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周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5686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周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周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周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周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周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周考试题.docx

《高三语文周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周考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周考试题.docx

高三语文周考试题

2018年高三语文周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馆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学术文化机构,秦汉以前即有类似机构的设置。

自汉武帝以来,各王朝政权都以各种名义设置了不同的殿阁,以掌管图书,编修书籍,起草公文,教授生徒。

这里所说,还只是先唐文馆的第一大类:

中央文馆。

此外还有太子和藩王府馆,自晋至隋亦史不绝书,前后相望。

这些文馆又往往和当时的政治斗争有密切的关系。

如梁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隋炀帝杨广为晋王时所开之馆,其兴起和运转,背后就都有很深的政治背景。

六朝权臣使府,亦具一定的文馆色彩和政治斗争背景。

此外,秘书省、著作局、史馆等国家常设机构,更是长期存在的正规文馆。

这些文馆在汉隋政治社会上层存在长达六百多年,馆中所聚文人众多,其所从事的政治文化和文学活动也较为繁杂对当时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长期以来,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馆阁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树立起藏书机构、学术机构和文学中枢的集体印象,成为一个民族对于庙堂文学和京城文化的集体记忆。

在人们心目中,馆阁不仅是高等官署的标志,更是特殊文化身份的标签。

自汉至隋,文人担任过学士、秘书、东宫、王府官的占去大半,寒士所占的比重不大。

这种一边倒式的作者构成,就是缘于先唐长期存在的贵族政治制度。

这种制度的显著特点就是根据门第高下授官,重要的文馆职官主要授予名门子弟,政治制度主要用来保障世族利益。

由此,先唐各代有文化、能创作的,多是些出身高贵的殿阁学士、秘书著作,文馆则是这种制度在文化上的体现,学士是贵族文化观念在文学上的践行者。

文馆学士多出身华贵,崇尚清雅,一旦进入文馆,文学就会向雅丽的方向发展。

古代自西汉以下,之所以每个朝代的文学都存在着由质朴到华丽的发展趋向,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文馆的存在和学士的推动。

易代之际王业草创,人心思治,帝王感于时势,一般都是提倡节俭,反对奢华,文馆也刚刚成立,未成气候。

文学受此影响,一般都比较质朴。

后来随着形势稳定,文馆也相继建立,并成为一个时期的文学枢纽,文学在它的牵引之下,会向着雅丽、精致的方向发展。

一旦新朝建立,旧的文学观念就会遭到批判,这时文学受新风气的影响,又会一度由丽返质。

就这样,文学发展的趋势大体在质和文之间往复摆动,存在着代际变化,并和时运的交替对应。

《文心雕龙·时序》所言“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指的就是这一现象,对此加以文馆制度的考察,也有必要,毕竟文馆在唐前各代是一个关系到文学盛衰的关键部门。

(摘编自李德辉《文学“枢纽”:

唐前文馆历史说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掌管图书,编修书籍,起草公文,教授生徒,这是先唐各类文馆的基本职能所在。

B.先唐文馆建设盛行,有中央文馆,还有太子和藩王府馆、秘书省、著作局、史馆等。

C.中央文馆在汉隋存在长达六百多年,长期对政治、文化、文学、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D.馆阁成为一个民族对于庙堂文学和京城文化的集体记忆,这与馆阁的特殊地位有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举引萧子良和杨广所建文馆为例,意在证明太子和藩王所建文馆往往和当时的政治斗争有密切关系。

B.第二、三段采用分类说理的方法,分门别类地阐释了不同类别的文馆在当时政治社会中所产生的不同作用。

C.作者采用缘果求因的说理方式,揭示了文馆中寒士稀少的深刻原因,即学士、秘书、东宫、王府官占去大半。

D本文立论深刻,善于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文学由丽返质、由质而丽的背后是王业草创和朝代昌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长期存在的正规文馆,秘书省、著作局、史馆等对先唐政治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B.贵族政治制度于先唐时期长期存在,致使寒门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机遇十分稀少。

C.每个朝代的文学都存在着由质朴到华丽的发展趋向就是因为文馆存在和学士推动。

D.古代自西汉以下,文学发展的趋势存在着代际变化,刘勰早已注意到这一现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旧戏台

胡容尔

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

黄昏挑起几缕绛红的晚霞,斜斜地搭在了她老旧的前脸儿上。

抬眼望去,高处四角飞翘的屋脊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株低矮的梧桐。

茂盛的草木,在黛色的瓦片缝隙间,没心没肺地招摇着。

而低处摊开的长方体的台面,如同一只过期了的粉盒,被随手拋掷在幽暗的巷子深处,透着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

初见这座戏台,是在遥远的少年时。

那一年,我十岁,随外婆搭车来城里。

外婆进城,不为别的,只为看戏。

当时,这里有当地最有名的角儿。

五月,淡紫色的桐花开得正欢。

掩映在细碎花影中的戏台,宛如一个淡紫色的梦境。

我们来时,台上演着的是《玉堂春》,密匝匝的锣鼓点儿,正一阵阵响得紧。

扮演苏三的美娇娘,穿着一身青色的罗裙,挥舞着长长的水袖,步步生莲,咿咿呀呀、幽幽咽咽地唱着、诉着,只觉耳畔有流莺啼转、泉水叮咚,无比曼妙动听。

再看那张粉白里透着嫣红的俏脸上,一双细长的丹凤俊眼,左顾右盼,波光流转,好似于人山人海中呼啦啦浮出了一座春天的花园,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令人眼花缭乱,真有说不出的风流缱绻。

其实,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

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

你且看去,台上的艺人演得热闹,台下的众人也看得热闹。

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

我也曾偷偷地溜到后台,看旦角们弄妆、听琴师们调弦。

没人顾得上理会一个小女孩的好奇心。

不消说,戏外的她们,正在为演绎别人的故事做铺垫。

管弦吱呀,丝竹悠扬,嘈嘈切切,一场场好戏即将开场。

只不知,台下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

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

这座方寸之间的戏台,已远远滞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

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

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

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水一程,辜负了的何止是这戏台?

还有那人、那事和那截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呀。

旧戏台回不到从前了,我也一样。

当年那个扎着两条羊角辫、穿着粉红碎花小袄、依偎在外婆怀中看戏的小女孩,已在似水流年中走失,一去不复返了去不复返的,还有我亲爱的外婆。

台上台下,千呼万唤,再也寻不到外婆美丽的容颜了。

是的,那个装满外婆一世情缘的屋子,就是外婆的戏台。

她在自己搭起的戏台上,唱念做打,嬉笑怒骂。

身处不同阶段的她,扮演着不同身份的角色,最后连缀成她长长的、多彩的一生。

如今,外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

人间举步皆戏台。

你我在他人的戏中饰演着分量不同的角色,而别人又在你我的戏中,占据着位子。

主角也好,配角也罢,龙套也无妨。

哪一个人生,不是悲欣交集的呢?

薄薄的暮色中,我望着旧戏台,好像看着另一个自己。

那是暮年的我,顶着一头白发,颤巍巍地伫立在风中是的,总有一天,我也会如这旧戏台一样的颓败,淡了红颜、瘦了相思。

须知,人生的夕阳,自有她的可爱金贵。

一如这脚下的旧戏台,虽不再作浓情的悲欢离合的场子,却有了平素淡雅的生活休闲功能,每日里迎送在此下棋纳凉的人们。

谁又能否认,这不是对生命的另一种诠释呢?

人生有着无数的下一场,好戏还在后面。

在幽静的岁月深处,命运为你设置了许多谜语,只等你款款走向前来,俯下身去,逐一地揭晓答案,然后淡淡地欢喜。

站在只有我一个人的旧戏台上,轻捻时光,生命已被抻长。

笑容如渐涌渐涨的春水,在我脸上一点点地荡漾着、丰盈着,一直流向晚霞映红的天边…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文开篇的环境描写既写出了戏台如今的衰败景象,也暗示戏台曾经的繁华热闹。

B.文章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对扮演苏三的美娇娘进行刻画,侧面烘托了戏台之于“我”的

巨大魅力。

C.外婆在自己的人生戏台上谢幕了,她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员”,也曾在“我”的戏台上

上演精彩曲目。

D.文章从“我”少年时看戏写起,中间详略有别,回忆与感触紧密结合起来,时间线索清晰。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5分)

6.文章题为“旧戏台”,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写了几类“戏台”。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1

6月22日下午,记者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的“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至6月份,全省法院共受理校园欺凌和暴力刑事、民事案件83件,目前已审结63件。

与此同时,全省法院持续开展送法进校园、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1000多名法官积极参与,踊跃奔走在法治宣传教育第一线,先后举办各类活动400余场,受教育师生家长37万余人,发送宣传彩页6万余份、书籍5万余册、学习用品用具1万余套,受到学生、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摘编自2017年6月23日“人民网-河南频道”)

材料2

不同类型校园暴力的具体内容

网络欺凌(隐私、个人信息被发布到网上,在网上被同学骂、欺负等),社交欺凌(被同学传播小道消息、八卦以及被排斥、孤立等,前两项尤为严重),言语欺凌(被同学恐吓94%,被用不好听的外号称呼34.5%,遭到同学的当众嘲笑27.5%,被同学辱骂36.4%),身体欺凌(被同学敲诈、勒索或抢走东西等)。

材料3

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在各类违纪和越轨行为的发生率上都要远高于没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

没有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骂人、说脏话的发生率为56.9%,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的发生率则高达85.0%;没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吵架的发生率为32.8%,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则为63.4%……在各类违纪和越轨行为中,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的发生率都差不多比没有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高一倍以上。

(摘编自《调查:

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

材料4

从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等角度讲,学生在学校中也应该有免于恐惧的权利。

在校园中,只要伤害是故意的,并导致受害学生处于惊吓或恐惧之中,无论伤害的形式如何、程度大小,都是欺凌。

站在预防同类事件的角度,学校应是预防校园欺凌的第一责任人和首要责任人。

一旦学校放弃对校园欺凌的干预和防范,必然会导致欺凌的盛行以及欺凌事件影响的扩大。

防范同类事件的发生,学校不能“和稀泥”。

在对欺凌事件中的加害者进行教育的同时,根据不同情形,适时适度进行惩戒,有其必要。

如果受教育权的行使受到他人严重干扰,那么暂停干扰者到校学习的举措也值得考虑。

总而言之,打造一个更加安全、使学生免于恐惧的校园,需要从多方入手,保障更多人的受教育权。

(摘编自《人民日报》)

7.下列关于校园欺凌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校园欺凌主要有网络欺凌、社交欺凌、言语欺凌和身体欺凌等主要内容。

B.社交欺凌中表现突出的是对其他同学传播有损于当事人人格品行的谣言。

C.被恐吓、被起外号、被辱骂、被嘲笑等欺凌方式的发生率依次越来越高。

D.从材料1相关内容看,我国校园欺凌现象发生率较高,应给予足够重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2017年上半年河南全省法院共受理校园欺凌和暴力刑事、民事案件83件,这说明

校园欺凌或犯罪问题在一些地方依然十分突出。

B.材料1并列使用“校园欺凌和暴力刑事、民事案件”,材料3又有“受过校园暴力伤

害”字样,可见校园欺凌内涵有待明确界定。

C.校园欺凌容易导致连锁反应,严重危及社会治安,因为在各类违纪和越轨行为中,

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的发生率相对更高些。

D.只要地方法院持续开展送法进校园、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促成更多法官参与,把

法治宣传深入教育第一线,欺凌问题便可解决。

E.材料3对比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和没有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在骂人、说脏

话上的发生率,意在启示校园文明建设要加强。

9.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后果严重,积极防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而怎样具体防治校园欺凌呢?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答。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愚,字必明,衢州龙游人。

幼警敏力学。

弱冠入太学,有声,受业者甚众。

侍御史柴瑾、祭酒颜师鲁、博士林光朝深器重之。

瑾每奏对称上意,则曰:

“臣客刘愚为臣言。

”师鲁尝奏愚行艺,上记曰:

“此向者柴瑾所荐也。

”“上舍释褐,居第一。

调江陵府教授,早晚为诸生讲说,同僚相率以听。

愚益谦下,与叶适、项安世讲论不倦,每以隐居学道为乐。

岁满,帅王蔺致书剡辟,固辞,贫不能归。

外移安乡县令,邑逋赋万计,愚核实数,宽限期,民不见吏而赋自足。

会岁歉出常平米赈贷邑佐持不可愚曰有罪不以相累出缗钱数千万召商籴他郡而收元直米价顿平犹积廪数千石以备饥旱。

邑有范仲淹读书地,为绘像立祠,兴学,士竞知劝。

诸司交荐,改秩,愚雅不乐仕进,遂致仕。

丞相余端礼,乡人也,与愚有旧,且召堂审,愚竟舍去不顾。

结庐城南,颓坦败壁,蓬蒿萧然。

著书自适,《书》、《礼》、《语》、《孟》皆有解。

年八十三而卒。

故友与其门人私谥曰谦靖先生,后更谥曰靖君,乡郡祠之。

妻徐氏在家时,其母将以嫁姑子之富者,徐泣曰:

「为富人妻,不愿也。

」遂归于愚,居破屋中,一事机杼。

愚尝怀白金归,徐怒曰:

「我以子为贤而若是,亟具归。

」愚出书以示,束修得也,乃已。

有梁鸿之风焉。

子克、几、凡。

克蚤以诗名,叶适尝称其可继陶、韦。

(节选·自《宋史·刘愚传》

注:

①上舍:

宋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而升。

②梁鸿:

东汉人,少孤,受业太学,一家贫而尚气节。

娶同县女孟光,夫妻相敬如宾,共入霸陵山中,荆钗布裙,以耕织为业,咏诗弹琴以自娱。

后以梁鸿喻指丈夫,亦喻贤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5分)

A.会岁歉/出常平米赈贷邑/佐持不可/愚曰/有罪不以相累/出缗钱数千万/召商籴他郡

而收元直/米价顿平犹积廪/数千石以备饥旱。

B.会岁歉/出常平米赈贷邑/佐持不可/愚曰/有罪不以相累/出缗钱数千万召商/籴他郡而

收元直/米价顿平/犹积廪数千石以备饥旱。

C.会岁歉/出常平米赈贷/邑佐持不可/愚曰/有罪不以相累/出缗钱数千万召商/籴他郡而

收元直/米价顿平犹积廪/数千石以备饥旱。

D.会岁歉/出常平米赈贷/邑佐持不可/愚曰/有罪不以相累/出缗钱数千万/召商籴他郡

而收元直/米价顿平/犹积廪数千石以备饥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是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传授儒家经典.,有时设国子学(国子监)。

B.祭酒是学官名,东汉有博士祭酒,隋唐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者。

C.私谥指古时人死后由亲属或门人给予的谥号,如陶渊明谥“靖节”即为私谥。

D.束脩指捆成一捆(十条)的干肉,本指学校送给老师的报酬,后也借指薪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愚品学俱佳,深受名流器重,他二十岁进入太学后,就有很多人跟随他学习,

柴瑾、颜师鲁先后向皇帝推荐他,最终他以上舍第一名的成绩出仕。

B.刘愚仁民爱物,体恤百姓困苦。

安乡县民拖欠赋税数以万计,他身为县令,并未

派县役催逼,只是核实数目,宽缓期限,后来老百姓都缴清了赋税。

C.刘愚朴素淡泊,不以仕进为念,他辞去官职之后,丞相余端礼因为与他同学有旧,

想要重新起用他,他不乐意,宁肯去过那种隐居著述的清贫生活。

D.刘愚清廉如水,夫妇同甘共苦,妻子,徐氏不愿嫁给富人,嫁给刘愚后居住在破

屋中,专注于纺织之事。

写徐氏,目的是从侧面表现刘愚的高尚品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结庐城南,颓垣败壁,蓬蒿萧然,著书自适。

(5分)

(2)愚尝怀白金归,徐怒曰"我以子为贤而若是,亟具归。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上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下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

看来,

诗人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

B.首联下句中的“带露浓”,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

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C.颔联诗人写自己在林间小路上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却没

有听到道院打钟的声音传来。

D.本诗含蓄蕴藉,比如用“时见鹿”反衬不见人,因为鹿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以

“不闻钟”暗示道士化缘去了。

E.尾联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正面写出了“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

出了“不遇”道士的惆怅。

15.颈联中的“分”“挂”的使用,妙在何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两句,以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景,巧妙地融入作者吊古伤今之情。

(2)《离骚》中屈原以“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群小对自己的嫉妒及诬陷。

(3)《蜀道难》中,诗人极言西游道路之艰险难攀的一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处在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青年人不能有投机取巧、急于求成的心理、而要一步一个脚印,以行远自迩的心态去奋斗。

②对张伯苓这样一个政治上有些糊涂又有些声望的人,周恩来并没有把我们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认识强加于他,让他接受,而是逐渐地循循善诱,启发自觉。

③这几位宇航员春秋鼎盛,他们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驾驶和操作航天器,探索宇宙奥秘,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当下,很多明星都怕述而不作而被历史忘记,所以不管会不会写,都纷纷发表自己的个人作品,一时间娱乐圈仿佛人人都成了作家。

⑤一幅尘封了100多年的油画经过专家对颜料的化学分析和对画布进行X光扫描,被认定为梵高的真迹,这颗沧海遗珠终于可以在世人眼中大放光彩了。

⑥真正的长者并不是好为人师,他们常通过一言一行来濡化后学者;而当人们在各种诱惑下迷失了方向时,只有那些心中充满正气的人方可抗颜为师。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虽然农耕文化正在日益远离当下生活,但我们可以借助传统农耕器具、生活用品、娱乐器具、器物衣饰等讲述农耕文化。

B.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

C.2017年“双十一”网购节落幕,某电商无论从全国仓库发货量、生鲜仓库发货量、中小件仓库生产订单量和大件仓库生产订单量来看,均大幅超过去年“双十一”。

D.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

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受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19.下列四副对联中,最适合用作寿联的一项是(3分)

A.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

B.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做伴支床有龟

C.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D.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习与性成,也就是习惯成自然。

生活习惯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

一个人的生活习惯,①。

好的习惯会使人成功,②,甚至身败名裂。

作家毕淑敏说自己喜欢爱读书的女人。

书不是胭脂,③;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

不读书的女人,无论她怎样冰雪聪明,也还是会缺少优雅的文化修养——那就请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吧!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高食盐量是健康杀手,能够引发诸如高血压等疾病,所以一个人只要食盐量低就能不得病。

而控制一个人的食盐量要从其婴幼儿时期开始,因为婴幼儿的味觉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对食盐比较敏感,所以对含盐量高的食物他们一定会拒食。

这样一个人就会慢慢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因此只要让婴幼儿的食盐量低就能保证其成人后食盐量低。

①个人食盐量低也不能保证其不得病。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1.我们想对在荆棘丛生的求学路上的学子们说:

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清华大学招生办致魏祥同学的信)

2.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3.追梦路上,新战略指引新实践。

11月15日,我国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惊艳出炉。

(新华社《奏响新时代伟大复兴的壮丽乐章》)

4.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5.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少年中国说》)

6.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人民网《让“新农民”耕耘希望田野》)

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解析:

A.“掌管图书,编修书籍……”是中央文馆的职能。

C.“在汉隋存在长达六百多年”不是说中央文馆。

D.应该是“这与馆阁的工作性质有关”。

2.C解析:

“深刻原因”归因错误,应该是“贵族政治制度在先唐时期长期存在”。

3.C解析:

“文馆存在和学士推动”只是“每个朝代的文学都存在着由质朴到华丽的发展趋向”的一个原因;而且这种文学发展趋向只是在特定历史阶段,即“古代自西汉以后”。

4.D(文章开篇是立足现在的,少年时看戏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全文时间是来回跳跃的,并没有以“时间”为线索。

5.①我们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远离戏台,让戏台荒废了。

②我们遗忘了曾经在戏台下看戏的生活和感动,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每点2分,答全得满分)

6.①实际的戏台。

文中写了曾经辉煌热闹、上演过一出出好戏,而今已然衰败的旧戏台。

②生活的戏台。

文中写观众们在戏台下看戏的场景,就是一种生活戏台。

③人生的戏台。

文中写了外婆的戏台,实则是写了外婆的一生,是一种人生戏台;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戏,人间举步皆戏台。

(每点2分)

7.C解析:

若依照愈来愈高的顺序,应该为被恐吓、被嘲笑、被起外号、被辱骂。

8.BC解析:

A.“这说明校园欺凌或犯罪问题在一些地方依然十分突出”错。

D.“只要地方法院持续开展送法进校园……欺凌问题便可解决”错。

E.“意在启示校园文明建设要加强”错。

9.政法部门要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渠道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对已经发生的校园欺凌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欺凌者以制裁或惩戒;落实学校相关人员的主体责任,确保干预防治校园欺凌、建设安全校园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10.D

11.D解析。

“学校送给老师”错,应为“学生送给老师”。

12.C解析。

“与他同学有旧”不对。

13.

(1)(刘愚)在城南构筑房舍,墙壁残缺不全,(院中)长满野草,冷落萧条,(他)以撰写著作来自得其乐。

,("城南。

状语后置1分,“自适”1分,句子大意3分。

,说明“蓬蒿”也可直译为'蓬草和蒿草)

(2刘愚曾携带银两回来,徐氏怒道:

“我把您当作贤人,(您竟然)像这个样子,赶快都送回去。

”(“白金”“亟”。

各1分,句子大意3分。

14.DE(D.“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