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正文揭阳王钦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220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正文揭阳王钦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文正文揭阳王钦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文正文揭阳王钦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文正文揭阳王钦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文正文揭阳王钦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正文揭阳王钦雄.docx

《论文正文揭阳王钦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正文揭阳王钦雄.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正文揭阳王钦雄.docx

论文正文揭阳王钦雄

教学风格,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成熟标志

 

揭阳市普宁市洪阳镇第五小学王钦雄

 

【摘要】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每个语文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不同于他人的教学特点,而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风格的表现。

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条件,也是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成熟标志,更是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对教学工作及自身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在独特教学风格的内涵理解、形成的影响因素、新课程对教学风格的影响以及教学风格的形成上,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效果与教学艺术,提出更新、更高层次的要求。

【关键词】教学风格专业发展教学个性成熟标志

 

第一章教学风格的内涵

1.1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1.2.教学风格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的

1.3教学风格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结果

1.4教学风格是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1.5教学风格是教师课堂教学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风貌和格调

独特而鲜明的个人教学风格,是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高度成熟的桂冠,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是幸福的,因为上课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享受;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也是幸福的,因为学习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成熟标志。

一、教学风格的内涵

文献检索表明,我国学者关注教学风格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进入90年代后,这一研究获得了快速发展。

2000年以来,教学风格研究成为一个热点,主要涉及教学风格的含义、特征、形成过程、影响要素以及创建方法等。

[1]

“风格”一词,在我国最早用于指人的风度与品格,如《辞海》中将其解释为作风、品格,是对人品性的全面评价:

在西方,风格(style)一词源于拉丁语“stilus”,是指罗马人的一种书写器具。

现代英语中风格(style)常指形式、形态、类型之意。

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艺术高度成熟的桂冠。

雨果(VictorHugo)认为,“没有风格,你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获得掌声、热闹、锣鼓、花冠、众人陶醉的欢呼,可是你得不到真正的胜利、真正的荣耀、真正的桂冠。

”[2]何谓教学风格?

正是“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闫德明教授认为: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化的教学风貌和格调。

具体地说,对教学风格的认识应基于以下5方面:

1.1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长期的实践,执着的追求,才能将教学艺术的独特性格磨练成熟。

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艺术进入一种高境界的标志。

1.2教学风格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的。

教学思想观点体现了教师教学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是教学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内源性动力。

1.3教学风格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结果。

教学风格不等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而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创造性运用。

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显示着教师达到的教学艺术水平,是教学风格产生理想效应的技术性保障。

1.4教学风格是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教学艺术是个性化的,没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教学艺术就模糊了自我的面孔,教学风格也就苍白无神了。

教学风格是教师个性化教学艺术达到比较成熟时的一种教学状态。

教学风格是相对稳定的,它给人一种成熟感,因为不够成熟的教学艺术之树,是很难绽放出教学风格之花的。

1.5教学风格是教师课堂教学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风貌和格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教学作风和精神面貌,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和技巧时一种教学状态和行为方式,是教学风格审美魅力的直接载体。

[3]

语文教学风格是指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综合表现,良好的语文教学风格是语文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

良好地教学风格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和自身专业发展的高度成熟的标志。

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位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秀的教学风格的教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这既需要自身的努力和探索,又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与帮助。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素。

[4]

第二章教学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2.1内部因素

2.1.1意识因素

2.1.2知识因素

2.1.3个性心理特征因素

2.2外部因素

2.2.1学校环境因素

2.2.2社会环境因素

2.3践行风格,凸显效果

一位语文教师是否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

其中既包括教师主体的因素,也包括非主体的因素;既有精神方面的原因,又有行为方面的原因。

有很多学者都提出各自的观点。

学者王志平将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经验以及对教学艺术的主观追求;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以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等。

[5]

2.1内部因素

2.1.1意识因素。

教学风格标志着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

教学艺术的个性化常常来源于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能够成为唤醒、激励教师生成自身教学风格的推动力量。

教师必须重视个人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灵活变通的教学方法,创造独特的教学策略,才能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2.1.2知识因素。

教师的认知水平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必要条件,教师所需的知识主要有自我知识、小学语文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

教师要想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就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理想的教师形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语文内容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知识内容,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精通该学科的知识体系。

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与学生互动的过程,这就需要精通课堂教学的管理知识,并在教学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最终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2.1.3个性心理特征因素。

心理学将个性心理特征定义为“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巴甫洛夫曾经指出:

“气质是每个人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特征,这种特征在每个人的所有活动上都打上一定的烙印。

…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同样体现出教师的气质,如胆汁质的教师易形成热情乐观的教学风格;多血质的教师易形成思维敏捷的教学风格;粘液质的教师易形成教学逻辑严谨的教学风格;抑郁质的教师易形成教态稳重的教学风格。

性格与气质联系紧密,不同之处在于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较易变化。

一个乐观开朗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常常有生动形象;一个性情急躁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常常会“开门见山”;一个墨守陈规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则可能是“中规中矩”。

在教学中,教师的能力同样是影响其教学风格形成的个性心理条件,包括课堂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

例如一个擅长于课堂教学的语文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一个擅长于社会交往的教师可以成为学生生活上的“益友”。

2.2外部因素

2.2.1学校环境因素。

学校环境可以被称为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摇篮,因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发生,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可避免地会烙上学校特色的印记。

一方面,学校类型会对教师的教学风格产生影响,已有调查表明重点学校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控制力量。

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同时强调知识教学,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实际上说明了重点学校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风格;普通学校教师的教学风格则表现得相对中性一些,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程度相对较低,强调利用情绪调动课堂气氛。

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环境也会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这里的教学环境通常是指学校的教学氛围、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设施等要素。

教师若在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中教学就更易将精力集中到教学工作中而不是职称评比的功利行为中,而且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机会更多,有利于迸发出教学知识的新火花,从而产生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教学设施等硬件条件也会对教师的教学风格产生一些影响。

在城市任教的教师与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容易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

2.2.2社会环境因素。

教师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教师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

从社会时代要求上看,中国封建社会推崇科举取士,要求教师教态庄重、治学严谨,就容易使教师形成古板的以宣传为主的教学风格;现代社会推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就容易使教师形成民主互动的教学风格。

从国家传统角度上看,国外学者与国内学者对教学风格的认知角度也有不同。

在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中,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协调一致,创造性结合。

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很多名师的成长历程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之所以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靠的就是一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一份“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

[6]

2.3践行风格,凸显效果。

语文是重要的人文学科,人文教育的本质是精神之学。

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的语文教师,他的精神世界才会变得十分丰富,才会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上升到艺术境界,才会有精益求精的独立人格和勇于创造的自由意志,也才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才会促使自己从职业化转向专业化发展。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有22年,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不懈探索,在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影响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重视朗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并由这教学风格赢得同行的赞赏,取得了教学上的成功,凸显突出的教学效果。

下面就以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案例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句话》教学案例浅谈我如何体现这一教学风格。

众所周知,《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佳作,全文以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

我通过重视阅读,让学生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朗读的无限乐趣,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发展,以读代讲,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

我不断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品析与体会,在读中感悟,用感悟促朗读,让学生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美的抚慰、情的熏陶。

在教《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时,我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重视朗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事半功倍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镜头一: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并学习了第一段,知道山水之美。

现在请大家深入学习了解漓江水的特点,作者怎样写出漓江水的特点的?

生: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

读一读并说一说你喜欢哪个特点。

生:

我喜欢“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

为什么喜欢?

生:

这句用比喻手法,写出绿的特点。

师:

你知道水绿得如何,并说说“翡翠、无暇”的意思,并指出水的特点。

师:

想想,应怎样读呢?

生:

应读得活泼、跳跃。

师:

喜欢这一句的同学把这一句读一读。

师:

喜欢水清的同学,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并读一读。

生:

漓江的水清得可见江底的沙石。

师:

漓江到底多清呢?

如何朗读呢?

喜欢的同学读一读。

师:

请全班同学再齐读一遍。

师:

老师也喜欢这一段,现在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师:

这种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

后面半句强调前半句。

师:

这是排比,作者本写水,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

生:

对比、比较。

师:

这有什么作用?

师:

为了更好地理解漓江的美,加深体会排比句的作用,请全班女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齐读第三分句。

(生齐读)

镜头二:

自由读第三段,交流朗读方法

师:

大家自由读这一部分,要读出作者怎样写出山的特点。

(指名读)

师:

读这一段,指出你喜欢那些语句?

小组交流这一段与前面的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

有感情地朗读。

(个别读、评读、诵读)

师:

(引读、配乐读)交流一下对以上这一段感受最深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生:

这一段写得很好,如写山“各不相连、形态各异……”说明山很多,形态多种多样。

生:

像骆驼,像巨象……奇峰罗列说明山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师:

这也是说山很多,形态各异。

你们还能想象出山像什么呢?

生:

像宝塔;像大佛;像巨轮……

师:

出示桂林山水挂图,请同学们边看图边想象桂林山水的美,并说说与文中所述之美有何异同?

这两个镜头的教学,我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形成学生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张扬了个性,享受到生活化的语文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同时,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实现了积累、理解、转化、应用的语言实践过程,实现了以读代讲的教学目标。

《一句话》是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闻一多自美国留学归来,返抵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后不久所作。

作为一个赤子,诗人迸着血泪,哭喊着投进了祖国的怀抱,却发现“这不是我的中华”,于是他一面追溯历史,肯定“这民族的伟大”,一面又展望未来,相信将来总有一天“咱们的中国”会如晴天霹雳般震惊世界。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国家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本单元教材是围绕“民族之魂”这个主题展开的,本文的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上。

此诗语言平易,形式上整齐匀称,又自然天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因此比较适合诵读,所以我采用“重视朗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办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领悟。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朗读感悟,学习生字词

师:

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看谁读得认真、投入。

认读生字。

师:

指名朗读课文。

检查学生练读情况。

师: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师:

交流学习理解词语“缄默、霹雳、铁树开花”的意思。

生:

练习读课文。

生:

朗读课文。

生:

通过阅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二、品读感悟,体会作者情感

熟读第一小节思考后:

师:

诗中讲到的“一句话”是什么话?

师: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

齐读重点语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生:

齐读,读中体会。

生:

齐读: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晴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师:

指名读,读出激昂的语气。

师:

“说出就是祸”?

为什么说这句话“能点得着火”?

师:

指名汇报。

生:

学生自由练读。

师: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是什么意思?

生:

讨论。

师:

简介时代背景——1925年闻一多留美回国,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

生:

分男女读诗。

师:

带着火山爆发、晴天霹雳的声势读第一节。

师:

学生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交流:

师:

这一小节诗人想告诉我们什么?

师:

同桌有感情地互读课文。

师: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是什么意思?

师:

分小组读第二节诗。

师: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

以各种方式多次读诗。

生:

尽情朗读,读中感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本篇是略读课文,我主要是通过“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形式多样的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多读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体会了闻一多先生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节课下来,大多数学生能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在教学中体现了“重视朗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教学风格,实现了教学目标。

总之,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性格特点、兴趣特长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重视阅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教学风格得到了学生的信服,在这种风格的指引下,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我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取得了实在的教学成效。

 

第三章新课程对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

 

3.1新课程对课堂传授知识的影响

3.2新课程对语文教师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

新课程的实施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语文教师的教学生活,对语文教师在教学风格的形成上有着一定的影响。

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新课程视野下的语文教师成长与以往的很大不同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关注点不同。

教师更多地关注有自己个人特点的专业知识结构的构建,形成富有“个人特征”的知识结构。

教师追求卓越和专业成熟,追求个性,他们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7]

3.1新课程对课堂传授知识的影响。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知识,包括教科书及其它教学资源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以及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这种新型的知识观必将引发教师个人知识及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变化,逐渐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个人教学风格。

3.2新课程对语文教师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

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舞台上将扮演一个新角色,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理念,去教催化每个学生的智慧,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教师将随着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形成独特教学风格。

 

第四章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

 

4.1模仿性学习阶段

4.2独立性学习阶段

4.2.1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教学中注重发挥自己个性心理特点的优势

4.2.2要有改革与创新精神,敢于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挑战

4.2.3要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4.3创造性教学阶段

4.4有风格的教学阶段

4.4.1独特性和个性

4.4.2科学性和艺术性

闫德明教授认为,一名教师从开始从事教学职业时的无风格教学,到逐渐成熟,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一般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其间的发展又可分为若干阶段。

由于人们考虑的角度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也就会有不同的阶段之分。

而李如密教授则认为,从教学风格的独特性特征角度考虑,以教师教学中创造性成分的多少为标准,把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模仿性教学阶段。

此阶段的教学局限于模仿、照搬别人教学的经验和做法,本身的教学无创造性可言。

第二,独立性教学阶段。

教师基本上能够独立胜任教学工作,在一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已开始孕育着创造性的萌芽。

第三,创造性教学阶段。

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已处处可见,但有时表现得不稳定,有些“创造性教学行为”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第四,有风格的教学阶段。

教学中的独创性已经呈现科学的、稳定的状态。

教学艺术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8]

4.1模仿性学习阶段

学习模仿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尽快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对于那些刚走上教学岗位、教学实践短、教学经验不足、对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处于了解阶段和认知阶段的年轻语文教师来说,更需要虚心学习模仿。

要学习优秀语文教师亲切民主的教学态度,端庄典雅的教学气质、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优美流畅的教学语言,机敏灵活的教学机智,形成多样的组织教学自然大方的体态语言。

但教师在学习模仿中必须坚持“拿来主义”、“为我所用”的原则,不能一直消极地停在学习模仿这一水平上,而应在模仿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思考,消化、吸收适合自己特点的有益的“内核”,努力发现和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以充实自己在课堂上的“自立”因素。

模仿既有积极主动的模仿,也有消极被动的模仿。

优秀语文教师的成长表明,他们一开始任教就避免不顾实际和自身特点而消极模仿别人教学经验的做法。

钱梦龙老师从任教开始,就一方面模仿别的优秀教师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另一方面注重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对当时语文教学中流行的“讲派”进行批判借鉴,终于形成自己“三主”、“四式”语文异读法,在全国语文教学园地异花独放。

因此,不考虑自己个性特点,学科的性质、学生实际等,采取盲目、消极模仿别人教学方法等的做法,是不可能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的。

4.2独立性学习阶段

随着教师的积极努力和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独立性学习阶段,例如开始钻研教学语言和表达艺术、教学板书板画艺术、示范性艺术等,教师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增强,教学个性特征开始外露,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独立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

尽管模仿学习是形成教学风格的需要,但是要真正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必须在学习众多优秀语文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基础上,着眼于自己教学风格的形成做出准确的定位。

教学风格的选择定位是建立在教师思想道德水平、已有的教学经验、个人特长、兴趣爱好、生理心理特点等的基础上,需要教师认真客观地对这些因素加以分析、思考、提炼。

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风格模式,正确地为自己教学风格的形成做出定位,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的关键。

4.2.1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教学中注重发挥自己个性心理特点的优势。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虽然不是绝对地不可改变,但个性心理特征一般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成型,很难改变。

因而教师教学个性的培养要特别注重“因性以练才”。

有的语文教师感情丰富,善于表达,思维结构中形象思维占优势,想象力丰富,性格外向等,那么这个教师就要注重在教学中发挥自己个性的这些优势,向“情感型”或“表演型”教学个性方面发展。

有的语文教师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占优势,善于质疑和推理等,那他就应该向“理智型”或“科学型”教学个性方向发展。

如果违背自己的个性特点,那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4.2.2要有改革与创新精神,敢于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挑战。

有很多语文教师虽然教龄不短,教学经验也很丰富,几十年的教学工作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学僵化,固守老一套教学观点和教学方式方法,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一直处于独立性阶段,而很难上一个新的台阶。

与此相反,有的语文教师勤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善于对传统教学的某些弊端进行分析,并时刻思考和组织自己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

大量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是否具有这种教育改革和创新精神对一名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4.2.3要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要铸就教学风格,光具有改革和创新的精神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教师把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思路付诸于实施。

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检验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方法的有效性,也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较快地进入独特性阶段,并使自己的教学个性更鲜明地表现出来。

大量的材料表明,国内大多数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都是从教学改革与实验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

作为一位立志打造自己教学风格的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确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不能毫无目标方向地教学。

更不应该“随大流”,盲目地追求“分数至上”,整天忙于“磨”学生,几年下来,自己原有的教学风格会被“磨”得毫无棱角,在教学活动中也会感到越来越心慌。

作为学校,“教学质量是生命线”没有错,但不应该把学生的分数作为衡量教师的唯一标准,尤其是新课程的到来,就应该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

而教学观念的更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领会,需要决心和勇气,需要大胆尝试。

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不具备,那么这样的教学注定是永远的失败。

4.3创造性教学阶段

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技能技巧的发展创新过程,只有教师在不断学习、思考、发展、创新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风格才可能形成。

当然,教学风格一旦形成,它也有进一步发展创新的需要,因为任何一种模式都不是僵死不变的,它必须在实践中随教师思想品质、道德水平、文化修养、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