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189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docx

《届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docx

届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2020届九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

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

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

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

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

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

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

“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

《论语》中说: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中。

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

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

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

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

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B.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C.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D.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B.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C.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D.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B.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

C.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

D.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从提着食盒送餐上门,到电话点菜,再到网络或手机APP(应用程序)叫餐,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外卖正以横扫世界的态势,改变着人们的餐饮消费习惯。

中国已成为全球餐饮外卖量最大的国家。

外卖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给环境也增加了负担——每天,送餐员将成千上万份外卖送上人们的餐桌,其中有大量塑料制成的外卖餐盒。

在环保组织看来,这些一次性餐具,不仅浪费,而且带来了环保风险。

塑料垃圾污染,是令世界各国头疼的问题。

那么在国外餐厅外卖的食物一般采用什么样的包装?

怎样才能两全其美呢?

澳大利亚餐厅外卖食物一般使用纸袋或纸盒,为了迎合亚洲人的饮食习惯,使用餐盒的也不在少数。

如购买日本寿司时,他们会用不含双酚A的塑料餐盒。

不仅如此,所有超市里的外卖塑料餐盒上都标有不含有双酚A标识。

英国的外卖非常普遍,一次性打包盒、塑料袋已经成为城市的头号垃圾。

英国使用的一次性餐具大多可以降解回收,或者是纸质,以及能够用微波炉加热的材料,不过英国政府对此并没有强制规定。

在欧洲的其他国家,对于一次性餐具也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法国近期通过一项新的法律,要求碟、碗、杯、叉等一次性餐具必须基于生物原料进行制作,而非使用基于石油制品的原料。

这一禁令将于2020年生效。

日本的外卖餐具很多并不是一次性的,像盖饭、乌冬面等一般是用瓷碗或者漆碗送来,客人用餐完毕后会把碗冲洗干净放在门外,餐厅派人取回餐具。

日本有严格的垃圾处理规定,外卖使用的一次性餐具在个人使用后要按照该地区的垃圾处理方法来分类丢弃,然后由地方政府负责回收这些分类好的垃圾。

(摘编自2018年6月20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

2014-2018年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

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三:

继到店堂食、回家吃饭后,网络外卖已成为不少城市居民的第三种常规就餐方式,但重油、重盐的外卖难免给身体增加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称,英国人的肥胖形势之严峻好比一颗“公共健康的定时炸弹”,这引起了很多健康专家的担忧。

据英国医学杂志调查,在过去的十年中,英国人外出就餐的比率增加了29%,与此同时,外卖店的数量急剧增加,特别钟情于外卖的英国人每年消费金额高达294亿英镑。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导致超重和肥胖水平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外卖店的员工或邻居肥胖的几率是常人的两倍。

剑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流行病学专家托马斯博士认为,外出就餐往往不如家庭烹饪健康,在城镇尤其是工作场所采取措施限制外卖店,可以对人们的饮食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成人在外用餐或叫外卖很可能导致比在家吃饭多摄入35%的邻苯二甲酸盐,干扰内分泌,对青少年影响更大。

不过,研究人员也表示,人们不必彻底拒绝外卖,而是要认识到在家吃饭可以减少摄入邻苯二甲酸盐,尽可能吃自己烹调的食物。

忙碌的现代生活,叫外卖在所难免,如何才能吃得更健康?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择正餐时,尽量选低油低脂低盐的餐品,在非正餐选择上要多选新鲜的水果或蔬菜制品,而不要经常喝含糖饮料。

(《新华文摘》2018年第17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是全球餐饮外卖量最大的国家,塑料垃圾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B.从2014年到2018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但增速持续放缓。

C.外卖市场增速放缓,表明投资者已从最初的狂热渐渐趋于冷静理智甚至退出。

D.研究表明,英国人的肥胖形势非常严峻,这应与他们钟情于外卖有直接关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现代科技助力下,外卖发展更为迅猛,他不仅为人们带来便利,还改变着人们的餐饮消费习惯。

B.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国家都对外卖食物包装提出了严格要求,有效控制了塑料垃圾污染。

C.在外用餐或叫外卖必然会导致比在家里吃饭摄入更多的邻苯二甲酸盐,所以人们应尽可能在家吃饭。

D.重油、重盐的外卖会给身体增加负担,所以在城镇尤其是工作场所限制外卖店是必然趋势。

6.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准备投资餐饮外卖行业,请你根据上述材料,给他提出几点建议。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秦时月

陈毓

掰着指头算,兵算出自己离开故乡五个年头了。

他记得离开的时候,门边硷畔的迎春正爆出星星点点的黄。

那黄就摇曳在兵心头这许多年。

兵的爹老了,于是筑长城的劳役,该兵这样的年轻人替代。

兵无所谓,北方,是自己迟早都要去的,筑长城、守边,都一样。

兵不停走在路上,就把麦田走到身后,接着迎来了山,又走出了山,然后兵看见无边的枯草,到处都是草,风呼呼吹过时,草低低地伏下,臣服于风的力量之下。

兵看见长城时停下,兵看见长城像一条蟒蛇,在平展展的荒草滩上蜿蜒伸展,直到兵目力不能及的地方,兵现在来延展这条蟒蛇的长度。

兵像其他兵那样,被教练着和泥、填土、挖沟,不久兵被固定在和泥的程序上,因为兵最擅长和泥,兵和泥和得又快又匀,同样的米汁被兵和进泥土,就能筑出冷铁一般的墙。

将官用铁戈来戳,戳不透,和兵一起筑墙的人因此得到嘉奖,若是被将官的铁戈戳透呢?

那筑长城的兵将被填埋进一段新土墙里去。

第二年的时候,兵和一群兵又被选出去种植榆树。

那时候,衰草退了黄,添了绿,空气里鲜草的清香一阵阵扑进兵的鼻腔,兵觉得真是好闻极了。

榆树有大有小,兵严格按规定的尺距把榆树呈三角栽下。

这些榆树阵,阻挡飞一般驰聘的匈奴骑兵的马腿。

一个老兵回答了兵的疑惑。

兵早都闻说匈奴兵是一群野蛮人,挥舞大刀,骑高头大马,来如疾风,去如闪电,眨眼就掠走了南人的马匹牛羊、地里成熟的庄稼、屋里煮饭的妇女,河边浣衣的姑娘,简直是一群魔鬼。

兵和更多的兵辛苦着筑长城、植榆树,就是为了挡住这疾风,这闪电,和比这疾风闪电更可怕的大刀。

在榆树发出呼啦啦明亮响声的时候,兵听说了一个可喜的消息,蒙恬将军打了胜仗,消息是从北方退回来休养的兵带来的。

这个缺了屁股的兵倒不在乎丢了一块屁股在匈奴骑兵的大刀下了,他大咧咧地说,权当是喂了饿狼了,命还在,好的很。

兵现在驻守这个叫五里墩的烽火台,和那个缺了屁股的兵,为了区分彼此,下面叫兵为末,叫屁股残缺的兵为老。

叫老,叫末,你记住了没?

大批的兵从五里墩烽火台上撤走,只留下叫老与末的两个兵。

没有人告诉他俩要留多久,回头会有谁来接替。

没人说。

时间像草尖上的风,有些摇摆、不定、恍惚。

日举烟,夜举火的烽火台有好些日子都是沉默安详的样子,老和末有时候很是诧异,但他们同时说,没有狼烟和火把吵嚷的日子难道不好么?

就这样,又一个春天来了。

一个漫漫的和风吹脸的春日,靠在土墩上晒太阳,老对末说,你没有打过仗,你没有看见蒙恬将军的弩车从直道上开过来的阵势,你也没扳过弩机。

“放——”,老模仿发弩机的动作。

“嗡”——老比拟弩飞驰的声音。

像是有一万只大黄蜂朝一只羊猛扑过去。

人仰马翻,当然是匈奴骑兵。

老描述。

匈奴骑兵统统被赶回老家去了。

你不信,你笑,你啥也没见过。

你当然笑。

我修过长城,我和泥得到过领军的嘉奖,我栽过榆树,树大概都能活哩。

末终于想出两件属于自己的光荣。

又一个夜晚,躺在烽火台上吹风,老笑嘻嘻地,神秘地对末说,你连女人都没见过哩,你见过个啥!

月洒清辉,虫鸣叽叽。

老的话末早听见了,但他默声,不理老。

女人他咋没见过,他离家那年,隔壁喜良刚娶了媳妇,那个名叫孟姜女的新媳妇来到他门前井台上打水,隔着一把辘轳站着,一个人手上的温度,传给下一个人,怎说他没见过女人?

喜良去修长城,比他早走一月呢。

末有点伤感,因为从他家的辘轳井台,末想到老娘,和老娘灶台上弥漫的饭菜的香。

他多久没吃娘做的饭菜了?

他几乎都忘掉大白馒头的麦香气了。

他鼻翼抽动,却还是只闻见晴朗月光下青草青寡的香气。

后记:

公元前215年,嬴政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兵北击匈奴。

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

秦军在蒙恬的指挥下,以弩重创匈奴骑兵,秦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力,迫使匈奴远遁大漠。

蒙恬修长城,建直道,栽榆树。

此后很长时间,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

即便秦末,中原陷入战乱,北方的匈奴也长久不敢南犯。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景物点染富有特色,比如“门边硷畔的迎春”“边关的枯草”“长城边上的草黄新绿”“烽火台的清辉虫鸣”,三言两语,细腻而含蓄地点出人物的情思。

B.小说讲究叙事用语,主人公上半部分被称之为“兵”,下半部分被呼之以“末”,称呼看似不和谐不一致,但自成一体,传递出兵士们长年戍边年岁渐老的意蕴。

C.小说没有刻意去描写壮观的战争场面,而是着力刻画人物形象,比如写“兵”的所见所感,写“老”的战争回忆,兵士群体随遇而安的精神面貌就显露出来。

D.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比如“辘轳井台”这一细节,既自然关联历史人物,引人无限遐想,又巧妙引出主人公对母亲的思念,颇具匠心。

8.请结合小说人物筑长城守边关的经历,简要分析他们对待战争的具体心态?

(6分)

9.文末在虚构故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后记”,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

刚质性方直,常慕史䲡、汲黯之为人。

仕郡功曹。

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

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

“臣闻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

陛下宜昭然觉悟,内和亲戚,外绝邪谋。

”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

“刚所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

其罢归田里。

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

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

刚说之曰:

“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

将军宜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

嫌疑之事,圣人所绝。

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

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

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

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

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

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

诚愿反复愚老之言。

”嚣不纳,遂畔从述。

建武七年,诏书徵刚。

刚将归,与嚣书曰: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

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德乐义。

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

”嚣不纳。

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

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

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乃至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

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

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

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摘编自《后汉书·卷二十九第十九申屠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B.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C.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D.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功曹:

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

主管考察记录业绩,协助处理选用人员等事。

B.外家:

泛指皇族的外戚,一般是指皇帝母亲家族。

文中指平帝母亲家的冯、卫两族人。

C.贤良方正:

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

和孝廉一样,它也为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D.尚书令:

秦汉时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唐以后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申屠刚性格刚直,直言敢谏。

王莽专政之时,对皇亲国戚也施行暴政,而申屠刚不顾个人安危,向朝廷上书,建议皇上不要受王莽胁迫,要遵守五常之教,接纳至亲。

最终被王莽罢官归田。

B.申屠刚执著韧性,不屈不挠。

在王莽篡位后,申屠刚为了免遭其祸害,就躲避到河西、巴蜀之地,长达二十多年。

终于到建武七年,他被朝廷征召为侍御史,后升为尚书令。

C.申屠刚深谋远虑,锲而不舍。

申屠刚分别两次当面游说隗嚣,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在其已经投降公孙述之后,还反复劝说其要顺应天命,顺应民心,归顺汉帝,不要一意孤行。

D.申屠刚宁折不弯、一生无悔。

申屠刚每每极力劝谏,宁死不屈。

他多次提出让皇太子进入东宫,但光武帝都不同意,最终因为他的直谏而被外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

(5分)

(2)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2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

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②,看竹③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①新昌里:

在长安城内。

吕逸人即吕姓隐士。

②凡鸟:

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稀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风”字而去,嘲讽稀喜是“凡鸟”。

③看竹:

事见《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登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吕逸人不染风尘的超俗节操。

B.诗人寻友不遇,借典故表达了未见到吕逸人的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

C.作者笔下的吕逸人所居之境,青山妩媚,流水多情,身处自然,充满隐逸生活的情趣。

D.这首诗既有上下句虚实相间,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笔姿灵活,变化多端,颇有情味。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       ,      。

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从时间的角度写出了洞庭湖千变万化的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经典的影视作品总是具有隽永的生命力,将这些经典重新搬上荧屏,成为不少创作者的选择。

翻拍剧中不乏超越前作的精品,但也有不少,甚至遭遇口碑危机。

尤其是随着翻拍的频率、数量不断提升,问题也更加。

颠覆改编、雷人剧情,让不少观众对翻拍剧的期待大打折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有了“十翻九渣”的说法。

翻拍剧频遭,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比如,有的翻拍剧只顾热度和流量,对表演制作不甚上心,导致作品、表演浮夸尴尬;有的为了搏人眼球,一味搜奇猎艳、魔幻改编、牵强附会;有的为了创新而创新,加入不符合故事设定、不符合逻辑常识的内容;有的海外取材,但却拿来就用、机械地复制粘贴,导致严重的“水土不服”……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

文艺创作是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

今天,各种拍摄、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不能技术跑在了前面,而我们的观念、创意、胸怀还原地踏步。

(),才能发现源源不断的素材,也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17.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泯然众人凸显质疑粗制滥造

B.黔驴技穷凸显置疑粗枝大叶

C.泯然众人突显质疑粗制滥造

D.黔驴技穷突显置疑粗枝大叶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B.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C.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D.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唯有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

B.唯有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

C.唯有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

D.唯有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6分)

科技创新是探索真理、造福人类的事业,其客观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是探索自然奥秘,①,都需心存敬畏、尊重规律。

尤其是技术攻关,不能主观臆断,投机取巧,更不能抄袭造假。

要想搞研发,必须有“只管耕耘,莫问收获”的心态和“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定力。

②,就容易急于求成,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对科技创新的客观规律,我们都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拔苗助长。

如果总想立竿见影,今天投资明天出成果,只会助长浮躁的风气。

总之,对于广大科技人员来说,③,才能攻克难美、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21.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总结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的两个原因。

要求语言简洁,表达准确。

总共不超过30字。

(5分)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达到2758亿美元,是1995年的32倍。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1月,美国对中国出口额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9%,而对中国进口额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2.5%。

截至今年1月,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兴业研究指出从研究与开发绩效来看,中国研发支出已超越欧盟,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支出国。

中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研发支出强度)也在快速增长。

2015年中国研发支出强度为2.1%,仅低于美国0.7个百分点。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下面是四十年来,不同时期青年的流行语:

(1)敢喝头啖汤——“头啖汤”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俗语言,指煮出来的第一口汤。

青年一代率先探索和尝试,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2)从我做起——1979年清华学子率先喊出这一口号,成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当时青年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与工作的最强音。

(3)网民——注重艺术性、创造性的新型网络平台,成为引导青少年兴趣发展的新领地,带动中国进入新的发展环境。

(4)创客——近年来青年流行语,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年轻人,努力实现个人梦想、创造个人价值。

(5)志愿服务——青年一代回馈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由此带动全国更多的青少年在爱心奉献、助人为乐中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6)世界范——百年探索,40年铺垫,如今的青年越来越自信、自豪,越来越有国际思维、国际视野。

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

读了上面材料,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以“感知时代律动,争做新时代的青年”为主题,写一篇升国旗仪式上的发言稿。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届九月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