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196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3.docx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3.docx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3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3)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1课时

本课两个例题都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我在教学时就抓住了这一点。

先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再列式,最后引导学生估算解答出来。

学生思维活跃,启发效果也较好。

练习时对一些比较明显的估算,大多数学生都能估算正确,如6*62=?

,398*8=?

,学生能把62看成60,把398看成400再乘。

但对于一些不那么接近整百整十的数,学生就出现了一些不同程度的错误。

如256*9=?

一些学生把256看成200来乘,显然是估算错的。

也有个别学生不会估算,对于二年级学习的够与不够的步骤掌握的不够牢固。

千克和克第1课时

本节课是千克的认识,通过实际教学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课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到商店或菜场或超市,去看看,拎拎哪些物品重1千克,从而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并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准备一千克的物品,再量一量自己和父母的体重。

在新课的反馈中,我看到显然学生在寻找1千克的物体时就能更多地联系实际:

“我去超市看到过有的味精、食盐大约也是1千克”、“昨天妈妈拆开的洗衣粉大概也是1千克”。

真正做到了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这样的教学就自然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了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逐步增强数学意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教学重点难点是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这一节课让学生对它们的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把自己想从哪些方面研究图形的方法,与同桌互相交流,让学生在友好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示出来。

创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主动积极地学习。

在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出示钉子板,加强学生对图形的感知,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同时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都想上台展示自己。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1课时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与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当学生遇到10乘几的时候,学生能计算积。

如:

①10×3就把它看成10+10+10=30,②1×3=3,再在它的后面加一个0,就是30。

但无法说清是怎样算出来的?

从①里不免可以看出学生运用了连加,把它看成3个10。

从②里可以看出,他会计算这类题目,就是说不清算理。

于是,我就从10里有()个十入手,让学生清晰的悟到1个十乘3得3个十也就是30。

通过让学生再说,再练习题目掌握这种算理。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之处,如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简练,经常出现重复学生说过的话。

还有在学生说算理时,当有的同学说不明白的时候我没有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缺乏课堂教学的应变性。

这都是我在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改正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

这节课,我围绕小猴摘桃设计了5个复习题,旨在通过前四道题目,复习加法、减法、乘法,以及两步计算问题,最后一道题目通过学生补充条件不同,提问求出的都是“小猴第二天摘了多少个”,为什么结果不同?

强调在解题过程中条件的重要性,引出今天的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另外补充的条件:

第三天摘40个,从而引出条件中数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补充的条件和什么有关?

在上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一部分有些重复,可以提一两个问题,然后从学生的补充条件中找加、减、乘及两步计算问题可能会更好些。

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新使用教材,既体现“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活用例题。

在强调合作、交流的同时,始终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既重视知识技能训练,又注重发展数学思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1课时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

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

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在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其中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距离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第1课时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在对二分之一含义的理解上,我让学生自己说这个苹果的一半是怎么来的,当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适时地加以引导。

然后充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去说二分之一的含义。

并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什么还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通过让学生地反复的说,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每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

在讲二分之一书写的时候,我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要求学生画分数线的时候用直尺。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

期末复习第1课时

本节课是练习课,主要练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

也就是要做到以下三点: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开始算起。

3、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后,前一位要加上进上来的数。

随着进位次数的增加和计算难度的加大,学生开始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有出现进位忘记加的,有出现个位相加,后几位相乘的,个别出现进位进错位置的。

这时,应该多增加订正题目的练习,而非是单纯的列竖式计算,有意识地引导那些经常出现错误的孩子仔细观察练习,从中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订正,这样他们在以后的练习里也会更加注意,降低了犯错的几率。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2课时

“倍”是在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分数、百分数、比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结合多个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从而建立倍的概念。

这里我创编了小猴摘水果的情境,把萝卜变成了“香蕉、桃子和苹果”。

课上学生通过例题的学习,很快掌握了“倍”和“几个几”之间的关系。

对“倍”概念的理解扎实。

注重学生对“倍”概念的理解和表述。

让学生在多次复述中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与“几个几”之间的关系,同时会表达“倍数关系”。

千克和克第2课时

这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用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探索活动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充分的称一称、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去感受1克的重量。

感受1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猜一猜引发争论,教师及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探索的学习气氛,开展称一称、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亲自经历和体验下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从而在头脑中建立1克的概念。

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身边。

在这种体验活动中,学生开始意识到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中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是那样遥不可及,数学其实是自己动动脑筋也能解决的事情,这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讲是一种可贵的成功体验。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2课时

“周长的认识”是在学习四边形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之后,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之前的一节课,教学应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带领学生经历周长的探究过程,积累相应的活动经验,围绕周长概念的建立,安排了“辨一辨”“指一指”“描一描”等探索环节,带领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

在“补”“量”“拉”“分”的活动中,教学过程呈现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

如在“补一补”环节,将不封闭图形补成封闭图形后比周长,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大小与周长的长短没有必然联系;在“拉一拉”环节,从魔力五角星到五边形的变化,突出形变“边线的长度”不变的本质。

学生在一系列有效的探索活动中不仅掌握了新知,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深刻理解了周长应是图形的“边线的长度”而不是“面的大小”。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2课时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

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

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

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2课时

本教材从学生感兴趣的猜一猜入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

教材第一道例题首先出示了一组实物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初步感知“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找出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在小组里交流。

教材这样安排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接下来,教材把上面的实物图形进一步抽象为平面图行,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

以活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想想做做”安排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3课时

这节课我设计了多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练习是3个小动物带来的问题,有先出标准量,再一组一组出比较量的;有一起出示的;有比较量在上,标准量在下的。

第二层次练习是两道动笔练习:

一是不成组出比较量的,在学生自己解决过程中,感受圈一圈的方法。

二是三种量之间的比较,圆3,三角9,方块18,在不同的比较中引导学生关注“是谁和谁比”。

第三个层次是在变化中体会“倍”的本质。

一是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增加,体会倍的变化,感受倍的变化。

并知道几倍就是几个,在练习时圈一圈写一写巩固对倍的认识。

千克和克第3课时

教完千克、克的认识,感觉学生对这几种质量单位的认识总是那么模糊,几乎完全处于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状态之中,由于受学生年纪和生活环境所影响特点,物体的质量观念相对于他们来很抽象,课前,我布置学生随家长一起进入超市,进行小调查:

记录物品包装袋上表示物品质量的有关信息。

在信息调查中,让学生感受到克和千克也是常用的重量单位,感知了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单位是用克来表示的。

当在课堂上交流信息时,他们对克与千克的认识已不再那么空洞和抽象,已经建立在一种亲身感知体验的基础之上了。

当出示课本信息窗中动物趣闻的信息时,他们已经有了想象与对比联想的思维方式,对1克、1千克有了浅层次的比较。

然后在研究1克有多重的活动中,估一估,掂一掂。

估一估2分硬币有多重,再通过比较、用天平秤来验证,就使得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有了充分的基础,建立了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3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为学生后续的学习进行了很好的准备。

首先,在知识方面为下节课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做了铺垫。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并形成表象,才能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把握,明确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周长,不用死记硬背相应的公式来计算周长。

其次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如在“描一描”的活动中对图形进行分类,渗透了分类的思想;在“量一量”的活动中,蕴含了化曲为直的思想;在“拉一拉”的活动中,渗透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数学思想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得到应用,教学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3课时

除法的验算是使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凡是题中有要求验算的,一定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应该用口算或在草稿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验算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判断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发现错误的及时纠正,以减少计算错误。

教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时,验算在将商和除数相乘后还要将余数加上。

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出现了多种验算有余除法的方法,如1、14×7+2=1002、100-2=14×7,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过程中明确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用:

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

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4课时

本节课是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学生对倍的含义的认识,又能为以后学习解答“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等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例题出示了“杨树有5棵”和“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这两个

条件,要求“柳树有多少棵”这一问题。

我先让每位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先在第1行摆5根小棒表示杨树的5棵,再在第2行摆小棒表示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这一过程让学生独立操作。

最主要把几倍转化为几个几。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4课时

本节课,注意在关键地方创设问题。

如:

“仔细观察情境图,图中都有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这是知识的生长点;“要求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先求什么?

”这是知识的转折点,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和时协助同学分析问题。

再如:

出现(4+8)×2这种方法时,引导同学说出括号里要求的是什么?

在重点处协助同学理解方法。

再如:

“猜猜看,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用两个这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在同学思维容易混淆的地方,创设问题,激发同学认知抵触。

引发同学探究学习的兴趣。

最后一题“你能根据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求出它的周长吗?

”在同学思维受阻的地方创设问题,为同学思维指明了方向。

正因为能在关键处创设问题,能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同学学习比较投入,为同学学习方法奠定基础。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4课时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已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

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

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

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5课时

本节练习课主要复习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重点进一步“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关键就是将“几倍”转化为“几个几”。

学生摆好小棒后,结合小棒图讲述:

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也就是说柳树有3个5棵。

并让学生看图练习说一说这样的话。

整个过程是由直观操作到抽象思考,引导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之后的练习也要让学生分析每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去想。

课后练习口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5课时

周长的计算方法,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得解题方法上,以学生周长的计算方法,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得解题方法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因为有了前面周长的认识,学生自主探索并不困难,关键是对各种算法的沟通、比较和理解。

在学生交流算法时,我一方面让学生适当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始终抓住问题的本质——不管怎样列式,都是求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几种方法中,长加宽的和乘2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利用区分两组长和宽的颜色来帮助学生理解。

由长方形的长逐渐变短,变到正方形。

自然的引导学生们探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5课时

加强估算教学的力度。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灵活估算是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后再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延伸,更突出估算的现实意义。

教学中我让学生先通过自出估算题目,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组交流探讨出灵活估算的方法,在掌握巩固估算方法的基础上,再突出估算在检验除法中的作用,并利用估算解决生活现实问题。

充分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做,并大胆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意识。

使学生明白估算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达到估算目的,发展估算意识。

还可以用估算来检验除法的计算,提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能力和准确度。

课堂上我充分放手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体会成功的快乐,让学生轻松、快乐学数学。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6课时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计算过程的探究,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算理,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培养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算理。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对于运算顺序的练习学生出现问题,不能够从各位算起依次用一位数分别去成两三位数的各个数位。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6课时

今天教学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这一节课教材是这样安排的:

学生先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而此时的操作,学生更多的是注重算式的结果,很难为计算建立形象支撑。

为此,教学时应该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出现多种结果,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获得结果,满足学生急需知道算式结果的心理需求,最后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让学生动手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支撑。

今天的课的容量较大,所以一些纯计算的题目减少了一些,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习新知,所以课前先提供一题复习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将52个羽毛球平均分成2份,学生将可能出现的分法都想到了,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方法的择优,这与列竖式笔算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然后,通过情境的回顾,即“十位上的5减4等于1,这个1实际上是多少”的问题,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非常清晰地了解了这个1就表示剩下的一筒羽毛球,就是10个,再和散装的2个合起来是12,这样在理解了口算方法后,对于学习笔算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又将这一新知的难点处理了,因此,很顺利地学完了笔算方法,当比较抽象地讲解笔算过程时,我将难点结合刚才的具体情景,学生就很明朗,这一笔算方法就这样比较简单地学好了。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7课时

乘法不大于10不用进位。

进位的话在被乘数的下面写个小1或者2或者是的数的十位数,个位数直接就写在了下面得数了。

后面再乘,就在得数的个位加上刚才写的十位数就好了。

首先,要牢记乘法口诀,然后,遇到相乘大于10就需要上高一级进一个1。

此时,高一级计算的结果不要忘记加进的由个位算起,一十进一位:

1乘10=10乘10=100。

本节课引导学生又复习迁移、类推到新知学习。

理解:

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

感受通过笔算,对于二年级所学表内乘法的应用。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7课时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我在结合现实情景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借助实物摆一摆,在这个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要先分整筒的,每班只能分得2整筒,还有1整筒就只能折开来分,既然折开了那就和2个单个的合起来再分。

有了这个1个整筒折开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学生对十位上余下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接着除,就有了直观的理解,从而自然而然地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技能。

安排了口算算出52÷2,以为既然能口算了就必定能列竖式。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能口算只是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要想从生活经验转变数学经验,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尊重学生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激活学生的思维,更需要老师智慧地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8课时

在练习中,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试做,教师在此基础上精讲点拨,最后总结方法,以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课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计算的过程是对以往知识迁移的过程,学生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积累,但连续进位过程中需要对进上来的数进行相加,这是课上出现问题的地方,所以在教学时我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多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同时注重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多让学生说说笔算过程,形式有:

指名说、同桌说、集体说等。

并通过练习中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切实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8课时

今天,教学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节课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

这节课,由于有上一节课的铺垫,我首先通过复习两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口算除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然后再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先估算后尝试计算,然后交流算法。

课堂上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引导进行做题,课堂气氛也较好。

但是当到了练习环节时,问题就出现了。

有的学生出现商的位置写错,有的学生对于算理还没有理解透,也有的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内容不懂的变通,练习反馈出来的结果很差。

对于首次接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学生一下子很难适应,我应该在给学生复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后,继续创设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题目,让学生在一步步的引导和尝试中,进入今天学习的内容:

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然后让学生比较两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从最高位除起,当最高位不够除时,应看下一位,然后商也要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9课时

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

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

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9课时

本节课是复习课,重点复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是三位数和商是两位数的两种情况,学生对计算掌握得较好,课堂练习中错误较少。

口算题中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的符号,学生口算也很正确。

估算商是几十多还是几百多,强调首先看百位够不够除,学生基本都能估算。

最大的问题出现在第4题找规律中,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