设,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加强草原保护和饲料产业建设。

今年全省肉、蛋、奶产量要分别达到380万吨、118万吨和745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

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规模养殖和特色养殖,全省放养面积发展到58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8万吨。

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突出抓好粮食、畜产品、油脂、马铃薯等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重点扶持壮大北大荒米业、完达山、飞鹤乳业、九三油脂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和辐射带动能力。

要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开发和整合力度,加快培育具有黑龙江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品牌,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粮食生产大省向农产品加工大省跨越。

今年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要实现销售收入1150亿元以上,其中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骨干龙头企业达到12户。

要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

深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加快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组织开展大型境外农业招商、农产品展览及贸易洽谈活动,突出抓好对俄农业合作,全面提升农业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今年全省对俄境外农业开发面积发展到640万亩,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5亿美元。

要稳步发展劳务产业。

继续加大“阳光工程”实施力度,强化农民涉农服务业和非农服务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自主择业能力。

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对接和送岗位下乡活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大力实施农民创业工程,开辟农民创业“绿色通道”,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各地要挖掘特色种养业、设施农业等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农村服务业等非农就业空间,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52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50亿元。

要着力发展特色产业。

深入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行动计划,支持各地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特色加工业、特色旅游业,实现特色农业发展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多元化。

  

(二)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化大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必须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

要加强农机化建设。

抓住国家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和农民投入能力增强的机遇,启动实施农业机械化战略工程规划,重点支持农民购买大马力拖拉机和先进配套农具,进一步提高大型农机具装备水平。

要拓宽筹资渠道,集中建设330个技术先进、装备精良、机制灵活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

要加强水利化建设。

加大资金整合和投入力度,加快推进西部旱区水源工程和三江平原大中型灌区建设。

新建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等大型水源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三江平原青龙山、乌苏镇等灌区工程,八五九、七星河等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续建兴凯湖、临江、江萝等灌区工程,五常龙凤山、甘南音河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内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水库、小塘坝、小水井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

鼓励灌区组建用水协会,推行农民用水自治,提高农业用水效益。

全省新增水田灌溉面积20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0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500万亩。

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把耕地质量建设提到战略的高度,深入实施“沃土工程”,扩大土地肥力监测补偿制度和保护性耕作试点,探索建立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的激励机制,支持农民增施有机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根茬粉碎还田面积。

全省有机肥施用量达到1亿立方米,秸秆根茬还田面积达到1亿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增加到9000万亩。

继续实施深松整地补贴政策,全省深松整地面积达到5000万亩以上。

要加强农业生态建设。

加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实现林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加强天然林保护,扎实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实现全省三年造林绿化目标。

加强湿地、草原恢复和管理,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加强草原生态建设。

组织开展低碳农业试点,切实做好农业节能减排工作。

全省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240万亩。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防止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重点扶持建设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特别是扶持中心城市和农产品特色优势产区大宗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鼓励扶持省内粮食企业到重点销区和重要物流节点、粮食批发市场建立省外粮食销售基地。

继续加大推进力度,整合现有资源,加快组建区域性粮食物流集团。

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大力推进“农超对接”,积极发展连锁配送、直销、网络销售等现代流通业,搞活农产品流通。

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

现代化大农业离不开品牌战略,黑龙江独特的寒地黑土、绿色环保是做响、做优农产品品牌的优势条件。

要整合资源,加强科研,提高组织化和宣传推广、连锁经营的力度,进一步在全国巩固和叫响寒地黑土、五常大米、响水大米等品牌,努力提高品牌对提高农业效益的贡献率。

  (三)加快科技进步,强化现代化大农业的科技支撑。

坚持用现代农业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在大豆转基因、大型农机配套技术、超级稻研发、农业节水、水稻疫病防控、农作物防灾减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要实施良种化工程。

抓紧制定新一轮种子工程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攻关,加快培育玉米、水稻、大豆等新品种,重点培育第三积温带水稻优质新品种,促进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

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种子企业发展,加快构建新型种业体系,提高我省种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全省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要推进农业科技集成推广。

按照农业生产全程标准化的要求,加快先进技术的集成组装,大力推广模式化栽培和养殖,提高先进技术的到位率。

全省五大粮食作物十大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推广面积达到1.5亿亩以上。

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突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安排监管资金,健全部门分工合作机制。

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开展兽药和饲料市场专项整治,强化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坚决防止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扩大我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要加快培育新型农民。

继续实施农业科技共建,启动实施省部科技共建,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切实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积极组织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金蓝领计划”,加大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的培养,全年培训农民500万人次以上。

  (四)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活力。

按照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要加快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步伐。

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试点,积极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机作业合作社为载体,提高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整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全省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力争发展到6000万亩以上。

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扶持与规范并举,深入开展省级示范社和星级专业合作社评级授信活动,通过政策激励、业务指导、人才培训和经营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今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万个以上。

要加快创新农村金融组织和金融产品。

农村金融是现代化农业建设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是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血液,金融这盘棋活了,整个“三农”工作就活了。

各金融机构要把面向“三农”提供优质高效金融服务作为重点,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充分发挥好金融杠杆作用。

近年来,巴彦和东宁等组建的村镇银行、五常及绥棱等地成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在搞活农村金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农民普遍欢迎。

今年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大力发展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加快培育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小额贷款公司等适应农村需要的金融组织,扩大农户小额贷款投放,努力满足农民信贷需求。

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广虎林农业合作银行经验,充分发挥为“三农”服务主力军作用。

加大农业银行支持“三农”力度,扩大“惠农卡”保有量,增加农业贷款投放。

发放中长期农业贷款,是发达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普遍做法,这也是我省的短腿。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

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这一金融政策,增加中长期信贷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加快发展。

要探索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创新贷款抵押、质押方式,搞活农村金融。

要下大力研究如何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金、变资金为资本、变无形为有形的资产经营方式,使广大农村丰富的资源真正成为可以流动和变现的资本。

继续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降低种养业经营风险。

要不断推进农村其它改革。

开展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探索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

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确保到2011年全省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要切实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建设,2012年全省各县(市、区)要全面推行农业综合执法。

要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机构,积极开展调解仲裁工作。

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商品林采伐管理机制,改进商品林采伐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林权流转管理制度,2010年全省完成80%的改革工作量。

要切实抓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探索路子,突破难点,积累经验,指导全省。

  

  三、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步伐

  县域经济是全省经济的重要基础。

要认真贯彻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一)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快提升县域工业的整体素质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任务。

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度加工业、系列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化。

要尽快培育出一批加工规模大、产品系列化、品牌叫得响、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型龙头企业。

一个大型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活跃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这是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双城市一个雀巢公司每年纳税额就在2亿元以上,正在进行的四期扩建工程完成后,每年的纳税额将突破5亿元。

各县(市)都应该有自己的龙头企业,有自己的主导产业,都要有自己的知名品牌,避免产业结构的雷同和低水平的重复,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快,人快我新,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力军作用,大力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切实落实好各项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要继续开展帮扶弱县工作,加快弱县解困步伐。

  

(二)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城镇是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城镇化是破解“三农”问题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要加强小城镇基础建设。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重点实施向小城镇倾斜的投资政策,加大道路、给排水、供热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建设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支持县城和中心镇发展,积极引导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向城镇集中,提高城镇基础建设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

要加快实施百镇建设工程。

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引导鼓励县城和重点中心城镇大力发展工业、商贸、餐饮、旅游和交通运输等二、三产业,着力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心市场和全国知名的专业市场,集中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大镇、边贸强镇和旅游名镇。

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在城镇就业落户,特别是吸纳新生代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扩大农村转移人口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的覆盖面。

  (三)深入开展场县合作共建,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场县共建是我省推进小城镇建设的特点和优势,要全力打破地方和垦区、林区、矿区无形的围墙,着力解决好制约场县共建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

要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在继续加强农村与垦区在农机跨区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合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农村与林区合作发展林木加工业、林下特色产业和森林旅游产业,与矿区合力建设煤炭加工转化和循环经济项目,与油区联合开发小油田和油田吃配项目建设,辐射带动地方发展。

进一步加强共建双方在小城镇道路、供水、通讯等基础建设和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合作,拓展和延伸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共建成果,加快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四)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减贫事业进程。

要切实做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以工代赈等各项扶贫工作。

稳步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探索滚动式扶贫开发的有效途径。

积极开展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境外项目资金参与农村扶贫开发。

按照“四有、三通、三提高”的建设标准,启动实施第五批75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实现20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

  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民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省“三农”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

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

  

(一)深入推进试点示范,不断增强引领带动效应。

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到力量不削弱、投入不减少、标准不降低,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要继续推进试点。

全力抓好35个省级重点示范村和19个整体推进试点乡镇建设。

要强化示范带建设,加大示范村以奖代投资金投入力度,并把一事一议奖补、泥草房改造、农村能源建设、村屯绿化以及农村清洁工程等项目重点向省级重点示范村和5条示范带的300个示范村整合配置。

各市(地)、县(市、区)在抓好省级试点单位建设的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本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并逐步探索区域统筹、整县推进的建设路子。

要深入开展帮建。

各帮建单位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帮建方式方法,从资金、项目、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要继续开展中省直单位帮建新农村工作的考评表彰,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要完善投入机制。

进一步发挥“以奖代投”、“先建后投”等机制作用,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广大农民改善农村面貌的能动性和创造力,释放财政资金的使用效应。

完善建设规划,整合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坚持投资和收益相结合,拓宽融资渠道,实施农村重大公益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度,通过采取市场机制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要强化工作指导。

继续落实省、市、县三级领导联系点制度,强化指导员工作,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导。

要动员全省农村基层组织,从能干的事情做起,在新农村建设上干实事,有作为,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整体上水平。

  

(二)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抓住国家实施扩内需、保增长的投资机遇,强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农村住房建设。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金融借贷、集体补贴等多种形式,增加农村住房改造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

从我省来看,推行建材下乡不仅可以拉动建材产业发展,加快泥草房改造进程,更将对新农村建设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实施建材下乡补贴政策,拉动农村消费,引导农民推广使用新型材料,应用环保节能技术,建设各具特色的农村新居。

今年全省农村要完成22万户、1826万平方米泥草房改造任务。

要加快农村道路建设。

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扩大自然村通畅工程范围,开展通屯路建设。

今年全省要完成通村公路1.1万公里,省级试点村全部实现通村公路硬化,村内主要街路实现硬化铺装。

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继续加大投入,重点解决100万以上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有条件的地方要把城镇现有水源工程向周边农村辐射,积极发展集中连片规模供水工程建设,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要达到60%以上。

要加强农村新型能源和电网建设。

推进农村能源由小型户用向大中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