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方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117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82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三节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三节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三节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三节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节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方法.docx

《第三节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方法.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节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方法.docx

第三节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方法

  一、化合物的纯度测定

  

(1)结晶形态和色泽:

一个纯的化合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晶形和均匀的色泽。

  

(2)熔点和熔距:

单一化合物一般都有一定的熔点和较小的熔距(1~2℃)。

  (3)色谱法:

单一化合物用两种以上溶剂系统或色谱条件进行检测,均显示单一的斑点。

常用的有纸色谱(PC)、纸上电泳和薄层色谱(TLC)。

  (4)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纯的化合物显示单一的谱峰。

  (5)其他方法:

质谱、核磁共振等。

  最佳选择题

  判定单体化合物纯度的方法是

  A.膜过滤法

  B.比旋光度测定法

  C.高效液相色谱法

  D.溶解度测定法

  E.液-液萃取法

  『正确答案』C

  

  二、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

  

  三、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一)确定分子式并计算不饱和度

  分子式的测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可因地制宜加以选用

  

(1)元素定量分析配合分子量测定

  

(2)同位素丰度比法

  (3)高分辨质谱(HR—MS)法

  质谱(MS)

  可用于确定分子量和求算分子式,及提供其他结构信息。

  

  高分辨质谱(HR—MS)

  可将物质的质量精确到小数点后第3位(一般质谱只精确到小数点后第1位),这可为确定化合物分子组成的重要依据。

  

  根据采用的离子源不同分类:

  

(1)电子轰击质谱(EI-MS)当样品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难于气化(如糖的聚合物、多肽),或对热稳定性差(如醇、糖苷和部分羧酸),常常得不到分子离子峰。

  对热不稳定的样品可进行乙酰化或三甲基硅烷化(TMS化)制成对热稳定的衍生物进行测定。

  

(2)化学电离质谱(CI-MS)也能得到较强的准分子离子峰,即M±1峰,

  (3)场解吸质谱(FD-MS)适用于难气化和热稳定性差的固体样品,但碎片离子峰较少

  (4)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和液体二次离子质谱(LSI-MS)除得到分子离子峰外,还可得到糖和苷元的结构碎片峰

  目前还有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串联质谱(MS—MS)等

  不饱和度的计算

  不饱和度(indexofunsaturation,以u表示)

  Ⅰ为一价原子(如H、D、X)的数目;Ⅲ为三价原子(如N、P等)的数目;Ⅳ为四价原子(如C、S)的数目。

二价原子O、S等不饱和度计算无关,故不予考虑。

  

  

(二)红外光谱(IR)

  可确定其分子中的官能团的种类及其大致的周围化学环境

  将被鉴定化合物和已知化合物对照品做一张共IR光谱图,如果两者IR光谱完全一致,则可鉴定是同一物质。

  

  红外吸收范围4000~625cm-1

  4000~1500cm-1为特征频率区:

官能团吸收,如羟基、羰基、苯环骨架等

  1500~600cm-1为指纹区:

许多吸收因原子或原子团间的键角变化引起,化合物特征吸收,如人指纹,可做真伪鉴别依据。

  (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π→π*及n→π*跃迁可因吸收紫外光及可见光而引起,吸收光谱出现在紫外及可见区域(200~700nm)

  UV光谱主要可提供分子中的共轭体系的结构信息,可据此判断共轭体系中取代基的位置、种类和数目,用于推断化合物骨架。

  适用对象:

含有共轭双键、α,β-不饱和羰基(醛、酮、酸、酯)结构化合物,及芳香化合物。

  诊断试剂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精细结构。

  

  (四)核磁共振谱

  1.氢核磁共振(1H-NMR)

  提供信息:

化学位移(δ)、积分面积、裂分情况(重峰数及偶合常数J)

  化学位移:

识别不同的类型的氢

  峰面积:

判断每个信号的氢质子

  裂分与偶合常数:

判断相连接的氢的情况

  s(单峰)、d(二重峰)、t(三重峰)、m(多重峰)

  

  2.碳核磁共振(13C-NMR)

  

(1)噪音去偶谱:

也叫全氢去偶或宽带去偶。

完全消除了1H对13C的影响,13C的信号在图谱上均作为单峰出现,便于判断13C信号的化学位移。

  

  

(2)DEPT:

通过改变照射氢核的脉冲宽度或设定不同的弛豫时间,使不同类型的13C信号在谱图上呈现单峰形式分别朝上或朝下,故灵敏度高,信号之间较少重叠。

  

  取代基位移

  改变某个13C核的周围环境,如引入某个取代基,则该13C的信号可能发生特定的位移。

  如苯的取代基位移、羟基的苷化位移和酰化位移。

  (五)质谱

  质谱可用于确定分子量以及求算分子式和提供其他结构信息。

所示......

  

第二章 生物碱

  

  第一节 基本内容

  一、生物碱的定义

  生物碱(Alkaloids)指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大多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结合在环内(特例:

有机胺类生物碱N原子不在环内);

  多呈碱性,可与酸成盐;

  多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

  一般来说,除氨基酸、氨基糖、肽类、蛋白质、核酸、核苷酸以及含氮维生素等动、植物体必需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外,其他含氮有机化合物均可视为生物碱。

  二、生物碱在动、植物界的分布和存在情况

  生物碱主要分布在植物界,动物界少见。

  

学*慧%教.育/网_

植物类型

科属

双子叶植物

(多见,已知有50多个科的120多个属)

如毛茛科(黄连属黄连,乌头属乌头、附子)、防己科(汉防己、北豆根)、罂粟科(罂粟、延胡索)、茄科(曼陀罗属洋金花、颠茄属颠茄、莨菪属莨菪、枸杞子)、马钱科(马钱子)、小檗科(三棵针)、豆科(苦参属苦参、槐属苦豆子)、芸香科吴茱萸属(吴茱萸)等

单子叶植物

如石蒜科、百合科(贝母属的川贝母、浙贝母)、兰科等

裸子植物

如麻黄科、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松柏科等

低等植物

如烟碱存在于蕨类植物中,麦角生物碱存在于菌类植物中

地衣、苔藓类植物中仅发现少数简单的吲哚类生物碱。

藻类、水生类植物中未发现生物碱。

  多项选择题

  含生物碱类成分的药材有

  A.山茱萸

  B.巴豆

  C.马钱子

  D.吴茱萸

  E.枸杞子

  『正确答案』CDE

  存在形式

  ①酰胺形式

  ②游离形式:

少数极弱碱,如那可丁

  ③有机酸盐形式:

绝大多数生物碱,如柠檬酸盐、草酸盐、酒石酸盐、琥珀酸盐等

  ④无机酸盐形式:

少数盐酸生物碱,如盐酸小檗碱、硫酸吗啡等

  ⑤极少数以N-氧化物、生物碱苷等形式存在

  三、生物碱的分类及结构特征

  

(一)吡啶类生物碱

  此类生物碱多来源于赖氨酸,是由吡啶或哌啶衍生的生物碱,其结构简单,数量较少,主要有两种类型。

  1.简单吡啶类

  此类生物碱分子较小,结构简单,很多呈液态。

如槟榔中的槟榔碱、槟榔次碱,烟草中的烟碱,胡椒中的胡椒碱等。

  

  2.双稠哌啶类

  由两个哌啶环共用一个氮原子稠合而成的杂环,具喹喏里西啶的基本母核。

主要分布于豆科、石松科和千屈菜科。

如苦参中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野决明中的金雀花碱等。

  

  

(二)莨菪烷类生物碱

  此类生物碱多来源于鸟氨酸,由莨菪烷环系的C3-醇羟基与有机酸缩合成酯。

主要存在于茄科的颠茄属、曼陀罗属、莨菪属和天仙子属。

重要的化合物有莨菪碱、古柯碱等。

  

  (三)异喹啉类生物碱

  这类生物碱来源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系,具有异喹啉或四氢异喹啉的基本母核,在植物中分布广泛,数目较多,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根据其基本结构又分为多种类型,主要类型如下。

  1.简单异喹啉类如鹿尾草中的降血压成分萨苏林,是四氢异喹啉的衍生物。

  

  2.苄基异喹啉类苄基异喹啉类又分为1-苄基异喹啉类和双苄基异喹啉类。

  

(1)1-苄基异喹啉类:

为异喹啉母核1位连有苄基的一类生物碱。

如罂粟中具解痉作用的罂粟碱,乌头中的强心成分去甲乌药碱,厚朴中的厚朴碱等。

  

  

(2)双苄基异喹啉类:

为两个苄基异喹啉通过1~3个醚键相连接的一类生物碱。

如存在于防己科北豆根中的主要酚性生物碱蝙蝠葛碱,汉防己中的汉防己甲素和乙素。

  

  3.原小檗碱类

  此类生物碱可以看成由两个异喹啉环稠合而成,依据两者结构母核中D环氧化程度不同,又分为小檗碱类和原小檗碱类。

前者多为季铵碱,如黄连、黄柏、三棵针中的小檗碱;后者多为叔胺碱,如延胡索中的延胡索乙素。

  

  4.吗啡烷类

  这类化合物具有部分饱和的菲核,如罂粟中的吗啡、可待因,青风藤中的青风藤碱等。

  

  (四)吲哚类生物碱

  这类生物碱来源于色氨酸,其数目较多,结构复杂,多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主要分布于马钱科、夹竹桃科、茜草科等。

吲哚类生物碱主要由色氨酸衍生而成,根据其结构特点,主要分为四类。

  1.简单吲哚类如板蓝根、大青叶中的大青素B,蓼蓝中的靛青苷等。

  

  2.色胺吲哚类此类化合物中含有色胺部分,结构较简单。

如吴茱萸中的吴茱萸碱。

  

  3.单萜吲哚类这类生物碱的结构较复杂,如萝芙木中的利血平、番木鳖中的士的宁等。

  

  4.双吲哚类双吲哚类是由两分子单吲哚类生物碱聚合而成的衍生物,如长春花中具有抗癌作用的长春碱和长春新碱。

  

  (五)有机胺类生物碱

  这类生物碱的结构特点是氮原子不在环状结构内,如麻黄中的麻黄碱,秋水仙中的秋水仙碱,益母草中的益母草碱等。

  

  生物碱结构分类总结

  

XueHuiedu.Com

生物碱类型

二级分类

结构特点

代表化合物

吡啶类生物碱

简单吡啶类

 

槟榔碱、次槟榔碱、烟碱、胡椒碱

双稠哌啶类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金雀花碱

莨菪烷类生物碱

 

 

莨菪碱、古柯碱

异喹啉类生物碱

简单异喹啉类

 

萨苏林

苄基异喹啉类

 

罂粟碱、厚朴碱、去甲乌药碱

蝙蝠葛碱、汉防己甲(乙)素

原小檗碱类

 

小檗碱、延胡索乙素

吗啡烷类

 

吗啡、可待因、青风藤碱

吲哚类生物碱

简单吲哚类

 

大青素B、靛青苷

色胺吲哚类

 

吴茱萸碱

单萜吲哚类

 

士的宁、利血平

双吲哚类

 

长春碱、长春新碱

有机胺类生物碱

 

 

麻黄碱、秋水仙碱、益母草碱

  练习题

  最佳选择题 

  苦参碱是

  A.简单异喹啉类生物碱

  B.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C.原小檗碱型

  D.色胺吲哚类生物碱

  E.双稠哌啶生物碱

  『正确答案』E

  麻黄中生物碱的主要类型是

  A.双稠哌啶类

  B.有机胺类

  C.异喹啉类

  D.莨菪烷类

  E.吲哚类

  『正确答案』B

第二节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一、性状

  多为结晶形固体,少数为非晶形粉末;

  具有固定的熔点,有的具有双熔点,个别的仅具有分解点;

  少数小分子生物碱为液体,如烟碱、毒芹碱、槟榔碱。

  生物碱多具苦味,少数呈辛辣味或其他味道,如甜菜碱具有甜味。

  生物碱一般无色或白色,少数有颜色,如小檗碱、蛇根碱呈黄色,药根碱、小檗红碱呈红色等。

  个别生物碱在可见光下无色,而在紫外光下显荧光,如利血平。

  个别小分子固体及少数呈液态的生物碱如麻黄碱、烟碱等具挥发性,可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咖啡因等个别生物碱具有升华性。

  配伍选择题

  A.小檗碱

  B.麻黄碱

  C.槟榔碱

  D.咖啡因

  E.甜菜碱

  1.性状为液态的

  『正确答案』C

  2.具有升华性的是

  『正确答案』D

  3.具有挥发性的是

  『正确答案』B

  4.有颜色的是

  『正确答案』A

  

  二、旋光性

  含有手性碳原子或本身为手性分子的生物碱都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

  旋光性影响因素:

手性碳构型、测定溶剂、pH值、温度、浓度等。

  (麻黄碱在水中呈右旋性,在三氯甲烷中呈左旋性;烟碱在中性条件下呈左旋性,在酸性条件下呈右旋性;北美黄连碱在95%以上乙醇中呈左旋性,在稀乙醇中呈右旋性;在中性条件呈左旋性,在酸性条件下呈右旋性)

  通常左旋体的生理活性比右旋体强。

  (少数右旋体生物活性强于左旋体,如d-古柯碱的局部麻醉作用强于l-古柯碱)

  三、溶解性

  

(一)游离生物碱

  1.亲脂性生物碱

  多数仲胺碱和叔胺碱为亲脂性

  易溶于乙醚、苯和卤烃类(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尤其在三氯甲烷中溶解度较大

  可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等

  不溶或难溶于水,但溶于酸水

  

  2.亲水性生物碱

  

(1)季铵碱型生物碱:

为离子型化合物,易溶于水和酸水,可溶于甲醇、乙醇及正丁醇等极性较大的有机溶剂,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2)含N-氧化物结构的生物碱:

具有配位键,可溶于水,如氧化苦参碱。

  (3)小分子生物碱:

少数分子较小而碱性较强的生物碱,既可溶于水,也可溶于三氯甲烷,如麻黄碱、烟碱等。

  (4)酰胺类生物碱:

由于酰胺在水中可形成氢键,所以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如秋水仙碱、咖啡碱等。

  

  3.具有特殊官能团的生物碱

  

(1)具有酚羟基或羧基的生物碱:

具有酸、碱两性,故即可溶于酸水,又可溶于碱水。

  具有酚羟基的生物碱(又称酚性生物碱),可溶于氢氧化钠等强碱性溶液,如吗啡;

  具有羧基的生物碱,可溶于碳酸氢钠等弱碱溶液,如槟榔碱。

  

(2)具有内酯或内酰胺结构的生物碱:

在强碱性溶液中加热,其内酯(或内酰胺)结构可开环形成羧酸盐而溶于水,酸化后环合析出,如喜树碱、苦参碱等。

  

  

(二)生物碱盐

  一般易溶于水,可溶于甲醇、乙醇类,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无机酸盐水溶性大于有机酸盐;

  无机酸盐中含氧酸盐的水溶性大于卤代酸盐;

  小分子有机酸盐水溶性大于大分子有机酸盐。

  有些生物碱盐难溶于水,如小檗碱盐酸盐、麻黄碱草酸盐等。

  

xueh - 学/慧*教*育|网/交_流$社*区%bbs.xuehuiedu.com

类型

溶解性

游离生物碱

亲脂性生物碱

大多数叔胺碱为亲脂性,一般能溶于有机溶剂,尤其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热别易溶于氯仿。

溶于酸水,不溶或难溶于水和碱水

亲水性生物碱

主要指季氨碱和某些含氨-氧化物的生物碱,可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具特殊官能团的生物碱

两性生物碱

即可溶于酸水,也可溶于碱水,但在PH8-9时易产生沉淀

具内脂或内酰胺结构

在碱水中,其内酯(或内酰胺)结构可开环形成羧酸盐溶于水中,继之加酸复又还原

生物碱盐

一般溶解性

易溶于水,可溶于醇类,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生物碱在酸水中成盐溶解,调减性后又游离

不同的酸的盐

通常生物碱的五级酸盐水溶性大于有机酸盐;无机酸盐中韩养酸盐的水溶性大于卤代酸盐;小分子有机酸盐大于大分子有机酸盐

  练习题

  最佳选择题

  水溶性最强的生物碱是

  A.氧化苦参碱

  B.苦参碱

  C.去氢苦参碱

  D.安那吉碱

  E.巴普叶碱

  『正确答案』A

  

  四、碱性

  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能给出电子或接受质子而使生物碱显碱性。

  

  

(一)碱性强弱的表示方法

  生物碱碱性强弱用pKa表示,pKa越大,碱性越强。

  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与pKa的关系:

  ②pKa<2为极弱碱,如酰胺、N-五元芳杂环类生物碱。

  ②pKa2~7为弱碱,如芳香胺、N-六元芳杂环类生物碱。

  ③pKa7~11为中强碱,如脂肪胺、脂杂环类生物碱。

  ④pKa11以上为强碱,如季铵碱、胍类生物碱。

  生物碱分子中碱性基团的pKa值大小顺序一般是:

胍基>季铵碱>N-烷杂环>脂肪胺>芳香胺≈N-芳杂环>酰胺≈吡咯。

  

(二)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碱性强弱影响因素:

  氮原子的杂化方式、电子云密度(电性效应)、空间效应、分子内氢键。

1.氮原子的杂化方式

  碱性随杂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强,即sp3>sp2>sp。

  

  如四氢异喹啉(pKa9.5)为sp3杂化;吡啶(pKa5.17)和异喹啉(pKa5.4)均为sp2杂化;氰基呈中性,因其为sp杂化。

季铵碱的碱性强(pKa11.5以上)则是因羟基以负离子形式存在,类似无机碱。

  

  2.电性效应

  电性效应(包括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能影响N原子上电子云排布,从而影响碱性的大小。

  

(1)诱导效应

  生物碱分子中的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可受氮原子附近供电基(如烷基)或/和吸电基(如各类含氧基团、芳环、双键)诱导效应的影响。

  供电诱导使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增加,碱性增强;

  吸电诱导使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减小,碱性降低。

  如麻黄碱的碱性(pKa9.58)强于去甲麻黄碱(pKa9.O0),即是由于麻黄碱氮原子上的甲基供电诱导的结果。

而二者的碱性弱于苯异丙胺(pKa9.80),则因前二者氨基碳原子的邻位碳上羟基吸电诱导的结果。

  

  特例:

  季铵型小檗碱是由醇胺型异构而来,季铵型稳定,故呈强碱性;蛇根碱分子中氮原子的α、β位有双键,氮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与双键的π电子可发生转位,形成季铵型共轭酸,因而碱性强。

  

  有些生物碱的叔胺氮原子处于稠环的桥头,虽然有α、β—双键或α一羟基,由于分子刚性结构而不能发生转位使叔胺变为季铵型,其双键或羟基只能起吸电子诱导效应,而使碱性减弱。

如阿马林、新士的宁的碱性均小于士的宁。

  

  

(2)共轭效应:

  当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的孤电子对与π电子基团共轭时,一般使生物碱的碱性减弱。

常见的有苯胺和酰胺两种类型。

  苯胺型:

苯胺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与π电子形成p一π共轭体系后,其碱性减弱。

如环己胺的碱性(pKal0.64)大于苯胺(pKa4.58),后者显然为共轭效应所致。

  

  酰胺型:

酰胺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与羰基形成p一π共轭效应,使其碱性极弱。

如胡椒碱、秋水仙碱或咖啡碱等。

  

  并非所有的p一π共轭效应都能使生物碱的碱性减弱。

如含胍基的生物碱,胍基接受质子形成季铵离子,呈更强的p一π共轭,且具有高度共轭稳定性,而显强碱性。

  

  3.空间效应

  氮原子由于附近取代基的空间立体障碍或分子构象因素,而使质子难于接近氮原子,碱性减弱。

如麻黄碱碱性小于去甲麻黄碱,山莨菪碱碱性介于东莨菪碱与莨菪碱之间,以及利血平碱性较弱等。

  

  4.氢键效应

  当生物碱成盐后,氮原子附近如有羟基、羰基,并处于有利于形成稳定分子内氢键时,氮上的质子不易离去,其共轭酸稳定,则碱性强。

如钩藤碱的碱性大于异钩藤碱碱性。

  

  对于具体生物碱来说,若影响碱性的因素不止一个,则需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空间效应与诱导效应共存,空间效应居主导地位;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共存,共轭效应居主导地位。

  最佳选择题

  其共轭酸因分子内氢键而稳定的是( )

  A.小檗碱

  B.麻黄碱 

  C.钩藤碱

  D.东莨菪碱 

  E.山莨菪碱

  『正确答案』C

  麻黄碱的碱性(pKa9.58)强于去甲麻黄碱(pKa9.O0)的原因是由于( )

  A.空间效应

  B.诱导效应

  C.共轭效应

  D.氢键作用

  E.氮原子杂化方式不同

  『正确答案』B

  

  五、沉淀反应

  生物碱在酸性水或稀醇中(苦味酸试剂可在中性条件下进行),与某些试剂生成难溶于水的复盐或络合物的反应称为生物碱沉淀反应。

  

(一)常用的生物碱沉淀试剂

  

  

(二)沉淀反应的田间及阳性结果的判定

  1.反应条件

  除苦味酸试剂外,其他生物碱沉淀反应一般都在酸性水溶液中进行。

  原因:

生物碱在酸性条件下成盐,易溶于水与沉淀试剂反应,所生成沉淀易于观察。

  2.阳性结果的判断

  利用沉淀反应鉴别生物碱时,应注意假阴性和假阳性反应。

  判定注意事项:

  ①对生物碱定性鉴别时,应用三种以上试剂分别进行反应,均阳性或阴性方有可信性。

  ②仲胺一般不易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如麻黄碱、吗啡、咖啡碱等。

  ③水溶液中如有蛋白质、多肽、氨基酸、鞣质等亦可与此类试剂产生阳性反应,故应在被检液中除掉这些成分。

(具体方法:

利用酸提碱沉得方法使生物碱游离,萃取使其与杂质分离)

  3.沉淀反应的应用

  ①用于检查生物碱的有无

  ②可用于试管定性反应和色谱的显色剂。

  ③在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中可指示提取、分离终点。

  ④个别沉淀试剂可用于分离纯化生物碱,如雷氏铵盐可用于沉淀分离季铵碱。

  ⑤某些生物碱沉淀反应可用于生物碱的定量,如硅钨酸试剂反应。

  六、显色反应

  某些生物碱能与一些试剂反应生成不同颜色的产物,这些试剂成为生物碱显色剂。

  

  一些显色剂,如溴麝香草酚蓝、溴麝香草酚绿等,在一定pH条件下能与一些生物碱生成有色复合物,这种复合物能被三氯甲烷定量提取出来,可用于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最佳选择题

  与碘—碘化钾在酸性水溶液中能生成红棕色沉淀的有( )

  A.氨基酸

  B.香豆素

  C.糖

  D.强心苷

  E.生物碱

  『正确答案』AE

  可使吗啡初显紫色渐转棕色的试剂是

  A.3,5-二硝基苯甲酸

  B.1﹪钒酸铵的浓硫酸溶液

  C.含少量甲醛的浓硫酸溶液

  D.1﹪钼酸钠的浓硫酸溶液

  E.饱和苦快递酸试剂

  『正确答案』D

 

第三节 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

  一、总生物碱的提取

  挥发性生物碱如麻黄碱可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可升华的生物碱如咖啡碱可用升华法提取。

  

提取方法

溶剂

方法

纯化

水或酸水提取法

0.1%~l%的硫酸、盐酸或醋酸、酒石酸溶液

浸渍、渗漉、回流、连续回流

(1)阳离子树脂交换法

(2)萃取法

醇类溶剂提取法

甲醇、乙醇

酸水-碱化-萃取法处理去除脂溶性杂质

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法

三氯甲烷、苯、乙醚以及二氯甲烷等

同上

  附:

阳离子交换树脂法

  将总碱的酸水提取液通过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使酸水中生物碱阳离子交换在树脂上,而非生物碱化合物则流出柱外,用中性水或乙醇进一步洗除柱中的杂质。

  将交换后的树脂晾干,用氨水碱化至pH值为l0左右,使生物碱从树脂中游离出来,再用三氯甲烷或乙醚等有机溶剂回流提取,回收溶剂即可得到总生物碱。

也可用含氨水的乙醇洗脱液直接洗脱,中和洗脱液,回收乙醇即得总生物碱。

学.慧~教$育%&xueHuiEdu.Com

  二、生物碱的分离

  

(一)生物碱的初步分离

  将总生物碱按碱性强弱、酚性有无及是否水溶性初步分成5个部分,一般分离流程如下:

  

  

(二)生物碱单体的分离

  1.利用生物碱的碱性差异进行分离

  方法:

酸水-碱化-萃取法

  注意:

  ①强碱在弱酸性条件下能形成生物碱盐,易溶于水;弱碱则需在较强酸性条件下形成生物碱盐而溶于水。

  ②成盐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