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060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起重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能够在起重机械发生事故时做到及时抢救,减少损失,确保公司的生产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编制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指南的通知》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1、起重机的概况与安全状况

⑴公司起重机的数量、种类等。

详见附录B。

⑵企业起重机安全状况。

①安全保护装置状况。

所有起重设备均设置有:

超载限制器、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轨道端部止挡、锚链固定装置、缓冲器、安全钩、扫轨板等,对起重机的完好状况及维修、检查都有记录。

②灾害事故及损坏情况记录:

以前曾发生事故的结构、机构及部件等的损坏和维修情况等。

2、起重机危险分析和辨识

⑴机械部分故障及其原因分析。

详见附录C。

⑵电器设备故障及其原因分析。

详见附录D。

⑶起重机伤害事故及原因分析。

起重机伤害事故主要有碰撞挤压、高处坠落、吊物坠落、触电等。

每一种事故都与其环境有关,有人为造成的,也有设备缺陷造成的,或人和设备双重因素造成的。

①碰撞挤压事故

Ⅰ吊物(具)在运行过程中摆动挤压碰撞人。

原因:

一是由于司机操作不当,运行中机构速度变化过快,使吊物(具)产生较大惯性;二是由于指挥有误,吊运路线不合理,致使吊物(具)在剧烈摆动中挤压碰撞人。

Ⅱ吊物(具)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碰砸人。

原因:

一是由于吊物(具)旋转,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由于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善,致使吊物(具)突然倾倒碰砸人。

Ⅲ在指挥或检修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为指挥人员在运行机构之间,受到运行的起重机的挤压碰撞。

原因:

一是由于指挥作业人员站位不当;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司机贸然启动时挤压碰人。

Ⅳ在巡检或维修桥式起重机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业人员在起重机械与建(构)筑物之间,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械的挤压碰撞。

原因:

一是由于巡检人员或维修作业人员与司机缺乏相互联系;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司机贸然启动起重机挤压碰撞人。

②起重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起重机的操纵、检查、维修工作多是高处作业。

梯子(护圈)、栏杆、平台等的工作装置和安全防护设施的缺失或损坏;吊笼运行时超载;制动器和承重构件不符合安全要求;防坠落装置缺失或失灵;电器设备保险装置失灵等都是造成人员坠落的重要原因。

③吊具或吊物坠落事故

吊物或吊具坠落是起重伤害中数量较多的一种。

这类事故主要是由于吊具、索具(如钢丝绳)有缺陷或选择不当,绑挂方法不当,司机操作不规范,过卷,起升、超载限制器失灵等原因造成。

④触电事故

发生触电事故主要是电气设施漏电或碰触滑触线等原因造成。

3、发生事故的灾害后果预测

⑴碰撞挤压事故:

有关作业人员伤害。

⑵起重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人员坠落伤害。

⑶吊具或吊物坠落事故:

吊物或吊具坠落砸伤作业人员。

⑷触电事故:

司机或操作人员受伤,同时可能伤害周围其他人员。

二、应急处置的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员工和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2、完善体系,分级应对。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置措施,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的发生。

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危险源管理。

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及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和事故的预防、预测、预警工作,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

三、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及职责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起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董事长、总经理----任总指挥,常务副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任副总指挥,成员有副总会计师----、总经理助理----、----、--及安(质)检处长---、调度中心----、保卫处长----、供应部副主任---、技术处长---飞、卫生所所长---、三分厂厂长---、四分厂厂长---、--。

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救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调度中心,由调度中心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发生紧急事件时,在总指挥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应急救援。

组织机构图见图1。

联系电话-。

 

 

图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2、应急救援岗位职责

⑴应急救援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①组织制订起重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②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

③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④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⑤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⑥事故状态下设立的办公室、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事故分析调查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内部机构的工作职责及各级人员的职责。

⑦起重机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⑧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⑨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⑩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⑵现场指挥部的主要职责(分管领导、调度中心)

①对起重机事故现场的危险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并随时上报指挥部。

②传达和落实指挥部的指令和安排,保证现场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③协调现场救援各职能组工作,按预案程序实施救援。

⑶警戒保卫组的主要职责(保卫处)

①做好现场保护和警戒工作,在保障应急救援工作安全进行的前提下应尽量保护现场。

②协助疏散和撤离事故现场周边危险区域无关人员。

③维持救援现场秩序,保证救援通道畅通。

⑷抢险救灾组的主要职责(设备管理部门、事故单位)

①将受伤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②采取有关措施切断事故发展链条,遏制事故的恶化和扩大。

③负责起重机的紧急抢修和应急设备的监测等。

⑸医疗救护组的主要职责(卫生所)

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通知相关医疗部门或送往医院。

⑹后勤保障组的主要职责(财务部、事管处、供应部)

①负责后勤物资的供应,包括应急救援保障、设备技术资料、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通信设备及资金等。

②提供现场后勤保障服务。

⑺通信联络组的主要职责(调度中心、事管处)

①负责现场通信、宣传及对受影响人员进行安抚。

②负责保障现场指挥人员与各职能组之间的联络畅通。

⑻善后工作组的主要职责(工会、人力资源部、安(质)检处)

①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置和善后处理。

②负责财产损失清理和保险索赔事务以及设备的修理和处置。

③负责善后恢复正常生产的相关工作。

四、预防和预警

1、危险源监控各分厂要定期组织行车工学习岗位安全职责和行车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设置设备管理专(兼)职人员,定期分析起重机安全状况,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建立特各设备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制度、日常检查制度(配齐检验及测试用主要仪器设备。

详见附录E)、消除事故隐患制度及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

各类人员要各尽其责,在生产过程中若发现声音异常,要及时汇报值班领导。

2、预防措施

⑴严格执行行车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⑵严格执行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⑶严格抓好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特种设备及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安全防护设备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各项制度的落实。

3、预警行动

在进行大型物料起吊、不规则物件起吊、结构件翻转、登高维修行车等作业时,现场管理人员向操作人员发出危险警告。

五、信息报告程序

⑴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安排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维修,若出现重大安全问题要立即向调度中心汇报,并在调度中心的指导下展开救援工作。

⑵调度中心接到报告后,首先组织自救,并同时将发生灾害的地点、时间、事故简要情况、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及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情况询问清楚,及时汇报总指挥、副总指挥。

⑶总指挥、副总指挥听取调度中心值班人员汇报后,首先组织人员自救,根据灾害程度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和有关部门报告。

六、应急处置

1、应急响应

根据重物起吊事故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公司设定二级响应应急预案。

2、响应程序

⑴、Ⅰ级响应

①启动条件

公司各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一次死亡1人以上,重伤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十万元及其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事故。

②启动程序

应急办公室在接到事故发生的汇报后,要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根据事故灾害情况宣布成立现场救灾指挥部并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并报告区政府有关部门。

⑵、Ⅱ级响应

①启动条件

公司各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一次一人以上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一万元以上的非人身事故。

②启动程序

应急办公室在接到事故发生的汇报后,要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根据灾害情况宣布成立现场救灾指挥部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必要时可报告区政府及关部门。

按图2所示流程进行。

图2事故内部报告流程

3、处置措施

起重机发生危险状态时,按应急报告程序将危险信息传递出去,同时参照以下方法进行紧急处置。

⑴事故(隐患)现象发现初期时的应急处置

事故(隐患)单位根据现场实际出现的事故(隐患)现象,参照各自设备维修使用说明书中的故障排除和紧急情况处置条款执行,以切断事故发展的链条,使突发危险从事故的临界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

同时根据事件类型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切断危险电源、固定物料、通知受威胁人员的撤离、现场隔离等。

⑵人员高空坠落时的紧急处置

①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人员状况和数量,对受影响的区域实行警戒和隔离,同时应注意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避免坠落伤害继续扩大和围观人员妨碍现场救援工作。

②现场抢险救出伤员。

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下,现场指挥人员根据人员坠落情况,指挥抢险组人员,用相应的工具、设备和手段,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

③医疗救护组现场施救和送救伤员。

④抢险必须由经过演练和培训的人员进行,抢险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安全帽、手套、防砸鞋等)。

⑤现场指挥人员可用扩音器(或话筒)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⑶突然停电等情况使司机或作业人员被困高空

①思想开导和心理安慰。

现场指挥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对被困人员进行开导和安慰,防止被困员人心情急躁,盲目处置。

②抢险救灾组抢险人员迅速用长梯等登高器械帮助被困人员脱离危险区域。

如有人员受伤,可视具体情况,用安全绳吊放或其他方法转移伤员。

③如有危险,应视情况切换备用电源或固定吊物位置。

④救援应由维修人员或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员进行,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帽、防滑鞋等),同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人员高空坠落。

⑤高空、地面抢险人员应统一指挥,协调行动,根据情况地面可设防止被困人员及施救人员高空坠落的保护措施(充气减震垫、防护网等)。

⑷起重机碰撞挤压

起重机在维修、吊装及运行过程中碰撞挤压作业人员时:

①立即停机或实施反向运行操作,应急救援现场安排专人监护空中物品或吊具,后勤保障组采取防护措施。

②抢险救灾组抢险人员穿戴必需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滑鞋等),进入危险区域救出伤员,若伤员挤压在物件中无法脱身,应采取其他必要的手段(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实施救援。

③医疗救护组负责救护和运送伤员。

⑸起重机吊具或坠落物伤人

①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组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②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通信联络组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内的人员,警戒保卫组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内的人员。

③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④由抢险救灾组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件搜救受伤人员。

⑤医疗救护组运送急救伤员。

⑥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如果已发生燃、爆事故,应同时组织消防组进行消防工作,注意着火的油和电缆等禁止用水来灭火。

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⑦搜救伤员时,一般不宜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以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⑹突发大风将门式起重机刮跑

①现场警戒、隔离和将受威胁人员疏散。

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组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立即通知受威胁区域以内的人员,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

②立即由司机操作紧急防风装置(如电动抱闸器)和(或)由地面应急救援人员用楔块或缆风绳对起重机进行锚(固)定。

③救援人员不宜攀爬上起重机营救司机,司机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妥当办法自行脱离。

4、响应终止

事故救援结束,防范措施落实后,总经理宣布Ⅰ级应急响应终止,并报告区政府有关部门。

七、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通信与信息保障

公司要建立与各生产单位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配备与之相适应的通信设备。

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把有线电话、卫星电话、移动电话及互联网等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社会基础通信设施的作用,为救灾工作提供通信与信息保障。

2、物资储备保障

公司救灾应急指挥部要根据重物起吊事故类型的特点,建立、完善救灾装备、抢救物资系统。

起重设备保管、使用单位必须配备充足的处置预案所涉及到的处理各种事故的工具和配件材料。

⑴消防救护器材:

各类灭火器、砂土、救生网、救生梯、救生垫等。

⑵医疗救护设备:

止血带、单架、夹板、氧气瓶等。

⑶通信设备:

电话、手机、传真机等。

⑷工装设备:

叉车、电焊机、气割机、电动砂轮切割机等。

⑸个人防护设备:

头盔、安全绳、安全带、劳保鞋、护目镜、防护服等。

⑹起重机备用宜损零部件:

螺栓、钢丝绳、槽钢、工字钢、钢管、沙袋、楔块、压板、安全保护装置等。

⑺其他设备:

各类通用工具、长梯、应急灯等。

八、培训演练

⑴起重设备保管使用单位要经常组织员工学习起重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各种故障的处理和相关救护知识,使员工能够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隐患和自救、互救。

⑵起重设备保管使用单位要加强各类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的训练。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事故救援实战演习,检验指挥系统现场指挥能力;检验疏散、抢救组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将全厂员工撤离、疏散到指定位置;是否在规定时间内上报人数;检验应急抢救组是否熟练操作抢救器材(如:

抢险维修和消防工具);是否分为多个抢救梯队有组织的救援;是否能迅速准确的切断电源;是否进行自我保护。

检验后勤保障组是否在不同险情的情况下,对抢险救灾所必需的物资供给保障工作及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保卫工作。

⑶各抢救小组成员必须熟悉各自的职责,做到动作快、技术精、作风硬。

根据实际演练情况,查找不足,总结经验。

必须做到有方案、有记录、有总评、有考核。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进行评估及总结,并上报安全负责人,及时修正及弥补应急预案制定的缺陷。

九、奖惩

1、在抢救过程中,表现勇敢、机智、成绩突出人员应给予表扬或奖励。

2、在抢救过程中,不服从命令的,将给予处罚。

3、事故处理完成后,主管部门写出报告(总结):

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原因、处理过程、经验教训、人员伤亡、损失大小情况、事故直接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等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并在本企业存档备案。

附录A

起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名单及联系电话

身份

姓名

职务

办公室电话

手机号码

总指挥

副总指挥

副总指挥

副总指挥

副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附录B-----公司起重设备明细

序号

单位内部编号

注册代码

名称

规格型号

使用地点

制造单位名称

制造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附录C起重机机械部分故障及其原因分析

C.1锻造吊钩损坏:

尾部及尾部螺纹退刀槽出现裂纹;吊钩表面上有裂纹和破裂;钩嘴危险端面的磨损超过其高度的10%。

C.2片式吊钩损坏:

外力使吊钩弯曲;钩片的表面上有裂纹。

C.3滑轮:

滑轮槽不均匀磨损(钢丝绳磨损快);滑轮心轴磨损(心轴损坏);滑轮不转动(钢丝绳磨损),轮缘或腹板上有裂纹(滑轮损坏)。

C.4卷筒损坏:

出现裂纹;壁厚磨损超过原厚度的10%。

C.5轴或轴颈损坏:

出现裂纹;轴的弯曲每米超过0.5mm。

C.6联轴器:

在半联轴体内有裂纹(损坏联轴器);联接螺栓孔磨损(产生振动切断螺栓);联轴器齿磨损(缺乏润滑脂齿磨坏、重物坠落);键槽磨损(键脱出、重物坠落)。

C.7齿轮:

齿轮齿损坏(在工作中跳动继而损坏);齿磨损(在启动或制动时跳动);轮辐、轮圆和轮壳有裂纹(齿轮损坏);键损坏和齿轮在轴上跳动(切断键)。

C.8制动器:

对运行机构来说小车或大车断电后滑行距离较大,不能夹持住货物(拉杆系统中活动关节被卡住,润滑油滴入制动轮的制动面上,制动带过分磨损,电磁铁制动器上制动杠杆的锁紧螺母松开,液压推杆制动器上叶轮旋转不灵);上闸后打不开(制动闸带胶粘在有污垢的制动轮上,活动关节卡住,弹簧张力过大,电磁铁线圈烧毁,液压推杆制动器油液使用不当、叶轮轴上键损坏导致电动机空转、叶轮卡住、电动机回路断线或烧毁);制动带有焦味,磨损很快(不均匀离开使制动带发生摩擦、制动轮过热);制动器易于脱开调整位置(调整螺母没有拧紧或备螺母没拧紧)。

C.9减速器:

装有轴承处的外壳发热(轴承故障);润滑油沿剖分面流出(齿轮磨损、齿轮和轴承内缺润滑油);振动或跳动(机件磨损、螺栓松动)。

C.10滚动轴承:

过热(缺乏润滑油脂,轴承内有污垢);工作时噪音大(装配不良、轴承游隙过小或转动件受阻,轴承零件磨损或破碎)。

C.11车轮:

走行不平稳及发生歪斜(车轮轮缘磨损超差,不均匀磨损使车轮直径差别过大,轨道不平)。

C.12小车运行机构:

打滑(轨道上有油或在室外工作时有冰霜,轮压不均匀,同一截面内两根轨道标高差过大,启动过猛);小车产生“三条腿”现象(四个车轮不在同一平面,轨道不平)。

C.13大车运行机构:

啃轨(轨道缺陷:

轨道安装水平弯曲、轨道安装内“八”字形、两根轨道相对标高超差过大、轨距变化,车轮缺陷:

车轮水平偏斜、车轮垂直偏斜、两主动轮直径不相等、前后车轮不在同一直线上运行、车轮锥度方向安装错误,其他原因:

分别驱动的大车机构中两台电动机不同步和两制动器制动力矩不等引起车轮运行不同步,两端联轴器的间隙差过大引起车轮不能同时驱动,更换一个主动车轮后造成两主动轮直径差过大引起两车轮运行的路程不一致等等)。

附录D起重机电器设备故障及其原因分析

D.1电动机:

均匀过热(实际工作类型超过额定值而过载,在低电压下工作);工作时噪音不正常(定子相位错移,定子铁芯未压紧,滚动轴承磨损,横楔子膨胀);电刷冒花或滑环被烧焦(电刷研磨不好使电刷在刷握中太紧,电刷及滑环脏污或滑环不平使电刷压力不够)。

D.2电磁铁:

线圈过热(电磁铁吸力过载,磁流通路的固定部分与活动部分之间有间隙使线圈电压与电网电压不符合);发出嗡嗡声(电磁铁过载,磁流通路的工作面有污垢);电磁铁吸力不能克服弹簧力(电磁铁过载,电网电压低)。

D.3接触器:

线圈发热(线圈过载,磁流通路的活动部分接触不到固定部分);嗡嗡声较大(线圈过载,磁流通路工作表面上脏污、磁力通路自动调整系统中有卡塞现象);触头过热或烧损(触头压力不足,触头脏污);主接触器不能接通(闸刀开关未闭合,紧急开关未闭合,仓口开关未闭合,控制手柄未放零位,控制电路熔断器烧断,电路无电);起重机运行中接触器经常掉闸(触头压力不够)。

D.4控制器:

控制器合上后,电动机不转动(一相断电,转子电路断线,线路无电压,控制器触头未接触,集电刷发生故障);控制器合上后电动机仅能单相转动(反相触头接触不良或转动机构有毛病,配电线路有故障,限位开关发生故障);工作时发生卡塞和冲击(定位机构发生故障,触头卡在弧形分支中);运行中控制器掰不动(定位机构有毛病或凸轮卡住,触头烧灼连结);触头烧损(触头压力不足或有污物)。

D.5液压电磁铁:

通电后推杆不动作或行程小(推杆卡住,网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85%,延时断电器延时过短或常开触头不动作,整流装置损坏,严重漏油)。

附录E起重机械检验及测试用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精度要求

备注

1

钢卷尺、钢盘尺

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并且有修正值

测安全距离、净高度、大车跨度偏差、小车轨道偏差、小车轨道接头高低差、小车轨道端部长度、司机室净空及底部面积、大车轨距偏差、大车轨道中心与梁中心偏差

2

千分尺

0.005mm

测量吊钩断面磨损量及开口度增加量、钢丝绳直径减小量、滑轮轮槽壁厚磨损量、轮槽底部直径减少量、滑轮防脱槽与滑轮间距、制动轮不平度、车轮轮缘及踏面磨损量、环链直径磨损、测量内径

3

框式水平仪

0.02mm/m

同水准仪

4

硬度仪

±2%

测量材料硬度

5

水平偏斜专用测量仪器

测量水平偏斜

6

垂直偏斜专用测量仪器

测量垂直偏斜

7

制动下滑量专用测量仪

测量制动下滑量

8

模拟小车

9

钢板测厚仪

测量钢板厚度

10

激光测距仪

±1.5mm

测量大车跨度偏差、大车轨距偏差、

11

接地电阻测量仪

±2%

测量金属结构接地电阻

12

钳形电流表

±2%

电流测量

13

力矩扳手

检查高强度螺栓联接状况

14

放大镜

20倍

15

线锤

拉铅直线,测量主梁腹板、端梁腹板垂直偏斜和其他部件的垂直度

16

照相机

17

钢直尺

1级(0~300mm±0.1mm)

测量主梁跨中下挠值、主梁腹板局部平面度、滑轮直径、卷筒直径、扫轨板与轨道间距

18

塞尺

1级

测小车轨道接头高低差、大车轨道接头间隙、制动轮与摩擦片间距、测板材和部件波浪变形、测主梁水平倾斜

19

平尺

1m±0.1mm,2m±0.1mm

测量主梁腹板和盖板波浪变形、桥架走台板和司机室壁板波浪变形

20

水平尺

600mm(2mm/m)

测量主梁盖板水平偏斜、测量端梁扭曲

21

直角弯尺

1500mm±0.05mm

测量主梁筋板或端梁筋板垂直度、测量单主梁门吊小车轨距

22

特殊直角尺

90º±5´

测量端梁、小车架弯板角度

附录F起重机危害辨识和风险控制措施

序号

危害事件

风险控制措施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