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046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8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一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一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一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一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

《初一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

初一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初一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班级:

姓名:

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包括: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2、生物的基本特征:

①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举例

②生物可以繁殖。

③生物体能生长、发育。

④生物活动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

⑤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病毒除外。

⑥生物都进行呼吸和排泄。

⑦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3、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复习题《同步练习》P:

1-24--12

4、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科学常用方法有:

观察、实验、调查和测量。

观察是运用一种或几种感觉进行的。

进行观察时,首先要根据观察目的,仔细看一看观察对象具有什么特征和特性,再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和特性对观察对象作出分析、判断。

有时候观察需要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

 

5、显微镜的结构:

①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

②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

③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a取镜和安放

b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然后将遮光器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睁开双眼,用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内,并转动反光镜,直到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做视野。

C.放置切片标本:

被观察的标本正对通光孔。

切片的两端用压片夹压住,然后从侧门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前端接近切片为止。

d.观察:

用眼注视目镜内,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清物像为止。

e.收镜:

将压片夹转向后方,反光镜转动到垂直方向。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下降。

将显微镜放进镜箱。

★复习题《同步练习》P:

4-56—14,P:

616

6、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7、变量是指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子。

在一个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的因子都应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

8、实验需要设置对照组。

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一个因素外,其他因素都必须相同的一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照组不作处理。

第2章生物与环境

1、对于每个生物来说,除了它自身以外,周围其他的一切因素构成了影响它的环境因素。

包括非生物因素:

生物生存的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

如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生物因素:

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生物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2、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

互助、争斗等。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

互助、寄生、捕食、竞争等。

3、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方面。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生物还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

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各种非生物因素。

绿色植物----生产者

生物成分动物--------消费者

微生物------分解者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没有生产者,消费者就失去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的废物就无法得到分解。

3、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有大有小,这些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类的活动是全球性的,很多生物也随着人类的活动被带到其他的生态系统中。

★复习题《同步练习》P29-307—11\13\14

4、生物圈是地球表面所有生物与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5、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阳光、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空气。

 

第4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一、"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

暗处理→遮光处理→阳光照射→去掉黑纸片→隔水加热→清水漂洗→滴加碘酒

植株的部位

现象

叶片未遮光部分

叶片遮光部分

2、在自然条件下,绿色植物可以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并且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公式:

 

3、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有机物的“加工厂”。

在叶绿体中含有能够吸收光能的色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叶绿素,叶绿素使植物呈现绿色。

叶绿素以及其他色素能捕捉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叶脉贯穿在叶肉中,里面有导管和筛管。

筛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有机养料的通道,导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4、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用以满足自身的生长需要,而且是动物和人营养物质的最终来源。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储藏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这些能量是植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空气中氧的主要来源。

★复习题《同步练习》P:

38—395—12

P:

41—436---14

6、人们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的不同,将水和各种不同比例的无机盐配制成植物培养液,用来栽培植物,这种方法就是无土栽培。

7、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8、植物需要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根从土壤里吸收来的。

9、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从植物根的最尖端到生长着根毛的区域叫做根尖。

根尖的结构包括四部分。

10、根毛集中生长在根尖的成熟区,数量很多。

大量根毛使根的表面积增大很多倍,有利于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11、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水;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水。

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总是比土壤溶液的浓度,土壤里的水会渗入到根毛细胞里,再向表皮以内的细胞逐步渗入,最后进入导管。

根内的导管与地上部分茎、叶的导管相通。

★复习题《同步练习》P:

45-465---11

P:

49—515---14

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

1、食物中含有的对人体有用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物质是

含淀粉较高的食物有:

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有:

含脂肪较高的食物有:

2、淀粉是一种白色的物质,淀粉遇到碘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变成蓝紫色;蛋白质遇到高温会凝固成白色的固态物质,脂肪能在纸张、布匹等上面留下“油斑”。

3、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有:

建造我们的身体;给我们提供能量;维持生命和健康。

4、合理膳食不仅要保证摄入一定数量的各种营养物质,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食物多样、荤素搭配、营养全面、饥饱适当、粗细结合、三餐合理。

5、青年的合理膳食需注意:

①主副食合理搭配②粗细粮合理搭配③荤素合理搭配

④三餐合理搭配⑤饮食要定时定量

6、食物的消化是指将原来分子比较大、结构比较复杂的物质,转变成分子比较小、结构比较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吸收是指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

消化和吸收都是在人的消化系统中完成的。

7、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除胆汁以外,各种消化液里都含有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具有重要作用。

8、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它有以下3个结构特点适于消化吸收:

①小肠是人体消化道最长的部分,全长5-7米;②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③小肠内有三种消化液:

肠液、胆汁和胰液。

9、淀粉在人体内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在人体小肠内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

脂肪最终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10、消化道各部分吸收功能不同,请连线:

口腔、食管人体主要的吸收器官

小肠基本没有吸收作用

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

11、小肠绒毛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脂肪分解产生的部分成分被小肠毛细淋巴管吸收,然后再进入血液,其余的各种营养成分都是由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12、无机盐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铁会引起人贫血;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引起“大脖子病”。

13、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和发育等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微量物质。

人缺乏维生素就会生病。

请连线

缺维生素A口角炎

缺维生素B2夜盲症

缺维生素C软骨病

缺维生素D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14、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它能够分泌胆汁。

15、如何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复习题《同步练习》P:

65-677--19

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1、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通常是由绿色植物开始的。

2、请写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隐含的食物链。

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递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同时,一些有害物质也随着食物链而积累起来。

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递减传递的。

5、利用食物链的知识造福于人类:

生物防治

生态农业

6、谈谈人类应当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7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

1、呼吸是指人体、动物体或植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生理现象。

呼吸作用指生物体的细胞分解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绝大部分生物体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都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完成。

2、生物体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一种叫做ATP(三磷酸腺苷)的物质中。

释放的热能可以用来维持体温,而ATP既像一个能量“贮存库”,又像一个能量“传递员”,直接提供维持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

3、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包括:

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肺泡,每个肺泡的壁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

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气体交换。

4、模拟呼吸运动模式图

 

5、人体呼吸运动示意图

 

人体通过呼吸运动,使胸廓容积有规律地扩大与缩小,

从而完成外界气体与肺内气体的交换。

6、气体能够交换是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

气体都能从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扩散,直到两边浓度相等为止。

7、胸廓是由脊柱、肋骨和胸骨组成的。

8、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吸气时,进入肺泡的氧穿过肺泡壁以及缠绕在肺泡壁上得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流动将氧带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细胞。

而组织细胞利用氧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再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9、肺活量的大小说明一个人肺部的换气能力,它反映呼吸器官的最大工作能力。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肺活量值高于一般人。

10、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

鼻腔内有鼻毛和鼻黏膜。

鼻黏膜能分泌黏液,鼻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经过鼻腔吸入肺内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

11、气体经过气管时,其中残留的灰尘和病菌会被黏液黏住而形成痰。

气管内的纤毛不停地向喉部摆动,使痰液经咳嗽咳出。

12、如何储藏好粮食呢?

第一:

要把粮食晒干后再储藏。

第二:

储藏粮食应选择通风良好、干燥的仓房。

第三:

低温储藏粮食,能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

13、比较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部位

条件

气体变化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复习题《同步练习》P:

87—897—13

P:

91—926---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