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674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x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儿童只盼望欢乐

  大人只知道期望?

  ------《童年的秘密》读书报告

  之所以会接触这本书,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说,看完这本书,会激起女性当个好妈妈的冲动。

我当时是多么的迫不及待而又虔诚地阅读这本书。

很多人都说,看完《童年的秘密》,让人觉得自己错过了很多开发潜能的机会,想重新营造一个童年。

但我想更多的是,我要怎样有准备地培养自己的下一代,又或者,怎样做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帮助更多的儿童去缔造更好

  的人生。

  蒙台梭利,女。

刚开始,看到蒙氏为女性,先是诧异,然后便是恍然大悟。

大概只有作为女性,散发着母性的光辉,才能把“童年的秘密”描写得如此细腻动人吧?

上网随便搜索一下,关于她的成就让人应接不暇。

在这里,我并无意要掩盖她其他方面的建树,但最让我顶礼膜拜的,是作为儿童教育学家的她。

看到她著作的陈列,我再一次拜倒在她的光辉之下。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蒙台梭利方法》、《高级蒙台梭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新世界的教育》和《有吸引力的心理》等,已被译成37种语言文字。

她毕其一生致力于儿童教育事业,其中不可不提的是她创办的”儿童之家”。

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取得惊人成效。

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

她曾三次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贾米·托里斯·博佳曾经热烈地宣布:

“玛丽亚·蒙台梭利已经成为我们期望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

  征。

”她的传记被列入12位“帮助世界的人们”传记丛书之一。

  童年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以最具亲和力,最生动的语言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蒙台梭利用母亲般温柔的双手给我们揭开迷雾。

在蒙氏看来,儿童的心理像一个深深的宝藏,蒙氏不亦乐乎地探索,得到的每一个发现她都如获至宝,然后又成为她继

  续的动力。

她不由叹息,成人是多么的不了解儿童,成人应被“推上被告席”!

  尽管每个人都曾沉浸过在自己童年的秘密花园,但一切的一切都像梦靥一样深埋在潜意识里,难以唤醒。

在一个如此功利的社会,儿童,常常作为一个被忽略的群体而登上社会舞台。

很少人会愿意去真正了解儿童,因为这个“阶级”没有利益,没有荣誉,什么都没有,甚至可以说是“赤裸裸”的。

但是“儿童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儿童是成人之父,只有发现和解放儿童,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曾经看见过一句有趣的对白------“不要试图去了解我,否则我怕你会喜欢上我”。

我觉得最有资格讲这句话的人是儿童。

然而,很少人会因为小豆豆朝气蓬勃、天真烂漫、十分懂礼貌而去真正了解她,除了小豆豆的妈妈。

我们假想,如果小豆豆没有做她妈妈的女儿,没有进巴学园遇到好的校长和老师,又或者,她遇到的这些人,都不曾用心聆听过她的内心世界,她,

  现在又何去何从,路在何处?

  作为一位未来的父亲或母亲,我们绝对有义务有权利去了解儿童。

我们不愿意再次被推上

  被告席,被指责是造成孩子心理障碍的罪魁祸首。

  “我们常常要求儿童,要求他们调整自己以熟练敏捷地适应这个世界。

但是更有成效的做法是,这个世界应该调整自己以在各个方面都能适应儿童。

  儿童的敏感期

  读罢全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蒙台梭利所说的儿童的敏感期。

  “这个婴儿喜欢盯着一个正在说话的成人的嘴唇,而他自己则用模糊的,无声的嘴唇动作来表达自己。

但最重要的是,婴儿脸上高度注意的表情显示出他完全沉迷于眼前的这个有趣的景象。

这个婴儿在6个月的时候仍然只能发出一个单音节。

也就是说,在婴儿能够清晰发音之前,他对说话就已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兴趣,一直秘密地作者激活发音器官的工作。

这表明他的内心就已存在一种能够激发该动作的敏感性。

”这只是一个关于儿童敏感期简单的例子。

很多时候,大人为了保护儿童,几乎不让儿童接触外界,仿佛离开家里空气就是污浊的,放佛陌生人都是坏人......但是,儿童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总被人们包围着。

现今儿童,一天到晚接触的就只有保姆,至多到了晚上,会被爸爸妈妈逗乐一下,再至多就一个星期见一两次爷爷奶奶公公婆婆。

像我姑妈的孙女,在一岁前,她主要由保姆照顾,保姆性格内向,不太喜欢说话,随之,我姑妈的孙女也有点“不苟言笑”,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

之后,保姆辞职了,我姑妈接任照顾她。

我姑妈社交圈子广,有了这个样子可爱的孙女在手,就整天在朋友堆里打转。

不久,姑妈的小孙女好像一下子聪明了好多,可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不在话下,更经常“语出惊人”逗乐大人,让大人诧异,这是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说的话么?

而且,她的性格也一下子开朗了很多,很乐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如“今天奶奶带她去公园玩滑了滑梯”,不高兴的时候,也会眨着迷离的大眼告诉妈妈“今天小狗看她就跑,不跟她玩”。

假如我姑妈小孙女的语言敏感性一直被压抑乃至扼杀,其结果值得我们深思------大人的行为,常常事与愿违。

曾看过一则笑话,妈妈说,在孩子没学会走路之前,绝不会把他放到地上。

然而,这只是一个笑话而已吗?

它是

  否是现今很多大人行为的一个幽默化的写照?

  有儿童的屋子通常很乱,儿童常把东西搞乱,这是很多大人都想投诉的问题。

然而,蒙台梭利说,他们本来不是这样的。

“婴儿的特征之一是对秩序的热爱。

”我们常见到婴儿绝望地哭泣而毫无理由,我们经常看到婴儿哭得声嘶力竭且无法安慰。

我们更多是把这些归结为婴儿反复无常。

但是,我们却没有发现,这些都源于儿童对秩序有着比我们更苛刻的要求。

“儿童无法生活在一个杂乱无序的环境中。

杂乱无序的环境会干扰他,是他心烦,他可能会以绝望的大哭来表达无需环境给他带来的伤害,或者以生病表达他对无序环境的焦虑不安。

婴儿能立即意识到环境的杂乱无序,而成人或大一点儿的孩子就算身处无序的环境也往往感觉不到。

”儿童的这一敏感期大约出现在一岁半到两岁。

但可惜的是,按照规定,儿童在一岁半到两岁不可能在学校里实践把东西放回原位。

这意味着儿童的这种敏感要白白退化吗?

并不然。

在家里,我们可以剔除不必要的物品,把它们收好,把其他的物品都有秩序地摆放好。

儿童就可以由此养成把东西摆好的习惯。

相反,如果我们无视儿童对无序

  环境的反应,难道儿童乱放东西我们可以置身事外吗?

  儿童的工作

  曾经,我看到小表弟吃力地想要跨过门槛,想过去帮他一把,可被他的小手推开,我试图强迫地帮他,可是被妈妈阻止了。

她说:

“他会有步骤的。

”我在一旁看着他,生怕他会摔坏。

只见他的一只小脚极不灵便地想要跨过门槛,可在这只脚还悬在半空的时候,他又试图抬起另一只脚,差点摔倒,又只见他的两只小手紧紧拽住门框,身体侧往一旁借力,几度艰辛,他终于跨过了门槛,然后满意地笑了。

儿童有自己有目的的工作,他有自己的一套工作秩序,不希望别人去打扰。

像小豆豆第一天去巴学园的场景,“妈妈看到小豆豆正把特意给她挂在脖子上的月票挂到‘洛克’的脖子上。

妈妈心想:

‘这孩子究竟要干什么呢?

’妈妈决定一声不吭地看个究竟。

小豆豆把月票挂在‘洛克’的脖子上,马上蹲下身对洛克说:

‘怎么?

这个月票的绳子对你不合适呀!

’确实,对洛克来说,那毛线绳是有点长,月票已经拖到地面上了。

‘明白吗?

这是我的月票,不是你的,你可不能去坐电车。

等我去问问校长,再问问车站上的人。

如果他们说‘行’,你就能到学校去了,懂吗?

‘洛克开初还竖着耳朵莫名其妙地听着,待到小豆豆说到最后时,它用舌头添了舔月票,然后又伸了个懒腰。

小豆豆却还在非常认真地继续

  对它讲着:

“电车教室不会动,所以我想这样的教室是不需要月票的。

不管怎么说,你今天就等我好啦!

”说来的确如此,洛克原来每天都和小豆豆一起走到校门口,然后再自己跑回家,因此今天它也是做好了这种准备的。

小豆豆把月票从洛克脖子上取下来,十分珍惜地挂在自己脖子上,然后再次朝爸爸妈妈告别:

‘我走啦!

’”一般的妈妈看到这种情形,肯定会勒令小孩子拿回月票立刻上学,这样就破坏了儿童的工作。

又如小豆豆不小心把钱包掉到粪坑里面去了,拿着钳子捞,校长并没阻止她,而是让他做完后把工具放回原位,像要求大人一样要求她,她感到了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最后她即使没捞到钱包,但也很满足了,

  因为自己工作了,而且工作被支持了。

  成年人认为这些小手伸出去拿的是一些毫无价值和不重要的东西,他们千方百计地隐藏这类东西并且阻挠儿童的伸手行为:

“不要碰!

”或者是“别动”,“安静!

”之类的话成了他们对儿童的惯常用语。

儿童不知有多少次听到这样的大喊:

“停下来!

别动那东西!

”为了教训他们不要碰东西,他们细嫩的小手又挨了多少打啊!

  请不要怀疑孩子的能力,他们虽然弱小,但他们曾凭借自己的力量,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语言。

有时候,他们会重复着不必要的工作,他们会把意见简单的工作完成得很困难,但不要

  试图去阻止或者扰乱他们,请相信他们会在活动中长大,像我们童年时一样。

  爱

  对于儿童,我们不能没有爱。

父母都会喜欢乖的孩子,所谓乖,就是遵从。

很多时候,孩子过分遵从命令,几乎连每一句话他们都用心完成,让我们感觉到每一句话都有责任。

但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孩子的很多活动和思维岂不是被扼杀了?

我曾经闹着玩,问过我表妹一个问题“米的妈妈是谁?

”表妹歪着脑袋想了想,说“是电饭煲。

”然后我很得意地说:

“错了,是花,因为花生米,哈哈”但是表妹并不罢休,她说:

“才不是呢,我认为是电饭煲啊,我们用电饭煲来煮饭啊!

”然后她又喋喋不休地说出多个米的妈妈是电饭煲的理由。

她是个善于思考,有主见的孩子,曾经她的很多行为我们都无法理解,但事后,我们常被她的理由折服。

  人们是否不该吝啬自己对儿童的爱,而应对儿童博爱一些?

  儿童对我们的爱,我们感觉到了?

“儿童在大清早就去喊醒仍在熟睡的父母,这是一件让人极其厌烦的事情。

如果社会条件允许,那么保姆就必须阻止儿童这样做。

保姆成了父母早上睡眠的‘保护者’。

然而,如果不是爱,又是什么东西促使儿童一醒来去寻找自己的父母呢?

  但他们得到的却是父母的呵斥训责。

成人总会觉得,儿童的很多行为都是没有理由的,都是闹着玩的。

儿童因为这样,受过多少委屈呢?

很多时候,儿童会想尽方法吸引成人的关注,或许有时候这些方法会成为大人的烦恼。

如儿童无法通过优秀的成绩获得家长老师的表扬,就通过调皮捣蛋来引人注目。

不管怎样,这些都源于一颗渴望爱的心。

大人们,你们知道吗?

曾经看到过一个老师这样对他的所谓坏学生说“如果你是坏学生,那我就是一个坏老师,但事实上,我是个一等一的好老师哦!

”有多少成人能这样别出心裁地教诲呢?

这样既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又能让儿童感到一种爱的回

  馈。

  读《童年的秘密》时,每一页都让我爱不释手。

我的思绪常飞回我的童年,那时候,挨打挨骂只知道感到委屈,现在,我终于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委屈了;我也经常想身边的小孩子,原来,他们并没有喜怒无常,他们并不曾无理取闹;我也展望未来,看到自己教育孩子的

  情景,甚至看到自己站在孩子群中跟他们的心相互靠近?

?

  儿童只盼望欢乐?

当你看到他们蹒跚学走,又或者他们本不用但却还是历尽艰难完成一个极其简单的工作时,你还会这样想吗?

那么,大人也不应只会期待儿童有什么骄人成绩。

我曾想过,以后要给自己的孩子制定一份成长计划表,但现在看来,太多此一举了。

我的孩子,可以有无数特征的配搭,我需要做的,是适当地给他创造机会,积极引导他和毕一生去爱他。

  关于《童年的秘密》的读书报告

  专业:

学前教育学姓名:

李金英学号:

20XX0474

  摘要: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家,《童年的秘密》是1936年7月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在英国牛津召开之际出版的。

全书除“导论”外分三个部分,共30章,是蒙台梭利解答幼儿之谜并阐述其幼儿教育观的著作。

在这本著作中,蒙台梭利对6岁以下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例子,还对幼儿心理歧变的种种表现以及成人与儿童的冲突作了分析,同时对幼儿教育的原则及教师和父母的职责作了论述。

关键词: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敏感期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

  一、作者简介: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教育家,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学前教育家之一。

她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早年在家乡就学,后考入罗马大学医学系,189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

蒙台梭利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创办了“儿童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她撰写幼儿教育著作,开办国际训练课程,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从《童年的秘密》看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1、儿童具有“内在的生命力”

  从心理方面看:

在儿童心灵中有着一种深不可测的秘密,随着心灵的发展,它逐渐展现出来。

从生理方面看:

幼儿体内含着生机勃勃的冲动力,它们是内藏在儿童身上的个人力量。

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们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们不断发展。

幼儿具有两种本能,一是主导本能。

“当一个新的生命诞生时,它自身包含了神秘的主导本能,这将是它的、特性和适应环境的源泉。

二是工作本能。

对人来说工作是本能性的,是这一物种的特征。

人是通过工作构造自己的,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进行创造,使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

蒙台梭利还特别指出:

“我们必须承认,儿童内在的本能不仅对他身体的发展和营养,而且对各种心理功能的发展都在起作用。

  2、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是一个“精神的胚胎”,因为婴儿有一种创造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起一个精神世界。

幼儿的精神生命是独立于、优先于和激发所有外部活动的。

尽管幼儿缺乏经验,但幼儿所拥有的最丰富的潜力能使他自己适应外部世界并防止外部世界的伤害。

幼儿具有一种下意识或无意识的感受能力,积极地从外部世界获取印象和文化模式,并有一定选择地进行吸收,成为他的心理的伊部分。

并一直保持下去,甚至影响其一生。

  3、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敏感期”

  蒙台梭利发现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不同的事物或活动特别敏感或有特殊的兴趣与爱好而导致对这些事物或活动的选择性吸收。

蒙台梭利强调说:

“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容易地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同时,儿童不同的内在敏感性使他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对自己生长适宜的和必不可少的东西,使儿童对某些东西敏感,而对其他的东西无动于衷”。

在这本书中,蒙台梭利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了“秩序的敏感期”、“细节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者应抓住幼儿的敏感期进行教育。

因为幼儿的这种敏感性是一种暂时的倾向,如果错失了幼儿的敏感期,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就丧失了,永远的丧失了。

  蒙台梭利的教育内容

  1、感官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的最著名的特点就是感官教育,其目的在于促进儿童感觉的发展,主要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的发展。

加强儿童肌体对环境的敏感性,从环境中吸收对自己成长有益的因素,同时感官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形成秩序的观念,为儿童人格的形成打下基础。

蒙台梭利的感观教育主要是通过感官教具来实施的,蒙台梭利为发展儿童的感官专门设计了各种教具。

比如:

训练视觉的教具有圆柱体、粉红塔、色板、长棒、几何图形卡、二项式、三项式等,训练听觉的教具有音乐钟、音筒等,训练嗅觉的有嗅觉筒,训练味觉的有味觉瓶,训练触觉的有触觉板、布盒、温觉筒、温觉板、重量板等。

蒙台梭利要求教师按照儿童的内在需要,在儿童不同的敏感期将不同的教具呈现在儿童的生活环境中,让儿童通过操作逐步形成概念,产生逻辑思考和语言,形成自己

  的知识构架。

  2、其他方面的教育

  另外蒙台梭利还特别重视日常生活教育、读写算和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社会性的教育、道德感和美感的教育。

在“儿童之家”里,蒙台梭利开设了不少诸如练习走路、正确的呼吸、说话乃至开抽屉、开门锁、系鞋带、看书等一系列的练习日常生活技能的教具。

蒙台梭利的“写”的练习是先于读的,她制作了学习字母的教具,先让儿童用手触摸字母的形状,再让他们像握笔一样握一根小木棍触摸字母。

儿童触摸时,教师告诉他每个字母的名称。

蒙台梭利将这种基于人类学的书写方法称为“自发书写法”。

另外,蒙台梭利开设的混龄编班就是发展儿童社会性的,在混龄班里,大孩子从照顾小孩子的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小孩子从大孩子那里学习自己不懂的东西并得到帮助。

在一些日常生活活动中如安排餐桌、打扫庭院等活动中学习轮流、等待、分工、合作及其他社会交往技能。

蒙台梭利的美感教育主要是美的环境和音乐教育。

她要求“儿童之家”的环境要有艺术性,符合美的要求。

这种美并不是奢华,而是“艺术的美”。

蒙台梭利为儿童开设了“走线”活动,培养儿童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感受力、理解力,在她感官训练教具中还有音乐钟和五线谱板等,用来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蒙台梭利论环境论教师论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吸取环境中诸因素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是儿童的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成人有义务为儿童提供适宜他们发展的“有准备的环境”。

这个有准备的环境是成人为剔除儿童周围不适宜他们发展的因素而创造的有规律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蒙台梭利对“儿童之家”可以说是她为我们树立的“有准备的环境”的典范。

在“儿童之家”里,一切以儿童身心发展为中心,教师通过环境提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切需要,到处充满自由、快乐与爱。

儿童能按照自己的内在规律自由发展。

例如,在“儿童之家”里,教师没有桌子,没有权威,几乎没有教学,而儿童是活动的中心,可以自由、随意地到处走动选择他自己的作业。

有跟儿童的身体相适应的物体,明亮的教室,装饰着花朵的低矮的窗户,仿制现代家庭的家具的微型家具,小桌子,小扶手椅,漂亮的窗帘。

儿童可以方便地打开小厨以及厨内存放儿童可以随意使用的各种物

  品。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师并不处于主导的地位,或是显要的位置,而是作为环境和设备的“看守者”,作为儿童和教具之间相互影响的“帮助者”,作为儿童工作和发展的“观察者”教师要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内在生命力。

教师要排除对儿童的一切先入之见,要有“服务于儿童的精神”。

教师的仪表要有吸引力,令人喜爱。

并且保持整齐、清洁、沉稳而又庄严。

教师的举止要轻盈而文雅,给儿童美的印象。

教师要做儿童的观察者、引导者,善于观察儿童,了解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并设法满足儿童的需求,针对需要给予个别指导。

  自由的教育原则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遵循自由的教育原则是其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保证。

根据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学说,儿童的生命潜力是通过自发的冲动表现出来的,这种冲动的外在表现就是儿童的自由活动。

蒙台梭利指出,真正的科学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给学生以自由,即允许儿童按其本性个别地、自发地表现。

对儿童的自由活动采取何种态度是区分教育优劣的分水岭。

但是允许儿童的自由活动并不是说放纵儿童,而是让儿童有按照自己身心发展的需要自我发展的自由。

蒙台梭利肯定地说“儿童之家”是要纪律的,而且“儿童之家”里的儿童也是守纪律的。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精神本来是倾向于纪律和秩序的,只要给儿童以彻底的自由,充分让其自我活动一定会达到纪律的状态。

  幼儿心理歧变的分析、成人与儿童冲突的克服

  在本书中,蒙台梭利很详细地分析了八种幼儿心理歧变。

例如,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等。

分析了产生歧变的原因、表现及解决办法。

总的来说,儿童所有的歧变都有一个根源—儿童不能实现他发展的原始计划。

那是因为在他的形成时期他遇到了一个有敌意的环境。

  在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中,儿童和成人之间往往会发生冲突,正如蒙台梭利指出的:

“当儿童的发展达到他能够独立行动的阶段时,儿童与成人的冲突也就开始了。

”成人不准儿童的小手东摸西碰,不准儿童进行日常生活的练习等。

这样处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对儿童的自发活动的压抑然造成儿童纯洁心理状态的创伤,使得儿童不能正常的发展,以致产生心理的歧变。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跟成人的冲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并且分析了详细的原因及现象。

为教师和父母提

  供了解决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的方法。

  三、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蒙台梭利在感官教育方面的成就是最显著的,也是最易被人们接受的一个特点。

她的感官教育理念被现在许多的幼儿园所接受并推崇。

她设计的感官教具都深受儿童的喜爱,儿童通过“工作”锻炼了他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器官。

同时有些教具还培养了儿童日常生活技能,比如“系扣子”“系鞋带”等工作的设计很好地培养了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蒙台梭利设计的“走线”活动培养儿童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感受力。

通过这些训练幼儿每天的进步家长都看在眼里,所以也深受家长的认可。

我个人非常赞同蒙台梭利这一教育方法。

另外,蒙台梭利发现的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的理论对现在幼儿教育界也有很大的影响,人们了解了儿童的敏感期,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儿童合适的环境刺激以满足儿童内在的发展需要。

顺应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蒙台梭利提出的其他观点对现在教育也很有借鉴作用,比如对教师的要求,对环境的创造的要求,提倡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允许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要自由活动等。

这些观点对现在也很有指导意义。

但是,人无完人,况且蒙台梭利毕竟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她的学前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存在着极大的历史局限性。

比如,她不鼓励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让儿童画画时只能照着实物画而不许发挥儿童的想象力来画。

对游戏也存在着偏见,主张让儿童多“工作”少游戏。

反对儿童玩玩具,她的许多观点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她提倡表扬儿童但是又反对奖励和惩罚儿童。

但是,瑕不掩瑜,我们必须承认蒙台梭利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界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我们应将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适应现代社会的部分发扬光大,为现代社会服务。

  注释:

  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童年的秘密》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34

  同上43,50,52,54,117,156  

  吴式颖著,《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499.

  张莅颖著,《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与实践》,河北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61.

  同上63,57.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我手中的这本《童年的秘密》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来获得。

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

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

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书中还讲到许多具体的观念,比如,儿童充满精力乐此不疲地去工作,只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驱动,并没有任何目的。

在这种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儿童对“秩序”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如果这种秩序被打乱,会引起他心理上的不安,甚至会引起生理上的疾病。

更换保姆、脱穿衣服、移动一些物品的摆放位置等这些秩序的打乱,儿童都能敏感的感知,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儿童还喜欢重复性的活动,对于喜欢的活动,他会十分专注的、安静的反复操作进行,并在这种重复的活动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成人绝不应该去取笑或打断孩子的工作。

  本书从1936年出版迄今已历经七十余年,但在今天的中国,探究“童年的秘密”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因为成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态度依然普遍存在。

童年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儿童是“成人之父”,只有发现和解放儿童,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

“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

”这些创伤,几乎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